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匡汉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在文学批评、诗学以及台港、海外华文研究中取得了广泛的成就,是当代理论界的一位大家。在本书中,他经过多年深入细致的潜心研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的学术概念,有不少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一、“大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 在本书中,针对当代文学版图中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被认为划分为“两个天地”的局面,作者将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大环境下,以一种基于大历史文化背景的辩证整体思维方式,以中华民族的命运、理想为母体,提出“大中国文学”概念,旨在反思文学、打通地域,试图打通现代与当代、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大陆与台港…使当代文学在一个世界性的寥廓的网络中,找到确定自己的位置,获得新的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二、“辩证思维方式” 在考量中国当代文学路径时,作者以辩证思维思考当代文学遇到的问题,打破各自为营、互相隔膜的现状,梳理两岸文学在中国传统滋养下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流变,呼吁放下分歧,多沟通,创造性的解读,清晰地考量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作者直面20世纪中国文学下半叶文学进程中种种矛盾的现象,辩证阐释了诸如“时间与空间”“主流与非主流”“语言与现实”“限制与自由”“此岸与彼岸”“发散与收敛”等文学元素之间的多重互补关系,深入探讨了当代文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其中相辅相成,相荣共生的关系。三、呼吁和合思维,共建大中国文学 在研究梳理中国当代文学过程中,作者运用“和合生物”的整体思维,倡导两岸沟通、重建文学秩序,具有大视野,大胸襟。有助于研究者打破单一思维,跳出藩篱,使各类复杂的文学类型集文学现象在更加系统的网络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有助于文学进行结构关系的调整。作者试图在当代文学的丛林中,找到一条正确的研究之路,为后人解读当代文学提供一个清晰、合理的局面。将其置于世纪性、全球化、世界的文学语境中,重新回顾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走过的崎岖与坎坷,伤痕与挣脱;以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物质的损毁和精神的创伤,思考文学的生存意义与生存方式,重新定义文学的过程哲学,使我们的文学回顾进入主体与客体互动的阶段。这种诠释,不是要“翻开旧账”,而是经由咀嚼让它“芝麻开门”,让经验和问题进一步敞开。
回首向来萧瑟行。对历史的寻踪和文脉的梳理,也是对当下文学“路”和“桥”的选择与认取。本书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特殊的时间段——20世纪下半叶(1950—2000年)的文学路径为观察、切入点,通过回顾与反思,深入析述了共和国文学由“一”到“多”、由“封闭”到“开放”的伟大过渡,从中提炼其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辩证阐释了诸如“时间与空间”“主流与非主流”“语言与现实”“限制与自由”“此岸与彼岸”“发散与收敛”等文学元素之间的多重互补关系;悉心考量了当代文学生态的得失,寻求足以共享的各美其美、集美之美的和谐境界;在整体性“大中国文学”视野下,认真探讨了海峡两岸当代文学的优长以及和合的愿景。本书规避一般的“史”的罗列,侧重于以分析哲学对“问题”的提出和解读,富有创新思维的观念,则贯穿于“诗—思—史”的关系结构和智性表述之中。
杨匡汉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事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老学者,著述甚丰,笔耕不辍,历时五年完成的新作《中国当代文学路径辨正》,重点回顾与反思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由现象察本质,由特点见规律,对“时间与空间”“主流导向”“语言与现实”“自由与限制”“此岸与彼岸”等文学要素做了辩证的阐释,探悉了文学脉搏,体现了独到见解,且富于问题意识,避免了凌空蹈虚、隔靴搔痒的一般性评论。凝重而灵动的行文风格,使之不失为既有学术价值又可读性较强的专著。一一白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杨匡汉研究员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资深专家,近期用五年时间,精心完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路径辨正》的学术专著。本书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特殊的时间段一一20世纪下半叶的文学道路为切入点,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观点,深入析述了中国当代文学由“一”到“多”、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并以问题意识提炼其宝贵的经验教训。本书规避了一般性的“史”的罗列,贯穿“诗一一思一一史”的结构,对历史的寻踪和文脉的梳理,无疑可以使文脉更好地认知当今和昭示来兹,深信有相当的出版价值和相应的社会意义。一一雷达(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创研部原主任)
杨匡汉(1940—),上海宝山人,当代学者、文学评论家。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出版有《艾青传论》《缪斯的空间》《时空的共享》《中国新诗学》《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与阿里山对话》《中华文化母题与海外华文文学》《玉树临风——学术自选集》《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莼鲈之思》等30余种著作,并主编《开放文丛》《90年代文学观察》等多套丛书。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等。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中文本) 本书特色《语言学教程》是一部语言学经典教材,到2011年,英文本已经出到第四版。应读者要求,观相应出版第四版的中文本。《语言学教程》...
上海浦东风景 本书特色 上海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带的中点,位于长江和黄浦江入海口的交汇处,面积533平方公里,人口163万。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
自卑与超越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与生俱来,以及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为我们提供了化自卑为动力,从而克服自卑心...
东坡乐府笺 内容简介 简介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
「不能動,絕對不能動!」離尉在心裡這樣對自己說。他好不容易找到這個機會,只要周揚相信自己是植物人,那麼這次的刺殺行動就會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本书特色 继李国文,史铁生,梁晓声,刘震云,联袂推荐耿立历史散文,《遮蔽与记忆》后的又一全橷力作。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 内...
洪汛涛论童话 本书特色 《洪汛涛论童话》是洪汛涛生前花费了大量心血而完成的理论著作,说理通俗精辟,视野既广且微,将童话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作了翔实的论述,颇有新...
“你朋友已经被列入海洋失踪者名单。你是他的朋友,可以跟我们到警局一趟,提供一点资料吗?”“何必资料,我知道他在哪里?”“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内容简介 '汉魏晋宋五言诗xuan集注'所xuan五言诗共189首 均取自王士祯所编'古诗xuan'。该书“集注”文字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
管理经济学附自考大纲 目录 目录 管理经济学基础 绪论 一、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作业...
巴金译文全集 第六卷 内容简介 片断:红花纪念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我代表彼得一世皇帝陛下宣布视察本疯人院!”这句话是用刺耳的、响亮的大声说出来的。病...
衣食住行与糖尿病防治 本书特色 《衣食住行与糖尿病防治》着重阐述糖尿病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对广大群众方病治病和促进健康有所帮助。衣食住行与糖...
故事围绕成人礼毕的三木展开,风华正茂的年纪,朴素奢华的城市。三木,曾经的半熟少年在缱绻的年少时光里,不经意间与同桌简森之
西方人文读本 内容简介 《西方人文读本》按时间顺序编排,共分21章,依次围绕从史前到目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导论中,我们划分了三个总括性的历史时期——古代、中世纪...
论诗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普及图书汇而...
改变 本书特色 《改变》是一本关于成长和痊愈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集,每一章都分别探索了对改变极具深远影响的主题。《改变》探索了享受到潜在收益、不切实际的期望、...
优生圆满胎教法 内容简介 每一对年轻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漂亮,智力超群,能承父母寄予的厚望,而这一切都必须从优生起步。现今,优生已成为每一对新婚育龄夫妇的共识与...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 本书特色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集每位学者一生之精粹,彰显人文社科研究之卓越成就所选名家终身...
妻子跟人私奔了、弟弟与自己反目、三个孩子对自己不闻不问,在最失意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冤魂不散整天缠着自己的二货,而且又不能
今市子(4月11日-):日本漫畫家。富山縣冰見市出身,畢業於東京女子大學。血型為AB型。1993年在「コミックイマージュvo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