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对身心健全发展的热切追求,心理咨询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界定心理异常及其表现,以及准确地判别、诊断并科学地调整、矫治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关切的现实问题。《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五版)》根据《靠前疾病分类(第十一版)》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这两个优选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很好重要的临床依据,延续既往版本的风格,对其中“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及相关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与女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内容,在分类、疾病名称、临床表现及症状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和更新,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也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心理咨询中需要重视和调整,但还没有达到精神障碍程度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内容,也根据近些年靠前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作了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强化。《靠前疾病分类》历史沿革的介绍内容以及第六章“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与DSM-5的分类目录在翻译后也一并附录于书末,供读者参考。本书适合各大医院心理门诊的临床心理医师、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咨询中心和心理辅导室的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使用,适合大学“心理辅导和咨询”“临床心理学”等专业方向的师生使用,也适合广大群众在怀疑或已经出现心理异常而需要进行自我诊断和矫治时使用。
适读人群 :心理学工作者《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从初版、修订版到第五版,已过去了近二十年。这些年中,心理咨询事业及其相关研究迅速发展,本书作者作为这一进程的参与者及从事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的教授,结合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对《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第五版补充了新内容,同时对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临床描述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具体操作等关键性内容作了更为具体、清晰的描述,使本书更加翔实、规范,更易理解和掌握,也更具操作性。第五版进行了体例的调整,使篇章目的布局更规范、更清晰,有利于迅速找到阅读的内容。附录中将易被忽略的包括在各类疾病谱系亚型中的精神障碍具体病名也翻译出来,使分类目录更为全面,也更有利于对各类疾病谱系的精神障碍及其亚型的整体理解和把握。第五版延续以往的风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值得作为工具书阅读并留存。
第五版前言
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发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1th version,简称ICD-11),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内容的章序和名称由第十版(ICD-10)的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调整为第十一版(ICD-11)的第六章“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相对于ICD-10的“精神和行为障碍”,ICD-11的 “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无论是精神障碍的分类、病名,还是各种精神障碍的临床描述、诊断指南等,都有很大变化。例如把人格障碍内容从ICD-10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中剥离出来,以“人格障碍及相关特质”名称成为ICD-11的独立疾病单元,并取消了人格障碍的类型,删除了ICD-10中“偏执型、分裂型、反社会型、情绪不稳型(包括冲动型、边缘型)、表演型、强迫型、焦虑(回避)HYPERLI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E%E9%81%BF%E5%9E%8B%E4%BA%BA%E6%A0%BC%E9%9A%9C%E7%A2%8D"型、HYPERLI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E%E9%81%BF%E5%9E%8B%E4%BA%BA%E6%A0%BC%E9%9A%9C%E7%A2%8D"依赖型”等人格障碍的分类名称,人格障碍不再依赖在区分上有相当难度的类型进行诊断,而是采用人格障碍相关特质维度对人格障碍及其严重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简化评估,并避免不同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
ICD-11中的第六章“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和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于2013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简称DSM-5)是全球两个相互关联的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系统,是全球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重要的临床依据。两个系统在框架结构上基本一致,都采用Meta结构,按照病因学进行分类,具有同质性。但在症状表述和诊断要求上, ICD-11重视症状特征描述,诊断时通常不强调一定要达到其中多少项症状才可诊断,弹性更大; DSM-5则重视逐条列出具体症状条目,规定必须具有*低的症状条目才能诊断,显得更为精准。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五版)》根据ICD-11并结合DSM-5,对其中“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及相关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与女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内容,在分类、疾病名称、临床表现及症状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和更新,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也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
期盼《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五版)》能继续得到从事临床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师生,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心理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以及广大读者的支持、厚爱与指正。
傅安球
2019年3月于上海
目录
傅安球,男,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首任主任,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助理心理咨询师》主编,长期从事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撰著和主编《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心理顾问》等二十余部/套著述,撰写了百余篇专业论文和科普文章。
目录
傅安球,男,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首任主任,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助理心理咨询师》主编,长期从事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撰著和主编《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心理顾问》等二十余部/套著述,撰写了百余篇专业论文和科普文章。
预防50+的健康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里面,除了纠正中老年人许多不正确的健康观念,还指出许多常见的身体状沉,例如,50岁以后要特别留意的十大警讯;50岁以后要提高...
戒了吧!焦虑症:写给年轻人的焦虑心理学 本书特色 都市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焦虑的种类繁多,就像是一场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极长的流行性感...
《吃的营养与治疗》是唯一畅销中国大陆10年的营养健康经典。作者阿德勒·戴维斯女士在《吃的营养与治疗》中说明了食物的医疗作用
《字间浮生》内容简介:以脑洞大开的形式,把我们幼时熟悉的字、词、诗变成了非常具有空间感的画面,通过对字、词、诗的艺术化处理
抑郁症的行为激活疗法-临床医生手册 本书特色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心理疾病,会逐渐削弱患者的行为活力。行为激活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治疗方法,相对于经...
《风口》内容简介:本书的第1章主要阐述产业互联网时代驾临的巨大影响及分析其迅猛发展的原因。其中重点对比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搭配图片及热量数据,详细介绍了约650种日常生活常用的食品。还收录了食物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
《蓝溪镇2》内容简介:《蓝溪镇》,即《罗小黑战记》君清篇,从老君和清凝仙子百年前的相遇开始讲起这个妖精和人类共存的世界里的故
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神话逐渐消亡,人类的现代文明已经逐渐取代了神话的力量。我们对“发展的限制”的关注,反映出的远不止是对
《不成熟的父母》内容简介: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 渴望与父母亲密,却常常被疏远和拒绝; 有什么优点或成就,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
糖尿病人饮食健康法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糖尿病人饮食健康法,主要内容包括有常见病因,饮食治疗原则和要求、食谱举例,中医食疗方。糖尿病人饮食健康法 目录 糖尿病的概...
墨菲定律 本书特色 墨菲定律: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苏东坡效应:自我认知,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踢猫效应:做情绪的主人,控制你的愤怒首因...
《伊雍:自性现象学研究(荣格精选集)》内容简介:本书是“荣格精选集”的一种。围绕荣格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作者给出了自性原型及
良知泯灭-心理变态者的混沌世界 本书特色 对那些想要彻底了解和警惕围绕在她们身边的有害人群的那些人具有尤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约瑟夫·温伯,《田园劫》作...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内容简介:罗莎琳德因被丈夫抛弃而感到沮丧,因害怕工作表现不好而感到焦虑; 迈克认为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恐慌情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本书特色 ◎ 有人说“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有人说“鸡多不下蛋,人 多瞎捣乱”;还有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弗洛伊德经典译丛(1)·少女杜拉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一位聪明可爱的十八岁少女杜拉是这部非常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中的主角。弗洛伊德利用她神经质的举动,她的自白以及梦的...
偷窥 内容简介 如果您习惯从头至尾阅读,那么请注意本书的思路是先现象后本质的 ,一开始您可能读得很轻松,但到了后面就会觉得有些吃力,所以不要一 口气通读本书,免...
《教出懂规矩的孩子》内容简介:这是一本3-16岁孩子都适用的态度、行为、品格养成书。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凯文·莱曼博士,他主张父
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才有利于健康吗?作者却反其道而行,对大家普遍认同的共识提出了质疑,在长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