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作者在不同载体和场合发表的短论、杂感、随笔及讲演稿,分为5个主题:艺术和人生、治学、美感、对前辈学者和北大校园生活的回忆以及推荐书单。作者通过本书向读者展现北京大学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氛围,使读者感受这种传统和氛围的灵魂,体味其中高远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的神圣性。
叶朗教授是继宗白华、朱光潜之后对中国传统美学贡献巨大的美学家。《燕南园海棠依旧》是叶教授筛选整理了在过去30年间于不同载体和场合发表的短论、杂感、随笔及讲稿等文章汇编而成的文集。语言干净通透,内容视角丰富,一字一句皆为浸满作者精神气质的平实话语。读者不但能够感受到北大百年传承的人文传统和精神家园,更能感受到作者独树一帜的治学理念。
“文风也是一个大问题。8年前,我就想编一本《文章选读》,把一些好的文章介绍给大学生、研究生。目的是提倡一种简洁、干净、明白、通畅、有思想、有学养、有情趣的文风。
1、文章要力求简洁,要干净利落。我们有些同学的文章有一个毛病就是啰嗦,拖泥带水,一句话来回重复说。有一次一位同学交给我一篇文章,前面三页其实只有一段话,但他写成三页。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简洁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风格。有一年我在香港,一家报纸的副刊约我写几篇专栏文章,每篇限定500字,不能多一行,也不能少一行。开始我觉得这种500字的文章很难写,写了几篇,感到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一般我们的文章*短也有一两千字,因为你要把一个问题说清楚,总得一两千字。现在你要在500字的限度内把一个问题说清楚,就要极其简洁,极其精练,要把多余的枝杈统统砍掉。但又不能砍得光秃秃的,只剩一根树干。也不能干巴巴的,一点味道都没有。文字虽少,包含的意蕴要很丰富,而且不能写得很匆忙,很局促,而应写得从容舒展。这就像篆刻艺术,只有很小一块地方,但是方寸之内,要有海阔天空气象。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也不妨试试写这种500字的文章,它可以推动你提炼思想、提炼文字,帮助你逐渐形成一种简洁的风格。
2、文章要通畅易晓。近20年学术界有少数人喜欢用一种艰深晦涩的句子,写一种谁也读不懂的文章。过去人们说,哲学家是把大家不懂的、深奥的道理用大家都懂的话说出来。现在有的人正相反,他们是把大家都懂的道理用大家都不懂的话说出来。他们以为这样可以显出自己有学问,却不知道他们是走入了一个“以艰深文其浅陋”的误区。“五四”以来人文学科的一些大师,如蔡元培、胡适、闻一多、朱自清、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等人,他们的文章都极其明白通畅,毫无艰深晦涩的影子。明白通畅并不妨碍他们表达深刻的思想。像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文字,极其准确,极其简洁,同时又明白通畅,真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些大师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治学生涯中会逐渐领悟到,简洁的风格和明白通畅的风格,都是文章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3、要有一种适度感和分寸感。文章中的议论、感想、引经据典,都不要过度。“过犹不及”。发表议论和感想过了度就成了装腔作势,卖弄才学。生动过了度就成了油滑。尖锐过了度就成了刻薄。我们有时看到有的知名作家也难免犯这种毛病,所以更应该引起警惕,要注意掌握分寸,掌握“度”。
4、要注意文章会显示你的人品。我们古人经常强调“文如其人”,强调文品、诗品、书品、画品和人品的统一,如清人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艺概》)因此,从一个人的文章,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看出这个人的趣味、格调、胸襟、气象,看出这个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先生说,当年他**次到校长办公室见到蔡元培先生,就感到蔡先生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而且满屋子都是这种气象。我们读蔡先生的文章,同样也会感受到这种气象。这是从蔡先生的精神境界发出来的。
——《谈读书和学位论文的写作》
……
“外面人到北大校园,首先想到要去看的往往是未名湖。但是了解一点北大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大校园里学术积淀*深厚的并不是未名湖,而是燕南园。在这里曾经住过许多学术大师,除了冯友兰之外,还住过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向达、翦伯赞、朱光潜、江泽涵、饶毓泰、冯定、王力、林庚、侯仁之……。正是这些学术大师的存在,构成了北京大学的一种人文环境,一种精神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精神氛围的灵魂,是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一种人生的神圣性。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冯友兰先生在九十高龄时对拜访他的学生说过的一段话。冯先生说:“人类的文明好似一笼真火,几千年不灭的在燃烧。它为什么不灭呢?这是因为古往今来对于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都是呕出心肝,用自己的心血脑汁作为燃料添加进去,才使这笼真火不灭。”冯先生问:“他为什么要呕出心肝呢?”冯先生回答说:“他是欲罢不能。这就像一条蚕,它既生而为蚕,它就只有吐丝,‘春蚕到死丝方尽’,它也是欲罢不能。”这“欲罢不能”四个字体现了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种人生的神圣性。这四个字可以用来概括北京大学的人文环境和精神氛围。
我们看,马寅初、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这些学术大师,他们的一生,哪一个不是体现了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种人生的神圣性呢?
这些大师后来一个一个都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对北大精神的影响,他们对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燕南园海棠依旧》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美在意象》《中国美学史大纲》《胸中之竹》等,主要编著有《现代美学体系》《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等。
《郑成功(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内容简介:郑成功是著名的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的
雪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他的诗作在内容上赞美革命,抨击传统,批判不合理的现实社会,主张纯洁的爱情。诗思无瑕
《决定民族兴衰的那些美文》内容简介:《环球时代美文读本》(Global Times Readers)系列丛书旨在为广大英语中高阶学习者提供一套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当时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2年...
唐代骈体公牍文论稿:以陆贽为中心 本书特色 本书在“儒道与文学”的大框架下,以陆贽的文化品格为依托,对陆贽骈体公牍文的创作进行总体考察,进而分析了唐宋时期骈体公...
江山如有待 本书特色 这是知名作家鄢烈山的*作品集。作为旅游札记,书中内容集风景、人文、历史于一体,文笔优美。但是,作者笔触的重点不是放在写景上,而是放在人文、...
《反内耗》内容简介:工作有一点变化,就彻夜辗转难眠,担心领导对自己不信任;考试还没开始,就担心自己考不过;恋人没及时回复信
摄影家西游记 本书特色 一位影像工作者的旅行手札!宏伟壮丽的西班牙广场绝对是摄影家不应错过的好地方!摄影家西游记 内容简介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
《中国家族慈善指南》内容简介:本书将纷繁复杂的家族慈善知识组织成紧密的实用框架,堪称第一本系统讲解家族慈善的完全指南。内容
整部英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要数英国的诗歌,它所包含的语言、文学和人文价值难以估量。英文注释本《英国诗歌选集》,是迄今为
婉约词典评 本书特色 词自晚唐以来,以清切婉约为宗。——王国维诗词读本,*佳选择中国韵文学会及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周笃文先生遴选、评点,*权威典藏版本,精选唐宋至...
云中谁寄锦书来:宋代合集卷 本书特色 诗词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的文学形式。因为唐代偏重于诗的创作而宋代偏重于词的创作,所以就有了体裁上“唐诗宋词”的说法;因为唐代...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本书特色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分五个部分,怀人、抒情、咏物、写景、鉴赏,无一不是大块文章。张晓风的散文出入古今,富艳难踪,其剔透处,既可因把玩...
一部为非俄语读者而书写,逾七十年公认最佳的俄国文学通史————————————————————《俄国文学史》是文学史家德·斯·米尔斯基以英文写就的,被誉为追溯俄...
左手历史右手现实 本书特色 这里有*酣畅的文字、*勇敢的呐喊、*精粹的传承、*真挚的情感、*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
花季原唱 内容简介 这几年,文学圈儿内鼓噪得不像个模样儿,什么怪诞的、荒谬的、离奇的、粗俗的……各式各样的文学流派粉墨登场,闹得花哨,市得热火,闹得门前冷落读者...
艺途春秋 本书特色 《人世文丛》选编了中国现当代学者、作家和艺术家漫谈人生的美文佳作。本书为《人世文丛》艺术家卷之一,它收录了齐白石、老舍、张大千、宗白华、丰子...
生命的品质-周国平散文精粹本 本书特色 人*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内容简介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又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贾平凹散文典藏大系 内容简介 本书系收录了贾平凹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500余部散文作品,分为七个篇章:《静虚村记》《关于女人》《商周初录》《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