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艾伦编写的《哲学的盛宴(精)》内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家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使读者首先被精妙的哲学思想所吸引,同时了解到哲学家亦是血肉之躯,他们的困扰与奋斗。读本书,是一次了解哲学大师、走进哲学大师的心灵之旅。
读哲人故事;品大师智慧;悟人生哲理(精装典藏版)柏拉图苏格拉底 弗洛伊德荣格 尼采 培根叔本华罗素笛卡尔黑格尔 卢梭 蒙田 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 马斯洛康德 推开哲学的门 聆听大师的声音
**章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可以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苏格拉底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谕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来追求德行。
苏格拉底生平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附近的阿洛佩凯村。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是一个接生婆。由于家境贫寒,自懂事开始,苏格拉底就跟随父亲学习雕刻,以此作为未来谋生的手段。
苏格拉底天资聪颖,而且特别好学,不久就学会了雕刻。但不幸的是,父亲的过早去世让原本就贫寒的家庭陷入了危机。幸好有一位好心的雅典人资助了他们,使未成年的苏格拉底在雕刻之余有了学习的机会。
这可以说是苏格拉底人生的一次转折,他走出了父亲为他设计的圈子,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在那段时间里,苏格拉底向当时各种有学问的人求教,阅读了许多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聆听当时的大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的讲学和智者学派的雄辩术。苏格拉底的爱好非常广泛,他还学习诗歌和音乐。多方面的学习使苏格拉底的学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他的人生观也有了极大的改变。
20岁时,苏格拉底师从阿那克萨哥拉的弟子阿尔赫拉于斯,学习有关自然的知识。年轻的苏格拉底喜欢思考和探索,对许多自然问题都想弄个明白,如一个事物怎样创造出来,又怎样毁灭?人们所借以思想的元素是血,还是空气或水?地是平的,还是圆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老师都有解答,但苏格拉底对答案并不满意,他试图自己来解释,又觉得无能为力。因此,苏格拉底决定放弃对自然的研究。
30岁时,苏格拉底把注意力从自然转移到社会,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
苏格拉底不仅宣传有德行的生活,而且身体力行。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曾先后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他在作战中表现英勇,数次冒死求助同伴,把受伤的同伴背下战场,尽到了保卫祖国的职责。
40岁时,苏格拉底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并进入五百人会议(贵族会议被剥夺权力后,雅典城邦实行了直接民主制度,公民大会对一切重大问题进行投票表决,同时设置了五百人会议,管理港口、军事设备和其他公共财物,并为议会准备日程。五百人会议每年抽签轮换人选。这种业余人员组成的政府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
生活中,苏格拉底对人态度诚恳、温和,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是一个卓越的教师;他的谈话生动活泼,无拘无束,表现出高度的修养,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有一次,克利提阿斯想要霸占一个富人的财产,他命令苏格拉底带领四个人去逮捕那个富人。苏格拉底极其反感克利提阿斯的这种做法,于是他抵制了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恼怒的克利提阿斯不准他再接近青年,并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让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而苏格拉底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
公元前399年6月,苏格拉底这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蛊惑青年。
当时,雅典有这样一条法律:被判处死刑的人如能逃往国外就可不被追究;如不想流亡,还可用钱赎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他的弟子们有的劝他远走他国,有的愿代他赎罪,但都被他拒绝。他明确表示他不会潜逃或赎罪,因为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无论用什么手段来苟且偷生都是向邪恶屈服,都是对德行的背叛。后来他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在他死后不久,雅典人认识到他的所作所为的意义,把控告他的一部分人处以死刑,为他平反。应该说,是“误解和私仇把他推上了法庭”。黑格尔则认为,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
……
罗伯特·艾伦,英国人,哲学硕士,曾任专栏作家,喜欢旅游,足迹遍及欧美、大洋洲等地。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本书特色 释朴憨法师,1991年出家于九华山地藏道场,1992年于洛阳白马寺受三坛大戒。之后或住五台山,或朝礼佛教诸名...
祖堂集 五灯会元校读 本书特色 李艳琴、郭淑伟、严红彦校读的《祖堂集五灯会元校读》把《祖堂集》和《五灯会元》进行校读研究,整理其中的正与误,并进而在理解佛理内容...
历史的喘息 本书特色 人性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它既是塑人类自身品格的必由之路,又是拯救人类道德沦丧的重要手段。它激发个人生命对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认识,又丰富“人...
药师经的济世观 本书特色 《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大乘经典之一,对于渴望祛病延年的世人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相关的讲解却并不多见。本书是南怀瑾先生讲...
易经感悟-悟然读易心得 本书特色 张贵禄自幼喜好书法,《易墨感悟--悟然读易心 得(精)》收录了其精心创作的百余幅以《易经》内容 为题材的书法作品,笔墨间传...
在关系中认识自我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集”(全17本)的第三本,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
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 本书特色 多梅尼克·洛苏尔是当代*了不起的黑格尔研究权威之一,他的这部著作必须被知晓于世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现代社会是一个大规模异质...
周易浅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对《周易》重要性的认识,充分理解学习《周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使读者进一步明确《...
《静思语第一、二、三合集(典藏版)》内容简介:今慈济已迈入四十三年,证严上人以“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立宗门,数百万会众
华严金师子章-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华严类-61 本书特色 《华严金师子章》乃唐代佛教华严宗三祖法藏贤首大师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的“十重玄门&rdqu...
韩国佛教史-韩国研究文库 目录 初版序言**章 佛教的初传 **节 三国前史1.檀君朝鲜 2.箕子朝鲜 3.卫满朝鲜 4.“汉四郡”与“三韩” 5.高句丽 6....
来氏易经象数集注 本书特色 《来氏易经象数集注》:明朝来知德历二十九年如一日,深山注易,作《周易集注》大成,堪称绝学。台湾徐芹庭尽半生心血于一书,详谈象数,为“...
这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当你捧读本书时,你已经站在人生的高点上。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均获得了出人意
虚构与虚构主义 本书特色生活中充满了虚构,在我们幻想的时候,在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视虚构为理所当然;艺术作品更是离不开虚构,这一点在文学创作中尤为明显。然而,...
本书基于政治哲学的研究思路,于《扎拉斯特拉如是说》条分缕析进行全面阐释,特别是关于文体风格的细究,独步于西方思想界。尼采
希腊哲学史-上下-4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第4卷)(套装上下册)》:哲学史家文库。希腊哲学史-上下-4 内容简介 《希腊哲学史》第四卷研究后亚里士多德至...
福杯满溢·弟兄篇 本书特色 孙儿史蒂芬6岁时,一天早晨我问他:“你说我们为什么要识字?”他想了一下,说: “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变得聪明、有学问。”世界各国的教育...
西部现代化境域中的四川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介绍四川主要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习俗的基础上,阐释了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演变的现状、路径和趋向,分析了四...
创新一部新事物的历史 本书特色如果艺术和科学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对新事物的渴望——对那些看待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新理念、新东西和新方法的渴望。但是对“新”的诉求却裹...
驳自由之敌[古罗马]西塞罗-55-[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西塞罗的雄辩演说,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