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源流》,作者方授楚,写于1936年,中华书局初版于1937年。为撰写《墨学源流》,方授楚使用参考书达63种之多。此书对墨子学说考证精到,并对诸种异说进行驳斥,其治学必取真求信。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墨子之生平及其学派》,共10章。系统研究了墨子生平、《墨子》一书、墨学产生背景和渊源、体系及其政治、经济、宗教等学术思想,论述了墨家的组织、传授及发展、衰微、复活的过程。将《墨经》看作是墨子学派的发展和进步,并专列《知识论与辩学》一节,认为《墨经》*重知识,在辩学方面更有所发明,具体论述了《墨经》中名、辞、说及七种具体论式之要义。下卷《墨子之姓氏国籍学说辩》,共4章。分别辩驳墨子非姓墨,墨子为印度佛教徒、婆罗门教徒或亚拉伯回教徒诸说。后附有《墨学余论》,对近代学者有关墨子学说的见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考证墨家学派及其源流较为详细和系统的专著。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墨子之生平及其学派》,共10章。系统研究了墨子生平、《墨子》一书、墨学产生背景和渊源、体系及其政治、经济、宗教等学术思想,论述了墨家的组织、传授及发展、衰微、复活的过程。将《墨经》看作是墨子学派的发展和进步,并专列《知识论与辩学》一节,认为《墨经》*重知识,在辩学方面更有所发明,具体论述了《墨经》中名、辞、说及七种具体论式之要义。下卷《墨子之姓氏国籍学说辩》,共4章。分别辩驳墨子非姓墨,墨子为印度佛教徒、婆罗门教徒或亚拉伯回教徒诸说。后附有《墨学余论》,对近代学者有关墨子学说的见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考证墨家学派及其源流较为详细和系统的专著。
方授楚(1898-1956),原名典固,又名垂象,字则之,号天游,平江县长寿镇人。1917年秋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毕业后任教于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他以所著《墨学源流》名世,其治学必取真求信。书成后,李达、郭沫若等推崇备至。
醉古堂剑扫-Vo1.92 本书特色 陆绍珩编著的《醉古堂剑扫/周读书系》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列明清处世三大奇书。书名缘由,在指人间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人间大...
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这边界既可以是本体论的边界,也可以是认识的边界,既可以是善与恶的边界,也可以是语言的边界。西方
经学通论 本书特色 如今我國處於數百年難逢的歷史時期,修復我國已然破損的文明傳統,乃當下的世紀性學術使命。清代學術的輝煌傳世成就,顯見於整理國故...
圣经百科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主编梁工师承朱维之教授攻读圣经文学,被授予国际华裔圣经研究“前辈”学者称号★ 由...
【大念處經】,Maha-satipatthanaSutta,為南傳佛教【長部經典】(DighaNikaya)的第22經。本經的日譯本為日人石川海原所譯,民國
华学科学与哲学 本书特色 收藏价值:1.胡兰成巅峰之作,孔子子旧书网单本开价上千元,绝版20多年的经典之作,纵论文学、科学、哲学、佛学,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
吹沙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吹沙集**集,大体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哲学文化这块丰腴而荒芜的田野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本书包括六个部分,前三部分,多属研究性,探索性的论文,...
作者:(德国)彼得•昆兹曼(PeterKunzmann)法兰兹-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Burkard)法兰兹•魏德曼(FranzWiedmann)...
破阵---问难四 内容简介 《破阵:问难四》是黄老师的第四本书信集,共收入三十一封信,特别明确地开解学佛法的朋友一定要诚实勇敢面对自己今生乃至百劫千生的罪业和一...
中国佛教史 本书特色 《中国佛教史》为中国近代*早出版的一部系统的中国佛教通史,内容简要系统,不乏卓识,语言畅达,不失曲致风趣,堪称经典。是了解中国佛教史的基本...
道德经-中国哲学第一书-典藏版 本书特色 此版本性价比很高,适合买来收自用、收藏或者送人之用 相关必买:冰鉴(典藏全译本)(中国识人**书)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伦理 内容简介 本书设置了人工智能道德哲学、人工智能道德算法、人工智能设计伦理、人工智能社会伦理以及大数据信息伦理等栏目, 反映国内学者在这些方...
荷马笔下的伦理 本书特色 刘小枫编著的《荷马笔下的伦理》,所辑多篇文章,展露出立体的人物道德肖像(如奥德修斯),针对荷马批评素来的有机统一观点,另辟蹊径,发现了...
读黑格尔 本书特色 黑格尔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以杰出的、系统的彻底性完成了康德哲学所说的不可能完成之事。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
大正七年の五月、二十代の和辻は唐招提寺・薬師寺・法隆寺・中宮寺など奈良付近の寺々に遊び、その印象を情熱をこめて書きとめた
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以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浮雕石佛群像为中心 本书特色 《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以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浮雕石佛群像为中心》由杨效俊所著,本书对武周时...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特色 本书出版于1932年,是亨利柏格森*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格森哲学思想在人文—社会领域方面的一次集中运用。在本书中,柏格森秉持其“...
本辞典共列条目2000余条,分作3大篇18类,旨在从整体上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神秘文化轮廓。各类条目大至可独立成章,是对某
中国学术史讲话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史讲话》是杨东莼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杨先生高屋建瓴,俯瞰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仔细而精谨地梳理出中国学术的源流和变...
中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林晓丹编著的《中国哲学史(精)》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先秦时期、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