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有《修身》专篇,且放在全书第二篇的位置,可知墨者对个人修养非常重视。墨子有不少关于修身的言论,而且他强调“口言之,身必行之”。
儒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修身亦重本,不过儒家讲亲亲,以孝为本。墨者亦重本,但不是孝而是行,《修身》篇开宗明义指出:打仗虽讲究阵法,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是士气。丧礼虽有具体的礼节,但在丧事活动中*根本的原则是内心要哀戚,而一个正人君子,虽然重视学说知识,但*根本的是一个“行”字。行,在这里有行动、品行二义。有行动故理论有实效,有品行故理论才能付诸实施。学与行相比,对于君子来说,行是更基本、更深层的修养,因此主张修行在先,博学在后。比如建筑,基础不牢固,是建立不起千尺高屋的。譬如本国人民还没有亲附,就不要招徕远方之人;亲戚还不团结,就不要贪图远交;一件事情还没有结果,就不要同时兴办几件事;对一物还不明所以,就不要追求博闻。同样道理,修行未成,基本未固,也就不要侈谈博学、高蹈的事。
道家也讲修行,但他们修行的目的是治身,治国治天P161下放在不重要的地位;墨家不然,把修身作为治世的先决条件。
如何修身?墨子提出了修身十法:
一日克己内省。墨子说,统治天下讲究悦近而来远,君子处世也应修己以悦众。严格要求自己,看到不修善行的人被人攻击,不要讥笑别人,不要有怨气,而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不修之行,是不是也有得罪人之处。墨子这种克己内省法,与儒家的“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有相同、相通之处。内省自问,反躬自责,是消除怨恨,培养善行的重要步骤。
二日存善防邪。孔子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四勿”,为克己复礼修仁的戒条。墨子也有类似的话,他说:“谮慝之言,无入于耳;批讦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荄),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不听诋毁之言,不说攻击的话,不生残害人的心理,口不出恶言,耳不入恶声,心不存杀念,心思清明,气象纯和。纵然好饶舌的人也没有地方施其口舌。
三日自强不息。这一点墨子说过三句话:“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前一句是中心,后两句是效果。“力事日强”,即自强不息;“愿欲日逾”,即志愿超逾;“设壮日盛”,即道德设施日益P162壮大。这与《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样的意思。
四日义取义予。关于这一点,墨子有四句话:“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思。”居贫有节操,不贪取他人之物;居富有爱心,能分财以济贫。不贪即廉,能分则义。这就是能够处理好利害和义利关系。穷而有守,富而能仁,这样必然活着时受爱戴,死后被人怀念。这与孔子“贫而乐,富而好礼”之说,孟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之论,比较相近。
五日持中守常。主张持之以恒,反对一曝十寒,而持之以恒的保证是掌握适中的原则。墨子原话:“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肢,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其唯圣人乎?”内心的爱心不要用完,行为举止不要过谦,言语不要过分驯顺。因为一旦过分了就难以持久。任何好心善意,都必须适度。心有常爱,行有常谦,言有常雅,内在的美德泽润于四肢肌肤,直至发华顶颓,也保持不懈,这就进入圣人的境界了。
六日慎交择友。“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辨)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贤者有分财之义,朋友有通财之谊,管鲍相交,正是朋友有财互济的典型。不能坚持道义,识见浅薄,是非不分的人,与这样的人交游必受伤害。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交择友,亦是修身不可不注意的。
七日求实戒虚。“本不固者未必几”,实行是本,名誉是末。一旦本立,必然末生;一旦功成,必然名就。先有实行,后有名誉,切不可贪图虚名虚誉,“名誉不可虚假”,更不可投机P163取巧,欺世盗名,“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立名延誉,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才能实至而名归,没有立竿见影,没有终南捷径。
八日谦虚谨慎。夸夸其谈而不力行,说得再好也没有人听;虽有功劳却自吹自擂,再有本事也无人信服。聪明人心知其意,而不繁言絮语;有功劳的谦逊处世,反而能名扬天下。不骄言伐功,也是良士避免“甘井先竭,招木先伐,灵龟先灼,神蛇先暴”下场的正确方法。《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易》谓:“鬼神恶盈而福谦。”都强调了谦虚谨慎处世的好处。
九日朴质无华。就文和质而言,言不在多,而在于睿智;文不在华丽,而在见解透辟。墨者贵质尚朴,故务智务察。言多若无智,就是废话连篇;文华而不察,就是华而不实。无智无察,就不能行身处事,干大事业。只有内心真正养成乐善之心,才能永久为善;只有自觉的行动,才能坚定不移。任何不是植根于个性,修持善言善行的,都是短暂的,用墨子的话说,“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十日力行务实。墨子说:“君子以身戴行者也。”一P164个名副其实的君子首先是力行之士。庄子说墨者“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形劳天下”,“以自苦为极”,努力为天下办实事是墨者之所以为墨的主要特色。为立清名,不计利害。否则见利而忘名,就不足为“天下之士”。
墨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即兼爱、勤奋和俭质,修身正是为了使兼爱、勤、俭的墨者品质得到贯彻实行,而兼爱、勤、俭又正是培养成为合格墨者的核心内容。P165
李妙根,1943年生,上海浦东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81年获该校历史学硕士学位。著有《蔡元培》、《越过马奇诺》等书,编有《刘师培论学论政》、《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二十四史名篇诵读》等书。现为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副主编。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理由与求知科学哲学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入美国著名哲学家达德利·夏佩尔的19篇论文,是西方公认的反映作者独创论的代表作品。各篇论文围...
老子开讲 本书特色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仍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时尚不断更新,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阴险。因此我们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我们这...
本书是奥古斯丁圣经研究的重要成果。新约圣经中包括四部福音书,这四部福音书叙述的角度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时间顺序上的不同
康德政治著作选 内容简介 在政治理论领域,“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作为主要的学生教科丛书,如今已牢固确立了其地位。本丛书旨在使学生能够获得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
何谓伦理学 本书特色 《人文科学大全读本:何谓伦理学》:伦理学,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何谓伦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伦理学概述;伦理与其他...
无法之法 本书特色 《无法之法》是圣严法师阐明默照的修行与证悟之作。默照经常被称作“无法之法”,是禅宗史与大乘佛教史中发展出的非常微妙深...
哲学名家对谈录(英美分析哲学PK欧洲大陆哲学) 目录 **场:2006年6月17日下午第二场:2006年6月17日晚上第三场:2006年6月19日下午第四场:答...
清心九书(三) 本书特色 学禅可以给自己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带给自己喜悦自在。能启发自己的性灵,让自己默契超脱的精神生活。能促动自己对生活之微笑与实现。它让每个...
福柯思想辞典 本书特色《福柯思想辞典》由近60个术语组成的“术语篇”和13个人名组成的“人物篇”构成。 在“术语篇”,作者既介绍了福柯从其他思想家那里借来的哲学...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
风生水起好运来-旺人.旺家.旺业-2013年全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2013年全新修订 郑博士独门风水经 命由天定 运由己调 富贵不必在天 365天好运不间断 整...
论语译注-(典藏版) 本书特色 《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弟子们的问答,凡20篇,是儒家基本经典,影响极大。古往今来,注家众多,其中以今人杨伯峻先生的译注*为脍炙人口...
实验逻辑学 内容简介 《实验逻辑学》共十六章, 其中**至三章主要介绍本书所用到的软件 —— “塔斯基世界”, 第四至十六章分别介绍运用该软件实现逻辑运算, 包...
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著《古书句读释例》一书,针对古书断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误读的类型、贻害、原因、特例等几个
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东晋、宋时期的中国道教史,作者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当前道教的“道流”:江南地区的葛氏道、上清派、从
五花石 本书特色 《五花石》为回族生活风情类民间传说故事专辑。这些故事或幽默风趣,或浪漫奇幻,或凄婉深沉;故事主题单纯素朴,表述生动感人,体现人回族穆斯林群众对...
道家与中国哲学:明清卷 本书特色 作者运用文本研究和诠释、比较的方法,从明清时期社会学术思潮的时代背景出发,在弄清和阐明当时的宗教政策和明清道教的世俗化倾向的基...
团购:禅文化及研究4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所收文章既有精密的学术论文,又有普及禅文化知识的讲演文章★ 首届“黄梅禅文化高层论坛”学...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作者余振贵)首次从中国历史发展整体上,对历代政权的伊斯兰教政策进行了大跨度的系统研究,书中包括了“...
日本奈良与福寺藏两种古钞本研究-附《讲周易疏论家笔记》《经典释文》残卷书影 内容简介 由黄华珍编著的这本《日本奈良兴福寺藏两种古钞本研究(附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