《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详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特别注意阐述外来印度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从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发生矛盾和融合,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
目 录
第一分 汉代之佛教
第一章 佛教入华诸传说
(一)伯益知有佛
(二)周世佛法已来
(三)孔子与佛
(四)燕昭王
(五)古阿育王寺
(六)秦始皇与佛教
(七)东方朔
(八)张骞
(九)休屠王金人
(十)刘向叙列仙
第二章 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永平求法之传说
求法传说之考证
第三章《四十二章经》考证
《四十二章经》译出传说
《四十二章经》出世甚早
《四十二章经》译本有二
《四十二章经》之叠经改窜
《四十二章经》之性质
第四章 汉代佛法之流布
开辟西域与佛教
伊存授经
鬼神方术
楚王英为浮屠斋戒祭祀
桓帝并祭二氏
《太平经》与化胡说
安世高之译经
支娄迦�之译经
笮融事佛
牟子作《理惑论》
汉代佛法地理上之分布
第五章 佛道
精灵起灭
省欲去奢
禅法之流行
仁慈好施
佛陀祭祀
汉世僧伽
《太平经》与佛教
汉晋讲经与注经
总结
第二分 魏晋南北朝佛教
第六章 佛教玄学之滥觞(三国)
牟子《理惑论》
三国佛教史实与传说
支谦
康僧会
养生成神
神与道合
朱士行之西行
第七章 两晋际之名僧与名士
《般若经》之流传
竺法护
于法兰与于道邃
竺叔兰与支孝龙
帛法祖
玄风之南渡
竺道潜
支遁
东晋诸帝与佛法
名士与佛学
第八章 释道安
高僧与名僧
综论魏晋佛法兴盛之原因
竺佛图澄
道安年历
道安居河北
道安南行分张徒众
道安居襄阳
经典之整理
戒规之确立
弥勒净土之信仰
道安在长安与译经
道安在佛学上之地位
第九章 释道安时代之般若学
本时代般若学之派别
竺法雅之格义
本无宗
释道安之性空宗义
本无异宗
支道林之即色义
于法开之识含宗
幻化宗
支愍度之心无义
缘会宗
本末真俗与有无
总结
第十章 鸠摩罗什及其门下
鸠摩罗什之学历
罗什至凉州
罗什在长安
什公之译经
佛陀跋多罗与罗什
什公之著作
罗什之学
鸠摩罗什之弟子
僧肇传略
僧肇之学
义学之南趋
第十一章 释慧远
释慧远之地位
慧远年历
慧远早年
慧远东止庐山
晋未朝廷之佛教
《毗昙》学传布之开始
慧远与罗什
江东禅法之流行
慧远之学
慧远与弥陀净土
慧远之念佛
余论
第十二章 传译求法与南北朝之佛教
传来之道路
西行求法之运动
法显之行程
智严、宝云、法领、智猛、法勇
南北朝之西行者
河西之传译
北凉昙无�
南朝之译经
北朝之译经
经典与翻译
第十三章 佛教之南统
宋初诸帝与佛法
白黑论之争
形神因果之辩论
世族与佛教
谢灵运
朝廷与佛教
诸王与佛教
齐竟陵王
夷夏之争
本末之争
范缜《神灭论》
梁武帝
郭祖深与荀济之反佛
陈代佛教
第十四章 佛教之北统
凉州与黄龙
释玄高
太武帝毁法
昙曜复兴佛法
北魏诸帝与佛法
北朝造像
北魏寺僧数目
北朝对于僧伽之限制
东方佛法与经学
关西佛法
北朝之排佛者
北朝佛道之争
周武帝世之法难
第十五章 南北朝释教撰述
(甲)注疏
(乙)论著
(丙)译著撰集
(丁)史地编著
(戊)目录
(己)伪书
第十六章 竺道生
涅�部经之翻译
涅�大本之修改
竺道生事迹
竺道生之著作
顿悟渐悟之争
竺道生在佛学上之地位
慧远罗什与佛性义
竺道生佛性义
法身无色、佛无净土、善不受报义
一阐提有性与应有缘义
顿渐分别之由来
竺道生之顿悟义
谢灵运述道生顿悟义
慧观渐悟义
竺道生之门下
刘虬与法京禅师
第十七章 南方涅�佛性诸说
南方涅�佛性诸家
释法瑶
释宝亮
梁武帝
庄严、开善
本有、始有
第十八章 南朝《成实论》之流行与般若三论之复兴
《成实论》之传译
《成实论》师 …
《成实论》之注疏
般若三论之渐兴
般若三论与玄风
周�、梁武与摄山僧
《三宗论》
三论之盛及与《成实》之争
兴皇法朗及其门下
第十九章 北方之禅法、净土与戒律
晋末宋初禅法之兴盛
宋初南方之禅法
凉州禅法及玄高
禅窟与山居
佛陀禅师
略论北方禅法
菩提达磨
魏末至隋初北方禅之流行
梁陈南方之禅法
摄山与天台
北方禅法之影响
净土经典之传译
昙鸾与阿弥陀净土
延寿益算之信仰
五戒十善人天教门
三阶教之发生
�公与傅大士
南方之《十诵律》
菩萨戒之流行
北方《四分律》之兴
第二十章 北朝之佛学
彭城之佛学
北方《涅�》之学
北方四宗
《毗昙》之翻译
《毗昙》之研究
北方之《成实》师
《十地经论》之传译
相州北派学之传布
相州南派学之传布
真谛之年历
真谛弟子及《摄论》之北传
《华严》之流行
跋
重印后记
重印再版小记
形式逻辑--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于60年代组织当时研究逻辑学的专家、学者编写的我国**部全国高等学校逻辑教材,...
伊斯兰教-问不倒的导游 本书特色 “伊斯兰”的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层意义,既可以指宗教,也可以指思想体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文化或文明形式。“伊斯兰”系阿拉伯...
【文本中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ISBN:9787802535473,作者:沈卫荣主编,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目录 目录前言
2015-论语日历 本书特色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和吃饭,现代都市人大都忙于各种工作、开会和应酬,难得片刻清静,紧张、焦虑和无休止的忙碌是多数人的写照。如果能“...
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 本书特色 为什么人民普遍感到对先秦诸子美学思想的研究不易深入而流于一般呢 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春秋前的审美观念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了解。为...
鲁迅国学杂谈 本书特色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国学方面的研究,似乎更偏重于在独自咀嚼中对自身存在的求证。《鲁迅:国学杂谈...
先验主义路向-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经典-(全二册) 本书特色 《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经典:先验主义路向(全2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先验主义路向-现代西方价值哲...
《沉默的世界》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论著,曾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潮。《沉默的世界》作者马克斯·皮卡德用他富于诗意、激情和
从哲学思辨到文化比较 本书特色 全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展现了西方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宗教内涵,按照启蒙的思想历程,依次对17~...
神奇之门-奇门遁甲大解谜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学论术、以术证学的易学研究新成果。他正确地论定易学的科学价值在思维科学,概述了易学哲学思维的多极化发展,详论了易...
智慧之门--呻吟语 内容简介 《呻吟语》是一部古今罕见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呻吟语》成书后,先以手钞本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流传,梓版始于万历21年(1...
毛泽东的思想历程 内容简介 该书是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历程为线索的,对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具体探索到晚年发生错误的认识根源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
吕澂先生专力佛学和十年,著作宏富,持论谨严,多孤明先发之见。惜十年动乱中,文稿大部散失。劫后寻访搜集,渐得多数旧稿。承先
本书是一本介绍汉化佛教的寺院与僧人的知识性普及读物。全书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介绍寺院与僧人,细致入微,知识性强。2、语言
理解人性 本书特色 《理解人性》在经典的心理学案例中阐述了人性现象,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书不仅举例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生活的世...
仰望老子:2:《德经》解读 本书特色 《仰望老子》是千百种解老注老的书中*浅显易懂便于阅读的书,从庄子到现今,解读《道德经》的书有三千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学典藏书系---大学中庸 本书特色 《大学》和《中庸》是两部儒家经典。其中,《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不惧 本书特色 《不惧》,是铃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生活.原本可以更美-一些你了解却忽视的智慧 本书特色 就译者而言,我们在确保名家名作的前提下,精心挑选*好的译者。译文堪称经典。生活.原本可以更美-一些你了解却...
老子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本书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述、探讨与赏析。全书共设文本篇、主题篇、名言篇三部分,共收鉴赏139篇。每章列出《老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