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统阐述因明学史及其基本范畴的专著,比较既有的同类研究成果,在材料上引入了敦煌古文献、在体系结构上更趋完美、在语言表述上更平实易懂,是为少有的力作佳作,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科书。
本书第一编为"起源、变迁与东渐",阐述了从印度古因明、新因明到中国玄奘、窥基、慧沼以及藏传因明的宗门派别、传承教习;第二编"因明学"则系统分析阐述了学术理论和历代讨论辨析的重点范畴。
自序
第一编 起源、变迁与东渐
第一章 佛教逻辑的渊源与嬗递
一、《遮罗迦本集》的论议原则
二、正理一胜论派的逻辑
三、陈那以前的佛教逻辑
四、陈那创立的新因明
五、法称及其后的佛教逻辑
第二章 佛教的传人与古因明论典之迻译
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古因明论典之迻译
三、《方便心论》概要
四、《如实论》概要
第三章 三藏法师玄奘与唐代的因明研究
一、唐代因明研究概观
二、玄奘研习因明事略
三、玄奘借助因明击败论敌略述
四、玄奘所译的因明
五、玄奘所传的因明
六、玄奘对因明的贡献
七、关于《真唯识量》
第四章 神泰与文轨的因明疏记
一、神泰与《正理门论述记》
二、文轨与《因明人正理论疏》
第五章 窥基及其《大疏》
一、《大疏》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二、《大疏》概要
三、窥基在因明研究上的贡献
第六章 净眼的《略抄》与《后疏》
一、净眼的因明论疏及《略抄》与《后疏》写卷
二、关于《因明人正理论略抄》
三、关于《因明人正理论后疏》
第七章 唐代诸师关于因明的歧见与论难
一、关于“互相差别”的讨论
二、关于“是遍而非宗法”的讨论
三、关于“同品”的讨论
四、关于“异品”的讨论
五、关于“不成因”的讨论
六、关于“所依不成”的讨论
七、关于“相违决定”之二量如何断胜负的讨论
八、关于“相违因”的讨论
九、关于对过失作再划分的问题
十、关于有体与无体的讨论
十一、关于似同法喻中“无体俱不成”的论难
第八章 吕才与唐代因明的一场僧俗之争
一、吕才的行状与撰述
二、吕才的义理逻辑
三、关于因明的一场僧俗之争
四、论争简析
第九章 藏传因明概观
一、吐蕃佛教的兴废及前弘期的因明传译
【附表】 前弘期吐蕃赞普世系表
二、后弘期的因明传译和著述
【附录】 关于扎仓的组织形式和学僧的学习与生活
第二编 佛教逻辑学
第一章 引论
一、释名
二、因明纲目
三、“四真”、“四似”略说
四、新、古因明的差异
第二章 立宗
一、什么是宗
二、体三名与义三名
三、所谓“互相差别”
四、表诠与遮诠
五、“全分”、“一分”非量说
第三章 辨因
一、什么是因
二、因三相
三、九句因
四、论辩的六元语用理论和模型——生因、了因与六因辨析
第四章 引喻
一、什么是喻
二、同法喻、异法喻
三、合作法、离作法
第五章 有体与无体
一、有体宗、无体宗
二、有体因、无体因
三、有体喻、无体喻
第六章 三种比量与简别方法
一、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
二、简别
三、三种比量与能立、能破的关系
第七章 谬误论(上):似宗
一、概说
二、五相违
三、四不成
第八章 谬误论(中):似因
一、概说
二、四不成
三、六不定
四、四相违
第九章 谬误论(下):似喻
一、概说
二、似同法喻
三、似异法喻
第十章 公理、规则和谬误性质的探讨
一、三支论法的公理
二、三种不同性质的规则
三、三类不同性质的谬误及其交集
第十一章 误难论
一、误难论的递嬗与终结
二、误难的过数和次序变化
三、陈那的十四过类说
四、结语
第十二章 堕负论
一、堕负论的提出及其嬗变
二、《方便心论》的“明负处品”
三、《正理经》与《如实论》的堕负论
第十三章 知识论
一、古印度诸哲学派别的知识论概述
二、量与所量之对应关系
三、现量与似现量
四、比量与似比量
五、量果
第十四章 印度古典论法的逻辑性质
一、古正理五支论证式的逻辑性质——例证(类比)法
二、新因明三支论式的逻辑性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三、余论
[附论一] 《遮罗迦本集》的论议学说
一、遮罗迦与《遮罗迦本集》
二、论议的原则
三、结语
附记
[附论二] 《真唯识量》略论
[附论三] 因三相答疑
一、是规则还是公理?
二、因三相的涵义
三、三相与三支的关系
四、何谓“除宗有法”?
[附译一]正理经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卷 第二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三卷 第二章
第四卷第一章
第四卷 第二章
第五卷 第一章
第五卷 第二章
[附译二] 《正理经疏》研究·序论
一、《正理经》的诞生
二、关于《正理经》的构成情况
三、《正理经》所涉及的其他各种思想
道家与中国哲学·汉代卷 目录 引论**章 黄老道学——汉初的治国理论第1节 黄老道学的发展大势——汉初儒道融合与相争第2节 陆贾、贾谊——道、儒融合的理论代表第...
梁漱溟-中国人 本书特色 《中国人:理性早启的人生》辑录了梁漱溟关于“中国人”的经典论述,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
左手曾国藩家书 右手哈佛家训 本书特色 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 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 细品墨迹,质朴中透露出沁人心睥的淡雅清香...
高亨《周易》九讲 本书特色 高亨,曾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高亨开创了我...
金景芳儒学论集 本书特色 《金景芳儒学论集(套装上下册)》:二十世纪儒学大师文库金景芳儒学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通论、经学、孔学、其化几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禅心-平常心 本书特色 这是日本临济宗禅师尾关宗园的枕边手记,记录了平日里他的所思所感。付梓出版,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一代禅师的“平常心”。在“八风不为所动”的境界...
尚书集释 本书特色 《尚书集释》是著名学者、台湾中研院院士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参酌了民国以来的许多学术成果,尤...
科林·布朗的《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1)被公认是讨论基督教与西方思想之间互动关系的经典之作,《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1)出版
钱穆是近代国学大师,生平著作不辍,生前出版著作50余种,经门人故旧收集整理汇聚于本书集其大成。全书分为三大编,精装54钜册,
本书以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即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主题,论述了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西方近代科学自诞生以来,在其起源、发
本书欲为在所有时代堪称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的那个人的思想作一个导引。黑格尔的理论,如同笛卡尔、康德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理论
互照-莱布尼茨与中国 本书特色 迄今*为完整系统深入介绍莱布尼茨研究中国的专著。深入分析了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呈现了莱布尼茨处理普遍主义与多元主义之...
名家批注周易-插图版 本书特色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
早期基督教与希腊教化-77 本书特色 瓦纳尔·耶格尔所*的《早期基督教与希腊教化/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以深厚的古典学学养,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史料,全...
德法之争: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对话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德文版《文本与阐释》和英文版《对话与解构》选编译出,收录了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周年读本-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知名专家精彩演讲的文集,内容涉及政治、经...
伊斯兰与国际热点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编。**编为导言,它概略地讨论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的概念、伊斯兰教的发展模式、伊斯兰世界、近现代伊斯兰教的发展与演变、以及...
《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内容简介:由于作者深深的问题意识,当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扑朔迷离的众多作品和浩如
感性的形式-阅读十二位西方理论大师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海德格尔、本雅明、拉冈、阿多诺、罗兰?巴特、李欧塔、德勒兹、福柯、德里达、布什亚、克莉斯蒂娃、齐泽克这十...
哲学的盛宴 本书特色 读哲人故事;品大师智慧;悟人生哲理(精装典藏版)柏拉图苏格拉底 弗洛伊德荣格 尼采 培根叔本华罗素笛卡尔黑格尔 卢梭 蒙田 海德格尔亚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