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有《修身》专篇,且放在全书第二篇的位置,可知墨者对个人修养非常重视。墨子有不少关于修身的言论,而且他强调“口言之,身必行之”。
儒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修身亦重本,不过儒家讲亲亲,以孝为本。墨者亦重本,但不是孝而是行,《修身》篇开宗明义指出:打仗虽讲究阵法,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是士气。丧礼虽有具体的礼节,但在丧事活动中*根本的原则是内心要哀戚,而一个正人君子,虽然重视学说知识,但*根本的是一个“行”字。行,在这里有行动、品行二义。有行动故理论有实效,有品行故理论才能付诸实施。学与行相比,对于君子来说,行是更基本、更深层的修养,因此主张修行在先,博学在后。比如建筑,基础不牢固,是建立不起千尺高屋的。譬如本国人民还没有亲附,就不要招徕远方之人;亲戚还不团结,就不要贪图远交;一件事情还没有结果,就不要同时兴办几件事;对一物还不明所以,就不要追求博闻。同样道理,修行未成,基本未固,也就不要侈谈博学、高蹈的事。
道家也讲修行,但他们修行的目的是治身,治国治天P161下放在不重要的地位;墨家不然,把修身作为治世的先决条件。
如何修身?墨子提出了修身十法:
一日克己内省。墨子说,统治天下讲究悦近而来远,君子处世也应修己以悦众。严格要求自己,看到不修善行的人被人攻击,不要讥笑别人,不要有怨气,而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不修之行,是不是也有得罪人之处。墨子这种克己内省法,与儒家的“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有相同、相通之处。内省自问,反躬自责,是消除怨恨,培养善行的重要步骤。
二日存善防邪。孔子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四勿”,为克己复礼修仁的戒条。墨子也有类似的话,他说:“谮慝之言,无入于耳;批讦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荄),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不听诋毁之言,不说攻击的话,不生残害人的心理,口不出恶言,耳不入恶声,心不存杀念,心思清明,气象纯和。纵然好饶舌的人也没有地方施其口舌。
三日自强不息。这一点墨子说过三句话:“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前一句是中心,后两句是效果。“力事日强”,即自强不息;“愿欲日逾”,即志愿超逾;“设壮日盛”,即道德设施日益P162壮大。这与《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样的意思。
四日义取义予。关于这一点,墨子有四句话:“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思。”居贫有节操,不贪取他人之物;居富有爱心,能分财以济贫。不贪即廉,能分则义。这就是能够处理好利害和义利关系。穷而有守,富而能仁,这样必然活着时受爱戴,死后被人怀念。这与孔子“贫而乐,富而好礼”之说,孟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之论,比较相近。
五日持中守常。主张持之以恒,反对一曝十寒,而持之以恒的保证是掌握适中的原则。墨子原话:“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肢,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其唯圣人乎?”内心的爱心不要用完,行为举止不要过谦,言语不要过分驯顺。因为一旦过分了就难以持久。任何好心善意,都必须适度。心有常爱,行有常谦,言有常雅,内在的美德泽润于四肢肌肤,直至发华顶颓,也保持不懈,这就进入圣人的境界了。
六日慎交择友。“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辨)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贤者有分财之义,朋友有通财之谊,管鲍相交,正是朋友有财互济的典型。不能坚持道义,识见浅薄,是非不分的人,与这样的人交游必受伤害。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交择友,亦是修身不可不注意的。
七日求实戒虚。“本不固者未必几”,实行是本,名誉是末。一旦本立,必然末生;一旦功成,必然名就。先有实行,后有名誉,切不可贪图虚名虚誉,“名誉不可虚假”,更不可投机P163取巧,欺世盗名,“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立名延誉,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才能实至而名归,没有立竿见影,没有终南捷径。
八日谦虚谨慎。夸夸其谈而不力行,说得再好也没有人听;虽有功劳却自吹自擂,再有本事也无人信服。聪明人心知其意,而不繁言絮语;有功劳的谦逊处世,反而能名扬天下。不骄言伐功,也是良士避免“甘井先竭,招木先伐,灵龟先灼,神蛇先暴”下场的正确方法。《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易》谓:“鬼神恶盈而福谦。”都强调了谦虚谨慎处世的好处。
九日朴质无华。就文和质而言,言不在多,而在于睿智;文不在华丽,而在见解透辟。墨者贵质尚朴,故务智务察。言多若无智,就是废话连篇;文华而不察,就是华而不实。无智无察,就不能行身处事,干大事业。只有内心真正养成乐善之心,才能永久为善;只有自觉的行动,才能坚定不移。任何不是植根于个性,修持善言善行的,都是短暂的,用墨子的话说,“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十日力行务实。墨子说:“君子以身戴行者也。”一P164个名副其实的君子首先是力行之士。庄子说墨者“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形劳天下”,“以自苦为极”,努力为天下办实事是墨者之所以为墨的主要特色。为立清名,不计利害。否则见利而忘名,就不足为“天下之士”。
墨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即兼爱、勤奋和俭质,修身正是为了使兼爱、勤、俭的墨者品质得到贯彻实行,而兼爱、勤、俭又正是培养成为合格墨者的核心内容。P165
李妙根,1943年生,上海浦东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81年获该校历史学硕士学位。著有《蔡元培》、《越过马奇诺》等书,编有《刘师培论学论政》、《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二十四史名篇诵读》等书。现为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副主编。
尼采与哲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
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历史的灾难与救赎 本书特色 众所周知,马尔库塞是海德格尔的学生,而且有关技术深入改变我们的经验这一主题,对于二者而言都显得十分突出。但是,两...
诸子百家名篇诵读 本书特色 编选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神奇效验的文化营养品,以资读者滋补身心、涵养性情,培育精神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所选编的这...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本书特色 现代西方哲学不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它包含着一百多年来西方各国(以英、美、德、法等国为主)众多的思想、观点、理论、流派。黑格尔说得好...
西方历代哲学家思想纵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9部分, 内容包括: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古希腊繁盛时期哲学家、古希腊晚期哲学家、古罗马时期哲学家、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文...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 本书特色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从文化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论语》对现代社会和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结合不...
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 内容简介 本书探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生态学思想对考古学家的影响。目的是探讨20世纪的考古学家同马克思、恩格斯会话的...
简明圣训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圣训学的研究文献。圣训学家的研究不是旨在对圣训进行真伪的考证,而是对它进行是否具备接受条件的考证,以及就两段同等的圣训在表面抵触的情...
图说论语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民普及国学的超时尚读本,经典阅读方法的*前沿体验。没有时间去阅读浩瀚的巨著?便携式的设计,随时随地翻开就读。没有精力去咀嚼古代的文字...
十家论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书中撷取了梁启超、罗根泽、俞寰澄、黄汉、马非百、胡寄窗、冯友兰、关锋、王德敏这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管子及其著作的专...
道教医学精义 本书特色 《道教医学精义》简介: 道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较早出现的一个流 派,其医学模式是融生理治疗、心 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于一炉...
细读周易 本书特色 “细读国学经典丛书”精选国学文化中*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并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精细、精确解读,力求以权威实...
宽容 内容简介 《宽容》一书的别名亦即《人的解放》,这也反映了本书的目标就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开战,寄托了作者对宽容精神的顽强生命力的由赞叹和期冀。我们发现,在...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根据贺世哲著《敦煌石窟全集·法华经画卷》,由《解读敦煌》编辑部改编而成。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
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内容简介 自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II 本书特色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2)》:挑战公务员考试,突破五百强面试,培养创新能力,直击思维盲点。逻辑思维能力强是智商高的表现。...
《仓央嘉措》讲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
儒教新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何光沪、蒋庆、陈明、秋风等知名学者分别从儒教研究的历史、儒教的历史影响、儒教的宗教性因素、儒教重建、儒教在当今社会政治中的作用等角度...
美学的惆怅-中国美学原理的回顾与展望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学原理著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展示了美学原理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全书...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