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王弼《道德经》作为底本,尽量尊重原文考据译注并适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同时,运用逻辑回溯老子所处的农耕时代可能的意境和语境,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进行评介和译注,其中也有按照逻辑推理的猜想,使读者多一个角度鉴析《道德经》。如果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把《道德经》从“玄之又玄”的“玄坛”请回到实用的经世哲学的经典位置,尤其是从治国理政的视角,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到《道德经》的“现代性”及普世思想光辉,那就是笔者*大的荣幸。
我觉得道明已经完成了一项非常伟大的《道德经》思想研究工程,更是通过其独特的注释和解读把古典中国文明和当代现实结合起来了,关乎历史、现实和未来。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目 录
CONTENTS
前 言 / 001
序 / 001
**章 / 016
第二章 / 021
第三章 / 025
第四章 / 029
第五章 / 031
第六章 / 034
第七章 / 036
第八章 / 038
第九章 / 041
第十章 / 043
第十一章 / 046
第十二章 / 048
第十三章 / 050
第十四章 / 053
第十五章 / 056
第十六章 / 059
第十七章 / 063
第十八章 / 067
第十九章 / 069
道明把自己的任务定义为重新发现《道德经》。道明对《道德经》的新发现和新解读,读者从书中自然可以了解到,这里不需要重复总结。笔者在这里只想强调这部书稿特别突出的三点。 **,还原老子平常人的角色。因为年代久远,早在司马迁时代,老子的生平已经变得很难考据。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子及其《道德经》在历史上一直被神秘化,《道德经》也变成一部“神秘”的作品,一部注释越多越难以读懂的作品。读道明的解读,读者不难发现,老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常但是了不起的人。他只是善于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并把他的观察概念化和理论化而已。去神秘化,即把老子从神秘还原到平常和把《道德经》从神秘还原到科学,这是人们认识老子及其《道德经》*基础的一步。道明在这方面的贡献巨大。道明的解读是我所读过的《道德经》众多注释中*容易读懂的,也*符合我们所观察和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第二,探究《道德经》的方法论哲学。道明认为,就方法论来说,“道”本身就是方法论。老子对天地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和现象都感兴趣,并给予符合逻辑的解释。在老子那里,“道”就是自然、人类和社会演变的客观规律。老子所探讨的问题是:人类如何认识“道”?老子强调了几个方面:其一,观察人类从生到死,以及日常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以此思考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其二,观察宇宙运行、动植物生长、天地变化,观察山、水、江河、大海、气象,以此推演宇宙万物的生长规律,推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相互关系。很显然,老子对自然和社会两者的关切及其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使得道家和儒家区别开来。儒家不关心自然,只关心人世之事。因此, 学术界一般认为,儒家发展出了人本主义(humanism),而道家发展出了自然主义(naturalism)。不过,这个判断也过于简单。儒家的确关心社会,所确立的理论都是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道家也同样关切社会现象,但道家并不认为社会现象能够和其所生存的环境区分开来,两者不仅分不开,而且会互相影响。道家的概念和理论因此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和提升基础上形成的。从近代社会科学观念来说,在先秦哲学中,道家是*具有科学性的。 第三,挖掘《道德经》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道明解读《道德经》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据,而是阐述《道德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乃至于今天现实的意义。传统的考据式注释已经很多,并且随着新材料的发掘,也不会停止。但后一方面的解读过去被大大忽视,现在需要补课。《道德经》尽管产生于2500多年前,是对当时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不过,对哲学家们来说,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物,说古就是论今。这不难理解,哲学探讨问题总是围绕着人性来讨论的,人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不变。 道明对《道德经》中包含着的治国理政思想做了深入和细致的探讨,读了这本书,没有人会否认《道德经》是中国经典中*好的政治哲学论著。我非常认同道明的这一判断。我自己总觉得,《道德经》并非后来人们所说的道德哲学或者生活哲学论著,而是政治哲学论著。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老子似乎不属于先秦的那些群体,更属于古希腊哲人群体中的一个明星。只举一个例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对古希腊的各种政体做了科学分类,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再根据施政目的,从这三种政体中产生出三种变态政体,即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道德经》则根据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对政体做了分类,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或者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来对政体分类。我觉得这个分类既符合中国传统,也更为科学,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总是分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个部分。 道明对《道德经》治国理政思想的探讨更是符合老子的原意。老子曾经为官,后来去官而出关。《道德经》在很多方面是老子的为政经验之谈。道明把《道德经》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发掘出来,并且能够阐述其对今天治国理政的意义。读者不仅不觉得老子离今天多远,而且会感觉到老子仍然在观察当今社会,提示我们。这个特殊的效果不仅仅是因为老子对政治的细微观察和总结,也是因为道明对其的挖掘。
莫道明,男,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控学院,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初期于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工作,从事进出口贸易、金融、证券业务,任进出口贸易部综合科负责人、金融部副经理等职。
本书是一部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向读者阐释西方哲学、特别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概念、术语或短语的工具书。本书主要由条目、附录及索
在书中,作者曾多次用katholischeKirche(“大公教会”)的词来指“正统教会”和“分出来的教派”(比如“蒙丹教派99,“多纳图斯
释家艺文提要 本书特色 周叔迦老先生,是当代佛教重要学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就任教于北京、清华、辅仁大学主讲中国佛教史、唯识学、因明学、成实论、佛教文学等课程。生...
本书是从身体的角度对尼采进行新的阐发。尼采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反柏拉图主义、反基督教、反启蒙理性的历史坐标中。柏拉图主义、
品读西学-房龙三部曲-圣经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圣经的故事(房龙三部曲)》:越过战乱和纷争的喧哗,拿撒勒先知的话语明亮地响起,希望爱他的人用宽容一切的终极之爱来疗...
中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林晓丹编著的《中国哲学史(精)》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先秦时期、魏晋...
结构主义史-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文化革命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西方思想巨变的忠实记录。这是一本史诗般的巨著,是结构主义的纪念碑,描述那些偶然而重要的学术会...
庄子的快活-[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以庄子的思想解读当今社会,庄子的快活,王蒙的道理。《庄子》外篇个性化解读,社会俗事都染上庄子的逍遥、王蒙的思辨,富有超越时...
淮南子-古典名著白文本 本书特色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
本书最初在1990年以英文形式出版,它反映了国际研究方面由于中国人的出场所引发的这些进展以及许多主题和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一
美学史(世界人文科学系列读本) 本书特色 英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相信,美学史不等于美学家的历史。所以他的《美学史》(此书已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经典),...
曾国藩全集:冰鉴日记——看领导者如何识人、修身 本书特色 《冰鉴》是一部伯乐识英才的佳作。曾国藩通过自己对相人识人的具体实践,将自己的心得与智慧分享与世人。本书...
孔丛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内容简介 孔丛序是古代诸子文献中继腧龉之后儒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孔氏家学的特点。全书七卷二十三篇,自首篇至第五篇,主...
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佛教的产生、佛教的传播、佛教的文献、佛教的义理、佛教的修行、佛教的信众与历史及传说中的主要人物等。佛教入门:历史与...
儒家哲学新论 本书特色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针对旧论而发的,其所提出的新见解,对理解先秦儒学,特别是孔孟哲学,有正本清源之功。——朱伯崑在我个人看来,即使是站在宋...
《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内容简介 本《文科考研辅导丛书》具备所据教材权威、覆盖面广、试题成熟、重点突出、考点明晰的特点,能为广大考生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特色 图说修行生活,妙文细说解脱;僧侣世界行走,趣解众生自由。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他...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青年必...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方法学系统的新看法,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见解。依据方法...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三,收录了严群先生研究古希腊哲学相关论文30多篇,及关于传统儒学研究论文8篇,这些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