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成事原则。曾国藩作为晚清时代的名臣也是如此,透过政治光环来感悟他们的齐家策略,对当代人仍有十分重要借鉴的意义。本书集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之精华,全面深刻地阐述他与家人交流的要领、处事的原则,通过家书中的日常事物等具体事例,将做事与修身的智慧完美生动地体现出来。总之,跟名臣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他汲取精华智慧!通过古为今用,从他的家书中领悟人生智慧,有助于帮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成事原则。曾国藩作为晚清时代的名臣也是如此,透过政治光环来感悟他们的齐家策略,对当代人仍有十分重要借鉴的意义。本书集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之精华,全面深刻地阐述他与家人交流的要领、处事的原则,通过家书中的日常事物等具体事例,将做事与修身的智慧完美生动地体现出来。总之,跟名臣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他汲取精华智慧!通过古为今用,从他的家书中领悟人生智慧,有助于帮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曾国藩,晚清名臣,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著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等作品。
史学大师(章学诚传) 目录 **章乾嘉时代“盛世不盛考据学盛极一时第二章家世童年上虞道墟章氏绍兴府城章宅湖北应城官舍第三章京师求学顺天乡试落第国子监肄业参修《天...
司徒乔:未完成的画 内容简介 司徒乔(1902—1958),广东省开平人。1924年入燕京大学神学院读书。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园举办**次个人画展,鲁...
《梵高的耳朵》内容简介:荷兰梵高博物馆官方认证,BBC制作同名纪录片! 作者调查过程历时7年,深入阿尔勒一百余次,建立起梵高生活
名人传-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
陈诚新传-蒋介石第一心腹宠将 本书特色 陈诚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国民党军“土木系”首领。败退台湾后,主持地方建设,曾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和国民党副总裁。...
克娄巴特拉七世·一个真实的埃及艳后 本书特色 阅读本书的理由:本书作者米尔·路德维希是德国著名的被视为达到“通人”水平的传记作家。他酝酿了三十年,来描述这位“无...
若米尼-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若米尼(1779~1869),他同克劳塞维茨一道,被称为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两个*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坎坷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虽出...
林徽因与梁思成 本书特色 1932年,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来到北京后大约两个月,便结识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两对年轻的夫妇彼此吸引,一见如故,亦成为终身好友。费正清夫...
血色荣光 本书特色 本书中,爱德华兹首次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曼联如何成为世界*足球俱乐部。从聘请亚历克斯·弗格森之前的数年岁月,到曼联俱乐部称霸英国...
荣格自传 本书特色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83岁时写的自传,包含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成年后的见闻、自身所...
溥杰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文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系列之一种,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弟爱新觉罗·溥杰的...
《谁是罗兰·巴特》是一部重印之书。同第一版相比,它惟一的变化是书名——从1999年初版的《罗兰·巴特》改为现在的《谁是罗兰·
让我们共同成长(100位财富英雄的故事) 本书特色 《让我们共同成长:100位财富英雄的故事(精)》财富人生,大型财经访谈节目中的精华集锦。让我们共同成长(10...
名人是世界的轴心,名传是人生的标尺,名人名传是?颐遣痪氲募以啊R徊课薹ㄓ庠降拿舜牵欢尾荒芡吹恼媸道贰J橹兄饕彩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内容简介:广告界经典作品,可能是广告史上对广告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如果一个广告人只知道一个人,那个人应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本书特色 《江泽民传》是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对江泽民精心研究之力作。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领导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的*高领...
凌叔华的古韵梦影 内容简介 如今,知道凌叔华其名其人者,或许并不很多,但她却是一位堪值记起与仔细体味的人。对于她,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词语都是相适的,譬如,淑女、...
玛丽.斯图亚特传 本书特色 世界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女人像她那样让人创作出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戏剧、小说、传记和论文。300多年来,她不断地吸引着作家和学者,总是...
梁启超传-最新修订精编精校版 本书特色 《梁启超传》是著名文史学家吴其昌为恩师梁启超所撰写的传记,深情记述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梁启超集思想家、政...
《国宝修复师》内容简介:由《北京日报》副刊的一个文物修复师的深度人物访谈结集而成。全书共采访十一位文物修复师,他们分别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