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复杂的,需要、追求和标准都是多方面的,但活着、活下去并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延续自己,是生命体*本能*自然的要求。文化生命同样如此。如何使得文化生命获得健康畅达的发展,在尽量吸取外来养分的同时,更好地壮大自身,在适应时代条件、现实要求的同时,使自己一以贯之的精神得到创发和张扬,尽可能多地获得生命活力,这应该是众多学人系念于心的问题。在儒家与现象学的分合之际去论证生活儒学的可能性,从道与政的关系中把握中国政治演进的规律,从对殷商时代宗教神灵谱系的梳理来考察中国宗教精神,以康德哲学来参证孔子仁学实践理性的精义,对东西方不同特质的个人主义进行比较,从金融学角度来观照儒家文化的得失,立足于艺术思潮来探讨复古以开新的文化实践,儒家与基督教就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对话、斟酌异同,直面儒学的危机去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并重建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如斯种种,反映出学人们在中西古今的张力中探察儒学生命的旧影与新踪、往鉴与前景的多向度尝试和努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干的儒学,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结构、多维面向的生命体,在历史上承担了血缘纽带、人文教化、政治认同、终极关切等功能,在进入现代情境之后,有些功能在弱化,如家庭、家族方面,有些功能在转换,如政治认同方面,有些功能则待开发,如教育、身心安顿等。对于这样一个与民族生命紧相焊接的生命体,《原道》不愿做本质主义理解和教条式的持守,而倾向于从生命体之丰富性、复杂性和立体感上去加以体察和分析。本着因时损益的原则,主张眼光向下面对既定事实、适应现实条件,在变换的情境中去历史地、具体地把握生命体的正当要求、可用资源和回旋余地,争取生存空间和历史合理性的*大化。
儒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本刊以全新视角重新挖掘儒学的深层次内涵,内容包括文化热点、文化战略、学术思想与评论、古典新诠、对话与争鸣、天下儒学、学人纪念几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
儒教是教非教的再讨论 李向平
【内容提要】“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几十年争论,焦点集中在儒教是否有一个至上神,是否存在以此为中心的宗教制度或组织。实际上,即制度即分散的社会存在形式,决定了中国儒教的关系主义宗教模式,进而摆脱了以至上神为核心的宗教定义方式,决定了儒教的宗教性表达形式,不像基督教那样,具有一神教排他性而予以制度化。因此,儒教既有对现实权力秩序的制度依赖,亦有个人信仰者的弥散型道德讲求。其大,可囊括天下;其小,能独善其身。这就建构了中国儒教的社会学意义。
【关键词】儒教关系主义宗教模式
对于中国宗教,尤其是对中国儒教及其与中国社会关系的认识,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以儒教对应于基督教信教伦理等问题的时候,这个联系尤其紧密,同时也涉及儒教是否是宗教的问题。如果儒教不是宗教的话,那么,这种对应式的研究是否还有意义呢?因此,对于中国儒教是否为宗教、它的社会特征如何的讨论,自然与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一、儒教构成的单向性问题
“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学术争鸣,源自五四,却肇始于1978年底,在中国大陆无神论学会成立的大会上,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的任继愈先生首次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1979年他去日本访问,写有一篇学术报告《儒学与儒教》。这篇报告后经补充改写,以《论儒教的形成》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期。任继愈关于儒教是宗教的提法,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的流行观念。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任继愈在他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研究室,发表了一系列以儒教是宗教为中心的论著,详细地展开了“儒教是宗教”的论述。这些研究触及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并由此而开始了一场历时20多年的学术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儒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有没有宗教,儒教是不是宗教,在古代中国本来不是问题,但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之后,这个问题被重新提了出来。五四以来,崇信科学而并推崇儒学,其思想具有无神论的色彩或倾向,先后呈现了以科学代宗教、伦理代宗教、美育代宗教的种种思潮。也有像梁启超那样,认为中国没有宗教的原因,是不存在像教会这样的宗教组织,仅仅是祭祀和报恩的观念,根本用不着认为中国还有宗教的观点。
这些观点表明,儒学如果要被称之为宗教,那么,他无疑是一个世界上十分独特的宗教。如果说儒学仅仅具有宗教性而难以作为一个体系宗教的时候,那么,它肯定是一个无神的宗教,缺乏至上神崇拜的信仰体系。儒家的理想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历史功能,就是导致了一个能够理性使用神人关系的操作体系,以人为本地随意将神本主义为己所用,或改造神本资源。这种理想主义,是人的神化,神本的人本化,神圣资源的世间化(非世俗化)。
……
一個輕忽語言力量的人,終將在人生遊戲裡被淘汰!說對一句話,就可能解決所有困境?聽起來雖然很扯,事實上這是真的!創造幸福、成功的人生,需要的不只是努力和堅持,多說...
男人都愛小魔女!如果只想討隔壁的歐巴桑開心,那就繼續當妳的淑女吧!但是男人愛的,其實是讓他們心癢癢的小魔女呀!本書真實記錄日本銀座紅牌公關與暢銷作家:蝴蝶的戀愛...
中华地理故事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故事:中华地理故事》运用平易通俗的语言,对涉及我国境内奇特自然地理现象的有关故事,进行了生动的讲述,不仅可以让读者加深对这些地...
《从“1”开始3D编程》内容简介:本书推导解释了3D世界的1的具体含义,包括3D编程最常使用的5个坐标1的意义。对于透视投影的3D坐标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俄罗斯族 内容简介 《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俄罗斯族》以俄罗斯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为主线,有机融汇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故事艺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故事会精品系列奇人奇事 本书特色 本书以“奇人奇事”为主题,分“千奇百怪”“俗世奇人”&...
西方神话学读本 内容简介 这部西方神话学理论文集,曾以“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为题于199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印行,英文原作是美国民俗学大家阿兰·邓迪斯教授选编的,...
文学写作实用教程-从基础准备到文体写作的具体指南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探讨文学写作的理论和技巧,全书分绪论、基础篇和文体篇三个部分。在绪论中首先对文学写作的概念进...
人类景象 本书特色 《人类景象:世博会从伦敦到上海》:享受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类景象 内容简介 自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世界各国从此定期齐聚一堂,...
经典谜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终形...
批判与传承: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孔子研究 本书特色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富争议的人物。爱他的人,对他顶礼膜拜,崇敬有加,认为他是至圣先师,“生民未有”;恨他的人,...
侠心剑胆(唐代诗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内容简介 唐诗与唐代诗人研究,历来谜团重重,分歧多多。从大的方面来讲,诸如对“盛唐气象”的认识问题,对唐诗时代的分期问...
中国古代年画 本书特色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谐音的寓意和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一千多年来,民问艺人积年累代,父传子承,在极为...
布依语基础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语音的基本知识、元音韵母和声调、服装、食物、我们的祖国、亲人和亲戚等。布依语基础教程 目录 上编**课布依语和布依文...
长三角都市文化演进与体验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市文化要素、形态、系统等历史演进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与梳理,再现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宝库,...
独立书店,你好!书店之美(2014年台历) 本书特色 唯一一本以独立书店为主题的台历,融阅读、文化和实用于一体。记录城市中美好而安静的所在,记录城市中的文化地标...
中华家训经典全书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新星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主编★孔子、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嵇康、陶渊明、颜之推、唐太宗、韩...
东巴文化揭秘(修订版) 本书特色 纳西东巴文化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神秘的图腾崇拜、灵魂观念,神秘的道场祭祀、还债意识,神秘的宗教巫术、护尸歌舞,神秘的情死文化、玉...
月亮的传说 本书特色 月亮啊!你心里有什么,竟能这样有力地打动我的心?——济慈,《恩底弥翁》《月亮的传说》一书通过叙述各地的月神传说,把古往今来无数与月亮有关的...
应用文写作-第三版 本书特色 在第二版出版说明中我们有过这样的表述:“不断修改使之日臻完善,是我们教材编审者的长期任务。”社会实践给我们的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