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参与写作的三十位学者,如侯惠勤、田心铭、王炳林、沈壮海等,多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名专家,具有多年从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每位学者一篇文章,从“读好经典是基本功”、“写好论文是硬道理”、“用好经验是妙选择”、“选好专题是新起点”、“守好规范是大前提”、“编好文章是总要求”六个侧面,谈自己新鲜、*深刻的见解,基本上勾勒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培养的全景,集中展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培养的科学方法,反映了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不无重大意义。三十位博士生导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也是他们自己学术成长的总结或对自己多年理论研究的梳理。所以说,《大家谈》不仅对于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有指导意义,对于本学科硕士生的成长也有指导意义;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有指导意义,对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生成长也有指导意义;不但对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有指导意义,对刚刚毕业步入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成长也有指导意义。因此说,《大家谈》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指导和启迪意义的好书,尤其对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拓展理论视野,增强研究兴趣,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学术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难的一步可能是如何凝炼形成研究思路、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了。在与学生聊天时,他们也常有感慨,说在阅读时,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看到张先生的著作,觉得他讲得非常有道理,然后看李先生的著作时,又觉得很有启发,看到王先生的书,感到又是一番滋味。就这样左右摇摆,不知所往。有的学生说,自己平时也很用功,看了不少书,但就是没能形成一个总体思路,感到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一个知识整体。这样的困惑,有时会陪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如何凝炼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是博士生学术成长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一、研究思路的发生理路按照我的看法,遇到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喜欢拍照但不会对焦的人,尽管满眼看到的都是风景,但却无法将美景放进框架内,拍出真正引人人胜的风景。镜头里的框架就像我们的研究思路,当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时,所有看到的东西无论多好,都是外在的、碎片化的。只有当所看到的东西能够被思路所统摄时,才能真正地将外面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碎片化的东西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不同的东西才能给它恰当的定位。当然,这只是个形象的比喻。因为镜头的框架是自带的,我们只需要学会使用就可以了,但研究思路却不是自带的,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去建构,这正是学习中的难点。记得20世纪90年代读研究生时,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那时读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也读了不少哲学史上大家的书籍,同时为了了解学界的研究情况,还曾花了半年时间阅读国内重要期刊,梳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线索以及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虽然付出了不少时间,但就是无法形成自己的思考,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该继续读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当时积极参加一些研讨活动,希望通过聆听或参与讨论来激活自己的思考。非常幸运的是,在一次讨论会上,我终于受到启发,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思想飞跃。为了能够进入到讨论会的语境,我事先对讨论主题及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充分准备,基本上理清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但如何从这些思路出发来超越当前的研究,却无法给出自己的思考。那次讨论会开了两天,前一天半我认真听取每一位老师的发言,并将他们的发言与自己的思考相对照。第二天的中午,我向一位知名专家谈了自己关于所论主题的看法,竟得到了这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在这次讨论中,我感到自己已读过的东西,一下子全部被“激活”了,过去搅在一起的内容,一下子被有逻辑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篇较为完整的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静下心来研读导师的研究成果,沉下心来感受导师的思考方式,了解导师的理论框架,并找到了这一框架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概念。有了这个框架,以前对国内外研究思路的梳理,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了,每个不同框架的特点、它们的着力点及其可能的逻辑结论,都变得清楚明白了。我试着用已经拥有的框架去面对每一个经典的文本,在这个框架中给每个文本定位,并对具体文本展开研究。这既是熟悉已有框架的过程,又是进一步按照自己的想法扩展框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熟读了的经典文本,呈现出新的逻辑与意义,原来已经了解的观点,在新的框架中才能体会到其内在的新含义。也正是在这个重新做一遍的过程中,这个框架越来越成为自己的思想框架,并在展开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框架中可以改进的方面,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思考,并从既定的框架中慢慢地化解出来,*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道德经精解-百部国学.精装版 本书特色 混混沌沌人间事,五千言论理明志。参悟经历勤揣摩,终获修身诸事治。读国学·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读国学·可以陶冶青操...
菜根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修身、劝世、明智、齐家、治平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历史相传的经典名句和至理名言。菜根谭 目录 上集***则 001 第 二则 00...
我的哲学的发展-罗素文集-第12卷 本书特色 《罗素文集(第12卷我的哲学的发展)》选入了作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按照他做过的有影响的研究工作,罗素的这些发展可以...
明末天主教与儒学的互动-一种思想史的视角 本书特色 《明末天主教与儒学的互动》是一本颇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此书末章亦颇有特色。作者孙尚扬在论及“拒斥”反应时,对其...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
你就是世界 本书特色 中观的导师,彻底的觉者,道道地地的禅师克里希那穆提: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20世纪*伟大的五...
人性论 本书特色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在本书中,休谟试图...
人生试金石 本书特色 《人生试金石》是台湾版“人生三书”的第二部,王鼎钧先生自己曾说:《人生试金石》是探触父母师长没有想到的、没有教过的或者没有说破的一面。他对...
人的精神家园-新大众哲学.6.价值论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
新哲学(第二辑) 目录 学说广场对立和鼎立/庞朴能力本位论与21世纪实力主义文化预期/韩庆祥中国哲学:摸索与新视角春秋思想史论(下篇)──哲学突破的历史进程/余...
驳自由之敌[古罗马]西塞罗-55-[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西塞罗的雄辩演说,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政治理...
诸子学通论 本书特色本书首先从总体上论述诸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诸子之“九流十家”及*初的子学史观,诸子之发展脉络与综合统一;然后分别论列儒家、道家、墨家...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前三十七章《道经》和后四十四章《德经》组成,共五千余言,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它率先提出了“道”...
中庸注参 本书特色 民国大师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
淮南子启示录 内容简介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 ...
道藏源流考 内容简介 一九四二年国符任敎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于龙泉镇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始得读道藏。自是而后,历年翻阅箭录,排比推考,缮为草稿,积成数尺。...
基督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陈泽民编著的《基督教》内容介绍:今天,为了让名家们的智慧成果惠及更多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中奔波的学子和大众读者,...
唐君毅道德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唐君毅道德哲学研究》以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的道德哲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唐氏道德哲学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历程,将其道德形上学体系概括...
拨开云雾:问难一:黄老师开解 本书特色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简括*切实*有...
中国思想史话 目录 **章萌芽时代一从陶纹谈起二巫的作用三祭祀:山川日月皆有神灵四凿破混沌的天命观第二章争鸣时代一黄钟与琴瑟:礼乐文明二儒即是柔吗三士以天下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