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匡汉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在文学批评、诗学以及台港、海外华文研究中取得了广泛的成就,是当代理论界的一位大家。在本书中,他经过多年深入细致的潜心研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的学术概念,有不少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一、“大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 在本书中,针对当代文学版图中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被认为划分为“两个天地”的局面,作者将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大环境下,以一种基于大历史文化背景的辩证整体思维方式,以中华民族的命运、理想为母体,提出“大中国文学”概念,旨在反思文学、打通地域,试图打通现代与当代、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大陆与台港…使当代文学在一个世界性的寥廓的网络中,找到确定自己的位置,获得新的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二、“辩证思维方式” 在考量中国当代文学路径时,作者以辩证思维思考当代文学遇到的问题,打破各自为营、互相隔膜的现状,梳理两岸文学在中国传统滋养下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流变,呼吁放下分歧,多沟通,创造性的解读,清晰地考量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作者直面20世纪中国文学下半叶文学进程中种种矛盾的现象,辩证阐释了诸如“时间与空间”“主流与非主流”“语言与现实”“限制与自由”“此岸与彼岸”“发散与收敛”等文学元素之间的多重互补关系,深入探讨了当代文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其中相辅相成,相荣共生的关系。三、呼吁和合思维,共建大中国文学 在研究梳理中国当代文学过程中,作者运用“和合生物”的整体思维,倡导两岸沟通、重建文学秩序,具有大视野,大胸襟。有助于研究者打破单一思维,跳出藩篱,使各类复杂的文学类型集文学现象在更加系统的网络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有助于文学进行结构关系的调整。作者试图在当代文学的丛林中,找到一条正确的研究之路,为后人解读当代文学提供一个清晰、合理的局面。将其置于世纪性、全球化、世界的文学语境中,重新回顾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走过的崎岖与坎坷,伤痕与挣脱;以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物质的损毁和精神的创伤,思考文学的生存意义与生存方式,重新定义文学的过程哲学,使我们的文学回顾进入主体与客体互动的阶段。这种诠释,不是要“翻开旧账”,而是经由咀嚼让它“芝麻开门”,让经验和问题进一步敞开。
回首向来萧瑟行。对历史的寻踪和文脉的梳理,也是对当下文学“路”和“桥”的选择与认取。本书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特殊的时间段——20世纪下半叶(1950—2000年)的文学路径为观察、切入点,通过回顾与反思,深入析述了共和国文学由“一”到“多”、由“封闭”到“开放”的伟大过渡,从中提炼其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辩证阐释了诸如“时间与空间”“主流与非主流”“语言与现实”“限制与自由”“此岸与彼岸”“发散与收敛”等文学元素之间的多重互补关系;悉心考量了当代文学生态的得失,寻求足以共享的各美其美、集美之美的和谐境界;在整体性“大中国文学”视野下,认真探讨了海峡两岸当代文学的优长以及和合的愿景。本书规避一般的“史”的罗列,侧重于以分析哲学对“问题”的提出和解读,富有创新思维的观念,则贯穿于“诗—思—史”的关系结构和智性表述之中。
杨匡汉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事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老学者,著述甚丰,笔耕不辍,历时五年完成的新作《中国当代文学路径辨正》,重点回顾与反思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由现象察本质,由特点见规律,对“时间与空间”“主流导向”“语言与现实”“自由与限制”“此岸与彼岸”等文学要素做了辩证的阐释,探悉了文学脉搏,体现了独到见解,且富于问题意识,避免了凌空蹈虚、隔靴搔痒的一般性评论。凝重而灵动的行文风格,使之不失为既有学术价值又可读性较强的专著。一一白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杨匡汉研究员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资深专家,近期用五年时间,精心完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路径辨正》的学术专著。本书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特殊的时间段一一20世纪下半叶的文学道路为切入点,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观点,深入析述了中国当代文学由“一”到“多”、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并以问题意识提炼其宝贵的经验教训。本书规避了一般性的“史”的罗列,贯穿“诗一一思一一史”的结构,对历史的寻踪和文脉的梳理,无疑可以使文脉更好地认知当今和昭示来兹,深信有相当的出版价值和相应的社会意义。一一雷达(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创研部原主任)
杨匡汉(1940—),上海宝山人,当代学者、文学评论家。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出版有《艾青传论》《缪斯的空间》《时空的共享》《中国新诗学》《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与阿里山对话》《中华文化母题与海外华文文学》《玉树临风——学术自选集》《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莼鲈之思》等30余种著作,并主编《开放文丛》《90年代文学观察》等多套丛书。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等。
山水与古典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林文月教授所撰有关六朝及唐代之田园、山水、官体诗等论著,以及她的外祖父连雅堂之为人与文学生活,并兼及中日古典文学的比较研究。六朝诗...
企鹅经典:恶之花 本书特色 《恶之花》于1857年首次出版,在当时的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运动中具有深远的意味。诗集中许多主题都与腐坏和色情有关,诗集一出版即遭到法...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 内容简介 余恕诚、吴怀东所著的这部《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深入论证并清晰勾勒了唐代以诗歌为中心,诗与赋、文、小说、词之间的文体互...
王力谈诗词格律 本书特色 本书由“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汉魏六朝诗与近体诗”“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及“附录”五部分组成。“诗词格律概要”和“诗词格...
阿乙目前最佳之作,其精准的语言、动作性情节,流动的人物心理,无一不精彩之极。他为我们带来一个抵抗生命虚无的“勇者”与“恶
南社研究 本书特色 我们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编好这套丛书,把真正的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南社研究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不强调策...
《21》由七个部分构成,围绕着“21岁”这个主题的6篇小说、精美插画、5篇散文、21个21岁女孩的问答、21个作者感言、1篇主编后记和
聂绀弩诗全编 目录 散宜生诗胡序高序自序一北荒草搓草绳锄草刨冻菜挑水削土豆种伤手推磨地里烧开水给马飞天送饭遇狼马号马逸放牛(三首)受表扬丁聪画《老头上工图》瘦石...
李益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李益诗事考证、李益诗歌论析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李益研究状况综述、李益研究失误辨证、李益的籍贯问题、李益的时代、李益的仕历等。李益研究...
长生-屠龙术 本书特色 《屠龙术:长生》:中日富二代精彩斗法,长安与上海古今交融,中国版《魔戒》,法兰克福书展载誉归来,古代亚文化小说大师白衣卿相史诗级作品。他...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本书特色 一本跨越时代、在东西方享有*高盛誉的性灵之作!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书。《吾国与吾民》姊妹篇,权威中英双...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
我是一个妙人-圣世雅痞金圣叹 本书特色 鲁迅推崇、胡适追捧、林语堂效仿——唯一一位受民国大师集体致敬的先锋人物!独唱团《好疼的金圣叹》鼎力强推!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瓜饭楼丛稿总目 本书特色 《瓜饭楼丛稿总目》共三个组成部分:(一)《冯其庸文集》,收作者的论文、专著、诗词、散文、题记等文字;(二)《冯其庸评批集》,收作者评批...
Luckyisalittleponythatissuretodelightyourchild.ComewithLuckyasheracesacrossthefi...
小说通过69届初中生雯雯的眼睛看世界,写出了她对自己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年龄不算大的雯雯,却先后目
苏童——妻妾成群格非——褐色鸟群余华——难逃劫数孙甘露——请女人猜谜北村——聒噪者说叶兆言——枣树的故事潘军——南方的情
贾平凹小说论稿 本书特色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具叛逆性、*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
大爱无边(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研究) 本书特色 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认为是20世纪埃及,甚至整个阿拉伯世界*著名的作家。这本论文集选编了过去若干年间...
心理刘备 本书特色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他与吕布恩怨难解、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联孙抗曹,卧龙凤雏双璧合一、五虎上将皆为所用,却落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