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肃的心情深究美国历史文化的惊人真相;以轻松的心情进行趣味盎然的美国文化之旅。 《美国的弑母文化》从构思到完稿,历史学者孙隆基耗时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作者从“弑母”这一新颖的角度,深度剖析美国20世纪的历史文化。 作者从百余部好莱坞影片以及美国上个世纪的众多小说、诗作、电视剧作等材料着手,运用历史学、影视学、心理学、社会学、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等相关理论,剖析并证明了“弑母”文化乃美国20世纪大众文化的主流。 本书分析了如达尔文、尼采、怀宁格、劳伦斯、弗洛伊德、苏理文、马尔库塞等人是如何影响美国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的,还解答了美国文化史上一些重要话题,如原野理想、杀父娶母、大妈咪主义、边疆理论、世纪末思潮、白色愿望时代、杜鹃窝情结、性别教条、阳具型女人、多样相的变态等等。
总论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美国:黄色祸害、白色大愿和男性危机 世纪末文明的转型危机 世纪之交的时代里程碑 时代精神的聚焦:老罗斯福 作为新边疆的太平洋 “黄祸论”成为时代话语 帝国主义文明与男子汉气概 原野的理想和神经衰弱气质 野性的呼唤 世纪之交的男性焦虑 神经衰弱成为时尚病 神经衰弱与阳刚隳沉的梦魇 白色人种的大愿望第二章 现代文明的困境? 女人:物种的守成者 男女教育分途说 建立美国童子军的路线斗争 比现代文明危机更深层的因素第三章 尼采式超人论与仇母情结 尼采与他妈妈来自不同的“国度” 怀宁格:男与女=灵与肉 劳伦斯和妈妈划清界限的《宣言》 门肯如何“捍卫”妇女 怀利对“大妈咪主义”的鞭笞 超人与母亲第四章 美国性别的两极化 性别观:从生理到心理 弗洛伊德话语的来临 苏理文的“杜鹃窝情结” 将性别暧昧与精神病混为一谈 性别作为一种角色、一种认同 美国性别教条的形成第五章 世纪中期:性别角色的严重危机 性别角色论在大众想象里的掠影 不称母职的阳具型女人 宜家宜室的女性型女人 女性成长的歧途 美国电影把阳具型女人漫画化 理论的修正与戏剧化效果 妇女非女性化面貌之蜕变第六章 山雨欲来:杀母幻想之前奏曲 人类堕落之源:夏娃 女性意象的一分为二 “与敌同眠”(男性版) 谴责妈妈缺乏爱心 父母子的“三角”是永恒的吗? 从杀父娶母过渡到杀母第七章 60年代:“杀母”的经典著作时期 妈妈是成长的绊脚石 异性恋还是同性恋? 妈妈居高临下的威胁 被妈妈宰制的“小丈夫” 灵魂被妈妈占据的犯罪型人格 划时代的经典杰作《惊魂记》 “杀母”成为时代精神 攻击母亲成了“八股”第八章 战后女权意识的初步:杀母 “杀母”作为一种共识 妈妈对女儿的宰制 母亲与女人角色的抵牾 “妈妈/家庭主妇”的病态学 炮轰家庭主妇角色 “史德福妻子”症候群 口腔欲望之压抑与吃食错乱症 性成长的政治 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政治第九章 女性主义如何重建“母亲” 男性的成长:断裂与异化 80年代的“母亲”热 女性的传承:联结与关怀 电影故事里的女性思维 连续性与个体化的矛盾 女性化与东方化第十章 言不由衷的母女亲和论 离家的喜悦 《通灵女士》里的母女情仇 对“最亲爱的妈咪”口诛笔伐 弗朗西丝的苦难 母女关系之妖魔化第十一章 杀父杀母的心理倒影:杀子 战后婴儿潮世代 魔童文类系谱学之滥觞 愤怒世代之“街头的狂野”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世代自身遭否定 魔童文类的里程碑:《罗斯玛丽的婴儿》 魔童文类的经典著作时代 魔童文类随时代递嬗 恐惧身体被侵犯与对人身自由的执著第十二章 失去的地平线:爱欲化的人生早期 个体心理成为整体文化的图式 对人生早期爱憎的双重情感 性解放狂飙时代的号手:马尔库塞 母亲与人生早期 性的乌托邦及其变质 诺曼·布朗的性组织解散论 不再有分离的夏娃 揭橥多样相变态的文艺里程碑 母亲与死亡 远在天边的“东方”第十三章 自我疆界之捍卫:歼灭“狂慕者” 忠实的信徒之原型 由恐惧妈妈到恐惧“狂慕者” 人格不独立等同“人我界限不明朗” 窃取他人认同的人附录第一章 美国人如何论说中国人的“性” 20世纪中期的一场“中国人性格”的研究 把人格当做文化的转喻 中国式的人生早期 中国人“性别角色”的倒错 美国研究者透露的“阉妈恐惧症” 藐视被动与恐惧“被耗尽”附录第二章 美国人如何论说中国人的“暴力” 爸爸缺了席的“父权社会” 中国式人格的攻击能力受损毁 把被动与被虐狂性别化 缺乏性与暴力的人格乃“非美国式”的 美国大众文化把东方人塑造成“第三性”附录第三章 美国大众文化里的男性杀父幻想 国王必死 浪子回头 比上一代道德上更优胜 谨防爸爸陷阱 抵制上一代的杀子图谋 爸爸对儿子的心理摧残 父权的解构 男儿本色的颠覆 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附录第四章 杀母意识渗入美国的犯罪学思维附录第五章 后经典时代“杀母”的成语化(至20世纪末) 历久不衰的犯罪型人格 自私的母爱 母爱杀人 缺乏“母爱”亦会引发杀机? 真实案件还是戏剧化? 影片《迷离布局》 母子关系总是负面的 重父轻母意识 同性恋、乱伦、性侵犯与童年受虐附录第六章 后经典时代“杀母”的成语化(进入21世纪后) 时代、潮流在变,杀母依旧 母亲与病态杀手结下不解缘 《鬼影人》的个案研究 《割破的伤口》的个案研究 “杀母”接近尾声,还是已全球化? 异军突起:产后忧郁与门乔森症附录第七章 与“杀母”唱反调的作品致谢
胰腺炎-专家与您面对面 本书特色 胰腺炎怎么防?怎么治?本书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出发,分别从基础知识、发病信号、鉴别诊断、综合治疗、康复调养和预防保健...
《高敏感是种天赋》内容简介:为什么常觉得自己事情做不好、在人前丢脸? 大家都说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这是我的问题吗? 丹
《重访英伦》内容简介:本书包含了费孝通初访英国的学术自述《留英记》,以及1946年4月至1947年5月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再次踏上英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治疗者与咨询师成长、督导和临床案例指导的珍贵教材。书中收集了111个心理治疗的失败案例,其错误主要集中在治疗
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最新增补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海南出版社出版★ 科学阅读房中书,正确看待房中术★ 书中收入大量配图,内容五花八门,读者可自行想象★...
喜乐活到天年 本书特色 读一读古今寿星的传奇故事,给人启迪,也令人向往。看一看古今寿星的喜乐生活,仔细琢磨其健康长寿的实践经验,听一听专家讲解的“长寿秘诀”,其...
拖延症心理学: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七章,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为什么拖延症偏偏看上我 ; 跟拖延症玩拔河: 抢回你自己的时间 ; 责任感...
《牛顿传(修订版)》内容简介:按照一份在历史上知名的影响力人物名单——“100个伟人”所列,艾萨克·牛顿排名第二。牛顿从大学新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教师和学者,海因茨•科胡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胡特反对许多主流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挑战正统
全书以生活化的语言学、系统地介绍了衰老的机制、当前医学抗衰老的前沿技术、生活中的美容诀窍、明星美容秘密等,提供了大量美容
《哲学树(荣格精选集)》内容简介:树,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重要原型意象,反映着个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中的重要内容,理解树意
《ASP.NET本质论》内容简介:如果你只是想系统地学习如何简单地利用ASP.NET快速地进行开发,《ASP.NET本质论》也许不是你想要的;如
贫血 本书特色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减弱,可使全身各系统...
《寻找斯宾诺莎》内容简介:快乐、悲伤、嫉妒和敬畏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它们通常被认为过于私密,以至
无论是叫生理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还是行为神经科学,乍听起来这一学科的确艰深晦涩、远离生活。然而翻开本书,你将惊喜地发现,这
教育心理学 本书特色 桑戴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戴...
0.8生活 本书特色 风靡日本的生活新方式,全世界推崇的健康新法则。完美生活,健康身体——从0.8生活开始!本书将“0.8生活”概念在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方面进行...
安德里亚•莫利兹,一位医学先知;一位印度草医学、虹膜学、指压按摩家;一位震动医学的实践医生;一位作家,和艺术家。1954年,出
心理学概论 内容简介 在结构和体系上,本书改变沿袭已久的做法,先讲“个性一情志因素”,后讲“认知一智能因素”。作者做过研究和实验,证明这种体系要比传统的做法好,...
《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内容简介:我们的爱有多久?——亲密关系中的秘密 亲密爱人,如何从不完美走向无限美好? 结婚,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