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为引,重新讲述现代中国的光荣与挫折,并在历史的缝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风云。
从1923年到1946年,在2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作者先后选择了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陈诚、史迪威、宋子文、马歇尔等封面人物为焦点,以编年体的方式来叙述中国的历史进程。采取以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写在后面:“历史在我们大家身上” 李辉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我为《收获》杂志撰写的“封面中国”系列专栏文章,要暂告一个段落了,而本书便是该系列文章的汇集。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沿着《时代》封面人物的线索,走进民国史,解读民国史。已经完成的部分,是关于1923—1946年的中国。1923—1946年,距离今天并不遥远,但当年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却显得那么难以接近、难以解读。
好在《时代》封面人物为我提供了一个途径。在2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我先后选择了吴佩孚、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币原、溥仪、汪精卫、陈诚、史迪威、宋子文、马歇尔等封面人物为焦点,以编年体的方式来叙述中国的历史进程。我采取以翻译并摘录《时代》报道原文,与当事人回忆录、相关史书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同时,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历史研究,我又努力将个人的实地寻访、现实思考等内容放进去,使其成为往事与现实、史料与情感相交融的历史解读。我希望这一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物的兴趣,从而为认识历史提供不同的角度。
目前已完成的“封面中国”系列的历史解读,结束在1946年。这一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在我看来,1946年至关重要。现代史与当代史在这一年开始替代:国民党时代在这一年走向尾声:共产党时代在这一年拉开序幕。
另外,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一年,负责调解国共停战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失败而归,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关系破裂,这标志着美国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来直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时代也宣告结束。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将从另外的层面和角度深深影响中国后来的行程,留下诸多可供思考和描述的话题。
1946年之后的《时代》,依然以它的方式关注着中国。一个个中国重要人物,仍将陆续成为它的封面人物。1947年,陈立夫;1948年,蒋介石; 1949年,毛泽东;1950年,毛泽东;1951年,周恩来;…… 对这些封面人物的解读,仍呈现出一部新的历史。我希望当有机会再次以“封面中国”与读者见面时,自己对历史能有更好的把握、更好的叙述。
我非史学家,但历史兴趣却使我一直热衷于回望历史。在历史的寻找中感悟人生,感悟现实,从而充实今日的情感。
我很欣赏德国历史学家克罗齐的一句话:“其实,历史在我们大家身上。它的资料在我们胸中。我们的胸仅是一个熔炉。”我想,一个描述历史的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采取何种角度,他的笔就应是一个熔炉,史料和人物命运被融化而出,凝固成历史。虽非全部,却是自己独有的一种。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干复旦大学中文系,随后在《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以文学传记、随笔写作为主要方向。主要作品有《胡同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萧乾传》、《黄苗子与郁风》、《沧桑看云》、《在历史现场》、《和老人聊天》、《百年巴金——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一纸苍凉——杜高档案》、《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等。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4月,因发表“封面中国”系列作品而被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评选为“2006年最佳散文家”。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探讨了《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龄的思想特征、创作取向等重要话题。同时,还将聊斋俚曲纳入研究视野,以《琴瑟...
中华上下五千年(彩图版)(4卷)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
大后方 本书特色 本书把战争从铁血前线移向广袤大后,战争的胜负在战场之外方,从拼杀的将士移向支撑抗战的四万万同胞,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立体的、全方位的战争。作者以真...
本书共分四篇。作者重点地在第一、四篇里描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进攻战两大战役。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决定性战役中,他是在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二十四史》。毛泽东阅读该书时在书上留下了大量评注和圈点,对深刻理解毛泽东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
张伯驹/潘素卷-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上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搜集了张伯驹、潘素夫妇无偿捐献的历代书画:陆机的《平复帖》卷、李白的《上阳台帖》卷、杜牧的...
《强势生存》内容简介:《强势生存》力图重新发现中国文明的生命力,为国家和民族寻找文明话语权。作者孙皓晖从反思世界文明入手,
《制造企业的成本工程体系》内容简介:成本工程的概念和应用在中国制造企业依然处于初始阶段,在市场下滑、经济贸易冲突的环境下,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等内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 目录 序内容提...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考察1840年到1920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书。全书共分六章,介绍了中国资本主义...
读者人文读本·高中卷5 内容简介 爱读《读者》杂志的孩子不会变坏!语文光有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人文思想!集《读者》23年之菁华,奉给中学生的一份心灵大餐!*...
原来如此:1840-1949中国底本(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通过历史事件片断和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话,来折射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物,本书以短语的形式集韵味思想于一体...
回忆雪峰-百年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雪峰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他又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作家、诗人,为发...
《新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史》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光辉实践表明,国家的建设、改革、发展史也是一部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史
本书在充分了解该主题最新研究成果和广泛搜集海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晚年孙中山、徐谦、王宠惠、居正等人为论述点,按时间先
晋书、八书、二史研究 目录 前言《十六国春秋》、《晋书·载记》对读记关于晋史的撰述与唐修《晋书》撰人问题《晋书》研究三题《晋书》研究《晋书》的评价与研究沈约与《...
《帝国的铸就:1861—1871》内容简介:1861—1871,在历史星河中格外耀眼。林肯、俾斯麦和亚历山大二世在各自的国家推进改革,铸就
耶鲁古文明发现史 本书特色 ◆庞贝古城、兵马俑、埃及法老墓、巨石阵、玛雅金字塔、空中花园…… 翻开本书,去全球30多个考古现场溜达一圈,见证15大古文明的发现全...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十九辑 2010 第一辑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十九辑 2010**辑)》,本书包括卷首语、历史现场、旧案重审等内容。历史学家茶座-总...
清宫洋画家 本书特色 在清代,在皇宫与民间、油墨与水彩、东方与西方之间,行走着一群洋画家,他们成为皇宫里的座上宾,身穿绫罗绣彩的中国官服,都有着一个中国名字: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