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的《自由论文》1809年首次出版在《F.W.J.谢林哲学著作集,第一卷》(兰茨胡特)这个册子中。这个册子本是旧文汇编(包括《论自我作为哲学的原则》等等),唯一的新作就是这篇《自由论文》。谢林为整个第一卷写了一篇前言,下面就是在这篇前言的结尾部分关于这一新作所说的话:
本卷的第五篇论文《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是新作,在这里首次付梓出版。
关于这篇论文,作者认为只需稍许说几句提请注意的话。
由于理性、思维和认识首先被算作是精神自然界的本质,所以自然和精神的对立首先便是从这方面简便地作了考察。对于一种单纯人类理性的固定信仰,对于一切思维和认识的完善的主体性的确信,以及关于自然界完全无理性、无思想的确信,包括那种到处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论的表象方式,都鉴于这一考察的进程获得了辩护。也就是通过这一辩护,把由康德重新唤醒的动力学的东西又再次转化为只不过是更为高级一点的机械论的东西,而绝没有把它放到与精神性东西的同一性中加以认识。现在,这种对立已被连根拔除了,因此,更为正确的洞见能够平静地委诸于更好的认识的普遍进程来加以确定。
这是更高的、毋宁说真正的对立,即必然和自由的对立,出现的时代,只有通过这一对立,哲学最内在的中心才会得到考察。
由于作者在《思辨物理学杂志》中首次对其体系作过一般描述,之后对其作进一步描述的工作可惜被一些外在的事务中断了,作者自己单纯地局限于自然哲学的探讨上。此后,在《哲学与宗教》这一著作中又有了一个开端,不过由于阐述上的欠缺,这个开端仍旧是不明确的。眼下的这篇论文是作者第一次以完全的确定性展示其哲学观念论(ideellen)部分的概念,所以,如果前面所说的首次描述肯定也有过一些重要性的话,作者首先必须把它与现在这篇论文加以比照,按对象的本性,本论文对于体系的整体必定要比所有较为局部性的阐述包含着更深刻的启发。
尽管作者对于在本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主要观点,对于意志自由、善与恶、人格等等,迄今为止还未在任何别的地方作过说明(《哲学与宗教》这唯一的著作除外),但这并未阻止有人任意地把一些固定的,甚至与本论文的内容完全不适合的意见附加给它,看来,这篇论文完全没有受到重视。也有一些不招即来的所谓追随者,喜欢主观臆断地根据作者的一些原理,对于这些事情,也像对于别的事情一样,说出了一些颠三倒四的东西。
这就显示出,真正意义上的追随者只有等有了一个完成了的封闭的体系时,才能出现。作者直到现在也从未提出过这样一个体系,而只是指出过这种体系的一些个别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常常也只是在个别关系中,例如在论战中指示出来),因此,把他的论著阐释为一个整体的片段,并且洞察出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这要求具有一种比在缠人的后继者那里更加细致的觉察力,和比在敌手那里通常所见的更为善良的意志。由于尚未完成对他体系的唯一科学的描述,所以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按照这个体系的真正趋势来理解它。这些片段的东西一经出版,一方面就开始了毁谤和歪曲,另一方面也开始了解说、加工和翻译,其中将其译为一种误以为更加天才的语言,曾是最糟糕的一种类型(因为与此同时一种完全不成体统的诗意的迷狂征服过一些人的头脑)。现在,一个更为健康的时代显得又将来临。人们又在寻求忠诚、勤奋和真挚。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普遍地认识到,那些用新哲学的格言警句自我吹嘘的人,就像法国戏子的装腔作势或者像走钢丝的演员那样故作疯癫,其实这正是他们空虚的表现。同时另一些人,像是要把各种从市场上捕掠来的新东西弄到手摇风琴里叫唱,也终于招致如此普遍的厌恶,以至不久将再也找不到观众了。尤其是,当那些并无恶意的评论家们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的狂想曲,只是在其中罗列某位知名作家的一些表达套路,而说不出它是按照这位作家的哪些原则写成的,就更是如此。从根本上说,每人终归是想宁可把每一这样的作品作为原作来对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也要合理得多。
因此,真希望这篇论文能服务于挫败一方的某些偏见和另一方的某些轻浮无据的流言。
最后,我们期望,那些从这方面公开地或隐蔽地攻击过作者的人,现在也愿意像在这里进行的这样,直言不讳地把他们的意见摆出来。如果说,完善地掌握作者的对象才能形成关于这一对象的自由精妙的造诣,那么,论战中这种做作的迂回终归不会是哲学的形式。当然,我们更加期望的还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精神越来越稳定,不要让那种过于经常地支配德国人的宗派精神阻碍了知识和见识的获得,获得这种知识和见识的完善的造诣向来似乎是德国人的使命,对于德国人来说,也许过去从未比现在更加切近于这种造诣。
F.W.J.谢林
1809年3月31日于慕尼黑
德文版编者霍尔斯特·福尔曼斯的导论
前言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福尔曼斯德文版注释
译后记
本书为余英时先生评价恩师钱穆的文集。余先生以此作为纪念钱穆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献礼。文集既收录了和钱穆先生直接相的文字,也包
黄道周论稿 本书特色 黄道周为明末大儒,以文章风节高天下,徐霞客称其“字画为馆阁**,文章为国朝**,人品为海宇**,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郑晨寅编著的...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与《本体诠释学》(一)相呼应,主要从“《易经》与本体诠释学”“本体诠释学...
东原文集-(增编) 内容简介 《东原文集(增编)》始由孔继涵刊刻于乾隆四十三年二七七八》,计十卷,世称微波榭本。作为《戴氏遣书》的一种,故凡见于《遣书》其它著作...
孝经注疏 内容简介 简介《注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小的一部经典。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到唐代唐...
1976-必须保卫社会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福柯勾勒出“惩戒”权力的一般草图,即通过惩罚机关的监视技术、规范性的制裁等,个别地运用于肉体的权力,从而勾画出“生命...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本书特色 何新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宇宙之问-《天问》新考》精录于他的14部国学著作之中。宇宙之问·...
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 本书特色 《god的汉译史--争论接受与启示》(作者程小娟)从史的线索入手,将译名论争上溯至16世纪末叶,下延到20世纪...
何新论美 本书特色 作者在进行美学研究时,有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意愿,有此立意,再加上创新性的思维与勤勉的研究,使得本书成为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的一本里程碑式...
在西方世界里,一行禅师的图书,成为人们了解佛教掌握净化身心艺术的最受欢迎的入门书之一,一些曾经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有误解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 内容简介 康德法学理论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上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在此书中阐述了他的法学思想。他的...
斑杂的世界:科学边界的研究 内容简介 在人们心目中,现代数理科学的巨大成功支持了世界完全由一个优美理论来安排的傲慢观点。在本书中,作者论证了相反的观点。我们通过...
人生最难得有情 本书特色 曾经拥有,天长地久。威谦并著,建侯行师。文学浅白有趣,大量图解说明曾仕强教授*新著作易经系列丛书与您畅谈易经智慧在现今社会的思维以及如...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
《等不等观杂录》是我国近代著名佛学家杨文会居士的一部重要著作,著作共有八卷,为作者对于佛经,佛理的研读,关于佛教著作的考
傅佩荣-自我的意义 本书特色 《傅佩荣:自我的意义》: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风凰卫视《旧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为...
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哲学研究》编著者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自1953年正式出版以来,对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世界哲学面貌产生了...
科学与人生观-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自张君劢在《清华周刊》第二七二期上发表了一篇讲演稿《人生观》以后,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年来罕见的丈波澜。所谓“科学与玄学之...
周易与夫妻之道 本书特色 本书》六十四卦以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圆状循环之象,教人如何对待人生,走好人生,圆满人生;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
论语研究史 本书特色 《论语研究史》由戴维所著,吾友戴君,名维,南方之大学者,长年隐居著书,人多不识。余初亦不识,后受聘于湖南大学,寓居碧虚之山,戴君与挚友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