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王弼《道德经》作为底本,尽量尊重原文考据译注并适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同时,运用逻辑回溯老子所处的农耕时代可能的意境和语境,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进行评介和译注,其中也有按照逻辑推理的猜想,使读者多一个角度鉴析《道德经》。如果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把《道德经》从“玄之又玄”的“玄坛”请回到实用的经世哲学的经典位置,尤其是从治国理政的视角,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到《道德经》的“现代性”及普世思想光辉,那就是笔者*大的荣幸。
我觉得道明已经完成了一项非常伟大的《道德经》思想研究工程,更是通过其独特的注释和解读把古典中国文明和当代现实结合起来了,关乎历史、现实和未来。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目 录
CONTENTS
前 言 / 001
序 / 001
**章 / 016
第二章 / 021
第三章 / 025
第四章 / 029
第五章 / 031
第六章 / 034
第七章 / 036
第八章 / 038
第九章 / 041
第十章 / 043
第十一章 / 046
第十二章 / 048
第十三章 / 050
第十四章 / 053
第十五章 / 056
第十六章 / 059
第十七章 / 063
第十八章 / 067
第十九章 / 069
道明把自己的任务定义为重新发现《道德经》。道明对《道德经》的新发现和新解读,读者从书中自然可以了解到,这里不需要重复总结。笔者在这里只想强调这部书稿特别突出的三点。 **,还原老子平常人的角色。因为年代久远,早在司马迁时代,老子的生平已经变得很难考据。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子及其《道德经》在历史上一直被神秘化,《道德经》也变成一部“神秘”的作品,一部注释越多越难以读懂的作品。读道明的解读,读者不难发现,老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常但是了不起的人。他只是善于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并把他的观察概念化和理论化而已。去神秘化,即把老子从神秘还原到平常和把《道德经》从神秘还原到科学,这是人们认识老子及其《道德经》*基础的一步。道明在这方面的贡献巨大。道明的解读是我所读过的《道德经》众多注释中*容易读懂的,也*符合我们所观察和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第二,探究《道德经》的方法论哲学。道明认为,就方法论来说,“道”本身就是方法论。老子对天地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和现象都感兴趣,并给予符合逻辑的解释。在老子那里,“道”就是自然、人类和社会演变的客观规律。老子所探讨的问题是:人类如何认识“道”?老子强调了几个方面:其一,观察人类从生到死,以及日常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以此思考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其二,观察宇宙运行、动植物生长、天地变化,观察山、水、江河、大海、气象,以此推演宇宙万物的生长规律,推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相互关系。很显然,老子对自然和社会两者的关切及其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使得道家和儒家区别开来。儒家不关心自然,只关心人世之事。因此, 学术界一般认为,儒家发展出了人本主义(humanism),而道家发展出了自然主义(naturalism)。不过,这个判断也过于简单。儒家的确关心社会,所确立的理论都是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道家也同样关切社会现象,但道家并不认为社会现象能够和其所生存的环境区分开来,两者不仅分不开,而且会互相影响。道家的概念和理论因此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和提升基础上形成的。从近代社会科学观念来说,在先秦哲学中,道家是*具有科学性的。 第三,挖掘《道德经》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道明解读《道德经》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据,而是阐述《道德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乃至于今天现实的意义。传统的考据式注释已经很多,并且随着新材料的发掘,也不会停止。但后一方面的解读过去被大大忽视,现在需要补课。《道德经》尽管产生于2500多年前,是对当时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不过,对哲学家们来说,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物,说古就是论今。这不难理解,哲学探讨问题总是围绕着人性来讨论的,人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不变。 道明对《道德经》中包含着的治国理政思想做了深入和细致的探讨,读了这本书,没有人会否认《道德经》是中国经典中*好的政治哲学论著。我非常认同道明的这一判断。我自己总觉得,《道德经》并非后来人们所说的道德哲学或者生活哲学论著,而是政治哲学论著。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老子似乎不属于先秦的那些群体,更属于古希腊哲人群体中的一个明星。只举一个例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对古希腊的各种政体做了科学分类,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再根据施政目的,从这三种政体中产生出三种变态政体,即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道德经》则根据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对政体做了分类,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或者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来对政体分类。我觉得这个分类既符合中国传统,也更为科学,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总是分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个部分。 道明对《道德经》治国理政思想的探讨更是符合老子的原意。老子曾经为官,后来去官而出关。《道德经》在很多方面是老子的为政经验之谈。道明把《道德经》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发掘出来,并且能够阐述其对今天治国理政的意义。读者不仅不觉得老子离今天多远,而且会感觉到老子仍然在观察当今社会,提示我们。这个特殊的效果不仅仅是因为老子对政治的细微观察和总结,也是因为道明对其的挖掘。
莫道明,男,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控学院,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初期于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工作,从事进出口贸易、金融、证券业务,任进出口贸易部综合科负责人、金融部副经理等职。
【摘要】: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怀无疑是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安全。中国基督教和天主教作为国内与西方世界联
中国禅宗史 目录 序**章 菩提达摩之禅**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
庄子笺记 本书特色 《庄子笺记》:四川大学“九八五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庄子笺记 目录 内篇七(一七七则)逍遥游**(十则)一、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二...
哲学的指引: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本书特色 ★科学用来理解世界,哲学用来指引生活,写给21世纪的《沉思录》。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生物学家,结合遗传学、演化生...
审美文化学导论 本书特色 “审美文化学”是一个以往不经见的新概盒,作为一种“学”更是一个新的学科方向。这一新概念或新学科方向的形成,得力于20世纪90年...
鬼谷子的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是研究鬼谷子智慧的一部图书。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智谋和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的、乃至生杀特权的诸侯国...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经历了几年时间的逐渐写作,并在担任一系列学术职务的过程中得以完成。1938年,在牛津大学所作的《语言与事
当代道教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全面而翔实,叙述清楚、系统、议论亦颇中肯;热情赞扬了当代道教发扬优良传统与革新的成就,同时也揭示当代道教发展的趋向,恳切提出了道教应...
道学宗主:周敦颐哲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北宋学家周敦颐(1017-1037)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以文献考辨和义理诠释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功利主义教育为视角, 围绕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角度, 分析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思...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丝路佛风 西域佛教史 本书特色 西域是古代中西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宗教几乎都在此流行过,*早是原始宗教,并发展为其高级...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后哲学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实用主义真理观中得出一些结论。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对于真理这种东西,我们不能指望有一个哲学上的重要的理...
讀古書若不明古人著作體例,難免有似是而非之論。本書為作者三十年代在北京各大學講授校讀古籍時所寫的講義,一名《古書校讀法》
籀庼遗著辑存-孙诒让全集 内容简介 瑞安孙诒让先生(一八四八-一九○八),字仲容,号籀庼,与德清俞曲园樾、余杭章太炎炳麟并为清末国学之殿。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万心...
哲学入门 内容简介 傅佩荣先生以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哲学这门课程的脉络。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是在黑暗房里找黑猫,无解之谜。有人说:哲学把简单的说成复杂,让...
哲学的故事-文明之门 本书特色 哲学是一门晦涩的学问,但《哲学的故事》一书,却以鲜活的语言告诉你,哲学并不难懂。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认识每个时期的中外重...
《菩提心与道次第》主要内容:佛教在中国流传的两千多年中,和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并以其丰厚的思想义理深深影响着国人。正确认识
一生的资本 本书特色 年轻人想要在商业上获得成功,需要自我磨炼,不断完善自己;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强化自己;需要看这本由奥里森·马登所*的《一生的资...
哲人哲语——人有人的用处 本书特色 《人有人的用处》一书目的在于“阐明我们只能通过消息的研究和社会通信设备的研究来理解社会;阐明在这些消息和通信设备...
净空老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1927年2月15日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幼居福建建瓯。抗战时,求学於贵州国立第三中学,胜利後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