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学史论》较为全面地梳理北宋经学演变的历程,揭示其变迁的内外成因,并凸显其取得的成就与特色。以文献考据为基础,在充分掌握经学著述的基础上,将北宋经学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庆历以前的过渡期,继承中有新变;二是庆历以来至熙宁前的变革期,主要功绩是破“汉学”;三是熙宁至靖康间属自立期,主要功绩是立“宋学”,出现了荆公新学、苏氏蜀学、二程洛学等鼎足而立的学派。同时,深入剖析出各阶段经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和特色,展示了宋代经学“变古”的表现与成因。
《北宋经学史论》:一、关于经学“新风”的出现,不能仅仅看作是反拨《五经正义》定于一尊的产物,我们有必要把它放到儒学复兴的大环境中去理解。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科举制度的弊端日趋严重,选拔出来的人才或不通事务,或不修德行,或不求理道,当时人如杨绾等已有所论,而科举制的弊端更导致了教育的衰败、师道的不尊、学风、士风的浇薄。人才可以说是国家的支柱,如果无从培养和选拔人才,那么国家的振兴乃至维持都是相当吃力的。于是,重振儒学,以之来修正科举、教育中的种种弊端,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了统治者和士人的一致要求。从上文所引马宗霍先生所述大历以来的经学发展实际来看,啖、赵《春秋》学派在舍经求传方面是有代表性的,也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并非只是对《五经正义》独尊地位的一种反动,其轻章句而重义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场①,也在于教育以及现实政治等方面,可以看作是复兴儒学的一种表现。吕温曾有这样一种求学思想:“儒风不振久矣!某生于百代之下,不顾昧劣,凛然有志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而臻乎极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资道丧八百年矣……夫学者岂徒受章句而已,盖必求所以化人,日日新,又日新,以至乎终身。夫教者岂徒博文字而已,盖必本之以忠孝,申之以礼义,敦之以信让,激之以廉耻,过则匡之,失则更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乎无瑕。”(《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从他后来受学于陆质(淳)并被陆氏寄予厚望、视作传人以发扬其学来看,吕温对啖、赵《春秋》学复兴儒学的一面是颇有认识的。其二,从思想领域来说,儒佛道“三教争衡”贯穿始终、愈演愈烈,尽管儒家经学仍然是统治者认定的正统思想,但佛道也都得到了大力发展,甚嚣尘上,而儒学的影响则日见衰微,如韩愈在《原道》中即指出:“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人于彼,必出于此。人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而佛学尤具影响,以至于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推为隋唐之时代思潮。①因此,轻章句注疏而重义理阐发、倡扬儒家道统与佛道对抗、挖掘儒家经典中有关心性的理论与佛道一较短长等,逐渐成为经学领域的新动向。其三,就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来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重新阐扬儒家思想来挽回世道人心,以巩固封建统治。于是,在经学领域,在训释经典以及依经立义的著作中,尊王攘夷、君臣之分、忠君守礼等观念得到了突出的强调,而《春秋》学于此兴起也就势所必然了。二、中晚唐经学的“新风”具体表现为舍传求经、以己意解经和原经求道、依经立义两大方面。②在这里,我们可以举啖、赵《春秋》学派和韩愈、李翱等人的经学为例。关于啖、赵学派,其现存著述为啖助弟子陆质(淳)撰著的《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三卷、《春秋集传辨疑》十卷,此三种书乃陆氏在纂录啖助、赵匡二人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整理,因此可以视为此一学派及其学说的代表性著述。对于啖、赵学派的学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风上舍传求经、会通三传;二是在内容上关于《春秋》的主旨以及三传的得失的阐释。关于前者,啖氏说得极为清楚,他在评论《春秋》经、传、注疏时指出:“微言久绝,通儒不作,遗文所存,三传而已。传已互失经指,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唯圣作则譬如泉源,苟涉其流,无不善利。在人贤者得其深者,其次得其浅者。若文义隐密,是虚设大训,谁能通之?故《春秋》之文简易如天地焉,其理著明如日月焉。但先儒各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仇雠不若,诡辞迂说,附会本学,鳞杂米聚,难见易滞,益令后人不识宗本,因注迷经,因疏迷注,党于所习,其俗若此”……
高明峰,197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学术、《文选》学、清代学术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独立出版《北宋经学与文学》《江藩研究》等多部著作,在《文学遗产》《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荣获省市社科成果奖、优秀著作奖。
时间、空间与伦理学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形而上学、认识论和系统伦理学的原创性哲学著作。基于对康德时空观的批判与扬弃,作者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新物理学式的独...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8辑):唐君毅与中国哲学研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八辑 内容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
舍勒的心灵-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9) 内容简介 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
韩非子还原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韩非子还原,下编为韩非子还原研究资料长编。作者对《韩非子》的文本做了全息的考证与阐释,尝试对韩非子及其书的一些未解...
新方言 岭外三州语 文始 小学答问 说文部首均语 新出三体石经考-章太炎全集 本书特色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著的《章太炎全集(新方言岭外三州语文始小学答问说文部首均...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内容简介 本卷是**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成果,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分五个专题展开,即:哲学观变革与时代精神、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阐释、马...
管子精解 本书特色 奇才贤相后世英才的楷模,以治国功绩而形成学派,仁政、法治、军事谋略、经济管理多出奇策,影响古今。《管子》在先秦两汉时诸子百家著述中独成一家之...
佛门故事·感应篇-慧炬文库 本书特色 佛教感应灵异观是重要的宗教心理表现之一。《佛门故事·感应篇》收入一百余则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短篇故事小品,用简要而又通俗的文字...
佛学指南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并从“学史”和“学理”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佛学指南 内容简介...
晏子春秋集释-(增订本) 本书特色 《晏子春秋集释》由文献学家吴则虞先生(1913-1977)经多年搜集研究整理编着而成,初版於一九六二年,是了解研究晏...
实用主义 内容简介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造就了西方社会物质主义的全盛时代。实用主义是商...
易经传习-第一集 本书特色 提起《易经》,总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神秘;推崇它的人,说这部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难懂,也是古已...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著作集-第3卷 本书特色 本书稿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意识: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初阶段,...
文明的忧思-美学经典 本书特色 18世纪末德国精神革命观念引到英国的重要传播者19世纪思想*开放*敏感的一代人的良心和代言人为后代而活着的先知,中国文化的一个知...
谈美·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谈美•谈美书简》包含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和《谈美书简》这两本重要的美学著作,其中《谈美》主要阐释了美与美感、美与自然、美与...
思想的力量:教你如何正确判断和有效决策. 本书特色 为什么我们总无法快乐地生活?为什么我们无法避免时不时的情绪底谷。为什么有时生起气来,无法平心静气地跟人交谈?...
孟子-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全本) 本书特色 孟子被后人尊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亲亲”、“长长”的...
《皇帝儒生与孔庙(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三联书店和复旦大学合作的“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
柏拉图将其对话作品散布于苏格拉底一生的时间跨度之中,这样一幅时间地图也描绘了苏格拉底思想的时间进展,也即苏格拉底如何成为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 目录 先秦篇导言:中国古典哲学的发源一、传说时代的“帝”“皇”形象二、殷商西周的“帝”“天”信仰三、古典文明的*初结晶:六经四、春秋时期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