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负责。
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忏悔——自新
吾人的自觉力
言志
发心与立志
欲望与志气
心理的调整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态度
谈习气
求学与不老
秋意
朋友与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对于缺失的意识-一场与哈贝马斯的讨论 本书特色 “利徐丛书”是为纪念明末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学者徐光启而命名,他们二人为西方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丛...
马上沉思录 内容简介 前言:一本写给自己的书0l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02父辈的教诲使我保持了青春之美03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04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是...
萧平实导师,闽南人,生长于耕读之家;年少即丧母,深感无常之苦而无以解脱。祖父饱读诗书而畏于仕途,乐天知命而不求财,中年即
听南怀瑾讲孟子 本书特色 跟随南怀瑾先生的脚步,漫游《孟子》的仁义礼智天地,采撷人生身前事后的智慧。孟子是一位智者,我们跟随南怀瑾先生解读智者的思想。本书根据南...
理解马克思-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及其哲学前提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审...
《语词和对象》是蒯因继《从逻辑的观点看》之后关于语言哲学的一部系统的论著。作者以语言的社会性为出发点,从主体与对象的刺激
庞德研究 本书特色 埃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是一个有争议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批评家。一方面,他才华横溢,在漫长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
心体与工夫-刘宗周《人谱》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心体与工夫--刘宗周人谱哲学思想研究》从刘氏晚年易箦时仍在修改的《人谱》切人,而统摄刘氏整体哲学理论思维逻辑...
清代思想史纲 本书特色 《清代思想史纲》从严正的科学观点出发,把清代思想的范畴及流派重新划分、整理出一个新的条理。不仅从思想本身发展上研究思想,也不仅从政权表面...
上古卷-东方哲学史 内容简介 《东方哲学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徐远和、李甦平、周贵华、孙晶主编。该书共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
1866-1931-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东北社会 本书特色 1866至1931年,基督教会在中国东北除积极布道外,还开办医院、学校、慈善等社会事业辅助传教。在此过程...
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 本书特色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著石磊编译的《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精)》收入了俄国学者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
论马克安:陌生上帝的福音 内容简介 哈纳克的这部《论马克安》初版时是花体字印刷,晚近才有新的编校重印本。该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正文部分)相当于“马克安评传”,...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嵇文甫在思想史方面主要专注于先秦段,以及晚明清初段。先秦段主要著作包括《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会》...
正义论 内容简介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它理论,如直觉主义,没有提供能德观,应当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
周易注疏 本书特色 (魏)王弼、(晋)韩康伯编著的《周易注疏》讲述周易注解传述人、自此下分为八段、“易”之三名、重卦之人、三代《易》名、卦辞爻辞谁作、分上下二篇...
中国伦理学史 内容简介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苟无学术史,...
内学杂谈(含《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内容简介 《内学杂谈》汇集作者十年佛学研究之文章而成,内容为佛教常识略说、佛教文史评述、佛教文献考订等,其中一些文章之写作背...
圆觉经讲记 内容简介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在禅门中因其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结合而传习...
马克思与伊壁鸠鲁-马克思《关于伊壁鸠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研究 本书特色 透过马克思这两个早期文本,我们得以见识丰富多姿的古希腊罗马的学问世界以及重要经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