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子午线译丛精选》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带有天才神秘性的哲学家日常生活的一面,以及他将生活与哲学融为一体的思考方式和人格魅力。《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子午线译丛精选》按谈话发生的地点分编为康乃尔、斯密斯学院和牛津三个部分,是研究维特根斯坦晚期思想与生活的一手珍贵资料。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言行录。“子午线译丛精选”阅读+手账系列。1、 20世纪的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具有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力,在整个思想界具有极大的地位。2、 此次“子午线译丛精选”整体采用精装小32开的设计,能给读者带来更具现代性的阅读体验。3、 书中融入了当下颇受读者、文艺爱好者喜爱的手帐元素,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4、 “子午线译丛精选”一套6册,建议成套推荐;同时,可以结合“子午线译丛”的其他各册共同推荐。5、 本书适合向思想类、文艺类书店推荐,也适合向高校及图书馆推荐。对于这位致力于将行动与哲学合为一体的哲学家来说,类似的言行录尤具特殊意义。由编者所撰写的引言也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解读,是一部可读性和严谨性兼具的好书。除了本书,“子午线译丛精选” 还包括意大利当代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我,眼睛,声音》《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巴特比,或论偶然》,米歇尔·福柯的《这不是一只烟斗》,乔姆斯基与福柯的《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高度的明晰,*深沉的理智活动,*敏锐和*热忱的心灵。就像奇迹!他的言词像闪电穿越迷雾般地贯穿了几乎所有的谈话。他的话语让我视若至宝,现在一如既往。重要的是,是他拿走了我因自身平庸而来的那种慵懒的舒适。没有任何人让我欠债如许,没有任何人让我谛听如斯,没有任何人让我害怕若此,没有任何人让我如此相形见绌。我没有目睹也没有听闻任何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维特根斯坦是我所知道的*接近先知的人。作为人他像一座高塔,高耸而独立,无所依傍。 ——鲍斯玛(O.K.Bouwsma)说真的,这是我读过的关于他的*好的东西。他回答问题的敏捷,他运用自如的类比和图像的广度,你都给出了绝佳的描绘。 ——托马斯·斯通博罗(Thomas Stonborough)
《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子午线译丛精选》:这些笔记的读者或许会问:究竟是什么,一如这些谈话所反映的那样,使得维特根斯坦让鲍斯玛印象如此深刻?《谈话录》涉及《哲学研究》基本论题的地方相对较少。只有一两次谈到语词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甚至那个想法也只是一带而过。同样,读者也没有觉得维特根斯坦在向鲍斯玛阐发自己的哲学,或者试图向鲍斯玛传授他的真实意谓。因此,让鲍斯玛敬畏的并非某种新的哲学或教条。那是些不同的东西,是什么呢?《谈话录》从对维特根斯坦的描绘开始,那是鲍斯玛的**印象。鲍斯玛驱车赶到火车站去迎接从纽约抵达的维特根斯坦和马尔康姆。他谈及维特根斯坦的平易和友善。这看上去让鲍斯玛放松了许多,因为有太多关于维特根斯坦难以相处的报道。在**次讨论中,鲍斯玛发现“确乎有一种狂暴(intensity)和不耐烦,那足以吓着别人”。他继续评论说,他怀疑维特根斯坦是否能够愉快地容忍那些傻话和不智。接着,鲍斯玛没有躲避维特根斯坦的审视,因为他相信,把自己交托给维特根斯坦的严厉评判,从中可以获益良多。正是维特根斯坦的狂暴和严苛的判断支配了*初的这些印象,并贯穿整个《谈话录》。维特根斯坦始终在思索,是艰苦卓绝的思索,哪怕针对的是细小之物。鲍斯玛评说他是一个很好的散步者,他回应说自己全然不是。并非特意要使问题变得困难,他毋宁只是很认真地对待鲍斯玛的问题,即便是很小的问题。当鲍斯玛夫妇被邀请到马尔康姆家喝茶时,马尔康姆、鲍斯玛和维特根斯坦单独就座,以便与非哲学家们隔离开来,维特根斯坦不能容忍那些社会闲扯。一旦开始讨论哲学,所需的心智能量就会异常巨大,这时候,维特根斯坦的狂暴就愈发让人印象深刻。哲学中的狂暴有多种形式。读者会在维特根斯坦迅速回应鲍斯玛的论题,他的**反应时常能够切中要害等方式中看到这一点。比如,当鲍斯玛提议讨论一下享乐主义,尤其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基于快乐而已,维特根斯坦立刻作出评论:“这显然不是一个经验评论。”他随后展开了那个思路。这是某种有着巨大哲学价值的宝藏。它电光火石般地昭示出享乐主义的核心判断乃是一种抽象,借此所有的人类行为均被观照,不允许有任何反例。它提醒我们注意,我们会何等轻易被一般性的陈述误导,并提请我们留意意欲(want)和快感(pleasure)之类的词是怎么使用的,它们如何相互关联。不仅如此,这所有的一切都出自对某个观念所作的快速回应中的*初评论。……
鲍斯玛(Oets Kolk Bouwsma),189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早年热衷于黑格尔哲学,后来转向G.E.摩尔,因为在摩尔研究上的声誉而受邀主持牛津大学的约翰·洛克讲座,并成为美国哲学协会的主席。1949年维特根斯坦访问康乃尔大学期间两人结识。鲍斯玛忠实记录了处于生命*后时期的维特根斯坦在康乃尔大学、斯密斯学院(马萨诸塞州)以及牛津大学的交往和谈话。维特根斯坦一贯的清晰、敏锐、激烈、热忱,在这份言行录中无不得以呈现。刘云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维特根斯坦与杜尚:赋格的艺术》。
老子及其遗著研究-关于战国楚简《老子》.《太一生水》.《恒先》的考察 本书特色 《老子及其遗著研究:关于战国楚简《老子》、《太一生水》、《恒先》的考察》:儒道释...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本书特色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重要的六个时刻:...
“色诺芬注疏集”乃汉译色诺芬著作全编。本书是此系列的第一本。柏拉图的《会饮》很著名,苏格拉底的另一著名学生色诺芬也写过《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尤在剖辨六祖慧能与神会之异同,其次乃属禅宗与此下理学之关系。全书以考据方法来陈述思想,即是以历史演变来阐述思想史承先启...
尼采与哲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
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形象思维...
杨万里易学哲学研究---以史证易 本书特色 曾华东编著的《以史证易——杨万里易学哲学研究》依据文本资料,在吸取国内外学术界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从杨万里的生平入...
孟子译注(简体精装本) 本书特色 《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是两部久负盛名的名家力作,是阅读《论》《孟》的必读之选。此次精装印制,典雅大气。孟子译注(简体精装本...
孔子说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 本书特色 《后马克思主?与文化研究》一书对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发,在本书中,保...
十家论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书中撷取了近现代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墨翟及其著作的专著共十余种,显现出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另有胡德年...
从古典时代至19世纪末,色诺芬一直是认识苏格拉底的重要源泉。《色诺芬与苏格拉底》是2003年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古典学系发起并组织
道德经与科学思索 本书特色 《道德经与科学思索·陪伴一生的智慧》:道,可道,非常道;名,町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 本书特色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苏格拉底一生中灼灼...
中国的佛教 本书特色 佛教起源于印度,数百年后才传入中国。本书则主要向你阐述了成长中的中国佛教,全盛时期的中国佛教,宋明以后的中国佛教,喜玛拉雅山的麓的佛教,云...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本书特色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他与自然之经典...
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公民到领主 本书特色 从古希腊城邦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西塞罗和帝国时期的圣奥古斯丁,再到中世纪的阿奎那……艾伦?伍德在《...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三卷专门讨论中世纪哲学,它考虑阿拉伯、犹太和拉丁哲学的丰富传统,这个传统在9世纪开始兴盛,在使用拉丁语
一行禅师释佛 内容简介 在世界范围内,一行禅师将佛法成功地融入日常生活,使佛教大乘的人世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他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他的佛法是生活佛法,一行禅师对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