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统阐述因明学史及其基本范畴的专著,比较既有的同类研究成果,在材料上引入了敦煌古文献、在体系结构上更趋完美、在语言表述上更平实易懂,是为少有的力作佳作,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科书。
本书第一编为"起源、变迁与东渐",阐述了从印度古因明、新因明到中国玄奘、窥基、慧沼以及藏传因明的宗门派别、传承教习;第二编"因明学"则系统分析阐述了学术理论和历代讨论辨析的重点范畴。
自序
第一编 起源、变迁与东渐
第一章 佛教逻辑的渊源与嬗递
一、《遮罗迦本集》的论议原则
二、正理一胜论派的逻辑
三、陈那以前的佛教逻辑
四、陈那创立的新因明
五、法称及其后的佛教逻辑
第二章 佛教的传人与古因明论典之迻译
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古因明论典之迻译
三、《方便心论》概要
四、《如实论》概要
第三章 三藏法师玄奘与唐代的因明研究
一、唐代因明研究概观
二、玄奘研习因明事略
三、玄奘借助因明击败论敌略述
四、玄奘所译的因明
五、玄奘所传的因明
六、玄奘对因明的贡献
七、关于《真唯识量》
第四章 神泰与文轨的因明疏记
一、神泰与《正理门论述记》
二、文轨与《因明人正理论疏》
第五章 窥基及其《大疏》
一、《大疏》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二、《大疏》概要
三、窥基在因明研究上的贡献
第六章 净眼的《略抄》与《后疏》
一、净眼的因明论疏及《略抄》与《后疏》写卷
二、关于《因明人正理论略抄》
三、关于《因明人正理论后疏》
第七章 唐代诸师关于因明的歧见与论难
一、关于“互相差别”的讨论
二、关于“是遍而非宗法”的讨论
三、关于“同品”的讨论
四、关于“异品”的讨论
五、关于“不成因”的讨论
六、关于“所依不成”的讨论
七、关于“相违决定”之二量如何断胜负的讨论
八、关于“相违因”的讨论
九、关于对过失作再划分的问题
十、关于有体与无体的讨论
十一、关于似同法喻中“无体俱不成”的论难
第八章 吕才与唐代因明的一场僧俗之争
一、吕才的行状与撰述
二、吕才的义理逻辑
三、关于因明的一场僧俗之争
四、论争简析
第九章 藏传因明概观
一、吐蕃佛教的兴废及前弘期的因明传译
【附表】 前弘期吐蕃赞普世系表
二、后弘期的因明传译和著述
【附录】 关于扎仓的组织形式和学僧的学习与生活
第二编 佛教逻辑学
第一章 引论
一、释名
二、因明纲目
三、“四真”、“四似”略说
四、新、古因明的差异
第二章 立宗
一、什么是宗
二、体三名与义三名
三、所谓“互相差别”
四、表诠与遮诠
五、“全分”、“一分”非量说
第三章 辨因
一、什么是因
二、因三相
三、九句因
四、论辩的六元语用理论和模型——生因、了因与六因辨析
第四章 引喻
一、什么是喻
二、同法喻、异法喻
三、合作法、离作法
第五章 有体与无体
一、有体宗、无体宗
二、有体因、无体因
三、有体喻、无体喻
第六章 三种比量与简别方法
一、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
二、简别
三、三种比量与能立、能破的关系
第七章 谬误论(上):似宗
一、概说
二、五相违
三、四不成
第八章 谬误论(中):似因
一、概说
二、四不成
三、六不定
四、四相违
第九章 谬误论(下):似喻
一、概说
二、似同法喻
三、似异法喻
第十章 公理、规则和谬误性质的探讨
一、三支论法的公理
二、三种不同性质的规则
三、三类不同性质的谬误及其交集
第十一章 误难论
一、误难论的递嬗与终结
二、误难的过数和次序变化
三、陈那的十四过类说
四、结语
第十二章 堕负论
一、堕负论的提出及其嬗变
二、《方便心论》的“明负处品”
三、《正理经》与《如实论》的堕负论
第十三章 知识论
一、古印度诸哲学派别的知识论概述
二、量与所量之对应关系
三、现量与似现量
四、比量与似比量
五、量果
第十四章 印度古典论法的逻辑性质
一、古正理五支论证式的逻辑性质——例证(类比)法
二、新因明三支论式的逻辑性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三、余论
[附论一] 《遮罗迦本集》的论议学说
一、遮罗迦与《遮罗迦本集》
二、论议的原则
三、结语
附记
[附论二] 《真唯识量》略论
[附论三] 因三相答疑
一、是规则还是公理?
二、因三相的涵义
三、三相与三支的关系
四、何谓“除宗有法”?
[附译一]正理经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卷 第二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三卷 第二章
第四卷第一章
第四卷 第二章
第五卷 第一章
第五卷 第二章
[附译二] 《正理经疏》研究·序论
一、《正理经》的诞生
二、关于《正理经》的构成情况
三、《正理经》所涉及的其他各种思想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本书特色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新学衡书林)》由张一兵所著,该书指认的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似自然性和物役...
中观宝鬘论广释 本书特色 喇拉曲智仁波切编著的这本《中观宝鬘论广释》为印度著名佛学哲学家龙树论述佛教哲学中观论的基本原理及学习方法,对研究佛学及哲学的专家学者有...
孟子、孔子新说-做个说话高手(全5册) 内容简介 其实孟子不只是个思想家,还很懂得说话技巧和艺术呢!为了让当时的人了解并接受他所要传达仁德和义行,他可是煞费苦心...
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研究》是**部系统梳理、研究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的专著,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的梳理,...
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与演化 本书特色 《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重要的是既支持科学的发展,又保持对科学的警醒,所以要超越对科学的辩护和...
藏传佛教观音信仰研究 内容简介 《藏传佛教观音信仰研究/佛教文化对话丛书》为作者编著的国内关于藏传佛教观音信仰和观音法门研究的成果汇编,藏族观音信仰的研究:藏族...
唐人书《妙法莲华经卷四》 内容简介 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长河中,产生了丰富而多彩的书体以及数不胜数的不朽作品,至今为人所乐道。然而,有一种书体形式,在...
本书是2010年11月6-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中古文史之学”,是亦古亦今、
现生说法看佛教 本书特色 认识人生意义,增进人生修养,改变人生态度。人生佛教的启蒙读物,现代佛教的研究力作,学佛做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现生说法看佛教 内容简介 ...
故事离真实有多远 内容简介 一切不曾发生,除非它被记述。任何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都必须以被人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本书透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直逼人类曾经的真实和民族...
形上逻辑和本体虚无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当代世界发生的许多大灾难,原因之一就是伦理思想认知未能帮助人的判断道德上的是非。作为时代智者的大哲学家不能对政治和历史的道...
哲学与人生 本书特色 《哲学与人生》分理解哲学、思辨人生、生活智慧、历史视野、文化反思、叩问信仰六辑,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近年来有关哲学与人...
日讲易经解义 本书特色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附《朱子图说》,是清朝牛钮、孙在丰等给康熙皇帝的讲疏基础上进行整理,于康熙二十二年成书,康熙皇帝亲自为之作序。该...
无尽的谈话 本书特色 “谈话”是书的半成品,尚未成为有作者签名和封面包裹的书。在这些字字珠玑的谈话里,布朗肖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
林赛的这部《宗教改革史》第一版于1906-1907年问世,旋即再版,1937年又在纽约重版,至今被西方史学界誉为宗教改革史的权威著作,
春秋繁露新注 内容简介 《春秋繁露》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皇皇巨著,但文字脱漏现象较多。本书对原文的校勘、训诂与注释,反复比照前贤今哲学术成就,广取博引,...
注维摩诘经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经》。梵文维摩诘,是净名或无垢称的意思,故又称...
《康德的》分24个章节,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了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哲学的科学理论、直观的哲学、未完成的演绎、物理学化
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
一力文库015-沉思录 本书特色 买中文版赠英文版温总理说:“这本书(《沉思录》)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一百遍,天天都在读。”——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