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百年中国,多少悲壮剧,前人创造了历史,却又多少被遗忘。傅国涌勤奋博学,“百年寻梦”,“追寻传统”,“笔底波澜”,为后人找回财富,激人奋进。——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钟沛璋傅国涌在尘封的史料中勤奋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国不少历史真相,以新的视角给读者新的启发,实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在我看来,在一代年轻的学人中,傅国涌是非常优秀的一位。他的文章带着他特有的思想光彩,正在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新宇傅国涌钩沉半个世纪前中国知识界、新闻界旧人旧事的文字,我在今天读来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这种感受的复杂真切远过于读《世说新语》。——《南方周末》编辑、杂文家鄢烈山傅国涌的文字之所以可信,在于他的理性、道义和人格力量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在一个弯弯曲曲的年代,傅国涌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傅国涌的写作堪称独树一帜,他总将庞杂的史料钩沉与高度的现实关切水乳交融,平静的史家调子里,暗淌着壮怀激烈的焦灼与隐痛。他使用史料的方式是轻柔自然的,没有学问家的卖弄和僵硬;语言也是简洁温暖的,以确切为限但绝不粗陋。——评论家李静
本书是一本编年体的百年中国言论史,主要介绍了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邹韬奋等人言论。
1872年:《申报》的创世纪 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的报人徐铸成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的。”虽然报纸被俗称为“申报纸”,但其实,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并不是近代中国*早诞生的一张报纸。在它之前,1858年香港就有《中外新闻》(《孖刺报》的中文版),1865年有《华字日报》(《德臣西报》的中文版),即使上海也早在1 861年就有了《上海新报》。但在前面的这些中文报纸,基本上都是外文报的中文版,内容几乎都译自外报,再加上一些洋行的告白、船期消息等,读者面也很窄。只有到了《申报》问世,“才以一般群众为读者对象,开始冲破‘宫门抄’、‘辕门抄’及政治公报的藩篱,重视对国内外大事的采访和记载,也逐渐注意市井琐闻和社会变化,**次形成了一张现代意义的中国报纸。” 《申报》虽然是外国人办的,却处处考虑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担任笔政也都是中国文人。内容大到国家政治、中外交涉要务,小至风俗变迁、商家贸易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申报》以“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为报徽,试图担当起民间舆论的角色,多年后《申报》发表的论说《论新闻纸之有益》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欲知民情,莫捷于新闻纸。”它在创刊当天的《本馆条例》中就提出,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申报》曾发表不少批评现实的“论说”,从而成功地打开了局面。正是从《申报》开始,报纸才真正开始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中。 虽然美查知道办报不能“利而忘义”,但这位英国商人同样深谙中国的国情,“慎勿评品时事,臧否人物,以缨当世之怒,以取禁止之耻”。按照这一尺度,《申报》的言论向来是有节制的,以不得罪清廷为度。 即便如此,在清廷的眼中,《申报》仍然是大逆不道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恭亲王奕沂曾照会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引用上海道台给英国驻上海领事的公文说: 查上海英国租界有英商美渣(即美查)于上年创设申报馆,所刊之报,皆系汉文,并无洋字。 其初原为贸易起见,迨后将无关贸易之事逐渐列入,妄论是非,谬加毁誉,甚至捏造谣言,煽惑人心,又复纵谈官事,横加谤议,即经职道函致英领事饬禁,未允照办。 奕诉在照会中蛮横地要求威妥玛给英国驻上海领事饬令:“凡不关贸易之事,不准列入《申报》。” 可想而知,早已经历近代文明洗礼的英国一定不予理会。这一原件至今还保存在伦敦档案馆里,活脱脱地画出了清王朝专制、愚昧、无知的嘴脸。这是那一时代中国言论环境的*好注脚,我们也由此可知《申报》只是租界时代的特殊产物。 [记事] 12月31日,在与《申报》的竞争中,创刊十年之久的《上海新报》宣告停刊。 P1-P3
傅国涌,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1999年以来在《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万字。作品曾多次被《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杂文选刊》、《中华读书报》、《中外书摘》、《书摘》等报刊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和多种选本。著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笔底波澜一一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等。2005年在本社出版的《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受到广泛欢迎和关注。同作者出版的其它图书·中国现代作家传记-金庸传·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发现廿八都[看更多同作者的图书]
古今中西之争 本书特色 “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
“现在我确定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孩子,我知道如何看着那被冰霜覆盖的树林,如何活着,保持立定的姿势。”《不对称》是波兰诗人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全新诗集。本书分为三辑...
格林童话-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本书特色 19世纪初,格林兄弟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改编成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此后,许多动画片、电影和文学...
从孔子到孙中山: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在近代以改造中国为远大抱负的众多历史人物中,孙中山无疑极有代表性。既然要改造中国,势必会与中国...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张志和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作者在师从启功先生期间及毕业后经常前往启功先生家聆听其讲书法创作、谈文学艺术,获...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是由武汉大学著名教授赵林的同名课程录音整理而成,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发展演进的基本情况,以及它对于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事实上,自从公...
孔子随喜 本书特色 《孔子随喜》一书主要分两部分:上篇《孔子十二章》,以笃诚、优游之笔闲谈孔子,形象鲜明,生气灵动,活泼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下篇《论语随喜》,...
语文丛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近代汉语联绵词考(六则)》、《“前人”正解》、《人名误标一例》、《元明市语疏证》等共50多篇文章。语文丛稿 目录 缅怀吕老近代汉...
世界文明图库--犹太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犹太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近代以来犹太文明复兴之路,犹太人的宗教生活,犹太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犹太人的教育、...
作品目录原序 英文版序言 第一章 欧洲和神学政治问题 第二章 马基雅维利和恶的创造性 第三章 霍布斯和新政治艺术 第四章 洛克,
「設計」如何讓生活過得更好?答案就在這29坪的所有細節裡。這是第一回,葉怡蘭敞開自家私宅,細膩書寫關於空間觀點、設計思維、生活美學,以及,關於家的溫暖點滴。「在...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主要内容写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作者陆续发表的论文组成,探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文官与武官、家族制度与国...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故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的一本鼎力之作。它发轫于1931年,正式出版于1994年,集朱先生十数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是...
《生于1949》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李安定于1949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亲身经历和感受了新中国在成
民间戏曲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叟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
千年凿击而成的顶尖神话:莫高窟 本书特色佛教有许多神灵,制作佛像是宣传佛教思想的重要途径,所以佛教有“像教”之称。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建造石窟,代代兴建...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 节选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
印度古代语言及吐火罗文研究-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 本书特色季羡林先生精通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古代印度和中亚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他对于印度和中国的古代宗教、文化...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 本书特色 1888年,23岁的W.B.叶芝编写了一部爱尔兰传说故事集《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用诗人的纯真热情,整理归纳出凯尔特传...
独角鲸文丛-文化麦当劳 本书特色 本书为作者的文化批评和思想随笔选集,部分入选文章在读者中间曾产生较大反响,“文学麦当劳”、“诗坛马戏团”等已经成为写作者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