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学史论》较为全面地梳理北宋经学演变的历程,揭示其变迁的内外成因,并凸显其取得的成就与特色。以文献考据为基础,在充分掌握经学著述的基础上,将北宋经学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庆历以前的过渡期,继承中有新变;二是庆历以来至熙宁前的变革期,主要功绩是破“汉学”;三是熙宁至靖康间属自立期,主要功绩是立“宋学”,出现了荆公新学、苏氏蜀学、二程洛学等鼎足而立的学派。同时,深入剖析出各阶段经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和特色,展示了宋代经学“变古”的表现与成因。
《北宋经学史论》:一、关于经学“新风”的出现,不能仅仅看作是反拨《五经正义》定于一尊的产物,我们有必要把它放到儒学复兴的大环境中去理解。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科举制度的弊端日趋严重,选拔出来的人才或不通事务,或不修德行,或不求理道,当时人如杨绾等已有所论,而科举制的弊端更导致了教育的衰败、师道的不尊、学风、士风的浇薄。人才可以说是国家的支柱,如果无从培养和选拔人才,那么国家的振兴乃至维持都是相当吃力的。于是,重振儒学,以之来修正科举、教育中的种种弊端,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了统治者和士人的一致要求。从上文所引马宗霍先生所述大历以来的经学发展实际来看,啖、赵《春秋》学派在舍经求传方面是有代表性的,也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并非只是对《五经正义》独尊地位的一种反动,其轻章句而重义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场①,也在于教育以及现实政治等方面,可以看作是复兴儒学的一种表现。吕温曾有这样一种求学思想:“儒风不振久矣!某生于百代之下,不顾昧劣,凛然有志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而臻乎极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资道丧八百年矣……夫学者岂徒受章句而已,盖必求所以化人,日日新,又日新,以至乎终身。夫教者岂徒博文字而已,盖必本之以忠孝,申之以礼义,敦之以信让,激之以廉耻,过则匡之,失则更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乎无瑕。”(《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从他后来受学于陆质(淳)并被陆氏寄予厚望、视作传人以发扬其学来看,吕温对啖、赵《春秋》学复兴儒学的一面是颇有认识的。其二,从思想领域来说,儒佛道“三教争衡”贯穿始终、愈演愈烈,尽管儒家经学仍然是统治者认定的正统思想,但佛道也都得到了大力发展,甚嚣尘上,而儒学的影响则日见衰微,如韩愈在《原道》中即指出:“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人于彼,必出于此。人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而佛学尤具影响,以至于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推为隋唐之时代思潮。①因此,轻章句注疏而重义理阐发、倡扬儒家道统与佛道对抗、挖掘儒家经典中有关心性的理论与佛道一较短长等,逐渐成为经学领域的新动向。其三,就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来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重新阐扬儒家思想来挽回世道人心,以巩固封建统治。于是,在经学领域,在训释经典以及依经立义的著作中,尊王攘夷、君臣之分、忠君守礼等观念得到了突出的强调,而《春秋》学于此兴起也就势所必然了。二、中晚唐经学的“新风”具体表现为舍传求经、以己意解经和原经求道、依经立义两大方面。②在这里,我们可以举啖、赵《春秋》学派和韩愈、李翱等人的经学为例。关于啖、赵学派,其现存著述为啖助弟子陆质(淳)撰著的《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三卷、《春秋集传辨疑》十卷,此三种书乃陆氏在纂录啖助、赵匡二人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整理,因此可以视为此一学派及其学说的代表性著述。对于啖、赵学派的学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风上舍传求经、会通三传;二是在内容上关于《春秋》的主旨以及三传的得失的阐释。关于前者,啖氏说得极为清楚,他在评论《春秋》经、传、注疏时指出:“微言久绝,通儒不作,遗文所存,三传而已。传已互失经指,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唯圣作则譬如泉源,苟涉其流,无不善利。在人贤者得其深者,其次得其浅者。若文义隐密,是虚设大训,谁能通之?故《春秋》之文简易如天地焉,其理著明如日月焉。但先儒各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仇雠不若,诡辞迂说,附会本学,鳞杂米聚,难见易滞,益令后人不识宗本,因注迷经,因疏迷注,党于所习,其俗若此”……
高明峰,197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学术、《文选》学、清代学术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独立出版《北宋经学与文学》《江藩研究》等多部著作,在《文学遗产》《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荣获省市社科成果奖、优秀著作奖。
哥德尔 本书特色 有一个人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让数学界感受了大喜与大悲的经历,他就是哥德尔。1929年秋,哥德尔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证明了一阶逻辑的完全性,这对于当...
休谟与《人性论》 本书特色 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之一。 《人性论》被现代学者们视为休谟*重要的一部著作。《人性论》通过不同学科分...
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 本书特色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
胡塞尔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介绍了胡塞尔的生平经历,便于读者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然后则按照不同角度,分别从“意向分析”、“现象学方法”和“超验现象学”等方面,全...
北宋篇-宋明理学 内容简介 简介蔡仁厚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儒学大家,知名哲学家。《宋明理学》北宋篇是台湾儒学大师蔡仁厚教授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研究的一个成...
生态与民族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14篇论文,包括:“生态女性主义”、“从语言的神授人本之辩看赫尔德的多元伦身份”、“评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等。生态与民族 目录 ...
哲学与人生 内容简介 傅佩荣教授每周四于台大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来,座无虚席。这是大学生社团推荐*优秀的通识课程,约达一万多学生人次。本书集其十数年...
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前分析篇)评注》研究 本书特色 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评注》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古亚美尼亚“希腊化”时期出现的一...
大家学术丛书学易笔谈 本书特色 《学易笔谈》是近代易学名家杭辛斋的经典之作,收入《易学笔谈》《易学笔谈二集》及《读易杂识》。书中广泛引用当时天文、数学、物理、化...
禅的探索 内容简介 禅法来自印度,兴盛于中国,而后传递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即使是欧美地域有了禅法,也是达摩式的中国禅法;所以,现在世界流通的禅法,几乎是大同...
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利科后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其在1968年学生运动后“自我放逐”30年的思想的结晶。在此书中,利科关注于个人...
历史与文化论丛-[新校本]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著作简体新校本,经钱胡美琦女士授权出版,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所编《钱宾四先生全集》繁体版为本,进行重...
宗教的自然史 本书特色 《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两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尽管有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历史意义却往往没有被人们所了解。可以说,休谟的两部相辅相成的...
本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
本书内容包括:佛光的折射、释尊的生涯、佛像与佛寺、山门与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观世音菩萨、中国的罗汉、汉化的诸天、藏经
说忙说闲-星云日记-14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
从柏拉图到巴特 本书特色 《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评介了自柏拉图到罗兰·巴特的重要文艺思潮发展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重要思想家,内容包括理论家...
天命.正义与伦理-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天命正义与伦理(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编著者吴龙灿。本书兼顾“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思想诠释传统,尽可能全...
韩非子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哲学导论(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哲学本身、引导人们进入哲学思考的专著性教材,系统探讨了哲学与宗教、哲学与艺术、哲学与常识、哲学与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