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为: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回答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只要告诉孩子:“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但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我们要告诉孩子,是价值观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做出抉择。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观念非常珍贵,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会如何获得身份认同。价值观会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让我们花更多时间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很值得让孩子探索的课题。
告诉孩子家里的收入时,要提醒他们,在各种情形下,这个信息对交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
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Bill Dwight)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做法,他和孩子已经实行多年,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某个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他没跟孩子收利息,因为他认为,每周看到零用钱被扣的痛苦,已足够让孩子吸取教训。
只要对拥有的事物心怀感恩、愿意与别人分享、在让自己最快乐的事物上理智消费,不管孩子比别人拥有得多还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样。
家长要鼓励孩子思考或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每个月必须花多少钱?我们如何选择要花哪些钱?如果还有富余,会有多少?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早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用一对概念去判断:需要与想要。
在各种方法中,不应该包括用金钱来奖赏,因为它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把钱花在能带来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或体验上,才能真正获得愉悦。
让孩子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
无论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如何变化,他的金钱观都不会改变。
有一个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好方法,就是称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问他们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都是最佳解答。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要想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就先问问他们心里猜测的金额,或是让他们上网研究,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数字。
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他们的耐心。”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此外,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有了一笔钱,就需要一套系统来存钱。拿我们家来说,我们会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事实上,这是一种预算精神,像这样把钱分开,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捐献也能培养耐心,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知道在罐子里放的钱越多,能帮助的人越多。把罐子装满再捐出去,孩子就会有一种目标实现的真实感。经常参与义工活动的家庭,也可以跟孩子谈谈做义工,因为捐钱不是捐献的唯一方式。
如果孩子可以拿出相当于2倍税额的钱存在大人这里,即30%的零用钱,就不但不用支付税款,之后还可以领到等额的利息,这样这部分存款就翻了一倍
至于何时才到银行开账户,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说,他们开始想为买车或交大学学费存钱的时候,就要把钱存在不能随便拿出来花掉的地方。
我们真正想让孩子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费?
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因为他不负责任而给别人带来不便,就要开始对他罚款。
我看到他已经有了热情,他把赚钱当成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一心只想赶快把工作完成。
现代社会物质非常丰富,我们常常对物品有太多复杂的感受与考虑。
孩子需要学习的是一种平衡,节俭也要恰如其分。
我们应该做到三件事:设定某些消费的指导原则,让孩子参考;示范几个聪明的消费技巧;通过某些家庭仪式,让消费变得有趣,但买的必须是真正有价值与意义的物品。
孩子学会简单的除法后,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做一个重要的计算——计算快乐产出比。
先要求孩子预估一下,花在任何他想要物品上的每1美元,会提供几个小时的快乐感受。
家庭惯例不一定都要与花钱有关,时常给孩子灌输要自我克制的观念也很有用。
共享本身依然是节俭又不错过精彩生活的一个原则:可以借,就不要买。这样就可以把钱省下来,去买能带来更大喜悦与更深刻回忆的东西与体验。
尊重自己的身体,聪明消费、注意安全,然后自己下决定。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眼前的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或怎么知道我们有养出这种孩子的危险?
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建构自己的生活与设定目标的方式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他们家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或其他活动上,而不是别人可以注意到的财产上。
通常来说,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
举例来说,家长在做出安排时,应该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下的消费水平上。
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为某些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在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与珍惜它
犹太教拉比
“如果你想要感到富足,只要数一数你已经拥有的用金钱买不到的礼物。”
图解伤科按摩 本书特色 本书着重介绍常见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为指导,以传统按摩手法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各人临床经验编写而成。本书着...
家庭四季防病治病小百科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新颖的体裁和优美的语言,通过对四季花草果蔬的描绘向人们介绍了许多防病治病的小窍门,尤其是从传统节气人手,概括介绍了每...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本书特色 民众为了追求幸福,会愿意牺牲自由,追随强力领袖,赋予他绝对权力,并为他所宣扬的理想牺牲一切。历史对此已反复印证——二战、文革—...
五官与指甲诊病 本书特色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许多人无法关心自己的身体,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医院找医生检查自己的身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本书的出版就是为...
《框架思维》内容简介:高手做事,都有自己的框架。框架帮助我们正确地定义问题,设计策略,从而直击事物的本质。面对熟悉的场景,
《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内容简介:神奇的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语言背后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学习语
脂肪——我们的密友,既是我们的一部分,又不是我们身体的任何部分。脂肪带给我们能量、润滑、口味的满足感和丰饶的喜悦。然而,
《万物美好,我在其中》内容简介:本书为钱红丽最细随笔集,分四辑,分别为草木本本、枕书记、屐痕处处、人物谱。作者以一贯的温婉
编辑推荐:Q:买辆好车就可以骑行、可以骑川藏了吗?A:统统不可以!Q:你知道腕尺管综合征吗?Q:你知道腰肌劳损吗?你知道脑水
销售心理学 本书特色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按摩图典-(附赠DVD光盘) 本书特色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按摩图典》:经脉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普通人在家也可轻松疏通经脉。 ...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内容简介:《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
《山长水远,恰好遇见》内容简介:我时常会为这个世界深深动容。一朵花从盛开到凋零,一个季节从初生到暮老,一株草在阳光下闪耀着
萧言生-知足常乐 本书特色 手到病自除,知足者常乐不必求医问药,足下自有健康双足可行千里,亦可治百病中华经络养生教母萧言生力作中华古老悠久的养生方法全球叹为观止...
李学诚指甲诊病 内容简介 指甲征同病理切片、x光、b超、ct一样,是通过形态的不同来判断病症,属形态学范畴。指甲的形态变化十分明显,因为他是处于人体*末端,只要...
《钟馗考》内容简介:陆萼庭著的《钟馗考》为作者的遗稿,旨在探讨钟馗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艺术表现,涉及历史、民俗、绘画、文学、舞
《思考的艺术(原书第11版)》内容简介:思维活动是自动完成的吗?能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管理和控制它? 做白日梦是一种思维活动吗?
《清史讲义》内容简介:清一代武功文治,幅员人材,皆有可观。明初代元,以胡俗为厌,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孙不能遵
让你的血管变年轻 内容简介 人们常说:“人老先从血管开始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相应老化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通过检测“血管年龄”,我发现很多人的“血管老化...
《中国城市社会治理》内容简介: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姜晓萍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城市社会治理》一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