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是儒家的代表性经典,《大学中庸译解》重在体悟元典、分析元典的文化内涵,提倡《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并为“中庸之道”正本清源。本书中的原文均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条理清晰、文辞简约;译文部分,准确精练,可读性强;解析部分,简要精当,字字珠玑,蕴涵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表述,可以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和滋养。书后收有五篇附录,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大学》和《中庸》,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本书为张葆全译解的《大学中庸译解》。
目 录
大 学
经/3
传之首章,释明明德/8
传之二章,释新民/11
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14
传之四章,释本末/20
传之五章,释格物致知/22
传之六章,释诚意/26
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30
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33
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36
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42
中 庸
**章致中和,天地位而万物育/57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61
第三章中庸其至矣乎/63
第四章谁能食而知其味/65
第五章道之不行/67
第六章大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68
第七章择乎中庸,要能持守/70
第八章颜回拳拳服膺而弗失/72
第九章白刃可蹈,中庸难行/74
第十章子路问强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76
第十一章君子遵道而行,依乎中庸/79
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81
第十三章道不远人/84
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88
第十五章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92
第十六章诚之不可掩如此/94
第十七章大德者必受命/97
第十八章无忧者其惟文王乎/100
第十九章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104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从容中道,圣人也)/108
第二十一章诚则明,明则诚/120
第二十二章至诚可以与天地参/123
第二十三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化/125
第二十四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127
第二十五章君子诚之为贵/129
第二十六章至诚无息/131
第二十七章君子极高明而道中庸/135
第二十八章勿自用自专/138
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141
第三十章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145
第三十一章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147
第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150
第三十三章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152
附 录
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158
朱子家训朱熹/164
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168
大学问王守仁/177
中庸三义张葆全/202
后 记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使学者彰显光明的德性,在于使学者弃旧图新,在于使学者努力追求并*终达到*完善的道德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道德境界然后才能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然后才能镇静不躁,镇静不躁然后才能内心安宁,内心安宁然后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每种事物都有本有末,每件事情都有始有终。明白了这本末终始(孰重孰轻孰先孰后)的道理(知道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大体把握住大学的宗旨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显光明德性从而平治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接触和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接触和研究之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之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之后才能修养好自己的品性,自己的品性修养好之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之后才能去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品性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搞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如果应看重的反而看轻,而应看轻的反而看重(不明本末终始、不分轻重缓急),却想做好事情,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解析】 这是《大学》的首章,朱熹认为是“经”,“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以下十章,则是释“经”之“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本章开篇即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说:“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就是说,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尚光明的道德,并且不断革故鼎新,使人格精神日臻完善。 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1852年任大学校长时,作了一系列演讲,后来结集为《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此书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学教育经典。纽曼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与功利性的“专业成才”相比,培养健全人格的“精神成人”更为重要,旨在“精神成人”的“博雅教育”应在大学教育中占首位。 《大学》的“三纲领”,其实质正是为了使学者完善人格,“精神成人”。 围绕着“三纲领”,接下来,是指示学者应走的路,这是一条具体明确的路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说:“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在这“八条目”中,“修身”为本,“修身”是*主要的条目,就好像一棵树,“修身”是它的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是“培本”的功夫,好像水分和肥料,都是为了使根正苗壮。而“修身”,则是为今后成人成才茁壮成长奠定基础。因为只有在“修身”这个根基之上,才能进一步“齐家”(好像在根基上长成了粗壮的树干),才能进一步“治国”,“平天下”(好像大树长满了枝叶,绽开了鲜花),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所以,在大学求学,“修身”是根本,切不可本末倒置,更不可舍本逐末。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既是大学教育的纲领,也是学者修身的纲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三纲领,八条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的思想体系,千百年来,一直是许多人,许多知识分子,甚至许多平民百姓的执着追求,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他们崇高的精神信仰。在“三纲领”、“八条目”熏陶之下,许多读书人都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国家的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将“以天下为己任”(使天下国家太平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记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张葆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1984—1993)、校长(1993—1997),2002年退休。现受聘为广西师范大学国学堂专家委员会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首席教授,漓江学院终身教授,广西老教授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桂林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国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或主编)《诗话和词话》、《历代诗话选注》、《宋代诗话选释》、《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新编今注今译昭明文选》、《玉台新咏译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先秦诸子散文赏析》、《论语通译》、《老子道德经译解》等著作多部。
希罗多德的王霸之辨 内容简介 希罗多德让我们看到,城邦礼法的败坏*终会导致城邦的衰亡,而导致礼法败坏的,正是政治人灵魂之法的紊乱,灵魂之法比城邦之法显得更为紧要...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内容简介 本书述评了关于德意志民族在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德意志民族复兴的途径、德意志民族独特性以及德意志民族复兴的砥柱和前景等方面内容。对德...
柯尔特教程 本书特色 *流行、*有效的思维管理技能之一。建立在平行思维理论基础上的六帽思考法、避免争执,提高效率,提供一种形象化手段使人们容易驾驭复杂性思维,可...
清虚集 本书特色 《道教与宗教文化论丛:清虚集》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
哲学的社会学(上下册) 内容简介 《哲学的社会学》是一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的书。该书展示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在1999年,荣获美国社会学协会杰出学术著...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内容简介 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六卷) 本书特色 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已充分展开的基础上,终于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达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这套...
凡事超然-星云日记-4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大乘起信论新释 本书特色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佛教的一部论书,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所作,由真谛法师译出。内容凡一卷,全文一万一千字左...
抱朴子外篇全译上下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1995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抱朴子外篇全译上下 目录 前言嘉遁卷**逸民卷第二勖学卷第三崇教卷第四君道卷...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书特色 本书是韦伯*具影响力的著作,是他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部。韦伯力图使用分析统计数字确立一个事实,即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和成...
佛光祈愿文 本书特色 本书是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父母、对老人、对国家、对社会等的祝福祈祷,是一套普世通用的经典之作。每一...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本书特色 在哲学史里,我们立刻可以看到,如果从一个恰当的观点去看它的题材,它自然会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但是即使它的目的被了解错了,它仍然...
论语毛子水-注译 本书特色 《论语今注今译》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学大家毛子水注译。论...
理想国 本书特色 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朱光潜理想国 内容简介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
唯心与了别 内容简介 简介印度瑜伽行派是公元一世纪前后出现的印度大乘佛教运动两大思潮之一,该派因强调瑜伽修持而得名。瑜伽行派也称为唯识派或有宗,因为他们主张"外...
道德情操论-经典珍藏大字版 本书特色《道德情操论(经典珍藏大字版)(精)》是斯密的伦理学*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
Kantholdsakeypositioninthehistoryofmodernphilosophyasthelastgreatfiguretobelongb...
澄明与遮蔽-海德格尔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张海涛编著的《澄明与遮蔽:海德格尔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探讨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前后期嬗变。通...
太虚 本书特色 《太虚》就是让我们真正地认识佛和菩萨觉悟的真理,充满信心地修行。佛法是平常的真理,我们真正地平常做人、做事,就能真正地得到平常的解脱,找到佛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