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誠,1975年生,山東煙臺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於聊城大學,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5月~2008年5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第一站)。2008年8月~2009年7月,(臺灣)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第二站)。2005年7月起,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道教史、道門文獻、齋醮科儀、宗教考古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太平經>研究——以生命為中心的綜合考察》)、合著四部,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哲學動態》《中華文史論叢》《簡帛研究》、(臺北)《新史學》、(臺南)《成大歷史學報》、(嘉義)《世界宗教學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項。
序(王子今)
緒 論
一 考古發現對道教學術的重要性
二 早期道教研究的方法問題
三 本書的內容框架
上篇:方術與道術
第一章 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考釋
一 釋文考訂:研究歷程與學術回顧
二 簡文編綴及篇題與性質
(一)簡數調整與組合編綴:爭議及共識
(二)篇題的擬名與文書的格式
三 釋文與譯文的釐定
(一)釋文
(二)譯文
四 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中的宗教信仰
(一)數字“三”的神秘性
(二)“司命史公孫強”是何許人也
(三)“白狐”是打通生死兩界的靈獸
(四)“柏丘”折射的空間觀念
(五)“白茅”的辟邪功用及財富象徵
(六)丹復生後的兩件事
(七)祠墓的禁忌
(八)先秦宗教人文語境中的“鬼”及生死轉換狀態
五 結論
第二章 漢代“血忌”觀念對道教擇日術之影響
一 “血忌”溯源
二 道門“血忌”
(一)房中擇時
(二)章醮擇日
(三)道醫養生
(四)斫竹木去蟻
三 結論
第三章 入山與求仙
——《抱朴子•登涉》所見漢晉時人的入山方術
一 入山的必要性:何山可入?
二 入山擇日:何時可入?
三 入山的防身物品
(一)鏡子
(二)符書:《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
(三)符印:七十二精鎮符、包元十二印
(四)符策:八威玉策
四 隱身術
五 知鬼名
(一)山精
(二)物怪
(三)禽鬼
六 辟蛇術
(一)武都雄黃
(二)“畫地作獄”的炁禁術
(三)厭勝法
七 涉水術
八 辟鬼術
(一)辟鬼三法
(二)入山秘符的功效
九 辟虎狼之術
(一)符印法
(二)氣禁法
(三)暮宿山中避虎狼之禁方
十 結論
第四章 道教“四縱五橫”觀念考源
——從放馬灘秦簡《日書》“直五橫”談起
一 放馬灘秦簡《日書》“行不得擇日”篇釋讀
二 道書所見“四縱五橫”符圖及咒語
三 有關“四縱五橫”的幾個問題
(一)“四縱五橫”的稱謂命名
(二)“四縱五橫”的象徵含義
(三)“四縱”與“五橫”:哪個先畫?
(四)畫地與祝告:何者先行?
(五)畫地(符)的工具
(六)對於圖案的處理方式
四 結論
下篇:葬俗與信仰
第五章 放馬灘M14秦墓板畫反映的喪葬信仰
一 資料介紹
二 猛虎在墓葬中的角色及功用
三 六博圖在墓葬中的象徵含義
四 結論
第六章 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體現的冥界觀
一 牘文釋讀
二 釋文與譯文的釐定
(一)釋文
(二)譯文
三 有關內容的解讀與分析
(一)復生女子的婚姻歸宿與身份認定
(二)黃圈的含義及其象徵
(三)拘魄於地府
(四)鬼神飲食與天廚、地廚
(五)斂衣與薄葬
四 結論
第七章 香港所藏“松人”解除木牘與漢晉墓葬之禁忌風俗
一 資料簡介
二 “直開”與建除方術
三 喪葬禁忌與時日吉凶
(一)“八魁、九坎,年(玄)望、朔晦,東井、七星”釋讀
(二)“歲墓年命”釋讀
(三)“日月時拘校復重”釋讀
(四)“四時不食”釋讀
四 “拘校復重”與“承負”“解除”
(一)“拘校”及相關語例之徵引
(二)有關“復重”(“重復”)及“承負”等語辭的統計與分析
(三)“死注”與“解除”——“洛子死注咎”釋讀
(四)解“五方(五行)之厄”
五 有關偶人的幾個問題
(一)偶人的種類、數量及其功用
(二)偶人的質地——試析松柏之木的宗教功能
六 “天帝”“天帝使者”等稱謂的統計與分析
(一)有關“天帝”“天帝使者”等用語的資料索引
(二)關於“天帝”“天帝使者”真實身份(或原型)的幾種猜測
七 結論
第八章 北涼“緣禾二年”冥訟文書與六朝道教“冢訟”觀念
一 文書語辭辨析及內涵探研
(一)“緣禾二年十月廿七日,高昌郡高寧縣都鄉安邑里民 趙貨辭”條解讀
(二)“行年卅,以立身不越王法”條辨析
(三)“今橫為叔琳見狀枉死,即就後世,銜恨入土”條辨析
(四)“皇天后土,當明照察”條辨析
(五)“鹽羅大王,平等之主,願加威神”條辨析
(六)“召琳夫妻及男女子孫檢校”條辨析
(七)“冀蒙列理,辭具”條辨析
(八)“貨母子白大公、己父,明為了理,莫爰歲月”條辨析
(九)文書內容之釋讀
二 冥訟文書與勾魂法術
(一)六朝葬俗中的冥訟文書
(二)勾魂索命文書
(三)拘生人魂魄
三 六朝道教的“冢訟”觀念
(一)“冢訟”語辭分析——以《赤松子章曆》《真誥》為中心
(二)《真誥》所見“冢訟”之別稱:“鬼訟”“鬼注”“冢注”
(三)“冥訟”與“冢訟”之異同
(四)“冢訟”之緣由——八十一訟
(五)斷“冢訟”之法
四 結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五行大义》是隋代著名学者萧吉的一部专论五行的著作。该书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行学说最为权威的读本。书中对我国传统的五行思想
西夏佛典探微 本书特色 胡进杉编的《西夏佛典探微》共十四章,分为三篇,并附加附录一篇。**篇《西夏佛典版本析论》六章,主要探讨夏译汉文佛典和西夏文佛典所依据的原...
中国佛学研究史-典藏版 本书特色 梁启超的佛学研究把中国佛学和佛教史的研究推到了新的水平,是近代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开拓性。《梁启超:中国佛学研究史(...
法相唯识学--上 本书特色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文库中的《法相唯识学》分册的上册,全书内容包括法相唯识学概论诸序、概论、唯识教释类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
吕思勉-理学纲要-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理学的提纲挈领之作。它以吕思勉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课程时手编的讲义为基础,综合著名理学家重要学...
现生说法看佛教 本书特色 认识人生意义,增进人生修养,改变人生态度。人生佛教的启蒙读物,现代佛教的研究力作,学佛做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现生说法看佛教 内容简介 ...
美学与艺术欣赏 本书特色 《美学与艺术欣赏(美学与艺术类)》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美学与艺术欣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系...
道冠儒履释袈裟: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特色本书以浅易的典故或古诗文标目,内容扣住人生几大主题:学习、生活、养心、世事、处世,每一命题皆从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体...
瞧!这个人 本书特色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自传式作品。尼采把自己一生思想精髓的结晶过程写入书中,用大胆、奔放、极端、直接的笔法描述自己,把繁杂晦涩的思想用简洁...
《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几部大经大典之一,义理深圆,彻法源底,自古有“开悟在楞严”的说法。但同时又因体系庞大
基督教理论与现代 本书特色 任何采纳了现代历史观的人都难免得出这样的结论:应当保留信仰的历史关联,但是必须以新的方式加以阐发。如果可以把能够涵摄时代的知识进展的...
庄子新释研习庄子的最佳入门读物 本书特色 我以为研究《庄子》,有*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寻获《庄子》的钥匙。别的子书,大门是开着的,只要你肯破费工夫去游览,不难见到...
哲学在走向未来-高清海哲学文存 本书特色 未来哲学展望;论中国现代哲学观念变革问题;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精神;论恢复辩证法思想权威;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对研究矛...
收陈寅恪1923-1966年间致数十位亲朋、学者的二百余通书函,通信对象包括傅斯年、陈垣、胡适、罗香林、梅贻琦、杨树达、陈述、闻宥
大学中庸讲演录(含光盘) 本书特色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
黄教圣地--塔尔寺.鲁沙尔镇(小城春秋丛书) 内容简介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鲁沙尔镇因塔尔寺闻名遐迩,述说塔尔寺历史的著作文章可谓浩如烟海,但真...
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 内容简介 西方政治哲学是西方的政治哲学大师们共同写成的政治认识论——对政治的论证、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理想的构思。本书正是从这个角...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修订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对希腊悲剧、希腊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这是尼采未完成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与《悲剧的诞生》的理路一脉相承...
生命哲学书 本书特色悟后才知,姻缘姻缘,不过都是,大戏一场。 太阳落下山头,还有皎洁的月光照临大地;月亮隐没在天际,还有阳光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在结束一段感情...
美学十讲 本书特色 有“文化愤老”之称的赵士林被大众誉为“*佳国学教授”。他为贫者呼、为弱者鸣、评议时政、臧否人物从来都是口无遮拦,意尽而言止。读者见惯了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