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大能容》是逯耀东两三年中发表于报端的饮食文章的集结,大多为探访饮食的随笔。“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等篇,虽不是饮食的文章,但为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序:肚大能容
又记
豆汁爆肚羊头肉
去来德兴馆
海派菜与海派文化
多谢石家
烟雨江南
钱宾四先生与苏州
灯火樊楼
饮茶及饮下午茶
馋人说馋
凉拌海参与《随园食单》
出门访古早
只剩下蛋炒饭
东坡居士与“东坡肉”
胡适与北京的饭馆
路近城南
茶香满纸
红楼饮食不是梦
茄鲞
释鲞
茄子入馔
老蚌怀珠
樱桃鲥鱼
南酒与烧鸭
味分南北
二分明月旧扬州
富春园里菜根香
我住长江头
也论牛肉面
再论牛肉面
还论牛肉面
何处难忘酒
“佛跳墙”正本
太史蛇羹
一封未递的信
两肩担一口
灶脚
厝边
饮食与文学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名叫「檮杌」。這種怪獸外表怪誕,好鬥不懈,且有預知吉凶的能力。隨著時間流變,檮杌的形象逐漸由怪獸轉
是作者继《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后,专为大陆读者新选编的一本,作者在后记中称“更辑旧作,兼有新探,勒成一书,经续
《公文写作实战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公文写作实战从入门到精通》在前半部分用比较多的文字,系统地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知识、基
《中亚研究(2017年第1辑/总第4辑)》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了哈萨克斯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态度与中国的方略、哈萨克斯坦在“
胡风(1902—1985),诗人、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县人。1929年留学日本,1933年回国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
上世纪90年代,王小波在写作小说的同时,开始杂文随笔的写作。这些文字从社会批判到文化论争、从写作自白到文学评论、从日常生活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
《鲁迅的文化视野》紧密抓住鲁迅的“当代性”现象,回应着下文坛与学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鲁迅的争论。真诚的敬仰和空泛的赞美,严
米沃什晚年的一部著作,有点回忆录的性质,却非于时间的顺逆中纵横,更类于仰望一生命运星图,不作全景而只星星点点的勾勒。喃呐
《老年疾病预警性诊治》内容简介:本书按照老年医学的特征,分为14个章节,内容包括老年与老年预防医学,老年患者的健康评估,老年
《董明珠:刚柔并济》内容简介:董明珠,“营销女皇”、“商界铁娘子”,媒体好像更关注她的各种话题,却忽略了她的企业管理思想。
《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内容简介: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五本,精选自界面新闻旗下的非虚构平台“正午”。“特写”栏目,本期推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
《清欢》讲述了: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爱还不够充满,但只要有一点的关怀、一点的善意、一点的温柔,试着把那一点表达出来,久而久之
《把心安顿好》是周国平2006-2010年的最新随感集,也是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之后的第四部随感。《把心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
作者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对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独到的观察与剖析。身在教育体制之中,作者所见真切,所感颇深。第一辑“以自
他来自于民间,也来自于底层。但他却地地道道是个“精神贵族”。他挖掘的是中国文人的劣根性,他的“中国文人不懂得耻辱”的理性
作者以历史的视野思考现实,以现实的关怀反思过去。在历史与当下的双重语境中来回穿梭,获得某种平衡的反思,尽管可能成为难以担
《谈医论症话健康(第二辑)》内容简介:本书为健康科普书,设计多个典型常见病例,用简单易懂的文字阐述疾病的症状及诊疗导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