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近刚刚编辑完成,共有十五卷之多。本书正是从这些原始文本出发首次对舍勒的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就此而言,本书是完全建立在舍勒的德文原著以及与之相应的手稿之基础上的。二是用它来就教于那些熟悉各种和上述版本及其英文译本相关的研究著作的专家们以及那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近才成长起来的舍勒研究的初学者。
我的这本著作是我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对马克斯·舍勒的心灵进行研究的结果。我所研究的舍勒的心灵就体现在他的著作全集以及长达数千页的遗稿当中。我一直都在对舍勒的著作及遗稿进行研究:不仅要发现其思想的统一性,而且要表明舍勒通晓的文献范围之广,甚至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范围。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经意地发现,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对二手文献及其中的各种论据、评论和论点的参考不应该让本来就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变得更加晦涩难懂。
我希望,借助这种研究方式,我已经成功地对20世纪早期头绪纷乱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清晰的概括。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一直构成了诸如海德格尔、胡塞尔、列维纳斯、梅洛一庞蒂、尼采、罗素、萨特、维特根斯坦等思想家的研究背景,也构成了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他们的其他思想家的研究背景。
因此之故,我想就我的同事的名字以及各种二手文献的标题没有出现在正文中表示歉意。不过,为了方便读者,我已经选择在书后增加一个经过筛选的、*近才出现的二手文献的清单。在此,我也要一并向所有这些作者、特别是那些他们自己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的人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即将迎来第三个千禧之年的曙光——在其中充满战争的罪恶、饥饿、社会动荡、信仰衰落以及大屠杀的那些世纪已经成为过去,这些世纪同时也部分地由于技术进步并通过实现艺术、文化和创造的*高价值让人类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人是什么?”、“我们人是谁?”的问题就首先成了哲学研究的课题。近代哲学对人的研究是从笛卡尔、帕斯卡开始的,这种研究也根源于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人们日益认识到,他们生活在许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在众多对立的力量当中,就包括善和恶、正义与不义、贫穷与富裕、信仰与无神论、堕胎与生命权利的对立。人的这种境况如果不是悲剧性的也是充满悖论的,因此需要哲学给出答案。更进一步讲,现代人的生活被技术的光环笼罩着,但技术本身却充满了悖论——人对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有时却对技术持排斥态度。也许,是某种超乎我们认识的东西在勾画着人类未来的方向。
如今,我们对从漆黑的太空拍摄到的我们这个小小行星的照片都非常熟悉。在希腊语中,“planetai”一词的字面意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行星正在“漫游”。“行星”一词很适合传达一个极为重要的现代经验,那就是,生活在巨大的时空当中。伴随着人们对技术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信任,这种宇宙经验逐渐取代了生活在上帝之中的经验;或者说,就此而言,取代了远古神话时期那种与诸神一道生活的经验。
如果从太空来欣赏我们这个有蓝、白两色有时又略带红色的、漫游着的有色行星——地球的美,我们也许会得到不同的印象。不过,如果做个简单的心理实验一——把这个行星遮蔽起来而用人类替代它的话,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人类孤独地漂浮在宇宙那沉默而奇异的漆黑中。在此景象中,人立刻会为尘世上那与人类的积极成就一道漂浮着的堕落、邪恶、愚蠢的自我毁灭等现象的数不胜数而感到震惊。
在我们即将跨入新千禧之年的门槛之际,从太空中观察到的人类历史的这番景象会立刻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我们所有入都有关的这样一个问题: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这些地球人会是完全孤单的吗?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像很多当代的哲学家一样,马克斯·舍勒也敏锐地意识到,与从前相比,人越来越想知道自己的生存意义。在其生命晚年,他承认,与其他任何哲学问题相比,“Was ist derMensch?”(入是什么?) 以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什么?”的问题更让他着迷。
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这一问题,舍勒不仅进行哲学的思考,而且也进行社会学的、形而上学的、宗教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和人类学的思考。在他的《论人身上的永恒》一书中,他所揭示的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正是这种独自在宇宙中生存的孤寂感:“因为,在辽阔的宇宙中,人**次感到了孤单。”
舍勒的同代人承认存在的孤独,赞同直至今天仍不时出现在20世纪哲学中的否定论(negativism)。他们的思想多少遮住了舍勒思想的光彩。与同代人的思想以及后来现象学和解释学的发展——包括当今的解构主义一一相比,舍勒的哲学是一个积极的备选方案。与前者的观点相反,舍勒认为,的确存在过各种享有特权的文本和文化,但它们并不是公正的社会结构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舍勒的哲学就是要坚定地维护独一无二的位格的个体价值。因此,在舍勒的思想中,平等主义运动就受到了持续不断的审视和怀疑。
在此,因本书的完成,我要向我在参考书目中列出的很多学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样也要向参加我的舍勒思想研讨班的很多学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从他们的哲学发问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对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我愿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方立天文集-第五卷 本书特色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
MichelFoucaultwasoneofthemostinfluentialthinkersinthecontemporaryworld,someonewh...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 本书特色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这是继《美国的本质》之后,作者的又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众...
自《汉传佛教的反思——2004新春致辞》发表以来,济群法师积极致力于佛法基础建设,并将之归纳为四大根本。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
中华佛塔 本书特色 如果你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旅行,一种独特的建筑物总会不时地映入眼帘,使你不由地停步惊诧,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它们或矗立于山峦之上,或藏身于...
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方法上的考证与义理相结合,文献求证与逻辑分析兼顾,将人物研究、学派研究、思潮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力求在多...
来果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科学与玄学 本书特色 这本《科学与玄学》由罗志希所著,著者的意思,以为不问中国有那次论战与否,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玄学 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 是...
四书五经(文白对照 全注全译)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红色锦缎封面,烫金文字书名,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发展中流传悠久、地位崇高、影响深...
佛遗教三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杂类-113 本书特色 佛教中三本经书《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原文及白话释译。佛遗教三经-中国佛学经典宝藏-杂类-...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张岱华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创造的哲学与...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焚书续焚书 内容简介 《焚书》和《续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簧的重要著作。李簧(一五二七——一六○二年》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做过二十余年小官...
四书五经故事-中华国学传世浩典(经史精解本)(最新彩图版)(上下册)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一部儒学的正典,一部东方的《圣经》,一部研究封建伦理道德及整个社会...
国家.教育与宗教-基督教教育会与近代中国 内容简介 基督教教育是近代以来中西方互动的一面镜子,跨越国家、教育与宗教之间。本书选择近代中国的基督教教育会为研究对象...
佛教情绪观 本书特色 《佛教情绪观》讲述了佛法的情绪管理首先要求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这是人天乘的教法;其次,佛法的修行*高目标则是逆生死流,转迷成悟,转...
古希腊哲学 内容简介 由中国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吸取国内外西方哲学研究的成果,编写出一套多卷本的西方哲学通史,以此总结和促进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这是一些前...
基督教文化面面观 内容简介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两希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影...
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 本书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王磊选编,从中选出有关道德问题的论述近200条,编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一书。此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荀子启示录 本书特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协商民主译丛: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 内容简介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是对传统代议民主的某种超越,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