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为系统、*为集中的展现,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阅读需求。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出版,全彩图文,装帧精美,印质上佳
★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家,本书是他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
★本书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
★确切的说,本书是一部植物学读物,而不是文学读物,书中大量采用统计分析等科学方法,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文学领域里的各种植物
★中文和植物的宝典,简直是梦幻之书。——作家蔡珠儿书评
★2015年央视“中国好书”入围
★2015年度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出版协会年度中国30本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好书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
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家,他业余时间乐于沉浸在诗文歌赋,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将古文中的植物与现代植物学体系中的植物相比对,追根溯源,考订名目,分辨其中虚实,考评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以科学印证文学,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左手文学,右手科学,他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中国古典场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
本书为第二版。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新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草木这颗精灵
杜 非
(《 人民日报》 2015年6月2日)
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文学作品中出现植物的身影,早已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然而细究起来,作为生物学分支的植物学原为西学,有着严谨的科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体系;文学则以文字为载体,重在形象地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心灵世界。二者似乎分属两个世界,一个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外部世界,一个出自我们的内心。无论日常抑或先贤,科学与人文、草木与文学的世界却从未泾渭分明。
潘富俊教授称得上用心有梦之人,大学后主攻植物科学,业余时间却沉浸在中国古典诗文歌赋中,将古文中的植物与现代植物学体系中的植物相比对,追根溯源,考订名目,分辨其中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分门别类,以科学印证文学,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做到这些,除了具备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更需要体悟自然万物、人间情怀的细腻心思。在任台北植物园主任期间,他特意设置了“诗经植物”“成语植物”等专题植物展示区,使观者到植物园观赏植物有了丰富的人文内容。离开植物园至大学景观系任教后,他讲授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在世界多地讲授植物与文学缘情体物的关联。
内地读者对潘富俊并不陌生,早在2003年初,其《诗经植物图鉴》出版即引发了业界和读者的浓厚兴趣,其后《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接踵而至,持续不断地提醒读者,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就无法完全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此次商务印书馆推出的《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应该说是潘富俊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对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等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为系统、为集中的展现。
作为一名科学家,潘富俊的数据统计与运用令人惊叹。他发现,汉唐以后较具代表性的诗词总集中,除了《唐诗三百首》和《玉台新咏》,含有植物种类句子的诗词,占全书诗词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植物在古诗词中的地位。关于《红楼梦》,作者统计出,前八十回每回出现植物种数多于后四十回。个四十回每回出现的植物种类平均为11.2种,第二个四十回平均每回出现10.7种,而第三个四十回平均每回的植物种数只有3.8种,不仅如此,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植物种数的分布就大不相同。所以,以作者对植物熟悉的程度,和植物意涵在文章内容的运用上,前八十回亦远胜于后四十回,他以此支持《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为不同作者所撰的观点。他还发现,大量的数据表明,文学作品的成就与作者对植物认知度、对植物隐喻的掌握度相关。清代诗人的传世别集中引述植物种类超过两百种者,多是文学成就高的名家。
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作者对植物的理解并不限于纲目科属种的罗列分辨,生理性状的描摹,医药饮食的经世用处,植物在文学作品中“起兴”“借喻”的运用。对于植物所代表的典故意涵,作者亦有准确深入的理解,他认为历代文人大都对植物怀有感情,常常形之于诗,咏之以情,例如“枯杨”表达了惨凄的心境,“杨柳”散发着离别的忧伤,“采薇”原为田野间处处易见的野蔬,有了久远的历史故事与诗人的隐喻,遂用来颂扬忠贞不渝的节操……
季羡林先生曾讲,“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贡献,天是大自然,人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草木缘情》展现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和人文世界,以及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趣、体恤万物的自然观,不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吗?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游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
韩少功作品系列:进步的回退 本书特色 本书是演讲、序跋集,收录作者十一篇演讲和四十二篇序跋。分为“演讲”、“序跋&rdquo...
马约卡之冬(雪球橘) 本书特色 马约卡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的生活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它——“跟随我来这个宁静之岛,那里男入从不匆忙,女人永不衰老,那...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也是 百年来久负盛名的词话经典。这本由墙峻峰注析的《 人间词话/浪漫古典行》以当代的审美视角和清丽流 ...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本书特色 我们有太多的挣扎和压抑想去远方奔走发泄,也有那么多不忍挥去的从前想躲起来珍藏。可是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和勇气那...
可爱的人生 本书特色 1.国学大师季羡林人生感悟经典文章。 2.季羡林先生富含真挚哲理的人生指南,感悟人生,发现世间美好,在朴实的表达中,收获一份洒脱人生。 3...
做工的人 本书特色 在繁华喧闹的世界里,总有底层的劳力者在默默苦作。他们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和欢乐,尽管更多的可能是辛劳、失落、无奈和哀伤。《做工的人》是引进台湾版...
味蕾唱歌 本书特色 《味蕾唱歌》汇集了爱亚多年来的饮食小品文,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细腻情思,她对饮食特别的品味与深长的过往记忆,全都融揉在《味蕾唱歌》之中。全书共...
《地粮》内容简介:如果我自己是美那尔克,我将握住你的右手引导着你,而你的左手并不知道,出城稍远,我把你的右手也放开了,而我
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 本书特色 一个孜孜以求的莎翁新译者,一个异彩纷呈的莎翁新世界。 本书对莎士比亚颇有影响的五部悲剧,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导读,是读者重...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 本书特色 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
周绍良友朋书札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友朋来鸿、周绍良书札等,收录了陈垣、徐森玉、张子高、商承祚、阿英、谢国桢、贺昌群、王重民、臧克家等人的信,以及周绍良的致吴元真...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 本书特色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既可用于了解这些江南名城,或者当成导游手册。如果一时没有机会去这些城市,无妨翻阅一遍,权作“卧游”。...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词中的风雅饮食 本书特色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词中的风雅饮食》诗人词人不仅盛赞美食给人带来的愉悦与享受,也更多地在诗词中加入了自己关于美食...
(骆驼草)陈村作品精选 目录 短篇小说囚徒我曾经在这里生活F,F,F一个人死了初殿一天死我的前半生蓝色日出·印象回忆护照屋顶上的脚步黄昏话题琴声黄昏临终关怀中篇...
《余音: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内容简介: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
千家诗 内容简介 这里来介绍一下《千家诗》。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全书共二十...
唐诗唐诗三百首(精装) 本书特色 《唐诗三百首》是近二百年来流传甚广的一部唐诗选集,很多人从小就把它当作启蒙读物。其影响之大远非其它唐诗选本所及。这个选本所以具...
文章四家·王蒙 本书特色 《文章四家·王蒙》: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古,言其长远。寸心,表其细腻。把文学适当地历史化、距离化,虽做不到千古定评,却仍然能从容...
(精)世纪文学60家--张承志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
本书由两种单独印行的著作——《宋诗概说》和《元明诗概说》合并而成,两书性质相同,内容衔接,于是合为一部,题为《宋元明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