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从老北京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名胜古迹、皇城内史、城门牌楼、王府民居、胡同坊巷、会馆故居、宗教寺院、陵墓祠堂、风味饮食、民间风俗、商业传奇、交通出行、民间工艺、方言俚语、皇宫逸事方面对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介绍。《老北京的趣闻传说》寓教于乐,力争用朴实、轻松的语言将各种趣闻传说向读者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一种轻阅读的氛围中,既能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有个清晰了解,又能愉悦身心、达到放松的效果。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酒仙桥的由来打开北京公共汽车路线图,你会发现东北角上有一条郊区路线,它就是“东酒线”。东酒线共长十八里,起点是东直门,终点就是酒仙桥。酒仙桥的桥在哪儿呢?它就在酒仙桥路中端横跨东坝河的河面上。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路和桥都是现代修的,而古时候,这里有一座大石桥:石砌的桥墩,石板铺的桥面,两边还有雕花石板镶嵌的桥翅,是座名副其实的石头桥。可是它为什么叫“酒仙桥”呢?其实这里隐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古时候,酒仙桥的所在地是一个小山村。小山村被一条河流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叫作河北和河南。河北的人通往河南必须过这条河,然而这条河水流非常急,过时非常危险,甚至有小孩在过河时掉进河里给淹死了。为了方便河南、河北两地人的来往,两侧的村民集资修建了一座石头桥。这座石头桥落成的那天,桥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但谁都不敢先从桥上穿过。倒不是怕桥不结实,那可是石头垒成的啊,再敦实不过了,别说上去一个人,就是上满了人,桥也不会颤一颤的。主要是谁都觉得自己不够分量,怕冲了大桥落成大典的喜气。村民们就在那等着,看谁**个穿过,就跟着过去。可是大半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人过。正当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焦急万分的时候,忽然看见大老远地走来一个老头儿,这老头儿约莫六十几岁,发须花白但精神矍铄,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两边一边装着个大酒篓,就直奔这桥来了。村民们见老头儿那精神抖擞的样子,都赞叹不止。只听一个村民说:“看着老人家劲儿不小哇,那么大年纪了推车子还健步如飞,你看这四篓酒少说也有四百斤。”“就是就是,兴许这老头有那个福气过桥。”另一个村民点头道。村民们正在那儿议论着,只见那老头儿已经推着车上了桥,不一会就走到桥中间。村民不禁齐声叫好,但话音还没落,就见那辆独轮车突然向右一歪,两篓酒就咚咚两声,滚过了桥翅儿,掉进了河中。村民都着急起来,喊着:“老人家您别急,我们帮您捞!”可是老头儿好像没听见似的,看也不看掉在河里的两篓子酒,继续飞快地推着独轮车往前走了,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看着这情景,村民们开始议论起来了:“这老头儿真是个怪人,两篓酒掉进河里,他连瞧都不瞧。”有细心的村民分析道:“一边二百多斤的酒篓空了,也不挪过一篓来,那边还是二百多斤,这得多大的气力才能接着走?”“可他推着还和原来似的。神啦!不会是神仙吧?”另一个村民应和道。忽然,一个小伙子大声喊起来:“大伙儿闻闻,河里竟然有酒香!”大伙一闻,可不是嘛!一股浓浓的酒香正从河里飘出来,真是上等的好酒!这时有村民说:“我猜这老头儿一定是个酒仙,正好咱们这桥还没有起名,不如就叫‘酒仙桥’如何?”大伙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这座石头桥就被叫作酒仙桥了。牤牛桥的由来翻看北京海淀区的地图,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位于北土城西路附近,离新建的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比较近,叫作“牤牛桥”。所谓牤牛,即公牛的意思。这座桥为何叫作牤牛桥呢,它的来历是和一头牛有关吗?相传在明朝时期,四川一带有一位法名为遍融的高僧,他喜欢云游四海,身边也没有什么人伺候,只有一头忙牛跟着。遍融高僧就是整日地骑在牛背上,靠向过路的老百姓化缘为生。奇怪的是,这位高僧有一个习惯,就是凡是进入某一村庄,他就不亲自化缘了,而是让身边的那头牤牛独自驮钵外出募化,或者是靠为附近的老百姓驮水、驮粮赚些钱财。对这样的稀罕事儿,周围的老百姓都觉着十分新奇。就这样走了几年,遍融来到了北京城。来到北京城后的他,不再四海为家了,而是当了千佛寺(即德胜门内大石桥胡同的拈花寺)的首任方丈,在当地的名气一天天大起来。据史料记载,当时许多名僧都曾慕名前来向他“参学”。通常的时候,遍融都是自己在千佛寺内处理寺内杂务,只让身边的那头牤牛独上驮上一个黄布稍马子,到京北一带募化供养,近至城关,远至清河,朝出暮归,从不间断。时候长了,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千佛寺的方丈养了一头神奇的“募缘牛”。老百姓们对这头牤牛都十分喜爱,都亲切地叫它“大牤子”。只要一听见牤牛的吼声,就都赶紧出来施舍给它一些东西,有的给钱,有的给吃食,即便是贼盗都不忍偷盗牤牛身上的东西,就这样,牤牛每天都能驮好些东西回寺。一天,牤牛又出去募化了。在回来的路上,牤牛路过土城的护城河畔时,感觉有点累,便卧在地上休息会儿。正在这个时候,突然远处跑来一个老百姓,这个老百姓形态十分着急,他远远地朝着牤牛大喊:“大牤子,你赶紧回去吧,听说遍融高僧圆寂了!”牤牛听了,马上泪如雨下,朝天大吼了三声,滚地身亡。路过的老百姓见了这一场景,都非常感动,说:“这头牤牛肯定不是个一般的牛,它通人性,有佛缘,是个神牛哪!”后来,千佛寺的众僧侣为了纪念遍融高僧和他的忙牛,便在北郊土城外修建了一座塔院,将遍融高僧葬在那里。而在牤牛滚地而亡的护城河畔修建了一座桥,并将它埋葬在桥的附近,修建了忙牛庙和牤牛坟来纪念它。后世人知道这座桥是为那个忙牛而建的,所以都称其为“忙牛桥”。相传,牤牛桥还是明清时期,人们出城走阎家豁子过护城河的必经之桥;在民国时期,牤牛桥一带还有古庙和土坟的遗迹;1970年花园路开通后,此桥才闲置不用,后于1983年整治小月河时被拆除,但地名仍以“牤牛桥”而称,以后在此成立了忙牛桥社区,属花园路街道管辖。……
老照片--第二十二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胡政之和他的时代;认识斯文·赫定;莫理循和他的中国仆人;洋人“行乐图”法国人镜头里的老昆明、王伯南与《江皖灾民图》、火...
一個身體裡面藏著小孩的繪本作家,有時候很安靜,有時候很內向,有時候很活潑,有時候又很神經兮兮。他做喜歡的事情是畫畫,所以把畫畫當做工作,是他覺得內心深處被實現的...
神话之源:《山海经》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分别论述“《山海经》的成书及基本构成”、“《山海经》的神话系统及其类型”、“《山海经》与中国文...
无障碍读国学-三字经 内容简介 《无障碍读国学: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
百谱千词注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今词坛普遍习用的龙榆先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为蓝本,选出常用词派一百种,可供读者参考。百谱千词注 目录 **类 平韵格(谱四十三调...
跨文化对话.17辑--中法文化年专号 目录 卷首语法国文化研究西方概念史引言中世纪法国文化史序言德里达、福柯、利科与书写之爱一种诗歌批评观念——读马拉美从绘画衰...
吾国吾民:大师的文化课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人生理想、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古代中国的文学生活、古代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古代中国的生活艺术等。吾国吾民...
上海话小词典 本书特色 《上海话小词典》是一本普及版的上海话小词典,所收词语浓缩汇总了上海方言日常生活中实用的词语,易查易学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易查:按上海方言...
中华文化史(珍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研究而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别具一格的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
汉字王国 本书特色 《汉字王国》是一个外国人写的——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的特点,选粹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
做幸福的语文仁者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命名为《岭南教育家丛书》。“家”这一称谓,通常被赋予了某些神秘甚至神圣的色彩。其实,“家”既可以指经营某种行业或具有某种身份...
徐智明,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创办人。36岁,中共党员,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1995年创办全国首家广告专业书店龙之媒广告文化...
云南甲马 本书特色 河南淮阳泥泥狗、福建泉州傀儡木偶戏、贵州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安徽贵池傩、山西侯马皮影、陕北剪纸……连成这云南的甲马,是我...
茶经全解 内容简介 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是关于茶的历史、源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综合性论著,基本上将唐代之前和清代之前国人...
东亚文化研究系列-丑陋的韩国人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文化的角度书写韩国的力作,作者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第三代朝鲜人,大学毕业后去日本进行深层研究,并多次造访韩国...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的讨论(精 历史卷) 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的讨论》对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讨论的缘起与过程、主要参与者的背景...
人生礼俗 内容简介 几千年悠久的华夏文明,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产生了众多的风俗习惯:从对刚出生不久的娃娃的剃发挪窝、周岁试儿到结婚时的纳征下聘、请期定日,再到人死之...
知堂序跋-(全三册) 本书特色 《知堂序跋》共三册,经补充轶稿后,共收序跋二百二十一篇。**册和第二册收周作人自作序跋一百四十六篇,第三册收周作人为他人作的序跋...
汉语语音史 本书特色 《汉语语音史(精)》是作者王力在《汉语史稿》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一部作品,介绍了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些基础知识,描写了汉语从先秦到现代的音系,...
《云原生应用管理:原理与实践》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从原理与实践角度讲解云原生应用管理的著作,是阿里云容器服务团队工程师多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