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参与写作的三十位学者,如侯惠勤、田心铭、王炳林、沈壮海等,多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名专家,具有多年从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每位学者一篇文章,从“读好经典是基本功”、“写好论文是硬道理”、“用好经验是妙选择”、“选好专题是新起点”、“守好规范是大前提”、“编好文章是总要求”六个侧面,谈自己新鲜、*深刻的见解,基本上勾勒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培养的全景,集中展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培养的科学方法,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不无重大意义。三十位博士生导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也是他们自己学术成长的总结或对自己多年理论研究的梳理。所以说,《大家谈》不仅对于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有指导意义,对于本学科硕士生的成长也有指导意义;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有指导意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生成长也有指导意义;不但对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有指导意义,对刚刚毕业步入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成长也有指导意义。因此说,《大家谈》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指导和启迪意义的好书,尤其对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拓展理论视野,增强研究兴趣,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学术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难的一步可能是如何凝炼形成研究思路、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了。在与学生聊天时,他们也常有感慨,说在阅读时,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看到张先生的著作,觉得他讲得非常有道理,然后看李先生的著作时,又觉得很有启发,看到王先生的书,感到又是一番滋味。就这样左右摇摆,不知所往。有的学生说,自己平时也很用功,看了不少书,但就是没能形成一个总体思路,感到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的困惑,有时会陪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如何凝炼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是博士生学术成长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一、研究思路的发生理路按照我的看法,遇到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喜欢拍照但不会对焦的人,尽管满眼看到的都是风景,但却无法将美景放进框架内,拍出真正引人人胜的风景。镜头里的框架就像我们的研究思路,当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时,所有看到的东西无论多好,都是外在的、碎片化的。只有当所看到的东西能够被思路所统摄时,才能真正地将外面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碎片化的东西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不同的东西才能给它恰当的定位。当然,这只是个形象的比喻。因为镜头的框架是自带的,我们只需要学会使用就可以了,但研究思路却不是自带的,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去建构,这正是学习中的难点。记得20世纪90年代读研究生时,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那时读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也读了不少哲学史上大家的书籍,同时为了了解学界的研究情况,还曾花了半年时间阅读国内重要期刊,梳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线索以及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虽然付出了不少时间,但就是无法形成自己的思考,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该继续读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当时积极参加一些研讨活动,希望通过聆听或参与讨论来激活自己的思考。非常幸运的是,在一次讨论会上,我终于受到启发,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思想飞跃。为了能够进入到讨论会的语境,我事先对讨论主题及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充分准备,基本上理清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但如何从这些思路出发来超越当前的研究,却无法给出自己的思考。那次讨论会开了两天,前一天半我认真听取每一位老师的发言,并将他们的发言与自己的思考相对照。第二天的中午,我向一位知名专家谈了自己关于所论主题的看法,竟得到了这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在这次讨论中,我感到自己已读过的东西,一下子全部被“激活”了,过去搅在一起的内容,一下子被有逻辑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篇较为完整的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静下心来研读导师的研究成果,沉下心来感受导师的思考方式,了解导师的理论框架,并找到了这一框架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概念。有了这个框架,以前对国内外研究思路的梳理,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了,每个不同框架的特点、它们的着力点及其可能的逻辑结论,都变得清楚明白了。我试着用已经拥有的框架去面对每一个经典的文本,在这个框架中给每个文本定位,并对具体文本展开研究。这既是熟悉已有框架的过程,又是进一步按照自己的想法扩展框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熟读了的经典文本,呈现出新的逻辑与意义,原来已经了解的观点,在新的框架中才能体会到其内在的新含义。也正是在这个重新做一遍的过程中,这个框架越来越成为自己的思想框架,并在展开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框架中可以改进的方面,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思考,并从既定的框架中慢慢地化解出来,*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美学与艺术教育 目录 总序前言导论第l章 美学、艺术与审美对象第2章 艺术观众第3章 艺术与其再现的世界美学与艺术教育 相关资料 书摘第2章艺术与观众1.艺术教...
新国学研究(第5辑) 内容简介 “新国学”是在原有的“国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学”是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为了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西学 ”)区别开来...
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 本书特色 畅销英、美的西方哲学入门读本.出版以来重印超过30次已被翻译成丹麦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
庄子(学生必读中国传统文化丛书经典珍藏本) 内容简介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儿童的初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对一...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 本书特色 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探究“大学”之道,再现古代理想教育体悟“中庸”之至德,化育人性的契机自从我出版《论语》与《孟子》的译...
刹那花开 本书特色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不管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你不能等待,不能有片刻的犹豫,刹那,就回到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世界也就跟着你澄定...
学易明道 本书特色 《学易明道》:中国宇宙生成观VS西方宇宙大爆炸讲述《易经》宇宙生成观*深入浅出、*透彻的经典之作揭示天时、地利、人和规律将易与道家、术数、玄...
厚黑学-典藏版 本书特色 此版本为精装本,内附彩色精美插图,迄今为止性价比可谓是*好的一个版本!厚黑学-典藏版 内容简介 《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奇书”,近年...
老子开讲 本书特色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仍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时尚不断更新,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阴险。因此我们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我们这...
祖堂集 五灯会元校读 本书特色 李艳琴、郭淑伟、严红彦校读的《祖堂集五灯会元校读》把《祖堂集》和《五灯会元》进行校读研究,整理其中的正与误,并进而在理解佛理内容...
《分析哲学的起源》阐述了逻辑学和现象学的互相影响,即弗雷格和胡赛而等人思想间的互相作用,从而论证了德语世界对语言转向的影
易学丛书-诚斋易传 内容简介 简介《诚斋易传》二十卷,分条罗列经文,于每条之下引三代至唐朝史实证之,然后释以已意。其书以“中正立而万变通”为《易》之指归,大旨本...
圣经的故事 本书特色 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作为一名作家和探险家,他以其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及尖锐而丰富的...
菜根谭 本书特色 菜根谭:绘图注释本。义理深邃,启迪人生智慧;文字清雅,闪烁性灵光辉。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处世让一...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附传教士略传及著述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于1867年在上海出版。一共收录了338名来华传教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简要介绍了每位传教士的...
在线阅读本书AninternationallyrecognizedteamofKantscholarsexplorehisargumentthatthebasi...
钱基博国学要籍 本书特色 钱基博是近代有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藏书、读书、*书、教书,重视文献的搜辑、整理和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钱基博...
道德经释义 本书特色 《道德经释义(竖排版)》观点独特,说理透彻,言简义明,适用面广,可供科技、管理、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界人士参考。道德经释...
本书为保留密教法宝而于汉地出版,以供具正统传承上师灌顶口传者阅读。恳请得此法宝者在具德上师传授及教导下,翻阅修习。法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