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人类的生存意义上说,还是从人类交往意义上说,或者是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意义上说,都无法摆脱自我选择。自然的演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自我意识和精神世界的不断沉积和厚重,选择愈来愈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它必然要求人们给予一种与以往不同而且较为合理的阐释,即从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本书试图通过对选择论的理论说明,来揭示和论证选择的意义、选择的价值、选择的依据、选择的主体、选择的客体、选择的实现,即通过对选择从何而始,因何而生,谁在选择,怎样选择,选择什么,如何实现等问题的研究,深刻挖掘选择论的理论内涵,揭示出选择论的本质及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通过对选择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通过对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为我国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坚定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给予科学的回应。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由绪论和五章组成。
绪论,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以及对选择论研究现状,表明选择论在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及我国所处的重要历史方位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人脑的反映机制在于主体的内在选择性与客体的统一;而社会历史的发展则具有自然规律的属性,却是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是决定论但体现出了自我选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绪论还概括了选题的主题、立论、架构和研究方法。
**章,自我存在是自我选择的逻辑起点。自我选择作为哲学范畴,首先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它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实践过程;它以自我存在为逻辑起点,在选择中又显示出自我的自由和创造性。自我选择的实质在于自我的自由,体现着自我存在的权利;但同时又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受到他我的限制。因此,自我选择不单单是自我自由权利的一个标志,自我选择还应充分考虑他我的存在和选择,确立他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自我选择不在于自我的此在,而在于未来。它表现出自我存在的欠缺,只有通过自我选择才能使自我得到充实。自我选择总是在设定、不设定或否定中进行取舍,这种取舍同时又是价值评价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其取舍的标准就是“真、善、美”,由此构成了自我选择的价值所在和道德所指,确立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责任。
第二章,自我选择的依据。自我存在是以客观物质为基础的,任何选择都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人类社会正是在不同时间中的“现实空间”里进行自我选择的,主体的自我选择集中地表现为主体可以突破历史条件的限制,从而使社会发展呈现非线性轨迹和多样化的辩证图景。自我需要、欲望、愿望是自我选择的内在动力,自我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自我选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任何选择都带有时代的特征,就在于它不可能摆脱已往的社会历史条件而独立存在,每个人的偶然的选择汇集成为一种合目的的、具有必然性的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三章,自我选择的主体。主体的自我选择不单单是由于客观物质条件所决定,也取决于主体自身。选择主体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主体的感性选择和理性选择是不可分的,但又有差别,具有思维能力的自我才是构成选择主体的本质。主体选择的内在机制决定或影响着自我的选择,自我选择不仅要合情,也要合理;不仅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而且自我价值的体现也应在他我之中。主体通过选择内化为固定的原则、观点和习惯,从而形成主观的世界,而主体通过选择的外化则形成客观的对象性世界,即对象性存在。
第四章,自我选择的客体。自我选择的客体分为内在化的客体和外在化的客体,外在化的客体又分为客观实在和虚拟的存在;内在化的客体可分为观念、观点、能力、习惯、意志等。自我选择一方面是对客体的选择,另一方面又受到客体的制约。在选择的客体意义上充分体现出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在化与外在化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质与量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理论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作为选择客体而存在,都是由主体的选择而形成的,然而理论的观点必须随实践的观点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因此,只有通过自我选择的实现才能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章,自我选择的实现。自我选择的实现途径一般经过设定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从而达到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实现趋向于主体目的性的选择目标。自我选择实现的模式是一种自稳自组织的过程,它体现了主体选择与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热切地渴望着精神家园。自我选择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机遇的把握,而对机遇的把握就是对机遇期的正确选择,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期,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纪伯伦论人生 本书特色 《纪伯伦论人生》为“名家论人生”第三辑。精心选编了纪伯伦作品中的精华语段,阐述其对于爱、生活、生命、自我等命题的思考和理解,剖析人生哲理...
德国哲学家当中,叔本华是最有可读性的一位。《叔本华》对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进行了简洁的阐释,尤其聚焦于叔本华思想的原
本书纵观了从汉代到本世纪上半叶民间宗教教派的历史以及与佛教各宗、道教、儒教、秘密结社、农民战争的关系、印度教的历史等。全
童庆炳谈审美心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童庆炳先生专门谈审美心理机制的一组文章汇集而成,包括1990年作者给《文史知识》杂志写的文艺学专栏和与之相关的共16篇论文,...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本书特色 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思考、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处处可见逻辑的影...
互照-莱布尼茨与中国 本书特色 迄今*为完整系统深入介绍莱布尼茨研究中国的专著。深入分析了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呈现了莱布尼茨处理普遍主义与多元主义之...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季羡林人生隽语 本书特色 季羡林一生智慧精华著名东方文化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隽语谈佛论道,感师怀友品人生说世相,辨善恶明得失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本书特色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由超级畅销书作者内田树重磅力作,出版后在日本狂销1000000套。史上*有趣、*实用、*易读的马克思主义...
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编十章梳理了明代理学的演变过程。从明初朱元璋父子独尊程朱理学, 到陈献章和湛若水引领更理学向心学转变, 再到明中叶王阳...
柏拉图全集.10 (增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柏拉图全集》增订本第十册,本册包括伊庇诺米篇、大希庇亚篇、阿尔基比亚德上篇、阿尔基比亚德下篇、希帕库斯篇、克利托...
李翎(1966.7—),女,辽宁大连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工作部研究馆员。曾承担国家博物馆“通
密宗礼佛的艺术 内容简介 密宗法门,五彩缤纷;密宗魅力,尽说分毫……这是一部欣赏佛教艺术的佳作,这是一部道尽密宗礼佛艺术玄机的经典。金碧辉煌的密宗造像和法器,美...
胜鬘经讲记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
帛书《要》篇校释 本书特色 《帛书篇校释》:汇集高校哲学社会学科优秀原创学术成果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扩大高校...
莱布尼茨思想中的中国元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海外汉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主要从各个角度呈现了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关注及他思想中与中国相关的元素,具体内...
西洋哲学史 本书特色本书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的入门级读物。作为一个精通西方哲学的学者,长之先生既有文学家的文笔,又有思想者的素养,哲学家的反思能力。本书能让读者了...
斯宾诺莎读本,ISBN:9787802112810,作者:(荷)斯宾诺莎著,洪汉鼎编目录 导论:斯宾诺莎的生平、著作和学说大旨神、人及其幸
庄子浅注 本书特色 《庄子》是道家的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本书作为建国后**本《庄子》的新...
心易圭旨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化史上,知名度*高、影响*大、争议*多的著作,大概要算《周易》。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可与之媲美。它既是一部占筮书,也是一部凝结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