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君武吃浆糊
——华君武趣事之一
华君武同志曾发表过一幅漫画,说“老兔今年83”。也就是说,他是属
兔的,83岁了。可是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毫不夸张地说也就是63岁的样子
。好像几十年来,他的外貌没有改变,高高的个子,朗朗的话语、笑声,不
弯腰不驼背,步履矫健,这是我的印象。听他谈话会不知不觉地被他感染。
他讲过的一件一件的事,也如他的漫画一样,令人深思,也令人捧腹。
华君武同志是中外知名的漫画家,他喜欢别人叫他华君武或君武同志,
如果别人称他为大师,他会觉得肉麻。作为晚辈,我称他为华老。在本文中
还是称他为君武同志吧!
*近去看望过君武同志,从闲谈中知道他自小喜欢绘画,上中学时就画
漫画,在校刊上,在杭州的报纸上发表过漫画作品。他认为漫画这种艺术形
式不呆板,能表达出画者的所观所闻所思。他高中没毕业,就步人了社会,
在上海银行当了一名低等小职员。那时他读过《大众哲学》等一些进步书籍
。他所以决心追求革命奔赴延安,是因为看了斯诺的《西行漫记》。从书中
,他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知道了在延安有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和拯救中国
的共产党。于是他瞒着母亲,没有向老人家说句道别的话,孑然一身踏上了
去延安的路途。他从上海出发,先到香港,经广州、长沙、武汉,再到重庆
、成都,过秦岭到西安,这才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同志接见了他。
历时三个月才辗转到了延安。完全是一个人,没有结伴儿,一路辛苦可想而
知,追求革命的决心可以明鉴。这是1938年的事,这年他23岁。
君武同志说:“旧社会那种人与人的不平等,虚假、黑暗再加上帝国主
义的侵略,特别是日本、英国的侵略行为,更叫人痛恨。所以到了延安真有
解放之感。民主空气浓厚,觉得很自由,敢于说话。同志之间也融洽,完全
是新型的人际关系。”
华君武同志到延安后,进了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发现了一些人才,如
时乐濛、秦朝阳、华君武、古元、严辰等十几个人,将他们分到了鲁艺,那
是1938年12月的事。在鲁艺,华君武同志是研究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就是比学生高点,比教员低点”。
君武同志说,他们研究员是高级班,后来成为著名电影评论家的钟惦莱
是他们的班长,戏剧家阿甲同志也是这个班的。有一次,君武同志看到钟惦
棐他们几个人在野外坟头那里开会。他们回来以后,他有些不高兴地问钟惦
棐,为什么开会不通知他,钟惦棐同志告诉他,他们是开党员会,君武同志
这才明白了。后来积极、认真工作,争取入党。
君武同志说,他在延安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滑冰。
我吃惊地问:有冰场,有冰鞋吗?
君武同志告诉我,于蓝(电影表演艺术家)的哥哥会做冰鞋,冰刀是用炸
弹残皮找铁匠打的。把冰刀打好绑在一个木撑子上,那木撑子就是过去补袜
子用的类似那种木撑,这种木撑子自然也得亲手制作。然后再把它绑到鞋上
,这就完成了冰鞋制作的全过程。
君武同志说,那时延安生活很苦,他曾以半碗浆糊充饥。
这又使我睁大了眼睛:“华老,您吃过浆糊?”
他也笑了:“是啊,那时穷,没有钱。我到鲁艺时,开始我一个人住一
个窑洞,窗户上要糊窗纸。学校发了窗纸,又发了打浆糊的面。浆糊打好了
,我把窗户糊好,就去看晚会。在延安看晚会,是主要娱乐项目,我也很喜
欢看。可是看完了,回到窑洞里深更半夜,真饿呀。没有钱,也没有地方卖
零食,真是饥肠辘辘。我看到了那半碗没有用完的浆糊,端起来就吃了。”
我听到这里也笑了,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感动。老一代文艺前辈为
追求真理,跋山涉水来到这块圣土,为国家为人民,甘愿过着这种极其贫苦
的生活,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君武同志还告诉我,他们发下的棉衣也是一衣多用,棉衣穿完了,就改
成单衣,单衣穿破了改成背心,背心破了撕成布条打一双布草鞋。
君武同志说:“当时生活就是这么苦,可是心中乐。想一想,那碗浆糊
,怎么那么好吃。”
我听后鼻子老发酸,真的。
1997.7P3-5
在这60余篇的散记中,作者从个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记述了前辈们许多感人事情,冰心的爱心、华君武的幽默、梁斌的深情、沙汀的热心肠等等,有的是大事,有的也许是不大的事,作者只从自已所接触到的做了忠实的记录。从她的散记中,我们仿佛见到了这些前辈们的音容笑貌,看到了前辈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作者的叙述中,没有浮想和随意,还历史(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一部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散记。
作家,山东潍坊市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少年时代在革命抗日根据地开始发表儿童诗歌、剧本并获奖。先后在胶东胜利剧团、胶东军区国防剧团、华东军区文工团工作。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南下进军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入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深造,后在文化部、中宣部工作。文革期间下放宁夏贺兰“五·七”干校劳动。粉碎“四人帮”后,重回工作岗位,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几十年来她一直坚持业余写作,发表了大量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米河流向远方》、儿童文学集《我有一个好爸爸》,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中、短篇小说集《愿我们成为朋友》,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血红的落日》0小说《顶峰下的问号》被选入二十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叮咛》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儿童文学集。她的作品《闪光的国徽》拍摄成电视剧(名为《小戈和他的伙伴们》)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荷塘月色-经典常读 本书特色 朱自清散文以其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荷塘月色》选取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内容都是身边的凡...
林清玄作品:玫瑰海岸 本书特色 《玫瑰海岸》被誉为林清玄动人的小品,一半抒情,一半写景;一半是情感忧伤的生命之歌,一半是心胸光明的宇宙之爱。在美丽与哀愁中升华,...
《槐聚诗存》是钱钟书自己诗的自选集。风格上接近宋诗杨万里等人。读者希望对钱钟书知人论世,这本诗集是很好的材料。本书由三联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19:陆士谔 徐卓呆卷 本书特色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
往事偶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的随笔集。平实的笔触间,回忆其少年求学、归国治学的经历,以及与梅贻琦、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等诸位同道好友的往来...
自然室诗稿-冯振全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自然室书稿》1989年已出版。本次为再版,书稿含冯振生前著作3种:《自然室诗稿》(三集)《山围精舍诗稿》《覆瓿集》与诗...
西欧思想游记 本书特色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西...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梁实秋代表作--清华八年 本书特色 我自民国四年进清化学校读书,民国十二年毕业,整整八年的功夫在清华园里度过。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八年,何况是正在...
命中相遇-刘心武话里有画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文学人生回忆录,是理解和穿透心武先生前半生创作的*要的路径,也是体会和了解中国人的二十世纪的风云的一个路径。书中记录...
精美散文诗读本 内容简介 《精美散文诗读本》主要讲述了:“散文诗”是“散文”与“诗”的杂交和融通,它既吸收了“散文”的现实,真实、自然和散淡,又吸收了“诗歌”的...
槐园梦忆 本书特色 “如果可能,我愿每日在这墓园盘桓,回忆既往,没有一个地方比槐园更使我时时刻刻地怀念。”梁实秋先生编著的《槐园梦忆》是为了悼念已故妻子程季女士...
黄源文集(第一、二卷) 本书特色 黄源(1906—2003),笔名河清、澄清等,1906年5月1日生于浙江海盐县,曾在嘉兴秀州中学、上虞白马糊中学、上海劳动大学...
对着水牛唱歌的女孩 本书特色一个反复出现的梦境将主人公带回美国土著居民不为人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梦境有含义、动物是人的老师、那些“通灵的人”拥有我们难以理解...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巴金选集(共两册)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巴金选集(套装上下册)》在作者的笔下,充分展现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专制大...
焦波,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纪录片《俺爹俺娘》获央视评委会大奖等多项大奖。电影作品有《乡村里的中国》《出山记》《进城记》《淘宝村》《川流不息》等。《乡村里的中...
鲁迅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本书特色 他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余味悠长,有着温暖的底色和温情的流露。这一切,都是几代人的阅读回忆。他的杂文,犀利、老辣、缜密、...
★日本芥川奖得主圆城塔处女作。★菲利普•迪克奖特别奖项获奖作品。★每一个故事的缝隙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一本拒绝99%读者的烧脑杰作。然后在某一天,在阶梯的极限之...
他们是凭真知灼见和专业精神取信于众的各界翘楚,他们是永远怀揣最质朴最无私爱子之心的平凡父母安妮宝贝白岩松毕飞宇曹文轩陈志武池莉春桃崔曼莉范铭冯唐古典韩寒 虹影黄...
(杨德豫译诗集02)华兹华斯诗选 内容简介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
闪烁时间-石康 本书特色 这是石康*新的一本随笔集。 2005年与2006间的生活速写,地点分别是在厦门与北京,有一些工作,有一些生活点滴,有一些私人感受,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