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世界上有九种不同性格色彩的人,不如说它体现了人类*深层次的九种心理需求,只是每个人的相关需求各有不同罢了。本书精选了九个人的性格故事,愿你在这些故事里发现未知的自己,与自己来一次促膝长谈。
一: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作者的身份表现,现身说法!
二:长期专注于创业管理、商业模式与资本运营、企业竞争力、总裁领导力、中层领导力、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领导力等领域的研究:作者的实力展现,强大的说服力!
*个人:完美的“失败者”
完美型人格色彩——白色
一型人格——完美型人格的某些特质,白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白璧无瑕、白面儒冠、白水鉴心。
从表面上看,不管完美型人格的人有多复杂、多深沉,实际上,他们在内心深处有着单纯的追求和简单的幸福。虽然不能说他们是白纸一张,但也足够可以看得通透。
有时候,完美型人格的人捉摸不透,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心机有多深、谋虑有多远,而是他们总在试图将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到,每一点不确定性因素都考虑到。
因此,很多在他人眼中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到了完美型人格的人手中总会被重新层层分解,变得复杂起来。正因如此,他们虽然能力强、目标明确、做事有条理,可是往往会被细节所误,陷入平庸者的行列中。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型人格的人,那么请记住四个字:“难得糊涂”。对大部分人来讲,这四个字是失败后的托词,但对完美型人格的人来讲,是通向成功的秘诀。
Z先生,成功学的“黑洞”
Z先生是我的朋友,也是很多人的朋友。这里所说的“朋友”,指的是知交、至交,而非泛泛之交。
Z属于*值得交往的那类人,真诚但不鲁莽,睿智但不狡猾,时常能给人一些启发、建议,但绝没有好为人师、居高临下的姿态。总的来说,作为朋友,他真是太完美了。
即便有这么多优点,Z也从来不缺能力和眼界。事实上,如果以传统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他不是一个成功者,但也绝算不上失败者,因为他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拿着不多不少的报酬,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Z对此不甚在意,他对自己的生活还算挺满意的。倒是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周围与Z相识的那些人说:“Z这个人啊,论能力、论德行都不差,绝非池中物,奈何总是缺那么一点点运气,否则会很成功的。”
说实话,有时候我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可我的职业不容许我将一个人的成败归结于命运。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始终平庸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其中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呢?”
之后的三年里,我跟Z的关系与日俱增,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随着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觉得他身上*存在优秀的品质,但他的“平庸”也并非偶然。
也许,很多人尤其是信奉所谓成功学的人对我的这个说法肯定不认同,因为成功学总是将“优秀”和“成功”画上等号,认为优秀的人必然会获得成功——当然,这种观点也并非全无道理。
可到了Z这里,成功学的“定理”失效了,因为他是一个成功学的“黑洞”。如果将他的人生历程以世俗标准加以演绎的话,会吞噬很多希望借助成功学鼓起勇气奋力前行者的希望之光。
大多成功学的观点认为,只要具备了如下品质,即可获得成功:
1.思维细致缜密;
2.做事全力以赴;
3.不轻言放弃;
4.成功具有冲击性;
5.会被强烈的成就感所驱使。
而这些品质,Z都有。
做Z的上司是一件非常省心的事情,因为给他指明一个大概的方向,他就会全力以赴地去达成目标——是的,全力以赴。
更重要的是,Z可以主动去探求各种可能性——自己探路,而不是等待下一个“指示”。他手头总是有事可做,而且是必要的事情——做起事来也是思维缜密,且具开拓性。
遇到困难时,Z总有办法应对,大多时候,他还会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案。
但是,当有些问题不存在*解决方案必须用笨办法去解决的时候,他也会瞬间从智者变成“愚公”,但他仍会以不懈的付出达成预期——不轻言放弃。
做事情的时候,Z的目标不是“完成要求”,而是做到*好——*起码是比上一次好,并且能够进行总结和反思。
有些事情在他人眼里只是平常任务,只要每次都能做到及格就够了,但是,对Z而言,“60分万岁”是不行的。如果*次他做到了60分,那么下次一定会做到70分,只要给他时间和机会,他总会做到100分——成功具有冲击性。
Z是个被成就感驱动的人,而且,不仅实现目标会带给他极大的成就感,就连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制定出的“完美程序”都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他会被强烈的成就感所驱使。
你看,成功学认为一个人所需要具备的品质,Z全部具备。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质疑: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被“埋没”呢?这不科学啊!
关于这个疑问,暂不回答,我想先讲一讲发生在Z身上的一件事情。
Z的大学生活是在国内一所名校中度过的,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图书馆每天早上过了7点钟之后就一座难求了。
Z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看书,为了能占到座,他每天都会在6点钟起床;6点20分去食堂吃早点;6点40分准时来到图书馆,找一个灯光好、通风的座位,摆好书本、文具,先把座占上。
他每天的饮水量一定要达到六杯,因此,占好座之后,他会起身到楼道里的公共饮水机去接开水。大多时候,当他接完开水回到座位上之后,时间正好是7点钟。
Z给我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我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到位之后,看书才*有效果。如果因为一些突发状况导致我来不及吃早点就去图书馆,或是到了图书馆之后没有找到好的座位,我就会觉得这次自习的效果要打折扣。甚至,有时候我打水回来得晚了,超过了7点整才开始自习,我就会很难受。”
说完这番话,Z问我:“你这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说这是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这个概念现在很火,所以,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一些行为与它结合到一起来分析。
事实上,当我听了Z的描述之后,*时间想到的并不是所谓的强迫症,而是某位导师曾经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完美主义者的致命缺陷,在于忽视逻辑起点的荒谬!”
也正是Z所讲述的小故事和导师曾经教导我的话,让我突然间找到了一个破解“成功学黑洞之谜”的线索。而顺着这个线索,*终我也对Z这类人的命运轨迹有了一些心理学上的认知。
这个认知过程比较复杂,接下来我会尽量简单明了地加以阐述,在此之前,我先把结论说出来——某些完美主义者之所以难以获得成功,是因为:
一、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僭越,因为这个世界的“细节”是无限的,而完美主义者希望以有限的人力改造无限的细节,*终一定会招致失败;
二、完美主义者总是在进行过度评价和自我评价,而这分散了他们对核心目标的专注力——虽然他们不缺乏毅力和执行力,但是缺少了一些“不忘初心”的定力。
你所认识的完美型人格
亚里士多德说:“天才都有完美主义者的特点。”诚如其所言,有天赋的艺术家往往都具备这一性格特征,他们会坚持己见,关注对错,希望自己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就是典型的完美型人格。
16世纪初,年仅26岁的米开朗琪罗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他之所以能一鸣惊人,与自己的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他坚持将每件作品做到极致,所以每个细节都要保证完美无缺,这才创作出了震惊世界的艺术作品。
在创作《大卫》前,米开朗琪罗为了能深入了解人体结构,甚至亲自到太平间解剖过尸体。
对于任何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解剖尸体是一项难以完成的挑战,但是米开朗琪罗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对人类的骨骼、肌肉和筋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果米开朗琪罗不是完美型人格,只怕他也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完美型人格十分注重周围的环境及细节,比如,参观展厅时从第几号门进去,递给对方物品时伸出哪只手,保管好购物后的发票等。有的人还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既然决定去做这件事,那就要做好。”
所以,在职场中,领导很是信赖完美型人格的人,会让他们做一些重要的工作。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由于完美型人格的人对自己要求苛刻,常常会将问题或工作私人化,因此总是自寻烦恼。
比如,你正在跟甲聊天,无意中提到乙的名字,并被他听到了。一般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如果乙是完美型人格的话,他就会暗想:你们是在说我的坏话吗?
完美型人格的人对自己提出高要求、高标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这些要求强加到他人身上,就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关系了。
蔡万刚 ,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东华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澳门城市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沪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专注于创业管理、商业模式与资本运营、企业竞争力、总裁领导力、中层领导力、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领导力等领域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专著和学术论文,曾出版《孙子兵法的心理智慧》《表达心理学》等多部书籍
囚徒健身-用古老的智慧成就再无弱点的不败身躯-2 本书特色 通过续集《囚徒健身2》,保罗·威德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身体锻炼”中的精妙技艺和知识,将我们对自身体重锻...
食疗传奇 本书特色 笔者用几十年的时间,从报刊中搜集到大量食疗传奇,它从不同角度体现中医药文化和食疗文化。 食疗传奇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和传说,是大家喜闻乐见、...
《像她那样奔跑》内容简介:世界顶级女性跑者娓娓讲述了自己的跑步故事:她们中有的做过9次手术、有的是妈妈跑者、有的患有焦虑症、
日本人的心理结构 内容简介 《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一书在上世纪70年代曾轰动一时,西方人将此书作为解释日本人不可理解的行为方式的一部指南。自出版后,该书一直畅销不...
功能性训练-肌肉训练完全图解 本书特色功能性训练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运动。这些动作能帮你增强耐力、提高灵活度、加强力度以及稳定性,同时帮你燃烧体内的卡路里、塑造完美...
癌症的营养防治 本书特色 《疾病的营养治疗》系列丛书是一套由北京数家大医院营养科的资深营养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丛书。丛书按疾病的种类进行分册,针对每一种疾病,系统...
欣喜若狂-解读躁狂症 本书特色 唐卫东编著的《欣喜若狂(解读躁狂症)》是精神卫生科普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全面解读了躁狂症防治知识,本书中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尽...
药浴偏方 本书特色 在我国,药浴有着悠久的历史,药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药浴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本书针对各种疾病给...
《内向优势》内容简介:你是否为自己的内向而烦恼?你是否曾想过转变为性格外向的人?其实,内向不是弱点,更不是性格缺陷,我们需
走出疼痛 本书特色 当患病疼痛时,如何保持正常心态和对生活的希望?这是成千上万慢性疼痛患者每一刻面临的挑战。通过大量的照片和图表,这本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关...
行为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从身体小动作、个人小习惯等方面入手,选取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微小动作和表情,以科学的语言进行剖析,让你从一闪而过...
《当代世界思潮历史主题探究》内容简介:本书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思潮的流变为背景,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当代世
女人的三春-生理期坐月子 内容简介 女人一生中有三个改善体质的大好时机:月经来潮时,怀孕生产时,停经更年时。只要把握住这三个机会,就能永葆健康与美丽。Ladie...
养生先养腿和脚 本书特色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中年以上的人,腿脚特别是膝盖非常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毛病,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肌肉的力量也会渐渐衰退,如果...
微表情心理学 内容简介 《微表情心理学》列举了各种微表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说明,教你从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言谈之间、日常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捕捉、分析、判...
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建构冲突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剧本创作原理的编剧教程。书中分别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里克·埃里克森、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
特效穴位按摩治百病 本书特色 张威编著的《特效穴位按摩治百病》选取了适用按摩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期读者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之余,能参照此书,在家中方便及时地做...
“自我实现”在马斯洛那里有着特定的含义。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自我实现,它是继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
《把思考作为习惯》内容简介:在这个复杂性丛生的时代,什么才是让人脱颖而出的重要能力?什么才是让我们应对今日巨变的本质法理?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内容简介:你的日常生活是否充满了忙碌、压力、冲突、计划、思虑,由此引发了焦虑、抑郁、愤怒、失眠、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