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湾十一号是鲁迅、周作人全家在北京定居的宅院。这座宅院见证了两大世纪之谜:
鲁迅在这里与周作人及其家人、尤其是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积累下重重矛盾,终至兄弟关系破裂,鲁迅搬离八道湾十一号,此后两人至死都再没有交集。
另一个“世纪之谜”就是,历来主张独立、自由的周作人,*后竟然出乎意料地投靠了日伪政权,成为伪文化官员。郑振铎说:”在抗战的整整十四个年头里,中国文艺界*大的损失是周作人的附逆“。
相伴而来的无数疑团,还包括这些:鲁迅和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竟至彻底激怒周作人?鲁迅、周作人的三弟周建人为什么抛妻离子、离开八道湾?1939年,周作人为何在八道湾十一号自家客厅内遇到刺客、险些丧命?为何年仅19岁的周作人侄子周丰一,会在八道湾十一号家中饮弹自尽?新中国成立之后,周作人的地位和处境究竟如何?为何在生命的*后几年,成为“乞食者”?
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详尽的解答。
本书以鲁迅、周作人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市西城区八道湾十一号为空间线索,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为经,将周氏兄弟的私人生活轨迹和中国文化、社会、政治变迁的重大事件熔为一体,涉及周氏兄弟的亲情、家庭、子女、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活动。这既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都会遇到的一般性私事,更是充满了戏剧化和悲怆色彩的真实历史,是跨越数十年、三代人的,周氏兄弟家庭、情感、社会、大时代交融汇聚的缩影。作者笔力深厚,炉火纯青,文字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并令人唏嘘感慨。
本书配有大量图片资料,图文并茂,装帧设计考究、值得阅读和收藏。
“寿则多辱”:周作人晚年的乞食
在周家帮佣的张淑珍说,即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政府还给周作人发大米、糖、罐头,这些都是派她去东直门北小街给取的。事情的原委是,周作人夫妇喜欢吃大米,不习惯面食,但六十年代初,例如1962年,每人每月只有一斤大米的供给量,副食品更少。文联工作人员每次与周作人谈到生活,周作人都表示在食品方面困难较大。文联本来想为他办一个副食品乙级补助证,但从政治上考虑又觉不合适,后来只好让文联总务科为周作人买些大米、炼乳、白糖之类,每逢节日,还带着点心、水果到八道湾看望周作人。1962年春节,文联干部还把文联自办农场的羊肉、白萝卜送他一份,而这样的待遇,当时只有文联的老病残全委会委员才能享受。有一件事,很能见出当时周家政治上和日常生活上的窘境。1962年初,周作人写信给文联负责联络他的干部,说他家在街上买了私人的鸡蛋若干,受到街道监督人员的查问和训斥,希望帮他解决这个监督问题,因为需要营养,不买些私人的东西就买不到了。那位干部看了信,赶往福绥境派出所商谈。此后,福绥境派出所民警就叫周家随便上街买东西了。
周作人直到去世也没有获得公民权。当时杂志编辑黎丁从阿英那里听说,周作人快八十岁了,还由派出所交街道管制改造,他的日本妻子有病,需要照料,却让他三天两头去开会受训,弄得周作人没有办法,只好写信给阿英,阿英又报告周扬,由周扬出面解决了。周作人屡次申请恢复行使公民权。
1953年12月,北京市法院给他的判决是:剥夺政治权利。周作人不甘心,1958年4月又向区人民法院申请选举权,得到的结果是:不予恢复。令周家人稍感欣慰的是,羽太信子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于1955年得到内务部批准。
八道湾十一号的房间一下子少了很多。国军入住时占用的部分房产,随后被没收,包括周作人的“苦雨斋”在内。据当时报纸上的报道,法院要拍卖他的藏书。有人认为周作人的藏书拍卖散失,是一个损失,提议由国家交给图书馆或大学,妥善保存,*好由胡适出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周作人的藏书,今天还能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国家)图书馆见到,不过已经零散。
除没收充公者外,周作人还留下一些书籍。大约是在1951年,北京图书馆寄给北京鲁迅博物馆一份“周作人的藏书目录”,说周作人有意把这批书卖给国家,因为他“缺钱用”。当时鲁迅的藏书刚从上海到北京,要入藏鲁迅故居,还没有来得及清理,鲁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只把这份目录和鲁迅藏书目录对照了一下,发现其中有不少雷同,就没有再同周作人联系。
到1952年,周作人仍有书籍出售。例如,3月18日的日记中有“下午整理废书,拟出售”的记载。除了卖书,周家还卖家具等物品。据周作人日记,1952年5月26日,卖家具二件,27日,卖掉德国闹钟,得六万元,还有一天,卖出床和大桌,得廿三万元,等等。
八道湾十一号总是“苦雨”,所以房屋要经常修缮,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1952年8月12日,请来姓高的瓦匠,为在北批屋东横梁下加柱,因为该梁已弯折,导致批屋常漏。19日,上午招瓦匠补漏,大小工各一人。第二天,工人又来修厨房屋顶,两天工资是七万元,用料白灰二百斤,麻刀八斤,共六万元。外加工费三千五百元。
这时,周家还用着保姆。除张淑珍外,还有个在他们家佣工多年的老保姆。这位保姆并未因日本投降后周家境遇的变化而离开。张淑珍回忆说:“算上我,我家两代给周家做事。二太太每月给我20块钱,另加4块钱买月票。我老头姓白,二先生叫我白太太。二先生绍兴官话,口音特重,说话嘴里跟含了热茄子似的,我听不懂,他要买什么东西,就用毛笔在信纸上给我写个纸条。……那些字条要是都留下,得有二尺厚了。可惜都没了。”“50年代,东安市场里有苏联饭馆、日本饭馆,二先生常叫我上日本饭馆给他买紫菜卷儿和其他日本菜。二太太糖尿病,我上医院给她取药。就这样,我边做街道工作,边给二先生家当保姆。”羽太信子病逝后不久,周作人为了缩减开支,不得不辞退张淑珍,但可能是不好意思当面说,也可能因为担心沟通困难,就写了一封短信给她:“白太太:近来因开支增加,每月须要付房租,并寄西安补助费,对于你处所送之款不能再送了,特此通知,尚祈原谅是幸。周启明十月廿八日。”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困难,食品短缺,很多人营养不良。周家虽然有政府照顾,但因为人口多,有限的配给不能满足需求,周作人不得不经常给海外友人写信,请求邮寄食品和药物。
1961年1月3日,他在给香港曹聚仁的信中说:“因为预备过旧历新年,所以老实不客气的和你谈俗事了。想请你示知一下,在阳历一月底,可以寄给我的,大约有若干钱。我想《新晚报》,应不成问题,循环能支付否?‘瞎子做梦,有无出路’,均希示及。又乙酉文编,何日可有希望,亦祈费神见示。国内现无文字‘外快’可得,如港汇未能如预算的收入,则须得及早举债,故不得不急急也。幸祈恕之。”
1961年12月28日,周作人给香港鲍耀明写信说:“昨方寄一信,奉托糯米,初意在旧历新年,仿故乡习惯,拟包粽子,但现在竹箬既然难得,而内人又久卧病,无人经营,为此特再上书,请予撤消。但另外乞寄砂糖一二公斤,则深感佳惠矣。……北京今年尚不大冷,新年将届,特发给肉票,每人可得三两,但人多肉少,至今还没有买到,听说可以买到一月二日。”
1961年8月2日,周作人给新加坡郑子瑜写信:“今日连接到惠寄小包,角糖二包先二日收到。砂糖散装十斤,亦已于今日送到,且并不收税,至感嘉惠,亦并感激公家之照顾也。近闻政府对于进口之食粮等物,已免课税,惟肉类似在例外。北京近来闻油糖配给均将减少,亦未知如何,至猪肉则已有数月不发给肉票,人民亦习而安之矣。”
周作人晚年此类书信不胜枚举,透出了一个老年“乞食者”的无奈和悲哀。
周建人的妻子羽太芳子及其子女,仍然跟周作人一家住在一起,这无疑也增加了周作人的负担。周作人晚年的写作,多回忆旧事,新鲜内容不多。因为没有发言权,更没有主人公的身份,作为边缘人甚至局外人,他的言论很难有主脑。但他的文章仍保持着文字的纯净,态度的安详,不失大家风范。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较大的写作工程之一,写他的经历和交游,提供了很多珍贵史料。此外,因为有了充裕的时间,周作人可以潜心翻译,所以他这个时期翻译成绩很可观。不过,与创作一样,或者比创作更甚,翻译对他来说也是与世隔离的工作。出版社派给他的任务,大多是翻译古代的“经典”作品。
鲁迅少年时代家庭遭难,青年时代婚姻不幸,成名后常受“围剿”,心劳力竭,英年早逝。周作人虽然生活安稳,得享长寿,但晚年坐牢,丧失公民权,失去人格尊严,这份苦楚是鲁迅所没有经历过的。
周作人将这晚年处境自嘲为“寿则多辱”。
他一生的*后二十来年,象征地说,是在八道湾四合院这个囹圄里服刑。
……
黄乔生,著名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走进鲁迅世界》、《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与胡风》等。本书考察和整理相关史料,对发生在八道湾十一号内部的重大事件都做了详细的还原和分析。在还原周氏兄弟私人生活的历史真相上,前所未有的详尽和具体。
古文观止(上下)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系古代散文选编总集,12卷,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前。该书收录了我国古代上起东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虽比较...
窗外清音-昨夜星辰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人大多不想对现实就事论事地“反映”。他们有许多现实遭遇,从而产生许多生命体验,他们只想传达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来。他们深...
活下去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大平光代的回忆录。大平光代(女,1965~),初中二年级时变的行为不端,成为暴力团头目的妻子,后来开始新的人生,成功通过了“司法考试”,...
欧行日记 本书特色 《欧行日记(精)》由郑振铎所著,作者私人生活的纪录,*受读者所欢迎,也*被作者自己所宝重,所以轻易不肯发表。作者郑振铎先生,三年前(...
吉尔伽美什 本书特色 人类历史上头部文学作品,古巴比伦史诗代表作,真实反映了古代苏美尔—巴比伦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日本和苏美尔...
谈文说画 内容简介 刘熙载言:“人尚本色,诗文书画亦莫不然。”借用此言,无非是说明,“本色”,是本书的编选原则。即不管是作家谈文,还是画家谈画,选文的角度唯有“...
垃圾婚 本书特色 女性在散文创作上本来就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毕淑敏又以她自己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使得她的散文充满了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全书的文字神闲气...
傅雷家书 本书特色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长...
谁能摩挲爱情 本书特色 《谁能摩挲爱情》是字码头读库*辽宁舰中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孙春平先生近年来的优秀短篇小说十四篇。《皇妃庵的香火》是其中的一篇。...
2011中国最佳随笔 本书特色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
由宇文所安编著的《迷楼》内容介绍:“迷楼”原指隋炀帝在7世纪初建造的一座供其恣意享乐的宫殿,其本义就是“让人迷失的宫殿”,
四季书 本书特色 这是女作家钱红丽的一本随笔集。分“四季帖”“故乡帖”“烬余录”三辑。这本随笔的可贵之处在于,钱红丽始终保留了童年从农村生长中所携带的乡野气息,...
走进耶鲁 内容简介 苏炜,笔名阿苍。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文学批评家。现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著有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迷谷》,短篇小说集《远...
民国名家随笔丛书:文章正宗 内容简介 本书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内容简介: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我们如何跟数百万细菌夜以继日地战斗?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从哪里来的?怎
台湾现代诗选 本书特色 这部诗歌选集,尽可能将台湾半个世纪以来的部分诗人及其代表作、各种风格集结在一起,做一次时光的留影,也许斑驳,希望它照见了诗歌世界中台湾的...
《水彩的秘密》内容简介:本书涵盖了21种花卉的水彩画法,从零起步教你掌握细致的水彩花卉绘画技法,并且通过水彩绘画来充分感受大
新闻幕后 内容简介 财经新闻对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但没有一个国家的财经新闻比当前中国的财经新闻更加重要。市场需要可靠的财经资讯,而可靠的财经资讯正是当下的一...
昆虫记-关于生命的诗篇 本书特色在昆虫世界里,作者探索和发现每一只虫子的美和诗意,像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描写,在雕虫之美里发掘生命...
能够思想的苇草 本书特色 本书节选了帕斯卡《思想录》中关于社会、人生等的哲学思考。《思想录》是帕斯卡的代表作,而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法国**部散文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