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王弼《道德经》作为底本,尽量尊重原文考据译注并适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同时,运用逻辑回溯老子所处的农耕时代可能的意境和语境,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进行评介和译注,其中也有按照逻辑推理的猜想,使读者多一个角度鉴析《道德经》。如果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把《道德经》从“玄之又玄”的“玄坛”请回到实用的经世哲学的经典位置,尤其是从治国理政的视角,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到《道德经》的“现代性”及普世思想光辉,那就是笔者*大的荣幸。
我觉得道明已经完成了一项非常伟大的《道德经》思想研究工程,更是通过其独特的注释和解读把古典中国文明和当代现实结合起来了,关乎历史、现实和未来。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目 录
CONTENTS
前 言 / 001
序 / 001
**章 / 016
第二章 / 021
第三章 / 025
第四章 / 029
第五章 / 031
第六章 / 034
第七章 / 036
第八章 / 038
第九章 / 041
第十章 / 043
第十一章 / 046
第十二章 / 048
第十三章 / 050
第十四章 / 053
第十五章 / 056
第十六章 / 059
第十七章 / 063
第十八章 / 067
第十九章 / 069
道明把自己的任务定义为重新发现《道德经》。道明对《道德经》的新发现和新解读,读者从书中自然可以了解到,这里不需要重复总结。笔者在这里只想强调这部书稿特别突出的三点。 **,还原老子平常人的角色。因为年代久远,早在司马迁时代,老子的生平已经变得很难考据。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子及其《道德经》在历史上一直被神秘化,《道德经》也变成一部“神秘”的作品,一部注释越多越难以读懂的作品。读道明的解读,读者不难发现,老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常但是了不起的人。他只是善于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并把他的观察概念化和理论化而已。去神秘化,即把老子从神秘还原到平常和把《道德经》从神秘还原到科学,这是人们认识老子及其《道德经》*基础的一步。道明在这方面的贡献巨大。道明的解读是我所读过的《道德经》众多注释中*容易读懂的,也*符合我们所观察和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第二,探究《道德经》的方法论哲学。道明认为,就方法论来说,“道”本身就是方法论。老子对天地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和现象都感兴趣,并给予符合逻辑的解释。在老子那里,“道”就是自然、人类和社会演变的客观规律。老子所探讨的问题是:人类如何认识“道”?老子强调了几个方面:其一,观察人类从生到死,以及日常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以此思考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其二,观察宇宙运行、动植物生长、天地变化,观察山、水、江河、大海、气象,以此推演宇宙万物的生长规律,推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相互关系。很显然,老子对自然和社会两者的关切及其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使得道家和儒家区别开来。儒家不关心自然,只关心人世之事。因此, 学术界一般认为,儒家发展出了人本主义(humanism),而道家发展出了自然主义(naturalism)。不过,这个判断也过于简单。儒家的确关心社会,所确立的理论都是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道家也同样关切社会现象,但道家并不认为社会现象能够和其所生存的环境区分开来,两者不仅分不开,而且会互相影响。道家的概念和理论因此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和提升基础上形成的。从近代社会科学观念来说,在先秦哲学中,道家是*具有科学性的。 第三,挖掘《道德经》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道明解读《道德经》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据,而是阐述《道德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乃至于今天现实的意义。传统的考据式注释已经很多,并且随着新材料的发掘,也不会停止。但后一方面的解读过去被大大忽视,现在需要补课。《道德经》尽管产生于2500多年前,是对当时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不过,对哲学家们来说,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物,说古就是论今。这不难理解,哲学探讨问题总是围绕着人性来讨论的,人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不变。 道明对《道德经》中包含着的治国理政思想做了深入和细致的探讨,读了这本书,没有人会否认《道德经》是中国经典中*好的政治哲学论著。我非常认同道明的这一判断。我自己总觉得,《道德经》并非后来人们所说的道德哲学或者生活哲学论著,而是政治哲学论著。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老子似乎不属于先秦的那些群体,更属于古希腊哲人群体中的一个明星。只举一个例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对古希腊的各种政体做了科学分类,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再根据施政目的,从这三种政体中产生出三种变态政体,即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道德经》则根据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对政体做了分类,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或者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来对政体分类。我觉得这个分类既符合中国传统,也更为科学,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总是分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个部分。 道明对《道德经》治国理政思想的探讨更是符合老子的原意。老子曾经为官,后来去官而出关。《道德经》在很多方面是老子的为政经验之谈。道明把《道德经》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发掘出来,并且能够阐述其对今天治国理政的意义。读者不仅不觉得老子离今天多远,而且会感觉到老子仍然在观察当今社会,提示我们。这个特殊的效果不仅仅是因为老子对政治的细微观察和总结,也是因为道明对其的挖掘。
莫道明,男,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控学院,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初期于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工作,从事进出口贸易、金融、证券业务,任进出口贸易部综合科负责人、金融部副经理等职。
论语十日谈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以通俗性、知识性为特点,以一日一谈为形式,全面介绍了论语的思想,如“艰难困苦的经历,闪闪发亮的人生”、“三部论语的异同,半部论语的...
《传》前易学及象数易学 本书特色 人们对“义理”重视多,对“象数”重视不足,造成我们对更古老(春秩时期甚至以前)...
选择 内容简介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
大家小书-佛教常识答问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本次出版的图书共有18种,有一半的图书增加了图片。典雅而大方,宜读且怡心!大家小书-佛教常...
孔子名言的智慧 内容简介 在《大智慧丛书》中我们开辟一方供您独自品味“自我”的私密空间,通过中国古代杰出的哲人、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
宗教的意义与终结 目录 序言**章 导论第二章 西方的“宗教”第三章 其他的文化,“诸宗教”第四章 伊斯兰的特殊个案第五章 这个概念充分吗?第六章 累积的传统第...
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乐主义的皮尔士哲学) 本书特色 《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乐主义的皮尔士哲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理念论之后(作为情感主义和快...
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内容简介 《人本德育论》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黄遵宪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黄遵宪著述,分为公牍、文录、函电、笔谈、《日本国志》按语和诗词六部分。收录内容包括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湖南长...
宗教经验种种 本书特色 教经验暗示,我们的自然经验,我们严格的道德经验和慎行经验,恐怕都不过是真正的人类经验的一个片断。宗教经验模糊了自然的轮廓,开拓了*为奇怪...
团购:佛教小百科7册 内容简介 佛教的持物佛教的动物佛教的莲花佛教的塔婆佛教的植物西藏地区的寺院与佛塔中国的佛塔团购:佛教小百科7册 目录 佛教的持物佛教的塔婆...
本书内容涉及颇广,包括心诺斯替教、印度教、炼金术、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并讨论了古代帝王的宗教政策和近世哲学家、文学家的思
道德经精讲精解 本书特色 《道德经精讲精解》的解说顺序,是按照《道德经》的原顺序解读的。全书81章,每章解读仍按照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个板块来进行。按照《道...
杜威五大讲演 本书特色 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胡适杜威不仅对同他密切交往过的那些学者,而且对中国人民表...
洛阳伽蓝记-线装中华国粹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读者人群是成人,阅读一定的国学名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知识能力以及个人品行。单纯的古文对于学白话文长大的成人...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本书特色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沦与方法高瑞泉、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林同奇、百年变...
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三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主办的专业性连续出版物,2003年起出版,年出一卷,本书为第三卷。...
熊十力唐君毅道德与文化思想研究 目录 前言**章熊十力的道德思想**节道德之形而上论说:道德本体论一、道德内涵之揭示二、道德本体论之解析第二节本心之回归:性习互...
马克思的哲学 内容简介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面对深邃的哲学思想论述,我们常常感到困难重重。坦率地讲,这绝不是一本易读的书,首先是因为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一...
神学四讲 本书特色 《神学四讲》为赵紫宸晚期神学思想的代表作,本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神学上创造论,道成肉身,救赎论及道德神学这四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话题。与作者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