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段未曾设想的放荡之旅。文艺复兴精湛艺术品背后的黑暗故事,绝对会叫你惊掉下巴。
今天,数百万计的游客拥入佛罗伦萨和罗马,只为一睹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艺术珍宝:拉斐尔和利比的绘画,米开朗琪罗和多纳泰罗的雕塑,布鲁内莱斯基和菲拉雷特的建筑,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诗篇……但华美的表象下潜伏着一个声色犬马、尔虞我诈的邪恶世界。如果你凑得近些,就会从作品上看出端倪:圣经故事里的面孔被替换成贪婪的银行家和奸诈的贵族;分朋树党的主教和残暴荒淫的佣兵队长也想操纵画家打造正人君子的形象;而日益国际化的共和城邦对犹太人、穆斯林、黑人以及遥远文明的排斥,也在画框内外留下了蛛丝马迹。
文艺复兴是艺术家大放异彩的舞台,也是艺术赞助人呼风唤雨的时代,更是意大利挣脱“中世纪的黑暗”之后,跌入另一种失序的侧写。要了解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就不能把高雅艺术与社会现实割裂开来。唯有能欣赏文艺复兴时期丑陋的一面,才能真正领略,艺术家能在这个充满私欲、算计、威吓与歧视的时代创作出如此杰作,是多么不可思议。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李是英国华威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研究员,另著有《马基雅维利》等,为《华尔街日报》《卫报》《今日历史》《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多家媒体撰写历史和文化题材的文章。目前居住在法国。
【译者简介】唐建清,南京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译有《一九八四》、《在中国屏风上》、《独抒己见》、《夜色温柔》、《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合译)、《大转向》、《现代信仰的诞生》、《欲望之火》、《安托南·阿尔托》等。
正是在这种新柏拉图主义的维度中,米开朗琪罗找到了救赎。虽然无法完全实现与托马索·德·卡瓦列里的性关系,但他终于找到一种方法,把托马索当作神的化身来崇拜,当作人类美的典范来爱,而不惧怕罪恶,从而享受他所熟悉的那种狂喜。放弃彼特拉克自我鞭笞的道德,放弃薄伽丘和瓦拉勉为其难的自由主义,他从斐奇诺和皮科那里学到,托马索可以成为他自己的维纳斯,一个指引通往天堂之路的半神,可以在身体上、精神上和贞洁上加以崇拜。在米开朗琪罗与卡瓦列里初次见面后的几年里,他经历了极度的痛苦和欢乐。他深爱过,他为遭到断然拒绝而难过,他因内疚而痛苦,他也因崇拜而狂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在他的诗歌和绘画中,他试图通过从他人对世界和爱情的经验中产生的思想和形象来理解和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感情。他常常求助于古典时代的语言,重新体验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马内蒂、瓦拉、斐奇诺和皮科等人的快乐和悲伤,试图从中找到慰藉和满足。在此过程中,他重演了自己的戏剧,催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杰作。因此,米开朗琪罗对托马索的痛苦的爱,不仅可以作为文艺复兴本身的一个缩影,而且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知性世界并非派生自脱离现实的崇高理想,而是基于一种绝望的尝试,即试图去理解那些构成日常生活的严酷而愉快的经历。
——引自章节:5.恋爱中的米开朗基罗
不管人们多么容易将文艺复兴看作一个文化重生和艺术之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男女女都不可思议地变得文明和有教养,但文艺复兴的成就与黑暗、肮脏甚至是恶魔般的现实共存。腐败的银行家、贪婪的政客、好色的神父、宗教冲突、猖獗的疾病、穷奢极欲的生活随处可见,最可怕的暴行是在雕像和建筑物的注视下发生的,而今天的游客恰恰怀着惊讶和崇拜之情,欣赏着这些雕像和建筑物。事实上,正如皮科本人所证明的那样,如果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没有陷入各种堕落和败坏的泥沼,那么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几乎是不可能建成的。两者彼此依存。文艺复兴既是一个文化天使的时代,也是一个世俗恶魔的时代。然而,正因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美丽和优雅很容易让人着迷,所以那个时期丑陋的一面很容易被遗忘和忽视。也许因为其文化成就的浪漫氛围,艺术家令人兴奋的私生活、赞助人肮脏的算计、街道上充斥着的无法容忍的仇恨时常被掩盖起来,用完美无瑕的幻想来粉饰。从历史的准确性来看,这种倾向是无益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把高雅文化和社会现实分开了。而在更人性化的层面上,这也是不幸的,因为它剥夺了兴奋、生动和真正的惊奇感。只有通过把握文艺复兴更丑陋、更粗鄙的一面,它的文化成就才真正变得更清晰。本书是力求有所矫正的一个有意识的努力。看看这些画作背后隐藏的故事,这些故事已经主导了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观点。
——引自章节:导言:天地之间
文津演讲录之七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西周有铭青铜器、古代印度教杂谈、胡适思想的现代...
感受日本 内容简介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国的近邻。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这个岛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作静通过在日本20年的生活经历,用文字和镜...
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方法 本书特色 本书对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本书作者研究刀耕火种,*初三年的时间专注于西双版纳景洪基诺山的基诺族,后...
周晓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
1976年出生于湖南临湘,哲学博士(北京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正义问题,思考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
《替身》内容简介:他向前倾身,俯视着她—— “我并不是针对你,我只是想看看变成尸骨需要花多长时间。一只小猫用了七个月,你觉得
MEMO 2018《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内容简介《三联生活周刊》从1995年复刊以来,一直以独特的视角、深度的思考和一贯秉持的人文情怀,为读者忠实记录着...
马后炮 本书特色 对一个充满变量因素的世界现状和未来的把握,对多姿多彩现实生活的评说和解释,仅仅靠事实的陈述、画面的呈现,是远远不够的。电视新闻评论需要语言。“...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通向强盛之路 本书特色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
冯时,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
她的故事 目录 序惊叹书写的女子作者序 献给母亲与全天下女性印度——穿纱丽的女子俄罗斯——婚姻是幸福的标签埃及——女人隐身的国度法国——享受人生的女人塞内加尔...
素书楼余沈-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为溅宾四先生全集正文之*后一册,主要以不易归类之零篇或前此成书失收及新得之短文,汇编而成。全书共分序跋、杂...
国际传播论文集-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汇集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文集国际传播论文集-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的论文集。全书包括传播理论、采编实...
群学探索与严复对近代社会理念的建构 内容简介 严复社会学思想研究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果,也存在问题,主要是研究者多关注严复社会学主张是什么,而结合社会实践探讨其嬗变...
因巢轩诗文录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学术论文、对国民党政府之讽议、对于国民道德修养之管见、谈南高学风等内容。因巢轩诗文录存 目录 前言一、学术论文 汤默斋先...
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名的自由主义法学家。自幼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受教于...
作品目录自序/1拨开浓雾细看花——性爱行为的总体情况一 异性交往的情况/1二 异性交往的制约/7三 各种原因所发挥的作用/13四
C·赖特·米尔斯,美国社会学家。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50年代初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并...
青岛市图书馆古籍书目 本书特色 《青岛市图书馆古籍书目》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青岛市图书馆古籍书目 内容简介 青岛市图书馆所收藏的古籍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
儒-大师说-(第一辑) 本书特色 “大师说”系列,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任主编,汇集了国内诸多著名大师如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