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致神圣的巴黎神学院院长和圣师们的奉献信 ; 六个沉思的概要 ; 论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 笛卡尔对“证明”和“推理”的运用 ; 谈笛卡尔的方法等。
《**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探讨了上帝存在与否,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他从“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笛卡尔在书中所阐发的天赋观念论、身心二元论、理智至上论以及他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寻,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影响深远。
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他开拓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成为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其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还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誉为“解析几何之父”。著有《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方法论》《几何学》等。
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史纲要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文献研究,探讨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采取“从后思索”的方法,对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以“理论驿站”的形式,即以历史和逻...
道家人格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了人格与道家人格的基本概念,道家人格的人的本质观,道家人格的基本特征,实现道...
东正教神学导论 本书特色 《东正教神学导论》是俄国神学思想家弗?洛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神秘主义神学、否定神学的三一论以及东方神学的救赎论等细致而微的论证...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国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中国传统的训诂学和西方实证主义的方法,以白话文的形式,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
《中国古代民间密宗信仰研究》主要内容有:唐代陀罗尼经幢、宋至明清时期的陀罗尼经幢、墓葬中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所刻
王阳明全书 本书特色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首次实现了古今圣贤的*高人格理想,是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一推崇的心灵导师。...
国学基础文库:文心雕龙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
经典私塾班 听傅老师讲《孟子》 内容简介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经验的总结式体会,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学习经典时,入门阶段难免有其限制,也就...
经典与解释(35)西塞罗的苏格拉底 本书特色 麦克? 马可道德与政治:西塞罗如何捍卫罗马共和国尼科哥 斯基西塞罗的苏格拉底维兰德 《西塞罗书简》译者前言周春健 ...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作者萨特)一书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萨特在法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哲学家,...
汉译佛经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存汉译佛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流传至今的印度佛经原文的数量,内容也更丰富。因而汉译佛经与原典的对
理想国 内容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
厚黑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本书特色 《厚黑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李宗吾被誉为“影响20世纪中国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一部深刻揭示历史与人性真相的惊世奇作...
哲学与哲学的转向-兼论科学与哲学内在融合的统一性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探索哲学的性质、结构、发展方式,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著作。作者从哲学是人类追求普遍理性的...
天主教研究论辑-(第5辑2008) 本书特色 《天主教研究论辑》由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主办,并得到英中文化交流协会(Cuhure-Exchange with ...
四柱预测详解 本书特色 本书以明代刘柏温《滴天髓》为主要参考书籍,以作者王长鸿本人的祖父、父亲传授下来的近百年的实际测算经验与自己三十多年来研究、测算成果而编写...
日本佛教源流 本书特色 本书把关注的重点置于对日本佛教源流的考察,既有别于一般的日本佛教史,又不同于以往日本佛教方面的研究论著,在参考和兼顾相关学界先行研究成果...
郭霭春(1912~2001),著名医史文献学家,中医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诗人。天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郭霭春早
五经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内容经典 体例科学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增加了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栏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
李叔同说佛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师一生开示佛徒的讲稿和其晚年整理、辑录的处事格言,忠实地体现出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