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讲演录》收录了纳西盎的格列高利著名的演讲,均为传世之作。**篇讨论研究神学研究的态度;第二篇讨论上帝观;第三与第四篇讨论圣子与圣父的关系;第五篇讨论圣灵的位格。《神学讲演录》还收录了其他八篇演讲和两封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神学思想的一致性。这些演讲录既有娓娓道来的说理,又有汹涌澎湃的激情,展示了内在的灵性经验。
《神学演讲录》辑入纳西盎的格列高利的几篇重要演讲和书信。五篇“神学演讲录”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神学演讲录》的主题,其他几篇演讲以及书信也都与此有关。与阿里乌主义论辩的演讲,驳阿波利拿里主义的书信以及论洗礼的演讲,都涉及三位一体的主题。此外,《神学演讲录》还选入关于巴西尔的长篇演讲。巴西尔是卡帕多西亚三大教父的领袖,与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有着深刻、生动的友谊,他们在思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篇演讲中,纳西盎的格列高利不仅表述了他对于巴西尔的赞颂和深切怀念,还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卡帕多西亚教父的神学整体性的背景。
在当今的全球时代,“文明的冲突”会造成文明的毁灭,因为由之引起的无限战争,意味着人类、动物、植物和整个地球的浩劫。而“文明的交流”则带来文明的更新,因为由之导向的文明和谐,意味着各文明自身的新陈代谢、各文明之间的取长补短、全世界文明的和平共处以及全人类文化的繁荣新生。
“文明的交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乃是对不同文明或文化的经典之翻译。就中西两大文明而言,从17世纪初以利玛窦(Matteo Ricci)为首的传教士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为西文,到19世纪末宗教学创始人、英籍德裔学术大师缪勒(F.M.Mllllcr)编辑出版五十卷《东方圣书集》,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等宗教经典在内的中华文明成果,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了西方各国。从徐光启到严复等中国学者、从林乐知(Y.J.Allen)到傅兰雅(John Fryer)等西方学者开始把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译为中文,直到20世纪末叶,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和其他有历史眼光的中国出版社组织翻译西方的哲学、历史、文学和其他学科著作,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书籍也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了中国。这些翻译出版活动,不但促进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双向“文明交流”,而且催化了中华文明的新陈代谢,以及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部分 神学演讲录
前言
《基督徒传记词典》(The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Biography)中论纳西盎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azianzus)一文的作者说:“人们一直认为,这些演讲一经翻译就会失去其*主要的魅力,这话一点不错……批评家对它们赞不绝口,溢美之辞一浪胜过一浪,但*高的赞美莫过于许多神学家的赞美,因为他们在这些演讲中发现了自己*杰出的思想。一位对格列高利没有任何偏心的批评家用寥寥数语也许说出了*真实的评价:
‘思想完整连贯,集中整合了分散在希拉利(Hilary)、巴西尔(Basil)和阿塔那修(Athanasius)作品中的所有思想;语言平实质朴,又挥洒自如,生动流畅;既论证有力,不落俗套,又没有华而不实的修饰,这些特点使这五篇演讲成为这位杰出天才的不朽作品之一,虽然他有时也难免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格列高利只用了几页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把延续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争论作了高度概括,并为之画上了句号。”’①这些演讲是379年至381年间在君士坦丁堡的复活堂(Anastasia,Constantinople)教会宣讲的①,为作者赢得了神学家的称号。享有这美名的,唯有他与福音书作者圣约翰(S.John the Evangelist)。不过,我们应当注意,这里使用的这个词不是在宽泛的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在比较狭窄的特定意义上说的.明确意指道(Logos)的神性之捍卫者。他的主要对手是欧诺米(Eunomius)和马其顿(Macedonius)的追随者,这些关于神学或者说关于道和圣灵的神性的演讲录,几乎都是为驳斥他们而写的。这位布道家(Preacher)的大部分公开演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尼西亚会议确立的三一神或三位一体神的信仰,也就是说,神性(Godhead)只有一个本体(Substance)或本质(Essence)②,因而神是绝对意义上的一。然而神并非只有一个位格,在这不可分的统一性(Unity)中有三个自主的特性(Idiotetes)或个性,彼此有别,出于这样的目的,他与以上所说的异端展开论辨,这些异端不是否认子与父的同质性(Consubstantiality),就是否认圣灵的完全神性和个性。
欧诺米生于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n),比格列高利稍大,乌尔曼(Ullmann)称之为4世纪*有趣的异端之一。欧诺米年轻时是埃提乌(A若tius)的学生和文书,而正是后者把阿里乌(Arius)的异端邪说发展到极致。这个学生从来不畏师尊,常常把老师的前提推演到*后的逻辑结论,或者不加掩饰地陈述它们,在那些认为他所推导的前提就是可怕的渎神命题的人看来,他的结论无疑也是极其不敬的。事实上,他对老师的异端教义作了非常完全而系统的发展,以至于非相似论的阿里乌主义者(Anomoean Arians)后来就被称为欧诺米主义者,而不是埃提乌主义者。他们主张父与子的存有(Being)①是完全不同的(Unlikeness),神是绝对存有,不能用生育的概念表达,他是非受生的(Unbegotten),也不能生育,所以不可能从他生出什么,这是他们的前提;由此他们说.永恒的生育是不可思议的,神生子必然有一个开端。因此,阿里乌主义就自然而然地推出结论说,有一个时间,子是不存在的(en pote ore ouk en),他的本质与非受生的父是完全不同的。本质的同等性和相似性也同样站不住脚,因为一个是非受生的,另一个是受生的,光这一点就足以驳倒相似论。他们说,子是神圣能力①的**个造物,是神创造世界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创造权能的器具,可以说他是父之能力(Energy)所发出的形象和样式②。
因为他们认为圣灵只是分有神性,甚至只是在较低的层次上分有,只是独生子的*高贵产物,所以欧诺米在历史上**次从异端意义上中断了圣洗礼中浸水三次的做法,他还破坏了这种圣礼的形式,抛弃使用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代之以“创造主的名”为人施洗,受洗后“归入基督的死”。因而,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规定,欧诺米主义者皈依后应当受洗,而其他派别的阿里乌主义者只要接受简单的按手礼就可返回到大公教会。借着埃提乌的追随者的影响,欧诺米于360年成为密细亚(Mysia)的西济库(Cyzicus)主教,但任职时间似乎不长。无论如何,当格列高利于379年来到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住在卡尔西顿(Chalcedon)附近。所有派别都不约而同地把他看作造诣精湛的辩证法大师,但是正统学派宣称,他只是把神学变成了一种技术。他这一派的*大特点就是辩证法的灵活诡异。正是他们把神学论辩的败坏之灵引入都市,格列高利这些著名演讲录的**篇就是驳斥这一点。欧诺米完全不同于格列高利,不仅他所得出的结论不同。而且得出结论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他遵循的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体系,而不是柏拉图(Plato)体系,使用一种独特的理智方法,而格列高利把宗教看作是属于完整之入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关键问题除了神性里三位格的内在关系之外,主要问题还在于是否可以完全理解神圣本性。欧诺米主义者主张可以完全理解,但是格列高利否认这一点。后者认为,我们诚然确定地相信神是存在的,但我们对他的本质不可能完全明白。不过,他并不是要禁止我们完全认识神的本性,只是把我们的认识能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神愿意向我们显明到什么程度,我们对他就认识到什么程度。他说:“在我看来,表述神是不可能的,理解神就更不可能,因为这厚重的肉身妨碍了我们去完全明白真理”(《演讲录》第二十四篇第四节)。同样,在这些神学演讲的第四篇(《演讲录》第三十篇第十七节)中,他说:“神(theDeity)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这不仅从论证中可以看出,远古时代希伯来人中*富智慧的人也如此表明,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猜想的理由。他们挑出某些特性来表示神的荣耀,甚至不允许比神低级的事物使用神所用的名字,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在这方面,神也不应当和他的受造物有任何共同之处。既然如此,他们又怎么可能承认不可见、独立自存的本性可以用可分离的话语来描述呢?”
在格列高利看来,正统的圣三位一体教义是基督教的基本教条,这是基督教与其他所有宗教,也是与一切异端理论的不同之处。他在反驳阿里乌主义者的演讲中对听众说:“要记住你们的悔改认信。你们受洗归入什么?圣父吗?不错,但那还是犹太人;圣子吗?不错,不再是犹太人了,但还不是完全的。圣灵吗?很好,这才是完全的。那么只是认信这些名呢,还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是的,有共同的名,就是神。”在同一篇演讲中,他称阿里乌主义是一种新的犹太教,因为它只承认父有完全的神性;他论到三个体的同一本性,他们是智慧的,完全的,自存的,在数上有分别,然而在神性上是同一的。乌尔曼说:“在受造物中,几个个别事物可以包含在同一个概念中,然而它们只是在思想中彼此联系,实际上并非同一。比如,人性(Manhood)只是一种理智上的概念,现实中存在的全是人(Men)。但是在神性里面,三位格不只是在概念中同一,在实际上也是一;这种统一性不只是一种相对的,而且是绝对的统一性,因为三位格中的神圣存有(Dwme Berng)都是完全的,并且是完全同等的。格列高利和一切正统的三一论者都主张这个意义上的神的统一性。但是,在这统一性中,存在一种真实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是同一本性中诸位格的统一性。”格列高利说(《演讲录》第三十三篇第十六节),我们敬拜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体一本性。所以,如他在别处所说的,三位一体是真正的三位一体,不是对不同事物的一种计数,而是对同等事物的一种联合。每一位格都是完全意义上的神。圣子和圣灵存有的源头在于父,但是他们与父是完全同质的,谁的本质与他也没有任何不同。分别之处在于位格的属性,父是永生的,是神圣者的源泉;子永恒地源自于父的存有,他本身是一切受造物的源泉;圣灵永恒地
从神发出,被差派到这个世界。
这些演讲共有五篇。在**篇里,这位布道家决定全面清理根基,以适宜讨论他这伟大的主题。他努力设立原则,叫神学家以此为依据展开这样的讨论。他*讨厌那种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也不分听众,对*深刻也*神圣的信仰真理和奥秘胡乱论说的习惯。唯有践行基督教美德的人,才有资格参与这种讨论,至于其他人,有许多其他话题可任他们施展辩才,不至于产生或引起什么伤害。
在第二篇演讲中,格列高利确立以上提到过的观点,即,就是*杰出的人的理性,也不可能完全把握神的本性,但神的存在(Exist?ence)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他说,我们只能用否定的语词来描述神。对人的这种无能为力,他提出了三条理由:**,使我们在以后获得这种知识时能更加尊重它;第二,防止我们因过早获得这种知识变得像路西弗一样自高自大而有跌倒的危险;第三,由于确信在今世的磨难和困苦中的忠心事奉将会得到奖赏,即将会获得对神的完全知识,使我们在苦难中变得刚强。我们现在之所以无能为力,原因在于与我们的灵魂联合的身体,它目前的粗糙状况阻碍我们上升和完全领会无形不可见的神。神由于怜悯我们的软弱,在圣经里悦纳了指称他的许多物质性名称或伦理美德的名称,然而这些只是通向真理的阶石,而且还常常被曲解,成为多神论的根基。但是,神圣本质应当包藏在奥秘里,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受造的本质亦是如此。
……
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四世纪东方教父,与凯撒利亚的巴西尔和尼撒的格列高利并称为卡帕多西亚三大教父。他们共同为基督教的希腊传统立下了神学典范。其著作包含诗歌、书信、讲道集以及神学演讲录等。
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汪志强编著的《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是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之一,《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印度佛教净土思想,...
理想国 本书特色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拉图*重要的作品,这部对话涉及了哲学的多个方面的议题,其中的议题纵横复杂,思想成熟而谈锋锐利,启发了后来众多...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格言体人生智慧书,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等方面,...
大正七年の五月、二十代の和辻は唐招提寺・薬師寺・法隆寺・中宮寺など奈良付近の寺々に遊び、その印象を情熱をこめて書きとめた
圣经食谱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既非单独讲述《圣经》故事,又非单独讲述家庭菜谱,而是将《圣经》故事、菜谱、各种食材的渊源和营养价值等内容...
图说经典——图说资本论 本书特色 全球*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巨著,被译成70多种文字,销量突破20亿册,每个人都需要精读的书,用“图说”理念打造的经典读本。影响人类...
本书从道德的高度,从对个人与社会的福祉出发,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和道德评价的共同标
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的一种。《药地炮庄》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方以智解读《庄子》的作品。药地是方以智的
《论语》的哲学诠释:比较哲学的视域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阐述了哲学和语言学的基础问题,对《论语》这本儒家著作进行了哲学层面的解析与释义,并收录了英文的《论语》全文...
永嘉证道歌.信心铭-中国佛学经典宝藏-21 本书特色 《永嘉证道歌》与《信心铭》为禅宗史上两部著名经典,分别为玄觉大师和禅宗三组僧粲所作。读之既可全面了解禅宗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成因,然后则讨论了苏格拉底在其受审时的申辩以及“苏格拉底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内容简介 为适应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和党政干部系统学习“三基本”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
妈祖文献史料彙编(全4卷)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10月1版1印★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福建省社科“十五”...
伦理的智慧 内容简介 儒家思想的主体足伦理学说,而其伦理学说的核心又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问题。先秦儒家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想人格...
透视神功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伪科学进行透视与批判,对“硬气功、火气功、电气功”等“神功”进行揭秘,对一系列迷信活动进行剖析等。透视神功 目录 前言一、“神功”...
单独中的洞见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来自灵魂的内省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共有一千三百多条经典哲言随笔,涵盖了对人性、生命、关系、欲望、死亡、孤独、精神等多维层面的感悟...
杨雄与《太玄》研究 内容简介 《杨雄与太玄研究》把考察杨雄的人生经历与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太玄》结合起来,通过考察杨雄其人的人生遭际,帮助读者理解《太玄》...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本书特色 本书以收编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的论文集为主,重点编入涉及上述课题的论文集,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内容的文集。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的...
吴地梵音-苏州三寺 本书特色 《华夏文库·名山胜寺系列·吴地梵音:苏州三寺》5大特点:1.知识性:体系完整,读者可全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2.鉴赏性:图片精美,文...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王素芬、丁全忠*的《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为了*直观地表现老子哲学与目前*为流行的深层生态学的契合,还尝试提供了“深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