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应对西潮——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提要】
18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事件,它冲击着世界各种传统宗教。日本佛教徒对于这一现代潮流早有准备,在会议上应对自如,说明日本佛教已经走出明治初年“祭政一致”和“神佛分离”造成的困境。但是,与日本不同,代表中国出席大会的主要是西洋各国在中国的传教士,与会的唯一一个中国人彭光誉,则以帝国官员与儒家学者身份,傲慢地坚持儒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宗教”与“现代”都表现出相当不屑。中国佛教不仅缺席大会,并且在那个时期,对现代潮流也缺乏回应,虽然1895年之后的中国士大夫转手从日本学到佛教在现代的种种意义,因而刺激了晚清佛学复兴,但中国寺院佛教对西潮的反应,仍然慢半拍甚至一拍,直到“庙产兴学”直接威胁到佛教的生存,才开始了佛教振兴与佛教改革运动。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佛教的反应迟缓,使后起的中国佛教不得不面对居士佛学的挑战、现代政治和思潮的压力和日本佛教争夺空间的三重压力,使得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佛教举步维艰。对比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的这一现代历史过程,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有关东亚、宗教与历史的问题,检讨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讲:《橘枳之异——东亚道教交流史之概念、方法与立场的再思考》【提要】
这一讲的问题意识,来自近年来学界对中国道教在东亚流传与影响的研究现状。如何评价中国道教在东亚的影响与传播,日本、中国与韩国学界曾有激烈争论。本文以通常被认为是“(中国)道教遗迹”的若干现象为例,指出古代的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自从古代巫觋、秦汉方士、中古道教以来,曾有着一波又一波的交流并留下文化遗迹,对这些文化遗迹,笼统而简单地说它“是”或“不是”中国道教的影响,其实不仅受国家立场和民族情感的影响,也往往忽略历史上这些文化遗迹的叠加过程。特别是,如果我们仔细清理中国道教在日本与韩国的流传,特别是十一世纪之后的流传,就能知道道教在东亚的流传与影响,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形塑下,不仅在各个时代不同,在各个国家也不同。本文意在说明,超越国家/王朝的宗教史研究,不仅要说明文化之间的“交错”和“叠加”可能塑造了一个彼此相近的“东亚”信仰世界,更要说明的是,道教的流传与影响,在中国、日本与韩国不同背景中,曾经发生移形换位的变异。
【座谈会·附录】《纳“四裔”入“中华”?——1920-1930年代中国学界有关“中国”与“中华民族”的论述》【提要】
这是一篇历史学论文。之所以要特意强调这是“历史学”的论文,是因为本文对现代中国的国家,特别是它的疆域和族群,只是试图客观地描述一个历史过程,即描述现代中国及其疆域、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甚至只是在描述这一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侧面,即1920-1930年代中国学术界(主要涉及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人类学)如何参与重建有关“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叙述,而不是在对这种国家形态的形成过程作任何价值判断,我既不是在为现代中国国家形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也不是在为现代中国面临的“内”与“外”的多重困境开药方。因此,这篇论文叙述的只是一个历史过程,也就是从晚清以来,特别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这二十来年中,中国主流学界是如何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刺激下,参与到重建“中国”和“中华民族”论述的大潮中,在学术上努力纳“四裔”入“中华”,也许,这一努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现代“中国”这个在疆域与民族上都颇为特别的国家。
自序
第一讲:回应西潮——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
引言:从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说起
一,“世界宗教大会”上的儒家与佛教:中国与日本之差异
二,左手世界主义,右手国家主义?日本佛教对西潮的应对策略
三,反应迟半拍:晚清民初中国佛教的左右为难
四,亡羊不能补牢:后发的中国佛教之现代困局
五,同途殊归:晚清中国佛教与明治日本佛教的不同命运
结语:三面受敌的现代中国佛教:西潮、居士佛学与日本佛教
第二讲:橘枳之异——东亚道教交流史之概念、方法与立场的再思考
引言:关于东亚道教研究的问题
一,祓除祭禳仪式、符咒法术与“守庚申”习俗:东亚的中国道教痕迹?
二,时代和路线:中国道教在东亚之流传史
三,“外来”抑或“自生”,“影响”还是“借用”:对于道教在日、韩流传与遗迹之再评估
结语:关于东亚道教研究的概念、立场与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说“是”或“不是”?
【座谈会·附录】纳“四裔”入“中华”?——1920-1930年代中国学界有关“中国”与“中华民族”的论述
引言:现代中国如何形成国家:“从天下到万国”与“纳四裔入中华”
一,“五族共和”与“驱逐鞑虏”:晚清民初“中国”重建的不同思路
二,“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界的新取向
三,“本土的”与“复数的”:七七事变之前中国学界对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取向
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1937年前后中国学界心情的转变
五,“中华民族是一个”:1939年《益世报》上的争论及其他
结语:“同一血统的大小宗支”: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中华民族论
普罗提诺论恶:《九章集》一卷八章解释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导言、《九章集》一卷八章义疏和普罗提诺论恶阐微三方面内容。普罗提诺论恶:《九章集》一卷八章解释 目录 导...
生活世界现象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
资本论(全彩插图精读本) 本书特色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40年,阅读1500种书籍,整理400余本笔记的心血之作。被译为70余种文字,全球累计销售20亿册。此...
《讲记(修订版)》主要收录了结征其过、征过、激发化之、决理疑以起愿、析“当处寂光,不须生灭取舍”疑、上座虚心呈自“侗瞒顸”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钟锦读佛教原始经典《长阿含经》的随笔。这本《长阿含经漫笔》颇有别开生面之处。在形式上,采用了中国
美与幼童 本书特色 儿童审美研究全新力作,该书以哲学和美学的方式,简洁而精准地勾勒出婴幼儿审美发生的路径,引领读者发现童年的秘密。全书将婴幼儿审美心理的考察视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本书特色 什么叫“金刚”?什么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金刚心、金刚性、金刚般若这个就是金刚!这个性就是金刚!这个般若就是金刚!金刚般若波...
《资本论》缩编本 本书特色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科学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资本产生、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有着伟大的...
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七章,**章主要讲述了福柯思想所受到的影响。第二章,介绍的是自由主义和自由的教育。第三章论述了个人自主性。首先,...
《哲学是什么》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本哲学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很不错的哲学入门书。它以问题为线索,探讨了形而上学、认识论
现代金融的伦理维度 内容简介 改变金融失序状态,顺应金融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金融伦理规范。然而,现代金融的技术革命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同时,遮蔽了...
让心属于你自己 本书特色1.雪漠的*新力作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灵性作家、心灵导师、甘肃作协副主席) 2.首次以佛学心灵随笔的形式解决当代人的现实人生问题 3....
谛闲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这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宠蒂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他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结构理论,试图赋予
理想国·英文 本书特色 与柏拉图的其他对话一样,《理想国》一书语言优美,极富文学价值。因而,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辨的能力...
西方美学思想史(全三册)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先生领衔主编的一部大型学术专著,其内容涵盖自圣经、古希腊罗马起,一直到20世纪现当代的西方主要美学思...
善的研究 本书特色 《善的研究》是作者的哲学处女作,出版于1 911年。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销售*多、影响*大的一本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日本“独创哲学”的形成。...
《北溪字义(繁体竖排版)》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学者称北溪和无生。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一一五九年)
印度逻辑和原子论(对正理派和胜论的一种解说) 内容简介 印度的逻辑学科大致分为五个部分:语法的也就是声明论的逻辑。它以拜尼尼的梵文语法为核心骨干;弥曼差派的学说...
甲骨文发现阴阳道:平安贵族与阴阳师 本书特色 受影视、动漫等的影响,阴阳师和阴阳道备受瞩目,操纵式神、与怪搏斗的阴阳师形象深入人心。真实的阴阳道究竟如何? 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