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为: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回答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只要告诉孩子:“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但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我们要告诉孩子,是价值观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做出抉择。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观念非常珍贵,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会如何获得身份认同。价值观会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让我们花更多时间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很值得让孩子探索的课题。
告诉孩子家里的收入时,要提醒他们,在各种情形下,这个信息对交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
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Bill Dwight)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做法,他和孩子已经实行多年,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某个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他没跟孩子收利息,因为他认为,每周看到零用钱被扣的痛苦,已足够让孩子吸取教训。
只要对拥有的事物心怀感恩、愿意与别人分享、在让自己最快乐的事物上理智消费,不管孩子比别人拥有得多还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样。
家长要鼓励孩子思考或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每个月必须花多少钱?我们如何选择要花哪些钱?如果还有富余,会有多少?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早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用一对概念去判断:需要与想要。
在各种方法中,不应该包括用金钱来奖赏,因为它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把钱花在能带来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或体验上,才能真正获得愉悦。
让孩子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
无论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如何变化,他的金钱观都不会改变。
有一个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好方法,就是称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问他们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都是最佳解答。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要想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就先问问他们心里猜测的金额,或是让他们上网研究,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数字。
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他们的耐心。”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此外,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有了一笔钱,就需要一套系统来存钱。拿我们家来说,我们会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事实上,这是一种预算精神,像这样把钱分开,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捐献也能培养耐心,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知道在罐子里放的钱越多,能帮助的人越多。把罐子装满再捐出去,孩子就会有一种目标实现的真实感。经常参与义工活动的家庭,也可以跟孩子谈谈做义工,因为捐钱不是捐献的唯一方式。
如果孩子可以拿出相当于2倍税额的钱存在大人这里,即30%的零用钱,就不但不用支付税款,之后还可以领到等额的利息,这样这部分存款就翻了一倍
至于何时才到银行开账户,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说,他们开始想为买车或交大学学费存钱的时候,就要把钱存在不能随便拿出来花掉的地方。
我们真正想让孩子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费?
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因为他不负责任而给别人带来不便,就要开始对他罚款。
我看到他已经有了热情,他把赚钱当成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一心只想赶快把工作完成。
现代社会物质非常丰富,我们常常对物品有太多复杂的感受与考虑。
孩子需要学习的是一种平衡,节俭也要恰如其分。
我们应该做到三件事:设定某些消费的指导原则,让孩子参考;示范几个聪明的消费技巧;通过某些家庭仪式,让消费变得有趣,但买的必须是真正有价值与意义的物品。
孩子学会简单的除法后,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做一个重要的计算——计算快乐产出比。
先要求孩子预估一下,花在任何他想要物品上的每1美元,会提供几个小时的快乐感受。
家庭惯例不一定都要与花钱有关,时常给孩子灌输要自我克制的观念也很有用。
共享本身依然是节俭又不错过精彩生活的一个原则:可以借,就不要买。这样就可以把钱省下来,去买能带来更大喜悦与更深刻回忆的东西与体验。
尊重自己的身体,聪明消费、注意安全,然后自己下决定。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眼前的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或怎么知道我们有养出这种孩子的危险?
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建构自己的生活与设定目标的方式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他们家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或其他活动上,而不是别人可以注意到的财产上。
通常来说,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
举例来说,家长在做出安排时,应该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下的消费水平上。
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为某些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在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与珍惜它
犹太教拉比
“如果你想要感到富足,只要数一数你已经拥有的用金钱买不到的礼物。”
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 内容简介 《瑜伽经》 这部关于冥想的经典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虽然它写于约两千年前,但印度的学者、哲学家和宗教导师仍然认为...
《白公主(珍藏版)》内容简介:权力与爱情总难以兼得,真相与死亡却如影随形—— l486年1月,结束了一场无望的恋情,约克的伊丽莎
追星与粉丝-揭秘偶像崇拜中的心理效应 本书特色 偶像工业,粉丝经济,将追星物化成一种兴趣、智力甚至是情感的消费镁光灯闪耀的舞台上与舞台下,距离到底有多遥远 耸动...
养心 本书特色养心是养生的*高境界。中医认为,心是五脏经络之主,无论是脾胃虚寒、气血不畅、精神不足、肾气不固。都可以用养心来调理。百病由心生,养心就能祛百病。 ...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本书特色 全新内容,深入报道:*新的健康观念;科学的保健方法;*佳的生活方式;*权威的健康指南。洪昭光教授叮嘱您:*好的医生是自己;*好的药物...
《最后的拥抱:动物与人类的情绪》内容简介:《最后的拥抱》一书以与简·范·霍夫教授关系密切的灵长类动物首领“大妈妈”为主角对
《跟爱因斯坦一起玩数学(进阶篇)》内容简介:☆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以简单、科学的方式走近数学。☆美国老师培养
易经中的阴阳养生奥秘-最新全彩版 本书特色 《易经中的阴阳养生奥秘》:选择《易经》养生的四大理由理由1,《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一部集智慧与文化...
《帕劳》内容简介:帕劳位于西太平洋,由340多个岛屿组成,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帕劳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旖旎绚丽的海
芝加哥大学思维决策课读懂了直觉,你就读懂了一切社会现象...................※编辑推荐※★芝加哥大学决策思维课,世界级决策管
中医养生及药膳食疗手册 本书特色 《中医养生及药膳食疗手册》是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养生及药膳食疗手册 内容简介 养生靠中医已成为世人共识,并已得到充...
墨菲定律(真的可以帮你解决困扰人生的问题) 本书特色 《墨菲定律》一书的定律、法则、效应风靡全世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成功人士所必知的。是一部可以启迪智慧...
《最后的完美世界》内容简介:宛如一曲美妙的四重奏,在这部小说的活力与魅力之下,隐约荡漾着阴郁的回声。透过王公贵族和金融家、
心理学与心理策略 本书特色《心理学与心理策略》从心理学的基本道理入手,配合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案例,详细地分析每一种心理学现象,为读者展现了从自己到别人、从生活到...
《销售中的心理学》一书的目标是让读者拥有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理念、策略和技巧,使你能够非常迅速和轻松地扩大销售业绩。
身体的奇迹:向80老人学瑜伽养生 本书特色 《身体的奇迹:向80老人学瑜伽养生》是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致力于中国人的心灵成长与文化重建,八十岁瑜伽老人带...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养生必知饮食宜忌 本书特色 健康饮食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活学活用国医绝学,捍卫一生健康。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养生必知饮食宜忌 内容简...
《会做图表的人显得特别牛》内容简介:1张好的图表能够节省1000句话,但我们见到的95%以上的图表都非常糟糕。为什么我们拥有具备各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搭配图片及热量数据,详细介绍了约650种日常生活常用的食品。还收录了食物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
常见疾病的饮食调养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从事中西医临床和高干医疗保健工作多年的张军副主任医师等人查阅和研究了现代营养学的大量资料,参阅中医饮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