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段親子間的交換日記,觸摸你心靈深處的焦慮核心:父母親。
18歲以前,我們被焦慮的父母養大,或許幸福,或許創傷;
18歲以後,我們試著整理這些幸與不幸,不再變成另一個焦慮的身影。
成年孩子與老母親的交換日記,承載了多少過往回憶?
揭秘原生家庭,解放心靈遺憾。
本書領你回到原生家庭,探索焦慮源頭,自我修復創傷。
沒有受過傷的人,不會真正強大。
當你無法理解某些大人的行為時,只要把他們想像成小孩,很多事情你就懂了。
內在小孩,指的就是我們心底最深層的那份焦慮。
如果你曾停下來仔細檢視,就會發現這些焦慮其實通往生命最主要的核心—父母親。
這些人事物及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
◆執意把衣服折得一絲不苟的人,什麼原因讓他執著於整潔?
◆不敢上公共廁所的學生,真的只是害怕細菌嗎?
◆不斷開關電燈的年輕人,心裡真正想關掉的是什麼?
◆沒辦法平心靜氣和大主管說話,真的只是因為老闆太機車?
◆沒辦法拒絕強勢的女人,難道不是因為她身上有些似曾相識?
◆堅持不願吃路邊攤,或許和童年的窮酸感有關?
留在過去的遺憾,會變成無法擺脫的宿命,
唯有覺察和表達,不同的可能性才會開啟。
成年人有哪些潛在焦慮?傾聽內在小孩的心裡話:
◆「我不知道怎麼說,也不想說」
──成年人親密關係的療癒力量,就在於「被懂得」,讓我溫柔地代替你說出心裡的焦慮和痛苦吧。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讓親愛的人知道:沒關係的,我就是愛那個有限的你,希望你也愛這個有限的我。
◆「事情會這樣,都是我害的」
──因為過度壓抑,所有的焦慮只得向內扛;但其實內心的那股憤怒是向外的,是對那個你寧願懲罰自己,也不願(不能)責備、惹他傷心難過的人。
◆「一不小心,我就會被別人取代」
──我們都曾幻想取代能力強的人,也害怕被能力強的人取代,又偏偏要幻想被能力強的人給取代。
◆「再這樣下去就完蛋了」
──母親的焦慮和所承受的壓力,影響她能付出多少母愛給孩子;所以悲觀性格也可能與母親個性相關,與母親周圍的環境相關。
◆「這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愛我」
──「愛到卡慘死」的當事人,雖然在被控制的痛苦中,卻深知自己愛著對方,因此努力覺察對方控制行為背後的邏輯。
本書特色
◆與原生家庭和解:搜尋象徵童年焦慮的人事物,串連自己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
◆與焦慮對話共存:透過現在和過去的似曾相識,引導我們表達留在過去的遺憾。
◆接受傷害的勇氣:人之所以覺得不幸福,是因為缺乏「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
摯情推薦
知名作家/張曼娟‧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蘇絢慧‧中廣流行網主持人、資深媒體人/蘭萱‧暢銷作家/律師娘(林靜如)‧知名律師、作家/賴芳玉‧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資深媒體人/楊月娥‧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人氣DJ/瑪麗‧暖心作家/艾莉
來自藝文界的分享推薦&親子間的貼心話
我是皓宜作品的長期讀者(也榮幸的被邀請推薦多本),但我要這麼說,這一本是皓宜的書中,最令我感動與讀到心坎裡的書,字字句句都是兩代之間的關係呈現,和傷痕化解。在真誠及令人會心一笑的敘說中,我們也能一起走過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及和好再相愛的歷程。──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蘇絢慧
讓我們跟著皓宜,探訪自己的內在小孩,將是一趟美好的救贖之旅。──知名作家 張曼娟
或許人生最大目的,不是成就什麼事、成全哪些人,而是好好地花一輩子時間,把自己剝開來看清楚。這是一本最誠摯的心靈邀請,帶著我們一起向內梳整探問、也勇敢伸手向外觸及默默影響我們至深的人;在作者溫柔的引導下,我們一步步面對自己的不安與焦慮,最終發現人必須為自己而活,卻因為別人而存在的意義。──親職溝通作家 羅怡君
我的愛在心裡,沒說的跟您知道的一樣多。──律師娘(林靜如)
母親早逝,告別式後,我整理她的遺物,發現一本她年輕時寫的日記,一本從我出生後一週就開始寫的日記。
裡面記載了對我的期許、父母關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等,我是在忽悲忽喜中看完這整本日記。
其中一段,母親寫下對我的期望,讓我思考許久,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自已~
給文憲:「我希望你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我想送給天上的母親:「今天的我,您看到了嗎?」──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謝文憲
我家餐桌上有一本「愛的交代」聯絡簿,原本用來叮囑吃早餐和提醒行程等瑣事,後來變成另類的交流平台,家人們彼此關心鼓勵,更有批評和道歉。皓宜的書提醒我再看一遍這本一家四人的共同著作,承認情緒需要很大的勇氣,寫下來原來比說更美麗。──資深媒體人 楊月娥
我的母親在勸我一定要生孩子的時候,對我說了一段話:「就算不結婚也沒關係,但一定要有孩子,不然妳無聊的時候要找誰麻煩?」
這是我聽過對親子關係最一針見血的解釋了,原來,所謂的親子關係就是不斷找彼此麻煩的、一輩子無法切斷的深刻繫絆。──暖心作家艾莉
母親與小孩,永遠在說兩種不同的語言!感謝宇宙,讓我找到翻譯字典了(先遞給母親)。──人氣DJ瑪麗
〈作者序〉「表達」是解開一切痛苦的根源
〈楔子〉召喚內在小孩
大孩子和老母親的交換日記
天才心理學家,卻當不了好媽媽
第一話 原生家庭:一門學習「認了」的功課
幸福家庭就要「一團和氣」?
為何對家庭感到「失望」?
誰才是維持家庭關係的「好人」?
「認命」就會過得不好嗎?
第二話 人之初,焦慮就成形了
能力有限的焦慮—據說在父母使壞前,創傷就存在了
幻想世界的焦慮—面對充滿焦慮的世界,人學會了「幻想」
攻擊所愛的焦慮—如果幻想成真了怎麼辦?
否認現實的焦慮—拒絕承認失去,也無法真的擁有
A等同B的焦慮—陷入宿命,是為了跳脫宿命?
第三話 內在小孩的心裡話:成年人有哪些潛在焦慮?
「我不知道怎麼說,也不想說」
—有些人,是用「行動」在說話
「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太能幹的人和太無能的人,可能有相仿的心情
「事情會這樣,都是我害的」
—壓抑也是一種自我懲罰
「一不小心,我就會被別人取代」
—「想像會輸」又「輸不起」的挫折感
「再這樣下去就完蛋了」
—焦慮只是一種「無法理解」的心情
「這世界上沒有人真的愛我」
—幻想未能和現實做檢核,就形成心魔
「不想讓別人看見我真實的樣子」
—活在別人的問題中,就不用去面對自己
第四話 哀悼失去,自我價值感才能逐漸穩定
請承認自己的疲憊吧
拿掉罪惡感後,「失去」就只是感到可惜而已
通往心靈穩定的「哀悼」之路,需要預備三種勇氣
接受傷害的勇氣
看見別人好處的勇氣
重建心靈世界中夠好的自己
尾聲 心理學家給小孩和內在小孩的話
《战锤·荷鲁斯之乱编年史》内容简介:在大远征尘埃落定之际,叛乱逐渐勃发。超凡的原体们当中最为出类拔萃之人——新任战帅荷鲁斯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经典全集译本 本书特色 作品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这也诠释了为什么它能够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现实意义都隐藏在文字之间,...
《伦敦的25封来信:英国现场观察》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非虚构写作者杨猛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
鼻炎鼻窦炎个体化治疗与调养 本书特色 本书简要介绍了鼻炎鼻窦炎的定义、临床症状、病理、病因、基础检查、临床诊断等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鼻炎鼻窦炎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措...
智慧养生与禅 本书特色 刘占魁编著的《智慧养生与禅》内容介绍:禅修是人净化自我意识的践行内容。是内求诸己而涤除玄览的修养过程。棒喝也是禅修的一种方法。即...
FromtheNationalBookAward–winningauthorofTheNoondayDemon:AnAtlasofDepressioncomes...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
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
成为有影响力的治疗师(“世图心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必备书籍,提升影响力与技巧) 本书特色 本书在心理治疗四种治疗因素和四个阶段的框架内讨论有效咨询和治疗的核心...
保健医:茶饮养生 本书特色 各类茶的特点,不同族群的茶饮之道,日常茶饮养生之道,常见疾病的茶饮疗方,茶道文化与习茶技艺,饮茶之忌。保健医:茶饮养生 内容简介 本...
《冲突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埃德·特罗尼克长达49年的“静止脸”科学实验研究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亲
《幽灵》内容简介:哈利自我放逐到香港之后,以为从此远离警探生涯给他造成的创伤。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曾与哈利情同父
行为心理学.3,儿童行为心理学 本书特色 《行为心理学 3 :儿童行为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约翰·华生经典作品集中的第三部。是一本引导儿童健康...
《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内容简介:我们的孩子是天生就会欺负人,还是后天养成的?抑或是学校教育的问题?答案显然不是一
《策略产品经理》内容简介: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企业经营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由野蛮式增长逐步向精细化运营过渡,数据成
《人知的故事: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众读本》作者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多年,常常地感到大家对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预防知识了解
《暗数据》内容简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拥有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但事实上,我们拥有的信息从来都不完整,可
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荣格文集-第四卷-珍藏限量版 本书特色 本文集以国际上权威的《荣格文集》(21卷本)为蓝本,根据中国读者的需求,精选其中的代表作,拟分9卷...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三輯)》内容简介:2018年8月,北京大学协同世界哲学团体联合会(简称FISP)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第二十四届“世
知名专家细说高血压.高血脂 本书特色 人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发展,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而一旦进入中年,某些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等病情就逐渐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