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本书您可以帮助自闭症孩子:★ 主动发起:这对于沟通、社交和学业有着重要作用!★ 自我管理:可以减少自闭症孩子的适应不良行为,并增加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提高社交技能:应用同伴系统、使用刻板主题的游戏、不同的社交对话、分享、提前演练、合作安排、俱乐部、寻求同伴的帮助、有支持的聚会、对话发起点、视频示范等策略,让自闭症孩子也能参与社会交往!★ 找出行为发生的原因:通过使用功能性行为分析,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
主动发起和自我管理是关键反应训练(PRT)的另外两个关键领域,对这两个领域的干预可以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主动发起是指孩子可以主动与外界产生联系,这里又特别指主动发起言语交流,书里手把手示范了如何教自闭症孩子主动提问“这是什么”“这个在哪儿”“这是谁的”“正在发生什么\/发生了什么”“看”和“帮忙”。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监管自己的行为,书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教自闭症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观察、判断、评价和计分,将部分干预任务从家长和老师身上转移到孩子自身,而适用于更广泛的场景。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许多可以促进孩子社交行为的技巧和方法,能有效地利用已有的条件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书中还特别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功能性行为分析,可以在干预之前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
**部分教自闭症孩子主动发起
第1章概述
第2章教“这是什么?”
第3章教“这个在哪儿?”
第4章教“这是谁的?”
第5章教“正在发生什么?”或“发生了什么?”
第6章教“看!”和“帮忙!”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提高自闭症个体的社交能力
第7章社交的重要性
第8章同伴系统
第9章使用刻板主题
第10章社交对话—提问题
第11章自我管理的社交对话和其他社交行为
第12章分享
第13章提前演练
第14章合作安排
第15章俱乐部
第16章寻求同伴的帮助
第17章有支持的聚会
第18章对话发起点
第19章视频示范
第三部分自我管理
第20章概述
第21章做好准备
第22章教授自我管理
第23章创造独立性
第24章在其他场景中教授自我管理
第25章问题排查
第26章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用功能性行为分析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
第27章概述
第28章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困难
第29章记录问题行为
第30章探究行为的功能—为什么
第31章当行为受前因刺激控制时
第32章选择一个更恰当的行为
第33章问题排查
附录A
附录B
第10章社交对话——提问题 在社交对话中谁可以提问题 在社交对话中提问题对学前班至成人期的个体都是奏效的。只要他们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可以注意对话的另一方,能够理解接受性语言(如果他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也不要太担心,要相信他们具备这个潜能)。对应的,他们还应该可以使用短语和句子。如果他们的表达不够完美,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在练习的同时帮助他们完善语法。使用过去时态对在对话中提问题非常有帮助,但也不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你的学生需要很多基础的语言教学,请先阅读《教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中关于关键反应和初语教学的内容,以及本书中有关主动发起的内容。如何在社交对话中教授提问题 如果你已经阅读了前文关于主动发起的内容,那你很可能已经知道了大部分自闭症个体都在提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年纪尚小的自闭症孩子而言,他们的沟通目的很有限,大部分都是为了提要求和表示抗议,而出于社交目的的沟通还没有自然而然地出现。对于年纪较大的自闭症青少年及成人,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沟通能力,但是在保持对话的持续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使得对话中频繁出现较长的尴尬停顿。提问题对于填补尴尬停顿和保持对话顺畅*合适。下面就是我们教授提问题的方法。在对话中教授提问题的开始阶段,通常都需要一些辅助。你可能注意到,当你说你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后,一些自闭症个体经常会回复“哦!”(可能随后就是很长的停顿,没有其他内容了)。或者你说你刚刚中奖了,他就回复个“哇!”,仅此而已。几乎没有任何后续的提问,例如“你周末干了些什么呀?”,或者“你中了多少?”。根据与自闭症个体的对话,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都自我报告说,并不是他们对谈话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线索,不知道提问的合适时机。我这里用的词是“大多数”,因为确实有一些自闭症个体,他们非常聪明,但他们知道自己对闲聊毫不感兴趣,闲聊内容也很无聊,于是用这样一种回复方式来回避。这使对话难上加难。但幸运的是,大多数人还是知道,如果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另一半(**位)或一份工作(第二位),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进行这类对话。 **步:提示和示范首先,在练习提问题时设置清晰的提示会很有帮助,我们称之为“引导式话语”。例如,说“我今天吃了很好吃的午餐”,然后等待。如果孩子没有提问题,你可以示范合适的提问,如“你可以问我午餐吃了些什么,或者喜欢吃什么类型的食物,或者*喜欢的餐馆是什么”。我一般会给出多个例子,这样孩子就不会只记住一个,而是知道在对话中有很多问题可以问。确保设置不同类型的“引导式话语”,让孩子可以练习多种类型的提问。例如,“我这周会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可以练习关于“哪儿”的提问,而“我今天在城里看见了一个人”可以练习关于“谁”的提问等。要记住,一些类型的提问比另一些类型的更难。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在提问中使用“did”(‘do’的过去式),那么你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因为我们的孩子会经常问“Where did you went?”(你去哪里了?)或者“What you did yesterday?”(你昨天做了什么?),而这两者表达都不对。提供“引导式话语”是教授提问题的好开始,也能给孩子提供机会学习好的、语法正确的问句。如果你需要同时教授语法和提问题,那么你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一些,但是只要你坚持练习,*终总是可以达成目标的。 第二步:消退示范提供一个清晰的示范,然后往后退一步,暂停。观察他是否学会了提问。一旦孩子能够在无需示范的情况下回答引导式提问,你就可 以回到对话中去了。 第三步:应用在对话里一旦你的学生可以以引导的状态进行提问,你就可以回到对话中了。在对话中,问题的提示会更为微妙。孩子需要了解,当对方在对话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需要进行回答,然后再问一个后续的问题。例如,如果某个人问了孩子周末做了些什么,那么他首先需要回答问题,然后跟着问“你呢?”,或者“你周末做了些什么?”。所有这些都是练习提问的好机会。 第四步:评估泛化记住,孩子可能擅长向经常与他练习提问的对象提问题,但是如果在与同伴交流时他们没有提出这些提问,那我们可能也没办法给予太多帮助。你需要确保定期评估孩子对同伴进行提问的泛化情况。提问题的速度要快,超过几秒钟就太长了,这会让整个对话显得不太自然。此外,他们提的问题还应该是合适的,这样对话的另一方才会愿意回答。我们之前遇到过一个总是非常消极的自闭症孩子。如果有人说“除了一个人,联谊会的其他人昨晚都一起出去吃了比萨”,他就会问“为什么这个人不去呢?”。于是我们回过去,教他回复“哇!听起来好有意思。你们去了哪里呢?”。换一种方式提问后,给对话的另一方留下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哈哈,当他还是一个大学新生的时候,*终他**次与一个女孩接吻了!)奖励 每件事情对个体的难易度都不一样,对于一些自闭症个体而言,为提问提供鼓励积分或奖励对于促进动机是有帮助的。虽然很多人对参与社交对话存在内在动机,但是有少数一些人需要鼓励积分、代币或者自我管理程序的支持。不过,随着对话对他们而言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们就可以逐渐消退附加的强化物,让对话自然进行。 提问题的目标 我们一般会把对话中提问题的比率争取在1:1左右,但这有一个幅度。如果你给一段对话进行记分,然后发现学生提问题的比率一直低于30%,那你可能需要给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练习。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对话的另一方会很敏锐地抓住松弛的瞬间。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停顿,对方就会增加提问,变得越来越像是对方的独角戏。因此,一定要确保孩子提问题的频率足够多,不是远低于对方的,不至于在对话中是被冷落的。布莱克的例子 布莱克是由康复科转介给我们的一位自闭症个体。他很想有一份工作,但是每次都在面试环节落选了。他的语言能力还不错,是一位有才华的音乐家,在大学期间成绩很好,也有一位女朋友。为了了解具体的困难,我们对他参与的社交对话进行了录像。因此,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他可以回答问题,却极少主动提问,从而导致对话中有很多长时间的停顿和尴尬的空白。于是,我们让他练习通过主动提问题来开始一段对话,并且在对话中向对方提问。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每周对他进行干预,之后布莱克可以提问题了,但是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想出来问什么。他在提问前会“嗯”好几次,对这个情况我们也给了他反馈,不过他确实在很努力地提高对话质量。又过了一个月,他不需要停顿和说“嗯”就能够顺利提问题了,但看起来似乎依然有些不自然和慢半拍。通过几周时间进行提高提问速度的干预之后,他变成了来回对话的专家。而且更棒的是,*初他自我报告对社交对话存在很高程度的焦虑,但当他了解到,自己在社交对话上的困难是提问题能力不足导致,并且可以通过提问题来保持对话顺畅时,他的焦虑指数就降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
作者介绍琳恩·科恩·凯格尔(Lynn Kern Koegel)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凯格尔自闭症中心的创建人之一,与丈夫罗伯特·L.凯格尔共同创建了关键反应训练。琳恩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交流能力,包括初语、社交对话等,并做出了杰出贡献,被授予国际ABA奖、首届年度自闭症代言人等奖项。 罗伯特·L.凯格尔(Robert L. Koegel)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心理学家,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凯格尔自闭症中心的创建人之一,曾任职该中心的主任。他专注于自闭症领域,发表了200多篇关于理解和治疗自闭症的学术论文,也出版了不少相关著作。罗伯特博士与妻子琳恩博士共同创建了关键反应训练,他们的程序范式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公立学校和家长教育项目中。 译者介绍赵雪莲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特殊教育学硕士,关键反应训练在中国官方培训平台—北京殊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翻译了《多动症儿童的正念养育》《课堂内的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积极课堂管理指南》等书。
青春期女生档案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关于青春期的各种情形,以及应付处理它们的建议。你不必一口气就把它读完。*好不要这样做,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你必...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弗洛伊德关于人类性学与爱情心理学的最重要著作。通过对性
《死神之眼》内容简介:考古学家伯林汉先生将一具埃及木乃伊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饿,就在木乃伊进行展出的时候,他却突然神秘失踪了,
《异类心理学》内容简介:你想不想变得更聪明? 你想不想了解那些不一样的人都有哪些心理? 你想不想脱颖而出,成为受人瞩目的特立
有一天你喜怒无常,有一天你无法自控,有一天你悲观厌世,对人生突然充满绝望,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男友还雪上加霜地
这本《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为lrvinYalom教授的最新著作,是他写给新一代治疗师的信。他从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笔记中选取了85则建议
不得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法 本书特色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专家倾情打造,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尿病早期患者的阅读佳品。揭开中国人患糖尿病之谜,...
古代名家这样养生 本书特色 《古代名家这样养生》(作者彭锦、胡镜清)着眼 于梳理中医养生的渊源,立足于“推陈出新,古为今 用”的编写思想,以时代为序,...
不用请教别人的恋爱心理学入门-(完全图解版) 本书特色 人们为何要恋爱?男性和女性的区别主要是在何处?顺利谈恋爱的人和不能顺利谈恋爱的人有何区别?实际上,男性和...
在爱中升华 本书特色 由伯特·海灵格编著的《在爱中升华》,可能会有人怀疑它可涵盖的范围,作者也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作者是在经过漫长的旅程后,才逐渐发展出涵盖整...
《梦的解析》内容简介:本书被誉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在本书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
如皋长寿内经 本书特色 年轻人送给长辈*贴心、*别致的礼物,老年人献给自己*实在的健康自助指南。6项如皋人善处天年的方案,10种如皋人养生保健的菜单,6则如皋人...
《极简关系》内容简介:·极简主义理念再升级!当下时刻的重要之书! 畅销书《极简主义》作者热诚分享后疫情时代的深度反思 《纽约
《第二性(合卷本)》内容简介:《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
《善待人生》内容简介:《善待人生》是1597年培根论说文休的初版书。该版作小八开本,卷首有题辞,把这书献给作者的哥哥,安东尼·
一套系统完整的改善睡眠计划清晰的步骤和简明的叙述,为你提供最有用的信息,让你轻松提高睡眠质量。读者得到了指导,失眠变身为
妒忌论-人类嫉妒心理、行为及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研究人类嫉妒心理、文化、行为的专题学术著作,本书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的嫉妒心理、行为及文化;论述了现代...
精神分析引论 本书特色 《精神分析引论》曾被译为17种语言出版,是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的伟大著作,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在现代...
《思维黑客》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帮助读者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思维效率的大脑使用手册。人脑是个存储器,更是个处理器,它可以将信息
人类理解论-上下册 本书特色 《人类理解论(套装上下册)》从1671年写起,直到1687年才完成,在1690年出版。这一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承前启后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