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复杂的,需要、追求和标准都是多方面的,但活着、活下去并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延续自己,是生命体*本能*自然的要求。文化生命同样如此。如何使得文化生命获得健康畅达的发展,在尽量吸取外来养分的同时,更好地壮大自身,在适应时代条件、现实要求的同时,使自己一以贯之的精神得到创发和张扬,尽可能多地获得生命活力,这应该是众多学人系念于心的问题。在儒家与现象学的分合之际去论证生活儒学的可能性,从道与政的关系中把握中国政治演进的规律,从对殷商时代宗教神灵谱系的梳理来考察中国宗教精神,以康德哲学来参证孔子仁学实践理性的精义,对东西方不同特质的个人主义进行比较,从金融学角度来观照儒家文化的得失,立足于艺术思潮来探讨复古以开新的文化实践,儒家与基督教就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对话、斟酌异同,直面儒学的危机去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并重建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如斯种种,反映出学人们在中西古今的张力中探察儒学生命的旧影与新踪、往鉴与前景的多向度尝试和努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干的儒学,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结构、多维面向的生命体,在历史上承担了血缘纽带、人文教化、政治认同、终极关切等功能,在进入现代情境之后,有些功能在弱化,如家庭、家族方面,有些功能在转换,如政治认同方面,有些功能则待开发,如教育、身心安顿等。对于这样一个与民族生命紧相焊接的生命体,《原道》不愿做本质主义理解和教条式的持守,而倾向于从生命体之丰富性、复杂性和立体感上去加以体察和分析。本着因时损益的原则,主张眼光向下面对既定事实、适应现实条件,在变换的情境中去历史地、具体地把握生命体的正当要求、可用资源和回旋余地,争取生存空间和历史合理性的*大化。
儒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本刊以全新视角重新挖掘儒学的深层次内涵,内容包括文化热点、文化战略、学术思想与评论、古典新诠、对话与争鸣、天下儒学、学人纪念几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
儒教是教非教的再讨论 李向平
【内容提要】“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几十年争论,焦点集中在儒教是否有一个至上神,是否存在以此为中心的宗教制度或组织。实际上,即制度即分散的社会存在形式,决定了中国儒教的关系主义宗教模式,进而摆脱了以至上神为核心的宗教定义方式,决定了儒教的宗教性表达形式,不像基督教那样,具有一神教排他性而予以制度化。因此,儒教既有对现实权力秩序的制度依赖,亦有个人信仰者的弥散型道德讲求。其大,可囊括天下;其小,能独善其身。这就建构了中国儒教的社会学意义。
【关键词】儒教关系主义宗教模式
对于中国宗教,尤其是对中国儒教及其与中国社会关系的认识,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以儒教对应于基督教信教伦理等问题的时候,这个联系尤其紧密,同时也涉及儒教是否是宗教的问题。如果儒教不是宗教的话,那么,这种对应式的研究是否还有意义呢?因此,对于中国儒教是否为宗教、它的社会特征如何的讨论,自然与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一、儒教构成的单向性问题
“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学术争鸣,源自五四,却肇始于1978年底,在中国大陆无神论学会成立的大会上,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的任继愈先生首次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1979年他去日本访问,写有一篇学术报告《儒学与儒教》。这篇报告后经补充改写,以《论儒教的形成》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期。任继愈关于儒教是宗教的提法,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的流行观念。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任继愈在他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研究室,发表了一系列以儒教是宗教为中心的论著,详细地展开了“儒教是宗教”的论述。这些研究触及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并由此而开始了一场历时20多年的学术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儒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有没有宗教,儒教是不是宗教,在古代中国本来不是问题,但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之后,这个问题被重新提了出来。五四以来,崇信科学而并推崇儒学,其思想具有无神论的色彩或倾向,先后呈现了以科学代宗教、伦理代宗教、美育代宗教的种种思潮。也有像梁启超那样,认为中国没有宗教的原因,是不存在像教会这样的宗教组织,仅仅是祭祀和报恩的观念,根本用不着认为中国还有宗教的观点。
这些观点表明,儒学如果要被称之为宗教,那么,他无疑是一个世界上十分独特的宗教。如果说儒学仅仅具有宗教性而难以作为一个体系宗教的时候,那么,它肯定是一个无神的宗教,缺乏至上神崇拜的信仰体系。儒家的理想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历史功能,就是导致了一个能够理性使用神人关系的操作体系,以人为本地随意将神本主义为己所用,或改造神本资源。这种理想主义,是人的神化,神本的人本化,神圣资源的世间化(非世俗化)。
……
粽米飘香艾蒲长-端午节 本书特色 春元立春清端七中重冬腊壮农春龙明午夕秋阳至八王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来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粽米飘香艾...
傑瑞‧史賓納利 Jerry Spinelli史賓納利小時候想當一個牛仔,現在他是一個「作家」。他於1982年出版第一本小說《七年級太空站》,1991年以《馬尼亞...
嵩阳书院 本书特色 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自然风光旖旎,环境幽稚,人文积淀厚重。在历史上,程颢、程颐、范仲淹、杨时等诸多名师硕儒讲学于此;司马光不仅讲学嵩阳书...
梵语入门 本书特色 《梵语入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所编著的梵文教材。书稿沿...
中华生活经典-装潢志 本书特色 《装潢志》一卷,明人周嘉胄撰,该书详细记录了我国古代书画装裱工艺数十道工序的精细实施流程,并结合作者本人的实际装裱经验提出建议,...
《运营之上:互联网业务的全局运营方法论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是在运营的基础职能之上对“运营的核心价值、运营工作的组织”的全
这套书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与自然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学到一些自然科普知识,还能让孩子领略文学名家的底蕴,加强对语言、文字...
知堂序跋-(全三册) 本书特色 《知堂序跋》共三册,经补充轶稿后,共收序跋二百二十一篇。**册和第二册收周作人自作序跋一百四十六篇,第三册收周作人为他人作的序跋...
十九世纪是货币繁荣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大城市,高速增长的货币成为商品与服务的唯一衡量方式。新的科技与基础设施使货币更好的储存与流通。纸币的发明和产生及其信用系统使...
对联入门 本书特色 对联作为独特的汉语言文学样式,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进行语言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本书正文收入经典楹联三百副,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创作...
知识与文化-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知识与文化》一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编。**编阐述知识论,第二编从文化的观点来说明了各种理论知识之形成,*...
汉语的结构和句子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章详细考察了述补结构的自由和粘着问题;分析了“动+趋+了”和“动+了+趋”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别;从历史的角度考察...
最新公文写作 本书特色 《*新公文写作(修订版)》根据国务院*新发布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发布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知日 本书特色 专门关注日本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推出《知日》特集第32弹——《知日?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特集!太宰治,3...
世界未解之谜(全4册) 内容简介 文化百科系列全书是有国内多名学者精心打造的一项宏大的文化巨作,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医学、兵学等,是中华民族精神财...
对联修辞学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本修辞理论著作,以浅显易懂的修辞理论为经,以五彩缤纷的联例为纬,科学准确地揭示出对联修辞的基本特征、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对联修辞学...
古文字研究(第六辑) 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纪要》、《甲骨刻辞狩猎考》、《试论卜辞中的师和旅》、《商周甲骨和青铜器上的卦爻辨识》、《卜辞...
汉语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 本书特色《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
日本的民俗宗教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日本的民俗宗教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日本的原风景——这是系统地理解日本民俗宗教的关键所在——民俗宗教的历史、礼仪、故事、图像、宗教...
文化策划教程 内容简介 文化策划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数不胜数、彪炳千秋的辉煌成果,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自觉还是盲目,无论是个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