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革命的手(精)/光启文库》收录作者孙周兴很近几年的随笔、演讲、访谈等,凡60篇,内容主要涉及作者多年重点研究的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当代汉语哲学和学界的人与事,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事件和感受。书名“一只革命的手”传达出作者的一个基本信念:无论哲思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一种革命性的理想和精神,而所谓“革命”,乃是在“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意义上讲的实存哲学的开创精神。
一部融哲学智慧和犀利文笔于一体的思想随笔!本书是孙周兴近年来写就的随笔,作为尼采和海德格尔研究的大家,孙教授在书中既论述深刻绝妙的德国思想,又关切蓬勃发展的汉语哲学,还兼及学林掌故与时事评论,充分展现了哲学的智慧和文笔的犀利。
《一只革命的手/光启文库》:哲学到底有什么用?相信在座各位经常这样被追问过。我们都知道冯友兰先生的一个庄子式的回答:哲学没什么用,但因其“无用”而有“大用”。此说仿佛已经成为这个问题的当然答案。我却想说,这个回答虽然没错,也好听,但很是消极,并不可取,差不多属于搪塞之举。你这样去教导今天的学生,是一定会失败的。学生会说:帮帮忙哦,我先要“小用”,再谈“大用”,如何?这个回答的失败之处在于:先承认哲学“无用”了,然后想着法子,甚至可以说采取了辩证法的“狡计”,才弄出个“无用之大用”。这样真的会很被动。我以为,我们一开始就不能认定哲学无用——因为无论从策略上还是从实情上看,这都是不对的。哲学怎么可能“无用”呢?哲学在今天好歹也算一个“行业”了,总得有套相对稳定的、有力量的说法,努力表彰自己,形成自己的行业标识或口号,从而增强我们行业的自豪感,抵御其他行业的干扰和侵犯。所以在今天南开大学哲学学科恢复重建50周年庆典的美好日子里,趁中国哲学界各路豪杰聚会的机会,我们要整出个说法来。为抛砖引玉,我先说几条。**条:哲学教人不死,或者,哲学家不自杀,哲学教人不自杀。这是有统计学上的充分依据的。纵观中外哲学史,还没有发现自杀的哲学家。有人反驳说,哲学家尼采虽然没“肉体自杀”,但可谓“精神自杀”了,不也算自杀了?我说错,尼采哪里自杀了?尼采甚至不可能“精神自杀”。提倡求生意志的尼采是不可能自杀的。即便是发疯,也不能全怪尼采,而只能怪让他染上“脑梅毒”(弗洛伊德的说法)的女人,甚至要怪哥伦布——你没事跑美洲去干吗?去就去了,干吗还带个梅毒病毒回欧洲来?总之尼采没自杀,只是发疯了,疯了也不死,还活了11年呢。还有人举出哲学家阿尔都塞,但我认为也是误解,此公也没自杀,而是得了精神病,把他老婆给掐死了,自己没自杀的。唯一一位自杀的西方哲人,大概是当代法国的德勒兹,1995年70岁的德勒兹因不堪肺病折磨而跳楼自杀。但我以为,德勒兹一是因病痛折磨,二是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既做哲学又做电影的,所以才自杀的。故德勒兹也不构成反证。说到中国,我们知道有个叫王国维的学者自杀了,但王氏算不算哲学家?似乎也是可以讨论的,我认为他更多地是个文艺家,所以也不构成对我们所谓“哲学教人不自杀”这个命题的否证。从历史的经验看,哲学家不自杀。再说了,我们也可以为此命题立下一道防线:若有小哲学家自杀(我承认这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说,那是哲学没学好——喏,反而证明学好哲学是多么重要。哲学教人好好活下去,哲学家不自杀,是因为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练着练着就不想死了,或者是把生与死看明白了,就觉得死不可怕,不死也行。天地生死,参悟透了,何所惧哉!所以从历史上看,哲学本来就是很不错的行业,做个哲学家蛮好。再从未来的角度看,因为人类诸文明宗教感的全面衰退,哲学越来越有“宗教替代品”的作用了。哲学这个“替代品”在好些方面还胜过了宗教。哲学是论证,宗教是服从。宗教有时候难免不太讲理,而哲学是讲道理的。人生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论证和解释,论证了就安定了,解开了就释然了。这时候哲学就大有用场了。……
孙周兴,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和艺术哲学。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后哲学的哲学问题》《以创造抵御平庸》《未来哲学序曲》等。主编有《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全集》《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本书特色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哲学类的图书,适合喜爱哲学或研究哲学...
苏菲的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读来清新可喜。作者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不俗,也是一位绝佳的教师,使读者能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 本书特色 朱熹注解的《四书集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用力*勤的著作,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此书。他的注解是也是四书的诸多注解中*有权威和影...
《游绪弗伦》等六篇对话,基本属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围绕苏格拉底去世前后的一系列经历展开。这六篇对话的重要性,它们在柏拉图
本书约120万字,选材于梵语佛经原著,包括《心经》、《金刚经》、《药师经》、《神通游戏》、《大事》、《维摩诘经》、《法华经》
传前易学 内容简介 “《传》前易学”即是指《易传》发生之前和《易传》发生过程之中的易学。《易传》是对《周易》文本的重新解释。便《周易》由占筮之书转变为哲理典籍,...
易隐-文白对照.足本全译 本书特色 这本《易隐(文白对照足本全译)》由曹九锡、曹横琴著,金志文译注。《易隐》被公认为研究周易与六爻纳甲法的上乘之作,甚至...
人神之际 内容简介 为使国人更多和更深地了解基督教文化,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2006年编辑出版的六本书的基础上,2008年又把*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汇集成四本书,...
中庸-平民处世哲学 本书特色 作者多年磨一剑,再次重拳出击,再续经典,再次解读经典著作。质量一如既往,值得品读中庸-平民处世哲学 内容简介 作者从一位普通百姓的...
旁观者道德研究 内容简介 “旁观”是现代都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本书是一部从伦理学角度对旁观者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定、...
《墨子》城守诸篇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内容上讲属于军事著作,因其中多军事术语,文字古奥,研究向称繁难。本书的作者利用考古资料及先秦、秦汉简牍文字资料,对《墨子》...
千家诗(注音版) 本书特色 少年鲁迅是三味书屋中背诵经书*多的学生,少年巴金能够背诵整本的《古文观止》,华罗庚、丁肇中则可以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在中国传统的教...
天主教研究论辑-(第5辑2008) 本书特色 《天主教研究论辑》由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主办,并得到英中文化交流协会(Cuhure-Exchange with ...
东方戏剧美学 本书特色 东方戏剧美学是一块神奇的处女地。她以婀娜多姿的身影将东方戏剧艺术诱入美的神圣殿堂。读者或观众徜徉期间,豁然发现古代东方人失常生活的高超能...
易经探源与人生 本书特色 周易工作室易学系列。易经探源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研读《易经》的次序、《易》的命名与启示、身为中国人为什么要研读《易经》、综合河洛...
2012-法兰西思想评论 本书特色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2)》(作者高宣扬)涵盖法国思想界过去一年所探讨的两大焦点问题,集中体现了精神分析学和艺术现...
宋明理学心性论-(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大陆**部系统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特点,作为现代新儒学“源头活水”的宋明新儒家心性之学的学术专著。宋...
太虚 本书特色 《太虚》就是让我们真正地认识佛和菩萨觉悟的真理,充满信心地修行。佛法是平常的真理,我们真正地平常做人、做事,就能真正地得到平常的解脱,找到佛国净...
中华经典藏书-曾子 子思子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藏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为依据,以便于检索为原则,将全书分为儒、道、佛、子、兵、医、农、史8大...
观世音菩萨图典 内容简介 观音菩萨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了种种演变。老百姓按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塑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审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