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历史,记忆,现代性
**章 传统,记忆与希望:鲁迅与批判历史意识
第二章 悲剧视角,刨伤视觉,历史蒙太奇
第三章 以刨伤基调的革命后历史:本雅明的启示
第四章 时间,现代性与神话:王安忆的记忆小说
第五章 历史与悲喜剧:银幕创伤历史
第六章 从史诗叙述到散文世界
第七章 呼唤气韵的记忆:朱天文的现代都市怀旧
第八章 爱在灯火阑珊处:《长恨歌》中的时间,商品与怀旧
第九章 不忘现实主义:全球景观中的城市电影
第十章 冷战记忆,帝国审美与中国研究
本书收入有《传统,记忆与希望:鲁迅与批判历史意识》、《悲剧视角,创伤感觉,历史蒙太奇》、《以创伤基调的革命后历史:本雅明的启示》、《时间,现代性与神话:王安忆的记忆小说》、《历史与悲喜剧:银幕创作历史》等10章。
另外一种常见的指责,批评进化史观贬低传统的价值,不加辨别地拥抱西方的文化。然而,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社会各界都卷入实际政治和话语斗争中,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什么是*精髓的文化积累,似乎并不那么急迫。恰如汪晖所说,与传统的决裂已经无法挽回地产生了,难以再回到原有的传统家园(《反抗绝望》,134)。鲁迅和他的同辈人面临的更为棘手的问题是,作为过去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怎么有能力批判,甚至“埋葬” 过去?诚然,他们力图脱身于传统束缚之外,作为一个旁观者,从理性判断的角度,借用西方启蒙价值来批评传统。这样,他们假想了一个整合的传统体系,而自己却可以身心游离其外。启蒙主义有关个体、自由、平等的思想的确标志着与传统的决裂。这些思想的基调是“反历史”的——假设历史只是过去生活经验的积累的话。这些想法不愿正视传统的积淀对现代社会的延绵而持久的控制力。启蒙思想意味着一个绝对的、现代历史突进的标准,激进知识分子以此激进的态度谴责批判中国落后的过去,以全盘的方式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笼统地弃绝。这种现代心态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表达得*有力。狂人对传统中国的“吃人”的诅咒是相当情绪化的冲动之语,一声呼叫似乎就要把传统和历史扫进垃圾堆。但这种冲动与“吃人”话语中非历史性特性是相通的。阿Q的形象也有同样的意味。阿Q一人担当了传统人格中愚昧、下贱、无知、贪婪等坏品性的综合,活脱脱成为一个传统中国的“典型”。像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五四知识分子在回顾传统时,并不尊重,并不悉心去探讨传统在当代的延续性。传统,儒家学说,礼仪权威和民族的过去在他们都缺乏正面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词似乎与野蛮、原始、黑暗、罪孽、谬误、愚昧、谎言和死亡十分接近(Collingwood,76—77)。 但是,过去并不是在启蒙时代的一个早晨就可以随手扔出窗外的。尽管现代启蒙思想被广泛接受,过去的传统仍然顽强地持续下来,并有力地左右现代反对者的基本生存秩序。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在现代性经验中的延续越来越注意。汪晖对鲁迅的分析注重了鲁迅写作中传统与现代性既对立又联系的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联系,可以用来描述持续形成中的现代历史意识。汪晖把鲁迅放在西方启蒙思想的交叉的思路中,有效地探讨了中国现代性对西方启蒙价值从本土需要提出的要求,以及对其进行的重新创造 (《反抗绝望》)。 P11
王斑,生于福建厦门。1982年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英语学士,1985年于该校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旅美留学。先于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读比较文学,后转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园(UCLA)。l993年获比较文学博士。随后在纽约州立夫举石溪校园(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fk,StonyBrook)任教7年,2OOO年转新泽西罗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现任教授,2O02年在哈佛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系任客座教授。学术写作涉及文学、美学、历史、国际政治、电影及大众文化。
《超写实的彩铅基础手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涵盖了彩铅学习中工具选择、基础技法、案例精讲几大部分,案例精讲中又涉及到了水果、
雷虹艳,1986年7月生,汉族,四川成都人。201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成都中医...
《三十不立: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内容简介:39岁孤独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签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帮帮我。”这是一封永远无法寄出
MOOK 悦读 第三十六卷 本书特色 近年来,一批讲述“个人史”的出版物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本卷《悦读mook》也将关注的焦点置于这些历史大潮中的“个人史”,刊...
蔡定剑(1956-20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1986年至2003年底先...
闻黎明(1950~2022),1977年6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相继在中国通史研究室、近代史资料编辑室、近代思想史研...
抵抗通吃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文集,全书收入了众多颇有见地的社会问题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于长假的,有关于节食的,有关...
李培林自选集 本书特色 李培林编著的《李培林自选集(精)/学习理论文库》这本文集选了关于企业组织研究的几篇文章,企业组织是我的研究本行,李培林现在招的博士研究生...
公文处理案例:2016年版 本书特色 公文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公文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处理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机关运行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高低,体...
文化社会学论集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录的三篇论文大部分是曼海姆在德国的*后几年中撰写的。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即曼海姆在知识社会学领域中的主...
芷兰斋书跋初集 本书特色 《芷兰斋书跋初集》主要收录作者韦力所收藏的重要明清精椠名抄40余部,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
【作者简介】于尔根•考伯(Jürgen Kaube)生于1962年,最初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等高校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工作,1999年开始在《法兰克福汇报》担任编辑...
图画通识丛书博弈论 内容简介 博弈论研究的是:当我们行动的后果取决于他人决定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决定。经济学家伊万·帕斯丁和图瓦娜·帕斯丁解释了在这种情景之下, ...
出版大畅销 本书特色 深度剖析日本出版业大畅销背后的秘密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亲自为之作序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特别推荐出版大畅销 内容简介 本...
欧洲近代生活(村庄与城市) 内容简介 《欧洲近代生活》(三卷本)从文史的角度概述16-18世纪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村城与城市》阐述村庄和城市的生活世界,形象生动...
末木文美士,1949年生于日本山梨县,1978年修完东京大学博士课程,现在为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学、日本思想史。主要著述有《佛教——言语...
道出真我-黑衣壮的人观与认同表征 内容简介 认同如何建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确立并发生改变?对“他性”的界定如何影响到对自我的寻找?这正是...
思想与文化-(第五辑)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当代儒学思想的扩展形态》、《世俗化社会中的精神生活论纲》、《默会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等文章。思想与文化-(第五辑)...
黄昊,男,1985年生,历史学博士,山东济南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厅级课题两项,获得山东省...
本书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