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写相较于其他图书更贴近中职生的实际, 语言通俗易懂, 体例生动活泼, 栏目丰富多彩, 使教与学, 学与用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本书兼顾创新和创业, 分为两篇。**篇为创新篇, 介绍了创新的理论知识 ; 第二篇为创业篇, 从创业的具体内容上进行讲述, 既帮助中职生树立了创新的意识, 又实际指导了中职生创业。
《谈修养》是朱光潜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与青年的亲切谈心。《谈修养》由二十余篇文章组成,涉及青年人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如立志、心理、伦理观、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等等,并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这本半个多世纪前的著作,对当今的读者仍然有着极大的教益。每个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惑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谈交友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功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果无亏缺,个人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系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但是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减少。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中间的好感称为友谊,则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或是兄弟之中,都绝对不能没有友谊。就字源说,在中西文里“友”字都含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世界*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群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人是一种怪物,自己是一个人,却要显得瞧不起人,要孤高自赏,要闭门谢客,要把心里所想的看成神妙不可言说,“不可与俗人道”,其实隐意识里面唯恐人不注意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赞赏自己。世间*欢喜守秘密的人往往也是*不能守秘密的人。他们对你说:“我告诉你,你却不要告诉人。”他不能不告诉你,却忘记你也不能不告诉人。这所谓“不能”实在出于天性中一种极大的压迫力。人需要朋友,如同人需要泄露秘密,都由于天性中一种压迫力在驱遣。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不满足就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健全。
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尝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尝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道。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而习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是经验之谈。《学记》论教育,一则曰:“七年视论学取友。”再则曰:“相观而善之谓摩。”从孔孟以来,中国士林向奉尊师敬友为立身治学的要道。这都是深有见于朋友的影响重大。师弟向不列于五伦,实包括于朋友一伦里面,师与友是不能分开的。
许叔重《说文解字》谓“同志为友”。就大体说,交友的原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是绝对相同在理论与事实都是不可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不同亦正有它的作用。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见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逐渐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孔子论益友,所以特重直谅多闻。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好自用,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好朋友在我国语文里向来叫作“知心”或“知己”,“知交”也是一个习惯的名词,这个语言的习惯颇含有深长的意味。从心理观点看,求见知于人是一种社会本能,有这本能,人与人才可以免除隔阂,打成一片,社会才能成立。它是社会生命所借以维持的,犹如食色本能是个人与种族生命所借以维持的,所以它与食色本能同样强烈。古人尝以一死报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鼓琴。这种行为在一般人看似近于过激,其实是由于极强烈的社会本能在驱遣。其次,从伦理哲学观点看,知人是处人的基础,而知人却极不易,因为深刻的了解必基于深刻的同情。深刻的同情只在真挚的朋友中才常发见,对于一个人有深交,你才能知道他。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tout comprendre,c’est tout pardonner)。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古今有这种胸襟的只有几个大宗教家,像释迦牟尼和耶稣,有这种胸襟才能谈到大慈大悲;没有它,任何宗教都没有灵魂。修养这种胸怀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推心置腹,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从这方面看,交友的范围宜稍广泛,各种人都有*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蒙田在他的论文里提出一个很奇怪的主张,以为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对这主张很怀疑。
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势利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侵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互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闹成和市俗人一般的翻云覆雨。交道之难,从此可见。从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例如“朋友有信” “久而敬之” “君子之交淡如水”,视朋友须如自己,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像孔子不假盖于悭吝的朋友,要劝善规过,但“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这些话都是说起来颇容易,做起来颇难。许多人都懂得这些道理,但是很少人真正会和人做朋友。
孔子尝劝人“无友不如己者”,这话使我很彷徨不安。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胜似我,这样我才能得益。但是这算盘我会打你也就会打,如果你也这么说,你我之间不就没有做朋友的可能么?柏拉图写过一篇谈友谊的对话,另有一番奇妙议论。依他看,善人无须有朋友,恶人不能有朋友,善恶混杂的人才或许需要善人为友来消除他的恶,恶去了,友的需要也就随之消灭。这话显然与孔子的话有些抵牾。谁是谁非,我至今不能断定,但是我因此想到朋友之中,人我的比较是一个重要问题,而这问题又与善恶问题密切相关。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常识不相同的结论,就是: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物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深人所见于物者深,浅人所见于物者浅。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样的人,就会得到什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常交感回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 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有损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己。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必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我很相信柏拉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话。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他方面尽管是坏,在能为好朋友一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还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说来说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句老话还是真的,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文学家 夏丏尊
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诗人 余光中
人活着,总应该追求点什么,否则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我十分赞同朱光潜评价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哲学家 周国平
从全书内容来看,朱光潜先生谈论“修养”的对象抑或读者,恰好就是中国的青少年。成书虽久,却不局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多数内容如今读起来,依旧配得上“振聋发聩”四字,可谓字字玑珠,大有裨益;其价值不受时间束缚,其内涵造福于后世、连绵不止,所谓经典,大抵如此。
——豆瓣网友 MagicDon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5年先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他关心青年成长,写就了二十余篇涉及青年成长主题的文章,合编成《谈修养》,对青年人的人生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此外,朱光潜还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诗论》《谈美》《谈美书简》等作品。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 本书特色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精)》由善导、法照、少康所著,本书为唐代净土宗代表性大师的理论作品合集,包括了善导的《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
杜威从1903年后开始转向实用主义,在此后的整整半个世纪时期内,正是美国工业化运动蓬蓬勃勃进行的时期。杜威的《哲学的改造》一
塔木德启蒙书-(精装彩色插图版) 本书特色 《塔木德启蒙书》的编译者之一贺雄飞是研究犹太文化的专家,也是民间很有影响力的出版人。相信《塔木德启蒙书》一定会为读者...
仙境信仰研究 本书特色 《仙境信仰研究》是“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通过五章十五个小节系统论述了道教这一重要信仰。,具体内容包括轴心文化...
用科学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 本书特色 《易经》是世界文明**宝典,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关注。本书的目的在于用科学方法揭开《易经》的全部重大秘密,包括易的起源,《...
菜根谭【大开本】 本书特色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
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是对英国当代哲学家摩尔(G.E.Moore,1873-1958)在其著名的论文《外在世界的证明》(1939年)中驳斥怀疑
禅话-南怀瑾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甚便初学者阅读。禅话-南怀瑾作品 内容简介...
圣经和希腊主义的双重视野(奥利金其人及神学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古典的情怀对奥利金的一生,以及神学思想和思想遗产作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述。纵览全书,基督...
格方联壁 内容简介 《格言联壁》中华古典珍品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以致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收集的作品主要以流传久远并被当代社会...
老子注 本书特色 马一浮自序:此庚申年逭暑所作。以老子义印合般若、方等,于禅则与洞山为近,触言玄会,亦似通途寥廓,无有塞碍。后以病缘中辍,不复措意。维老氏之旨未...
苦空.本生篇-佛教故事大全 本书特色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数位弟子倾心编撰,以简明生动的笔触改写佛典中的有趣故事,将佛法的教义与智慧蕴含其间,既能借此全面了解佛教...
利科的反思诠释学 内容简介 保尔·利科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著作等身,思想渊博,不仅对当人法国哲学,而且也对整个西方哲学影响极大。本书作者与保尔·利科本人...
中国智慧的精神(从天人之际到道术之间)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在悠悠五千余载的生存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历我主弥新的灿烂文化,但从近代以...
华严经译注 本书特色 高振农译注的《华严经译注》是一部发挥十方成佛思想的佛经。它提出的十方成佛和成佛必须经过种种十法阶次修行等理论,是该经的核心思想,这对后来大...
国富论 内容简介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
曾国藩全集:败经、挺经——看智者久立不败之术 本书特色 《败经》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析败致胜的佳作,其内容包括曾国藩平生对“败”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也是他历经千般...
论库恩沉浮:兼论悟与不可通约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中的一种,研究与介绍当代著名西方科学哲学家库恩思想的哲学论著。着重论述库恩思想的发端及其主要...
君主论 本书特色 《君主论》是一本毁誉参半、不可不读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
中国现代哲学的创生原点:熊十力体用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熊十力体用思想的形成及演变、析体、释用、体用不二——熊氏哲学的构架、灵魂与旌帜、体用论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