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是美学大师蒋勋的经典代表作,于初版十周年之际重磅回归。新版收录蒋勋亲作长序——“做完整的自己”,与读者再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
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
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
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
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
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十年:《孤独六讲》跨越十年,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经典。有人从中看到孤独,也有人看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烙印。新版耗时长达两年,于初版十周年之际,以全新面貌重磅回归。
新版:蒋勋创作全新长序“不完整的自己”,并亲作修订全部内文。从装帧设计到全书品质,均亲自把关。精雕细琢,用真诚诠释孤独之美。
孤独:蒋勋以一颗柔软心,书写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与读者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也许很困难,也许还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我们是否愿意试一试——做完整的自己。
经典:《孤独六讲》在华人世界创下百万畅销记录,成为孤独美学的代名词。从明星到学者,无数人从中找到了共鸣。独立面对世界之后,你更能知道它的价值。
装帧:极简装帧,黑白灰三色清雅设计,赋予新版全新质感。
前言
Eros──不完整的自己
柏拉图在他著名的《飨宴篇》(Symposium)里有一段用神话说的故事。
远古时代,人类不是现今分类的男性、女性。
远古时代,人有三种,一是纯阳性,二是纯阴性,三是阴阳人。
后来因为人类得罪了神,被神惩罚,神把三种人都劈成了两半。
因此,现今的人类都是不完全的。
每一个被劈开的一半,永远都在寻找另外一半。
劈开的纯阳性,半个阳性,永远在寻找另外一半阳性。
纯阴性被劈开,半个阴性,也在寻找另外一半的阴性。
至于原来的阴阳人,劈开成两半,阴性的一半就在寻找阳性的一半,阳性一半也在寻找阴性一半。
希腊神话充满象征隐喻,使人深思。
这个神话故事好像可以用来分析今日人类社会存在的几种性别关系,阳性寻找阳性,阴性寻找阴性,阴性、阳性“男女”彼此寻找。
这三种性别关系,在希腊当时的社会都存在,希腊陶瓶上的彩绘,不难找到这几种流行于当时的社会性别关系。神话看起来是隐喻,好像荒诞不经,却也通常正是用隐晦的方法对现实社会做了真实的描述。
今天许多国家在为“多元成家”议定法案了,欧洲许多国家也已经通过立法,“家”的组织型态,不再只是单一的“阴”“阳”关系,三千年主流社会的“家”的定义,重新被思考“多元”的可能,回到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人,重新尝试各种更成熟的新型态的“家”的组织关系。
古老的神话,像是预言,使人类的文明一路走来,可以反省,也可以修正。
神话不是教条,不是结论,因此充满启发性,提供给后来者对一个问题思维辩证的逻辑过程。
柏拉图书里的这个故事,长期引发我思考的兴趣,并不在于其中隐喻的性别关系,我反复沉思着神话里说的“一半”。
依据柏拉图借神话隐喻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我们都是不完整的。
因为不完整,我们努力寻找着另外一半,如果找到了,合而为一,才能消除神的“惩罚”,我们才能从神的“诅咒”中解放出来。
我读着希腊神话,想象着自己的身体是被劈开的一半,是残缺的一半,这么孤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另外一半,无时无刻,不在梦想找到另外一半,找到了,紧紧拥抱着,不再孤独,可以合而为一,成为完整的自己。
回忆一下,身体曾经有过的拥抱,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抱得很紧,好像有一种恐惧,害怕稍一松手,那合而为一的幸福满足就要幻灭消失。
回忆一下,那曾经有过的紧紧的拥抱,闭着眼睛,沉湎在纯粹肉身记忆中,呼吸、心跳、体温、气味、触觉,彷佛在回忆没有被劈开之前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柏拉图《飨宴篇》核心的主题在探讨“Eros”,纯粹的肉身之爱。
如今汉字多将“Eros”翻译为“爱神”,西方图像上手拿弓箭的小童,天真烂漫,他手中的箭正是“爱欲”的诱因,被那一箭射到,就情不自禁,肉身陷入爱欲的陶醉。
华人受儒家影响,对属于“肉体”“情欲”的探讨很少,总是习惯很崇高地避开肉体情欲,升华成“礼教”。礼教的确崇高,但是失去了面对真实肉身的基础,礼教就会作假,社会也就容易充斥伪善的道德。
柏拉图《飨宴篇》借一次菁英的欢宴,围绕着“肉身爱欲”(Eros)做真实的探讨,没有结论,没有教条,却描述了我们在爱欲渴望中孤独摸索寻求的真实情境。
书写《孤独六讲》时,《情欲孤独》是我反复思维的一章。《情欲孤独》或许是亘古以来个人面对不完整自己不可解的荒凉之感吧。
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好像找到了,热泪盈眶,然而,或许又要幻灭。仿佛,再也回不去没有被劈开以前的自己,完整的自己。漫漫长途,我们还是要如此孤独寻索下去,天涯海角,还是要找寻那失落的另外一半。
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2016年冬蒋勋于台湾八里淡水河畔
媒体评论
著名诗人席慕容曾这样称赞蒋勋:“是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长存”。
女神林青霞视他为“*偶像”,称他为自己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描述:“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彩图集》(Illuminations)是一个谜。《彩图集》中所有的诗篇,其灵感来源各异,但每一页都闪耀着兰波的诗歌特征,那就是他完全
感恩情歌-世界华人文库 本书特色 融融讲早年寻求的故事,有苦难有感恩,也由此懂得了开创新生活的生命甘苦。尤其是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情感,成为融融情感生命中*宝贵的财...
《中国卫生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2期)》内容简介:《中国卫生管理研究》由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为有志于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四川 重庆 西藏 新疆卷 内容简介 本卷选收了四川、重庆、西藏、新疆地区的游记散文共60余篇。包括《游永康军》、《游青城山》、《三峡》、《使吐...
我认识的鬼子兵我认识的鬼子兵前言 序《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的作者方军,其父辈都是抗日战士,曾任抗日区长的叔父,就是被日军抓住后用刺刀扎死的。在日酋冈村宁次实行杀...
历代蜀词全辑(续编) 内容简介 一、本书所录皆蜀籍词人作品,包括原籍为蜀而离蜀流寓者,祖籍为蜀而非生于蜀者,原非蜀籍而生于蜀者。其中亦含个别词人。此书记载为蜀籍...
古文观止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而成。“观止”二字出自《左传》,意为读了这些尽美尽善的文章,别的文章就用不...
《拳头(短经典精选)》内容简介:《拳头》收录三部短篇作品《拳击手》《马》《猴子》和一部中篇作品《马蒂尼》。前三篇分别讲述了
不可阻挡-用眼睛书写生命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真书: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心灵。王甲虽然病魔施症使他周身僵直,仅剩下两颗还能转动的眼珠和一个手指...
纳兰词 本书特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纳兰容若有一段经典议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写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
阿波利奈尔精选集 本书特色 被视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杰出的诗人,以其才情、智慧、敏锐、开创精神以及远见的理论视野,指引着二十世纪诗歌新潮流。由他开创的“超现实...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四万余卷古代遗书,震动了世界学坛,从此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术――敦煌学。
范稳,四川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中长篇小说及文化散文四百多万字。近年来主要在藏区...
雅舍小品-[精装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具代表性的散文,所取都是寻常事物,或一饭一蔬,或一画一书,这一切看似平淡,却分外有趣。这份“随想随...
《我生命中的故事:农业专家任筑山自传》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点滴片段,如求学之路、科研教育事业、美国农业部的任职
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唐诗三百首评注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经典很多,就存在一个轻重缓急和选择的问题。我们不赞成搞什么“百种必读”或“50种必读”,武断地制造一个封闭式...
莱山之夜-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莱山之夜》(上、下篇)及《莱山之夜?续》(上、下篇)四个篇章构成。作者在幽深的莱山夜色的注视下,一次次打开笔记,将山雾笼罩...
水浒全传 目录 引 首1** 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1第二 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6第三 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0...
至诚六种 本书特色 《至诚六种》为编辑家叶至诚的散文、随笔全集,共六辑。 叶至诚的文字,也与其为人一样,至真至诚。其子叶兆言在序中说,“...
苍茫的留恋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高恒文教授所著,收入本书的其实都是读书笔记。古今中外,长短不一,文体差异,可见兴趣驳杂。这些大都是公开发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