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沦,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
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
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
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
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
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
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
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
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
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
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
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第三章 人类的社
社会的构造
何谓社会(society)?这问题殊不易解答。往时学者,以社会
为一有机体,可用生物学的法则研究。因社会为个人的集合,有机
体为细胞的集合,均为集合体;社会的成长(自内部增大)、发达(机
关的分化)、新陈代谢、环境适应等,均与生物相类似。这种用生物
的法则来研究社会的,称为社会有机体说,其渊源远出于希腊。柏
拉图(Plato,427—347B.C.)氏曾以国家与人的精神(灵魂)相比
较,为此说的嚆矢;孔德(Comte,1798—1857)氏创立社会学,此说
始彰于世;斯宾塞(Spencer,1820—1903)更加阐发,其说益昌;社
会学的粗具规模,此说殊大有力。但社会和有机体,类似点固多,
差异点亦复不少。生物体内各细胞,概密集而有固定的地位;社会
内各个人,则可以分离散布,随意转移。尤可注目的,则社会内各
个人各具有感情;生物中除没有神经系统的下等动物,其体内各部
均具有感觉外,其余动物,惟特殊的组织,具有感觉。此种差异,斯
宾塞已提出研究,乃谓社会是有机体以上备有某种特性的,因是立
超有机体的名目。至鲍特文[1](Baldwin)氏以研究社会心理著
名,始用心理学的法则,说明社会进化的原因,以为由进化的结果
而形成的社会体制,全属心理的组织。尔后此方面的研究日盛,社
会有机体说,颇受学者的非难,渐渐废弃。冯德(Wundt,1832—
1920)氏于社会学上贡献尤多,社会的进化,归本于意志的努力。
依冯德氏的学说,以集合为宇宙间自然现象,可依其程度,区别为
三:**次为化学的集合,由元素集合为种种物质的分子,就中程
度*高的为原形质,具生活现象。第二次为生理的集合,即由原形
的分子集合为生物体,程度*低的为单细胞生物,这细胞即由原形
的分子分化而成,体制*高的,乃发生神经系统,具精神现象。第
三次为精神的集合,*高的为人类社会。至人类以下各生物的集
合,其精神的关系,程度各各不同。植物和下等动物的集合,不过
同种类的个体,因环境的关系,在空间互相接近;没有精神上的关
系,即其集合属于无意识的。至具有感官的动物,始能以体、色、
声、臭认知同类,起爱、好、感、憎、恶等感情。精神较发达的,更能
以彼此心意,互相交换授受,起协动的现象;精神的关系愈密,即集
合的程度愈高。程度*高的,其集合全属精神关系;形体的集合转
非必要。同巢的蜜蜂,虽散在数里以外,其精神的关系,依然存在。
一国家的国民,虽在国境以外,与他国民杂居,其与己国民的精神
关系,仍与在国内无异。*广义的社会,即指此等精神的结合言。
若没有精神结合的集合,如道路上奔驰的群众,却不能称为社会。
至精神的结合,其程度亦复不同。动物的社会,不能和人类社会并
论,原始人类的社会,亦不能和文明人类的社会并论,即由于此。
社会学者,就精神的结合,区别为二:一为本能的结合,一为意志
的结合。动物中具有社会本能的很多,好共存,悲离群,富于同情;
当营共同防御或攻击时,对于一群的首领,绝对服从。这种事实,
夙为达尔文氏所注意。动物的营社会生活,概受本能的驱使,绝无.
何等目的存在。原始人类的社会,本由动物社会递嬗而来,其为本
能的结合,初与动物无别。不过人类由经验的结果,一切本能行
为,渐渐明了其目的与手段,而成为意志行为,已于前章叙述。所
以人类的精神结合,渐由本能的而变为意志的;质言之,则动物的
精神结合,原于本能,人类的精神结合,出于意志。这是就结合的
原因上说。再就结合的现象上说,蜂蚁的营巢、育卵、抗敌等,一切
协动行为,皆为本能的,人类的一切协动行为,皆属意志的,所以动
物的社会现象,为本能结合的现象,人类社会的现象,为意志结合
的现象。广义的社会,即指意志的结合而言。
意志的结合,又可区别为二种:**种为一致的结合,即意志
相同,目的观念、手段观念相同的结合,其中又有偶然的和人为的
不同。各人的意志不谋而合的,为偶然的一致;由彼我交换接受而
一致的,为人为的一致。社会学上所谓一致的结合,专指人为的一
致而言。大凡世人皆以使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以彼我同
一意志,则共同努力,易于贯彻;使彼结合于我的意志,则彼即为我
的辅助者,至少为对于我的意志不妨害不抵抗者。意志的遂达,无
人不感其愉快,以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就是这个心理。更
就他一方面言,则个人的意志,完全由内部自发的很少,大部分为
他人的意志复杂结合,表现于自己的心意中,认为自己的意志。吾
人日常自衣服饮食,以至一切动作行为,求其出发的根源,或本于
父母师友的教导,或出于旁人的暗示,不知不识之间,自然与他人
的意志结合。意义结合的反对现象,为意志离反。这种离反现象,
比之结合现象,殊为稀少,宁可认为例外。彼不愿与世人意志结合
的,消极的为隐遁,积极的为反抗;但彼等所离反的,究不过为生活
上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仍与世人相结合。若一个人要完全和世人
的意志脱离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人的意志,要完全和他
人一致,也是同样的不可能。前所谓一致的结合,不过一部分的一
致,不是全体一致的。例如甲乙二人均主张革命,甲从军事上着
手,乙从政治上着手,是目的一致,手段不一致;又如甲以改良政治
而主张革命,乙以变更经济制度而主张革命,是手段一致而目的不
一致;但目的和手段,不过阶段高低的差别。
作者简介
杜亚泉(1873—1933) 原名炜孙,字秋帆,浙
江上虞长塘人。自幼勤奋好学,初致力于训诂,甲午
战后,深感旧学挽救不了民族危机,转学西方科学民
主,自学成才,成为当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先
驱和思想家。
曾创办我国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民办学校——
亚泉学馆,出版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
Ⅸ亚泉杂志》。入商务印书馆后,先后编译动物、植物、
矿物、数学、物理、化学、生理等教科书百数十种,并
主编了《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化学工
艺宝鉴》等大型重要科技工具书。
在任《东方杂志》主编九年期间,曾用“伧父”、
“高劳”笔名,撰写论文、杂感和译著共三百余篇,内
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外交、文化、
伦理、教育等。文章始终坚持理性思维,用科学的态
度,从实际出发,因而篇篇充满哲理,切合国情,立
论尖
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中国作者写作的**部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其内容包括元两代景教在中国各地的石刻、壁画和寺院建筑;元代罗马天主教方济各...
大众哲学 本书特色 该书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把复杂的哲学讲得通俗易懂,是一本通俗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内容...
该书是西方8位研究阿奎那的大家的重要文章。托马斯.阿奎拉(1225-1274)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
五百年来王阳明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
神学的科学(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 内容简介 托伦斯的神学主题,环绕着神学的客体性。如果神学没有客体性,纵是天花乱坠,不外是主体营造,要解决神学的客体性就要处...
作者不仅全面、详细、具体地记录了调查地区的大量埃文克人的各种宗教信念、传说、宗教仪式活动等情况,还引证了前人在当地和其他
吹沙三集 内容简介 《吹沙三集》是巴蜀书社出版的《吹沙集》、《吹沙二集》的续编,主要辑存了作者*近十余年已刊和未刊文稿以及诗词吟稿。本书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和着重论...
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的,是作者考察中华熊图腾神话的始末。为探索、研究做个专题的年记,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写作形式。我希望通过这个形式,把探...
左手曾国藩家书 右手哈佛家训 本书特色 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 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 细品墨迹,质朴中透露出沁人心睥的淡雅清香...
沉思录 本书特色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玛克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中所记录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代奇人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
趣味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世界观、价值观四大部分编排,收集了哲学故事500余个趣味哲学 目录 **部分辩证唯物论故事、事例哲理名言第二部...
英吉利教会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为主要内容,记述自奥古斯丁受命来不列颠布教开始直到罗马天主教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前后一百余年的历史。全书五卷,如...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
古代铭刻研究在历史、考古学中有其一定的地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具书是迫切需要的。我所有鉴于此,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先后邀请
谈美·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谈美•谈美书简》包含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和《谈美书简》这两本重要的美学著作,其中《谈美》主要阐释了美与美感、美与自然、美与...
我的歧路-胡适思想录-(四) 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百家讲坛-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邀请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讲述老子与百姓的生活。百家讲坛-再说老...
大藏经总目提要:文史藏(全二册) 内容简介 汉文《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汇。它卷帙浩繁而内容赡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然而,由...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
中庸注参 内容简介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