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统阐述因明学史及其基本范畴的专著,比较既有的同类研究成果,在材料上引入了敦煌古文献、在体系结构上更趋完美、在语言表述上更平实易懂,是为少有的力作佳作,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科书。
本书第一编为"起源、变迁与东渐",阐述了从印度古因明、新因明到中国玄奘、窥基、慧沼以及藏传因明的宗门派别、传承教习;第二编"因明学"则系统分析阐述了学术理论和历代讨论辨析的重点范畴。
自序
第一编 起源、变迁与东渐
第一章 佛教逻辑的渊源与嬗递
一、《遮罗迦本集》的论议原则
二、正理一胜论派的逻辑
三、陈那以前的佛教逻辑
四、陈那创立的新因明
五、法称及其后的佛教逻辑
第二章 佛教的传人与古因明论典之迻译
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古因明论典之迻译
三、《方便心论》概要
四、《如实论》概要
第三章 三藏法师玄奘与唐代的因明研究
一、唐代因明研究概观
二、玄奘研习因明事略
三、玄奘借助因明击败论敌略述
四、玄奘所译的因明
五、玄奘所传的因明
六、玄奘对因明的贡献
七、关于《真唯识量》
第四章 神泰与文轨的因明疏记
一、神泰与《正理门论述记》
二、文轨与《因明人正理论疏》
第五章 窥基及其《大疏》
一、《大疏》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二、《大疏》概要
三、窥基在因明研究上的贡献
第六章 净眼的《略抄》与《后疏》
一、净眼的因明论疏及《略抄》与《后疏》写卷
二、关于《因明人正理论略抄》
三、关于《因明人正理论后疏》
第七章 唐代诸师关于因明的歧见与论难
一、关于“互相差别”的讨论
二、关于“是遍而非宗法”的讨论
三、关于“同品”的讨论
四、关于“异品”的讨论
五、关于“不成因”的讨论
六、关于“所依不成”的讨论
七、关于“相违决定”之二量如何断胜负的讨论
八、关于“相违因”的讨论
九、关于对过失作再划分的问题
十、关于有体与无体的讨论
十一、关于似同法喻中“无体俱不成”的论难
第八章 吕才与唐代因明的一场僧俗之争
一、吕才的行状与撰述
二、吕才的义理逻辑
三、关于因明的一场僧俗之争
四、论争简析
第九章 藏传因明概观
一、吐蕃佛教的兴废及前弘期的因明传译
【附表】 前弘期吐蕃赞普世系表
二、后弘期的因明传译和著述
【附录】 关于扎仓的组织形式和学僧的学习与生活
第二编 佛教逻辑学
第一章 引论
一、释名
二、因明纲目
三、“四真”、“四似”略说
四、新、古因明的差异
第二章 立宗
一、什么是宗
二、体三名与义三名
三、所谓“互相差别”
四、表诠与遮诠
五、“全分”、“一分”非量说
第三章 辨因
一、什么是因
二、因三相
三、九句因
四、论辩的六元语用理论和模型——生因、了因与六因辨析
第四章 引喻
一、什么是喻
二、同法喻、异法喻
三、合作法、离作法
第五章 有体与无体
一、有体宗、无体宗
二、有体因、无体因
三、有体喻、无体喻
第六章 三种比量与简别方法
一、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
二、简别
三、三种比量与能立、能破的关系
第七章 谬误论(上):似宗
一、概说
二、五相违
三、四不成
第八章 谬误论(中):似因
一、概说
二、四不成
三、六不定
四、四相违
第九章 谬误论(下):似喻
一、概说
二、似同法喻
三、似异法喻
第十章 公理、规则和谬误性质的探讨
一、三支论法的公理
二、三种不同性质的规则
三、三类不同性质的谬误及其交集
第十一章 误难论
一、误难论的递嬗与终结
二、误难的过数和次序变化
三、陈那的十四过类说
四、结语
第十二章 堕负论
一、堕负论的提出及其嬗变
二、《方便心论》的“明负处品”
三、《正理经》与《如实论》的堕负论
第十三章 知识论
一、古印度诸哲学派别的知识论概述
二、量与所量之对应关系
三、现量与似现量
四、比量与似比量
五、量果
第十四章 印度古典论法的逻辑性质
一、古正理五支论证式的逻辑性质——例证(类比)法
二、新因明三支论式的逻辑性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三、余论
[附论一] 《遮罗迦本集》的论议学说
一、遮罗迦与《遮罗迦本集》
二、论议的原则
三、结语
附记
[附论二] 《真唯识量》略论
[附论三] 因三相答疑
一、是规则还是公理?
二、因三相的涵义
三、三相与三支的关系
四、何谓“除宗有法”?
[附译一]正理经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卷 第二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三卷 第二章
第四卷第一章
第四卷 第二章
第五卷 第一章
第五卷 第二章
[附译二] 《正理经疏》研究·序论
一、《正理经》的诞生
二、关于《正理经》的构成情况
三、《正理经》所涉及的其他各种思想
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 内容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开创的一个研究领域。19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粉碎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为了宣扬...
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 本书特色 凤凰是中国古人对多种鸟禽、动物以及太阳、风等自然现象多元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神圣图腾,是中华民族“中和”文化的精神象征,也...
四柱时空信息学 本书特色 四柱学是中国古代先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的一套用于了解人在时空中如何受时空影响,以及根据时空的运动规律预测人在其中的发展变化的学...
周易初步:易学基础知识36讲 本书特色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高深的一门学问,也是*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你有四大理由典藏本书,一是显赫文化地位:十...
小故事大哲理7 内容简介 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蕴涵着无穷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给你一份快乐的心情,教你一种处世的方法。 轻松地阅读,受益一生的启迪与智慧;幽默的故...
奇门与四柱 目录 序前言**章 奇门遁甲基本理论**节 奇门遁甲的起源第二节 奇门遁甲术的纲领性篇章《烟波钓叟赋》第三节 奇门遁甲模型的结构第四节 论奇门遁甲中...
周易译注 内容简介 《周易译注》:群经之首,思想之源,中国文化“经典”。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荣格说: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
胡适之的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作者承担的国家中华社科基金项目“胡适哲学思想研究”的*终成果。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有关中西哲学、古今哲学和同时代各哲学派别的比...
原始宗教的诸种理论可以较为便利地放置在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标题下以考虑,而心理学的理论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这里,我将采用
《文献通考》是一部以唐代杜佑《通典》为蓝本加以扩充而成的政书。全书分为24门(考),所载制度以宋代最为详细,可补宋史不足。是
孔子的魅力:重温孔子圣迹图 本书特色 追寻孔子的生命轨迹,揭示孔子的多面魅力,选取一百零四幅精彩片断,还你一个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为何...
亚里土多德的宇宙哲学 本书特色 罗素的伤口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其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
精研细磨话经典:《论语》今读 内容简介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是儒家重要的基本典籍。编...
许地山:道教史(典藏版) 本书特色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
“一分为三论”这个命题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早已有之。本书作者集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收集了大量的古籍资料,考察了我国古
念佛三昧(迅速汇集诸佛功德的法门) 本书特色 念三昧是指忆念佛陀的相好与智慧、慈悲,不可思议地汇集诸佛广大功德的三昧法门。通过念佛三昧的修学,能得到十方诸佛的加...
死亡哲学十二讲 本书特色 很多人害怕死、恐惧死,觉得死亡是晦气的事情,敬而远之、闭口不谈。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是我们对死亡的认知让其变得可怕。本书作者杨足仪...
妙音禅-藏式声音疗法 本书特色 丹增旺杰仁波切编著的《妙音禅(藏式声音疗法)》用一种藏式的声音疗法,帮助大家变得善良、坚韧、头脑清晰和觉明。这些简单易行、优雅别...
道与艺术:道与和谐生活丛书 本书特色 道家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中,对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精神的形成,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