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誠,1975年生,山東煙臺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於聊城大學,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5月~2008年5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第一站)。2008年8月~2009年7月,(臺灣)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第二站)。2005年7月起,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道教史、道門文獻、齋醮科儀、宗教考古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太平經>研究——以生命為中心的綜合考察》)、合著四部,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哲學動態》《中華文史論叢》《簡帛研究》、(臺北)《新史學》、(臺南)《成大歷史學報》、(嘉義)《世界宗教學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項。
序(王子今)
緒 論
一 考古發現對道教學術的重要性
二 早期道教研究的方法問題
三 本書的內容框架
上篇:方術與道術
第一章 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考釋
一 釋文考訂:研究歷程與學術回顧
二 簡文編綴及篇題與性質
(一)簡數調整與組合編綴:爭議及共識
(二)篇題的擬名與文書的格式
三 釋文與譯文的釐定
(一)釋文
(二)譯文
四 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中的宗教信仰
(一)數字“三”的神秘性
(二)“司命史公孫強”是何許人也
(三)“白狐”是打通生死兩界的靈獸
(四)“柏丘”折射的空間觀念
(五)“白茅”的辟邪功用及財富象徵
(六)丹復生後的兩件事
(七)祠墓的禁忌
(八)先秦宗教人文語境中的“鬼”及生死轉換狀態
五 結論
第二章 漢代“血忌”觀念對道教擇日術之影響
一 “血忌”溯源
二 道門“血忌”
(一)房中擇時
(二)章醮擇日
(三)道醫養生
(四)斫竹木去蟻
三 結論
第三章 入山與求仙
——《抱朴子•登涉》所見漢晉時人的入山方術
一 入山的必要性:何山可入?
二 入山擇日:何時可入?
三 入山的防身物品
(一)鏡子
(二)符書:《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
(三)符印:七十二精鎮符、包元十二印
(四)符策:八威玉策
四 隱身術
五 知鬼名
(一)山精
(二)物怪
(三)禽鬼
六 辟蛇術
(一)武都雄黃
(二)“畫地作獄”的炁禁術
(三)厭勝法
七 涉水術
八 辟鬼術
(一)辟鬼三法
(二)入山秘符的功效
九 辟虎狼之術
(一)符印法
(二)氣禁法
(三)暮宿山中避虎狼之禁方
十 結論
第四章 道教“四縱五橫”觀念考源
——從放馬灘秦簡《日書》“直五橫”談起
一 放馬灘秦簡《日書》“行不得擇日”篇釋讀
二 道書所見“四縱五橫”符圖及咒語
三 有關“四縱五橫”的幾個問題
(一)“四縱五橫”的稱謂命名
(二)“四縱五橫”的象徵含義
(三)“四縱”與“五橫”:哪個先畫?
(四)畫地與祝告:何者先行?
(五)畫地(符)的工具
(六)對於圖案的處理方式
四 結論
下篇:葬俗與信仰
第五章 放馬灘M14秦墓板畫反映的喪葬信仰
一 資料介紹
二 猛虎在墓葬中的角色及功用
三 六博圖在墓葬中的象徵含義
四 結論
第六章 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體現的冥界觀
一 牘文釋讀
二 釋文與譯文的釐定
(一)釋文
(二)譯文
三 有關內容的解讀與分析
(一)復生女子的婚姻歸宿與身份認定
(二)黃圈的含義及其象徵
(三)拘魄於地府
(四)鬼神飲食與天廚、地廚
(五)斂衣與薄葬
四 結論
第七章 香港所藏“松人”解除木牘與漢晉墓葬之禁忌風俗
一 資料簡介
二 “直開”與建除方術
三 喪葬禁忌與時日吉凶
(一)“八魁、九坎,年(玄)望、朔晦,東井、七星”釋讀
(二)“歲墓年命”釋讀
(三)“日月時拘校復重”釋讀
(四)“四時不食”釋讀
四 “拘校復重”與“承負”“解除”
(一)“拘校”及相關語例之徵引
(二)有關“復重”(“重復”)及“承負”等語辭的統計與分析
(三)“死注”與“解除”——“洛子死注咎”釋讀
(四)解“五方(五行)之厄”
五 有關偶人的幾個問題
(一)偶人的種類、數量及其功用
(二)偶人的質地——試析松柏之木的宗教功能
六 “天帝”“天帝使者”等稱謂的統計與分析
(一)有關“天帝”“天帝使者”等用語的資料索引
(二)關於“天帝”“天帝使者”真實身份(或原型)的幾種猜測
七 結論
第八章 北涼“緣禾二年”冥訟文書與六朝道教“冢訟”觀念
一 文書語辭辨析及內涵探研
(一)“緣禾二年十月廿七日,高昌郡高寧縣都鄉安邑里民 趙貨辭”條解讀
(二)“行年卅,以立身不越王法”條辨析
(三)“今橫為叔琳見狀枉死,即就後世,銜恨入土”條辨析
(四)“皇天后土,當明照察”條辨析
(五)“鹽羅大王,平等之主,願加威神”條辨析
(六)“召琳夫妻及男女子孫檢校”條辨析
(七)“冀蒙列理,辭具”條辨析
(八)“貨母子白大公、己父,明為了理,莫爰歲月”條辨析
(九)文書內容之釋讀
二 冥訟文書與勾魂法術
(一)六朝葬俗中的冥訟文書
(二)勾魂索命文書
(三)拘生人魂魄
三 六朝道教的“冢訟”觀念
(一)“冢訟”語辭分析——以《赤松子章曆》《真誥》為中心
(二)《真誥》所見“冢訟”之別稱:“鬼訟”“鬼注”“冢注”
(三)“冥訟”與“冢訟”之異同
(四)“冢訟”之緣由——八十一訟
(五)斷“冢訟”之法
四 結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儒教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从自然法说、国家观念、君主论、政务、社会组织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儒教的思想内核,颇得儒教之真义,作者五来欣造是日本著名政治学家,曾留学...
论万物-阿奎纳著作集 本书特色 作者是中世纪西方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理学、政治学、...
康德美学文集 内容简介 《康德美学文集》是对康德美学的译著,康德美学是西方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丰富深刻而又...
十力语要初续 本书特色 心相者,心上所现之相曰心相,此相非实有,但是意识上现似某种物相而执着为有,故云,种执着的心相。吾子所由致疑者,正以一向妄执有各个固定的物...
泛演化逻辑引论:思维逻辑学的本体论基础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尝试描述和研究人类思维中一种特殊的概念系统——“历史概念类集”。(我原来称为“历史概念集合”,后决定...
利导思维-(全三册) 本书特色 利导思维是构成“心理优势”的灵丹,平复“心灵创伤”的妙药j是保障事业成功,身心健...
在整个20世纪,语言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时髦,但仅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些争议问题才开始获得高水平的解答。《当代语言哲学导
走近孔子 内容简介 孔子之后,其门人弟子曾将孔子生前与之讨论学问的言论,选编辑录成《鲁论》、《齐论》等多种版本流行于世。今本《论语》,便是东汉学者郑玄在张禹根据...
康德哲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
仁者无敌-和你一起读《孟子》 本书特色 《孟子》是如今经典名著,圣贤言论,流传数千年而不废.该书是孟子生平言论和事迹的记述.深刻反映了孟子的思想轨迹.封建社会中...
憨山大师佛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憨山大师是我国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曾在晚明佛教的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把大师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憨山大师...
慈悲的力量-现当代高僧德行录 本书特色囊括百年中国弘一、星云、一行、净空等20多位*有影响的大德高僧!大师用亲历故事帮你开解尘世迷失,故事短小隽永,耐人寻味!从...
少林史话 内容简介 千年名刹少林寺就像一座历史舞台,围绕着它,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不知演绎了多少故事与传说。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教授,根据对少...
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 目录 序序二绪论**章 对现代性文化根源的探讨**节 有案可稽的“身世一、现代性的切入二、现代性的概念三、现代性的基石四、现代...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目录 绪言一心路二取向三渊源四定位概说读《大学》**章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一道学判释二智为性体三明德之心四持志正心五以诚灌...
人生之鉴 本书特色 人来到这个世上,从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组织的培育,到自己的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说到底人生在世得让自己能活出个人样来。...
《仁学本体论》后记2010至2011年,李泽厚先生出版了《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和《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但我一直未曾注意。2012年
阳明学刊-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本辑阳明学研究专栏隆重推出八篇重要论文,也可看成是学术纪念活动的再继续。值得一提者,朱晓鹏分析了王阳明在龙场的“吏隐”生活,以为本质...
发现自己 本书特色 ★对于禅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容易理解的禅学讲座笔记,是通俗易懂的禅学入门读本;对于普通人来说,又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人生指南。★山田无文是当代...
《古兰经注》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沿用了学术界约定俗成的一些译法,书中所出现的人名、地名和书名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