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艺术家与杀人犯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艺术创造与暴力犯罪是否一体双生?
✔直击9·11事件,消费社会、大众媒体与爱国行为如何勾连?
✔炸弹客与艺术家互为镜像,颠覆经济与文化秩序?
✔从陀氏的《罪与罚》到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文学与电影中潜藏了怎样的越界欲望?
-----------------------------------------
★切中要害的社会调查 X 细思极恐的深度揭秘 X 自由大胆的跨文化研究
-----------------------------------------
★以尖锐的诘问打开潘多拉魔盒,如同飓风席卷世界。
-----------------------------------------
★美国杰出学者文化研究力作首译中文,知名学者陆建德、知名作家小白联袂推荐。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完美呈现艺术与恐怖的阴郁诡谲。
=======================
【内容简介】
杀人犯、艺术家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
本书探索了文学创造力与暴力,甚至与政治恐怖之间令人不安的紧密联系。作者从9·11事件谈起,论及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将世贸大厦遇袭称为伟大艺术这一事件,进一步揭示出,潜藏在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幻想之下的欲望,是一种将要颠覆世界经济与文化秩序的力量。当然,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恐怖主义的欲望。作者提出,在作家和艺术家的力量逐渐消退之时,是罪犯和恐怖主义者继承了这种浪漫而又颇具毁灭性的传统。
作者在高雅和通俗艺术、虚构和真实罪案之间自由穿行,游刃有余,编织出一张冲动之网,网住人们不安的精神。
=======================
【名人推荐】
艺术的活力有赖于接连不断的“越界”,挑战陈规与传统的艺术家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路西法。作者以罪与罚为主题,揭示先锋文学艺术和电影如何重塑人的意识,颠覆“存在的统一性”(叶芝语)。这本书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陆建德(知名学者)
-----------------------------------------
将艺术家对越界和颠覆的渴望,与真实世界令人恐惧的暴力行为并置,不仅仅是某种隐喻。话语本身即是行动,写作,以及其他诸种艺术创造,都是一次心智事件,在艺术想象与真实行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心理同构。本书试图由此重新考虑艺术之于世界的位置:对于他们制造的破坏,越界艺术家们天然具有豁免权吗?或者,艺术家是不是应该退回其边缘一隅,不要去妄想改变世界?
——小白(知名作家)
【作者简介】
弗兰克·兰特里夏(Frank Lentricchia),杜克大学三一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已出版《现代主义四重奏》等十余部评论性作品。
乔迪·麦考利夫(Jody McAuliffe),杜克大学戏剧研究系和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导演、小说家、戏剧影视评论家。
【译者简介】
刘洋,南京大学英语系牛津大学英语系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英语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康拉德是否成功成为帝国主义种族歧视文化内部的破坏者?他是否写出了一种新的、对抗性的言论?或者,《黑暗的心》是否展示出了要做帝国秩序的发言人是多么艰难?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作为旁白者和甲板上马洛的倾听者的“康拉德”,以及马洛本人,似乎都在同等程度上被吸引、被震惊。在该书的最后一句话中,“康拉德”眼中的泰晤士河不是一条河,而是一条“水路”,一条帝国侵略之路,一条“光明”之路,永远通向欧洲之外——用《黑暗的心》的最后一句话来说,“通往无尽黑暗的中心”。无论如何,正是没有引号的康拉德(非马洛的听众,非小说人物,而是写出这本小说的亚里士多德式的最终讲述者)那样的人使得以下阐释成为可能,而这一点“康拉德”和马洛都不可能做到一对文明的任何一份记录同时都是对野蛮的记录。没有引号的康拉德彻底的悲观情绪正体现在他给我们的结论中,即:所有的选择都无法避免地成为噩梦,所有地方都是黑暗的中心,野蛮必定存在于文明内部,非洲和大不列颠皆是如此。在开头的几页中,“康拉德”把伦敦描述成一个野蛮之城,一个在本质上阴暗的地方。换句话说,《黑暗的心》中所描述的帝国主义只是对人之为人的野蛮性——所有文化中自带的贪婪性——的文明表达。只要有人在,就会有秩序;只要有秩序在,就会有针对反抗秩序的人的暴力:这就是康拉德这本书的论点。文明与野蛮的对立是个伪命题——库尔茨即是两者的结合,是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证据;而约瑟夫·康拉德则失去了希望。这也就是说:没有引号的康拉德告诉我们,实际上在帝国主义不知满足的血盆大口之外去思考和写作是不可能的——“不知满足”是因为它尊崇的价值是物质主义的——并且到了最后,不管他对现状如何不满,不管他有多么不愿意,他作为一个反物质主义的作家无法避免地会成为主流文化的传声筒,而非冒犯它的破坏者。康拉德和“康拉德”融合成了一个人物,就像马洛一样被他朋友和轮船主人(公司经理)邀...
——引自章节:第四章越界
“洪水般泛滥的”流行文化使人的意识疲于应付;我们实在太过疲于应付了,自己已变成万物秩序下的迟钝公民。越界艺术家觉得自己是这个已变成尸骸的世界的敌人——除自己作品的原创性外别无其他武器:他们是仅存的与文化作对的人类,他们若失败,则真正的武力必须登场了。
——引自章节:第二章文学恐怖主义者
乾隆御制三十二体篆书盛京赋(全三册) 本书特色 乾隆御製三十二体篆书,在这32种篆体中,大部分为象形篆或异体篆。象形是汉字*初的造字方法,也是六书的基础。秦以前...
曹正文,又名曹晓波,笔名米舒、文中侠。江苏苏州人, 1950 年生于上海, 1966 年初中毕业,靠刻苦自学进入新闻界与文坛。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上海...
《测试的力量》内容简介:谷歌、爱彼迎、Facebook这类公司是如何作出聪明决策的?答案是:借助测试的力量。你近有没有在网上搜索什
《推销员之死》的舞台艺术 本书特色 《<推销员之死>的舞台艺术》:北京人艺经典文库《推销员之死》的舞台艺术 目录 一、演出剧本推销员之死——两幕私下的谈话及一首...
赵体楷书《古诗十九首》 内容简介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遍临名帖,取于唐,融于晋,追于魏,勇于创新,自成一家,书风遒媚秀逸,笔法圆熟俏丽,被誉为“活的楷书”。...
童寯先生是我国当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先生一生辛勤劳作,不仅成为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而且学术著作涉及建筑学的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本科)》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 内容简介 简介《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
微电影创作技巧-本书9个微电影视频 本书特色 《微电影创作技巧》旨在通过理论的集成,帮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了解微电影创作的主要知识,克服专业理论基础薄...
服装造型学。技术篇Ⅱ 本书特色 由三吉满智子等编著的《服装造型学(技术篇Ⅱ)》通过照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用于服装制作的用具及材料。同时以上衣(衬衫)、裙子、裤子...
书学集成(汉-宋) 内容简介 本书为历代书法理论之集成,则书法精微妙成之道,前人之述备矣。为前贤高论冠序,分明是“班门弄斧”,强作解人,不免诚惶诚恐。作为普通的...
目次:1、《偷自行车的人》——西柴烈·柴伐梯尼、维多里奥·德·西卡等著,衷维昭译2、《大地在波动》——鲁奇诺·维斯康蒂著,
戏曲表导演论集(朱文相自选) 本书特色 朱文相,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戏曲学研究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
北魏林虑哀王元文墓志 内容简介 张祖翼(1894-1917),字逖先,号磊盒,又号磊蔑、濠庐。因寓居无锡,又号梁溪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日本色气 本书特色 色气是——和服后露出的雪白颈项美妙的手,微微弯曲危险的美,生命的热力意气是——灰色调、冷色调...
《21天搞定电影剧本(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用最简要、最实用的文字写成的编剧技巧书,一本从准备编剧到完成剧本的行动指
设计时代国内著名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意报告:土人景观 本书特色 《设计时代:土人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类)》所介绍的是后一类型的环境艺术,通过对清华、北大部分设计师群体...
今天我休息 本书特色 刘凤禄编著的《今天我休息》讲述了:派出所所长爱人姚美贞给警察马天民介绍个对象——邮递员刘苹,并让马天民休息日去会面。赴约途中,马天民帮助一...
文徵明行书诗卷-(二) 本书特色 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行书诗卷》由林氏兰千山馆藏。这是长寿的文徵明于88岁即辞世...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 本书特色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内容是作者张志和自1992—2005年十三年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小红楼六号,聆听恩师启功先...
无码-艺术大师的秘密生活 本书特色 ★ 史上著名画家、作家、音乐家和电影人八卦大起底!★ 一本连大师自己看了都要惊呼“信息量好大”的书!★ “要么离经叛道,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