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这才是心理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第 1版出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优选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 11版。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是本书的英文书名,直译为“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中译本首 次在国内出版时,所采用的书名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8版中译本出版时,伪心理学在国内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考虑到作者始终聚焦于将科学的心理学与伪科学、伪心理学以及通俗心理学区别开来,故书名曾一度改为《对“伪心理学”说不》。第9版采用了《这才是心理学》这一更加贴切的书名,已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故1版沿用了这个书名。
《这才是心理学》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与上一版相比,1版更新了zui新的研究资料和实例以及290篇新文献。
《这才是心理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研究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意识,其通俗易读性也很好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同时,本书也有助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适读人群 :心理学专业的师生学者、对心理学或批判性思维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首版于1983年、30余年修订10次、畅销不衰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作序推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浙江大学周欣悦教授联袂推荐!
樊登读书、得到、央视《**时间》、科学松鼠会、微信公众号“壹心理”“书单来了”等诸多知名媒体特别推荐!
知乎“心理学入门书单”类话题必荐图书之一! “你是学心理学的,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你一定会催眠和解梦咯?”
“心理学不过是些常识而已,不是吗?”
“我认为这个理论相当愚蠢——我弟弟的行为和这个理论所说的恰好相反!”
“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何苦还要去定义它呢?”
本书将解答和纠正你对心理学的种种困惑与误解! 《这才是心理学》面向的不只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还包括所有心理信息的消费者;本书不仅写给心理学的初学者,对那些在大众媒体上接触过一些心理学话题,又想知道如何去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可靠的广大读者也很有帮助;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他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可重复性、操作性定义、实证主义、相关与因果等科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第11版引用和更新了与本书所提及的各种概念和实验结果相关的*新研究资料,替换了过时的实例和内容,新增了290篇参考文献。每章开头新增了学习目标,增加阅读的明确性。同时,译者和编辑对新版译文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精心校订,读起来更加生动流畅; 书中介绍的批判性思维工具不仅将帮助你识别媒体中心理学信息的真伪,而且一旦掌握这些思维技巧将受用终身,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评判他人和媒体提出的理论主张;在获取知识时,用来判断专家观点的可信度; 平装版采用进口轻型纸印刷,锁线裸背装,轻盈便携,带给你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以科学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工具探讨人类的心智和行为,丰富我们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互动的理解——这才是心理学!
序言 xxiii
第1章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表现不俗) 1
第2章可证伪性:如何打败头脑中的小精灵 29
第3章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但是,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53
第4章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安慰剂效应和了不起的兰迪 77
第5章相关和因果:用“烤箱法”避孕 107
第6章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聪明汉斯的故事 124
第7章“但这不是真实的生活!”:“人为性”批评与心理学 156
第8章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175
第9章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多重原因的问题 205
第10章人类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概率推理 216
第11章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240
第12章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 264
主题索引 299
参考文献著录索引 304
参考文献 315
以下摘自本书第1章“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表现不俗)”: 学习目标
1.1解释为什么弗洛伊德的方法不能代表现代心理学
1.2描述心理学的多样性及其影响
1.3将心理学与其他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区分开来
1.4描述定义科学的三个特征
1.5区分心理学与世俗智慧
1.6解释对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敌意的原因 弗洛伊德问题
在街上随便拦住100个人,让他们说出一个活着的或已故的心理学家的名字,然后记下他们的答案。毫无疑问,菲尔博士(Dr. Phil)以及其他一些“媒体心理学家”肯定会被提到。如果我们把这类媒体和大众心理学家排除在外,只考虑那些对心理学学科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心理学家,那么这项非正式调查的结果就几乎没什么悬念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会名列榜首,斯金纳(B.F. Skinner)可能会排名第二,但远落后于弗洛伊德。除了这两位,人们甚至想不起来其他的心理学家了。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连同媒体上的大众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公众心目中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名声极大地影响了普通公众对心理学的看法,并造成了诸多误解。例如,许多学习心理学导论课程的学生惊讶地发现,如果统计一下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中所有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会员人数,他们所占的比例将低于5%。在另一个主要的心理学组织——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APS)中,这一比例会更低。一本广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教科书篇幅超过700页,但其中只有15页提到了弗洛伊德或精神分析,而这15页也往往包含对其观点的批判(“大多数弗洛伊德的概念都曾经且现在依旧被大多数实证取向的心理学家所排斥”,p.19)。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戈波尼克称弗洛伊德理论是一种僵尸理论,在它几乎从心理学中消失多年之后,竟还出没于大学的英语系。
简言之,现代心理学既没有沉迷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思想,也不主要由它来定义。在现代心理学家所关注的各种问题、数据和理论中,弗洛伊德的工作只占极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更为庞大的研究和理论体系,囊括了5位诺贝尔奖得主[戴维·休伯尔(David Hubel)、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托尔斯滕·维泽尔(Torsten Wiesel)]和17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所做的工作5,而他们几乎都不为公众所知。
弗洛伊德对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性被极大地夸大了,这已经够糟糕的了。更糟的是,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完全不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家如何开展他们的研究。事实上,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彻底误导了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印象。例如,弗洛伊德并不采用控制实验,而我们将在第6章讲到,控制实验是现代心理学家的方法库中*有力的武器。弗洛伊德认为,个案研究可以证明理论的真实或谬误,在第4章中,我们将谈谈这一理念为何是错误的。正如一位研究心理治疗史的学者所指出的:“如果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科学家,那么他宣扬的是一门奇怪的科学……精神分析包含理论和假设,但是缺乏实证观察的方法。”
*后,弗洛伊德的工作中*大的问题是理论和行为数据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在第2章看到,一个理论要被认为是科学的,其理论和行为数据之间的联系必须满足一些*低限度的要求。弗洛伊德的理论不符合这些标准。简而言之,弗洛伊德根据他得到的数据(个案研究和内省)建立了一套精细的理论,但这些数据并不足以支撑此理论。他专注于构建复杂的理论构架,但并没有像许多现代心理学家那样,保证这些理论建立在可靠的、可重复的行为关系数据的基础之上。总之,只精通弗洛伊德的工作风格,势必成为理解现代心理学的一大障碍。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弗洛伊德问题”。首先,当我们展示现代心理学的多样性时,就能清楚地看到弗洛伊德的工作所占的比重其实很小。其次,我们将讨论在广泛的心理学领域中,有哪些特征是心理学研究所共有的(而这些特征正是弗洛伊德的工作所缺乏的)。我们将看到,现代心理学有一个统一的特征:用科学的方法寻求对行为的理解。
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 Stanovich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是阅读和推理的心理学机制,迄今已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了7部著作。在一项对于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是引用率*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斯坦诺维奇教授于2010年获得格劳迈耶教育奖,并于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
《深度转变》内容简介:为什么在我们的愿望、目标与我们最终实现的结果之间差距如此之大?即使我们能够做出重要的改变,为什么我们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的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术成果。内容分三大部分,前两章为上篇,主要
教育心理学 本书特色 桑戴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戴...
《人生十年,不可辜负的20岁到30岁》内容简介:当下很多流行的说法告诉我们,年轻人的20多岁并不重要,是一生中可以无忧无虑,尽情
女性常见疾病1000问 本书特色 人类生存的历史,就是不断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教训,为子孙后代健康繁衍...
咳嗽百家百方 本书特色 《咳嗽百家百方》(作者黄庆田、胡怀强、郑齐、尚凤翠)是“常见病百家百方丛书”系列之一,旨在通过梳理中、西医学对咳嗽的认识,整合近、现代中...
《我的应许之地》内容简介:《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
《心理学(第13版)》内容简介:本书作为一本畅销30余年、广受赞誉的经典心理学教材,以通俗易懂和内容全面闻名,集结了社会心理学
《骆玉明古诗词课: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内容简介:《古诗词课》根据骆玉明老师多年来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导读》一课整理而来,在
和妈妈吵架了,我是个坏孩子吗?女生一定比男生强吗?男生之间也会嫉妒吗?真的能从血型判断性格吗?成绩不好,将来一定会成为失
《企业经营的真谛》内容简介:“稻盛和夫经营实录”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跨越了40余年,包括《赌在技术开发上》《利他的经营哲
黄帝内经:养生要诀 本书特色 《黄帝内经》是世界上**部中医理论经典、**部养生宝典、**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
《万物美好,我在其中》内容简介:本书为钱红丽最细随笔集,分四辑,分别为草木本本、枕书记、屐痕处处、人物谱。作者以一贯的温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腰椎间盘出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家庭康复、自我护理、饮食调养和预防复发的方法等。内容科学,方法实用,...
父母健康长寿是为人子女者的最大心愿。衰老病痛除了带给父母痛苦,也会给子女的生活带来各种问题。随着父母年龄的不断增加,患病
理智向左疯狂向右-连环杀手的怪诞行为学 本书特色 变态心理学他们是如何成为连环杀手的?为什么他们认为杀人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很多变态心理和行为同样出现在普通...
不吃药治百病体疗祛病300招 本书特色 耳鸣保健按摩法,牙根暴露自我疗法,防治秃发和白发脚疗法。慢性烟炎按摩法,治梅核气指压法。防感冒按摩穴位法,膝关节保健运动...
超级领悟力:成为精英的必备素质 本书特色 我们经常因脑袋灵光一闪而顿悟:“啊!我明白了!”这个神奇的顿悟时刻是从哪冒出来的? 我们有可能...
《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内容简介: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本书是《超级演说家》总
"WhenAManReallyLovesAWoman"isacollectionofPoems,Essays,and"The12StepsToParad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