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沦,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
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
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
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
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
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
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
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
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
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
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
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第三章 人类的社
社会的构造
何谓社会(society)?这问题殊不易解答。往时学者,以社会
为一有机体,可用生物学的法则研究。因社会为个人的集合,有机
体为细胞的集合,均为集合体;社会的成长(自内部增大)、发达(机
关的分化)、新陈代谢、环境适应等,均与生物相类似。这种用生物
的法则来研究社会的,称为社会有机体说,其渊源远出于希腊。柏
拉图(Plato,427—347B.C.)氏曾以国家与人的精神(灵魂)相比
较,为此说的嚆矢;孔德(Comte,1798—1857)氏创立社会学,此说
始彰于世;斯宾塞(Spencer,1820—1903)更加阐发,其说益昌;社
会学的粗具规模,此说殊大有力。但社会和有机体,类似点固多,
差异点亦复不少。生物体内各细胞,概密集而有固定的地位;社会
内各个人,则可以分离散布,随意转移。尤可注目的,则社会内各
个人各具有感情;生物中除没有神经系统的下等动物,其体内各部
均具有感觉外,其余动物,惟特殊的组织,具有感觉。此种差异,斯
宾塞已提出研究,乃谓社会是有机体以上备有某种特性的,因是立
超有机体的名目。至鲍特文[1](Baldwin)氏以研究社会心理著
名,始用心理学的法则,说明社会进化的原因,以为由进化的结果
而形成的社会体制,全属心理的组织。尔后此方面的研究日盛,社
会有机体说,颇受学者的非难,渐渐废弃。冯德(Wundt,1832—
1920)氏于社会学上贡献尤多,社会的进化,归本于意志的努力。
依冯德氏的学说,以集合为宇宙间自然现象,可依其程度,区别为
三:**次为化学的集合,由元素集合为种种物质的分子,就中程
度*高的为原形质,具生活现象。第二次为生理的集合,即由原形
的分子集合为生物体,程度*低的为单细胞生物,这细胞即由原形
的分子分化而成,体制*高的,乃发生神经系统,具精神现象。第
三次为精神的集合,*高的为人类社会。至人类以下各生物的集
合,其精神的关系,程度各各不同。植物和下等动物的集合,不过
同种类的个体,因环境的关系,在空间互相接近;没有精神上的关
系,即其集合属于无意识的。至具有感官的动物,始能以体、色、
声、臭认知同类,起爱、好、感、憎、恶等感情。精神较发达的,更能
以彼此心意,互相交换授受,起协动的现象;精神的关系愈密,即集
合的程度愈高。程度*高的,其集合全属精神关系;形体的集合转
非必要。同巢的蜜蜂,虽散在数里以外,其精神的关系,依然存在。
一国家的国民,虽在国境以外,与他国民杂居,其与己国民的精神
关系,仍与在国内无异。*广义的社会,即指此等精神的结合言。
若没有精神结合的集合,如道路上奔驰的群众,却不能称为社会。
至精神的结合,其程度亦复不同。动物的社会,不能和人类社会并
论,原始人类的社会,亦不能和文明人类的社会并论,即由于此。
社会学者,就精神的结合,区别为二:一为本能的结合,一为意志
的结合。动物中具有社会本能的很多,好共存,悲离群,富于同情;
当营共同防御或攻击时,对于一群的首领,绝对服从。这种事实,
夙为达尔文氏所注意。动物的营社会生活,概受本能的驱使,绝无.
何等目的存在。原始人类的社会,本由动物社会递嬗而来,其为本
能的结合,初与动物无别。不过人类由经验的结果,一切本能行
为,渐渐明了其目的与手段,而成为意志行为,已于前章叙述。所
以人类的精神结合,渐由本能的而变为意志的;质言之,则动物的
精神结合,原于本能,人类的精神结合,出于意志。这是就结合的
原因上说。再就结合的现象上说,蜂蚁的营巢、育卵、抗敌等,一切
协动行为,皆为本能的,人类的一切协动行为,皆属意志的,所以动
物的社会现象,为本能结合的现象,人类社会的现象,为意志结合
的现象。广义的社会,即指意志的结合而言。
意志的结合,又可区别为二种:**种为一致的结合,即意志
相同,目的观念、手段观念相同的结合,其中又有偶然的和人为的
不同。各人的意志不谋而合的,为偶然的一致;由彼我交换接受而
一致的,为人为的一致。社会学上所谓一致的结合,专指人为的一
致而言。大凡世人皆以使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以彼我同
一意志,则共同努力,易于贯彻;使彼结合于我的意志,则彼即为我
的辅助者,至少为对于我的意志不妨害不抵抗者。意志的遂达,无
人不感其愉快,以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就是这个心理。更
就他一方面言,则个人的意志,完全由内部自发的很少,大部分为
他人的意志复杂结合,表现于自己的心意中,认为自己的意志。吾
人日常自衣服饮食,以至一切动作行为,求其出发的根源,或本于
父母师友的教导,或出于旁人的暗示,不知不识之间,自然与他人
的意志结合。意义结合的反对现象,为意志离反。这种离反现象,
比之结合现象,殊为稀少,宁可认为例外。彼不愿与世人意志结合
的,消极的为隐遁,积极的为反抗;但彼等所离反的,究不过为生活
上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仍与世人相结合。若一个人要完全和世人
的意志脱离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人的意志,要完全和他
人一致,也是同样的不可能。前所谓一致的结合,不过一部分的一
致,不是全体一致的。例如甲乙二人均主张革命,甲从军事上着
手,乙从政治上着手,是目的一致,手段不一致;又如甲以改良政治
而主张革命,乙以变更经济制度而主张革命,是手段一致而目的不
一致;但目的和手段,不过阶段高低的差别。
作者简介
杜亚泉(1873—1933) 原名炜孙,字秋帆,浙
江上虞长塘人。自幼勤奋好学,初致力于训诂,甲午
战后,深感旧学挽救不了民族危机,转学西方科学民
主,自学成才,成为当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先
驱和思想家。
曾创办我国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民办学校——
亚泉学馆,出版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
Ⅸ亚泉杂志》。入商务印书馆后,先后编译动物、植物、
矿物、数学、物理、化学、生理等教科书百数十种,并
主编了《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化学工
艺宝鉴》等大型重要科技工具书。
在任《东方杂志》主编九年期间,曾用“伧父”、
“高劳”笔名,撰写论文、杂感和译著共三百余篇,内
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外交、文化、
伦理、教育等。文章始终坚持理性思维,用科学的态
度,从实际出发,因而篇篇充满哲理,切合国情,立
论尖
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 内容简介 儒、佛、道三家之学,一般多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来研究,或当作一种知识来讲解,而本书作者之所见则与此有所不同。 梁漱溟先生认为,这三家都...
穿越岩石景观-贝尔纳.拉絮斯的景观言说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探讨各种文化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与创造的特征,它提供的是...
庄子的快活-[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以庄子的思想解读当今社会,庄子的快活,王蒙的道理。《庄子》外篇个性化解读,社会俗事都染上庄子的逍遥、王蒙的思辨,富有超越时...
抑恶与扬善-自由主义宪政的困境与伦理重建 本书特色 “自由主义宪政的困境”昭示了《抑恶与扬善(自由主义宪政的困境与伦理重建)》的立意和主旨:个人与?家的二元对立...
理想国 本书特色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
サンスクリット語などインドの言葉が原語であった仏典は、中国の文字や言葉に翻訳されて伝わることにより、東アジアの文化的基層
中华神秘文化书系-神秘的择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神秘文化书系”之一。中华文化,不仅以其悠久、丰富称著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所谓神秘,内含神奇、隐秘...
林清玄解《百喻经》 目录 自序 人生有味·佛法有趣前言 五卷书的故事序曲 佛说《百喻经》1 盐不是美味的来源2 不能囤积的牛奶3 被打破的不是石头4 妻子已经死...
易隐-文白对照.足本全译 本书特色 这本《易隐(文白对照足本全译)》由曹九锡、曹横琴著,金志文译注。《易隐》被公认为研究周易与六爻纳甲法的上乘之作,甚至...
中国金石学概论 中国绘画史-老北大讲义 目录 中国金石学概论 卷一 中国金石学概要上 绪论 **章 金石学之定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金石学与史学之关系(缺) 分论...
周易的咒语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深谙周易精髓的中国风悬疑佳作。1、震撼开启民国大师背后的易学密咒。全书以易经卦签中暗藏的文化精神为线索,通过对鲁迅、林语堂等民国大...
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共二十篇,为语录体散文,记载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理论、道...
忏悔录 本书特色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在希波出任教职时著述而成的,发表于401年,是西方文学史上**部重要的自传。该书以承认天主的伟大,追述自己的卑微,歌颂基督...
写给中学生的伦理学 本书特色 《写给中学生的伦理学》是一部写给中学生阅读的伦理学普及书。作者潜心思考、研究伦理学基本问题几十年,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了面向中...
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 内容简介 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正所谓“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所以文...
斯宾诺莎读本,ISBN:9787802112810,作者:(荷)斯宾诺莎著,洪汉鼎编目录 导论:斯宾诺莎的生平、著作和学说大旨神、人及其幸
道教与明清文学 本书特色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人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6卷)》讲述了:“直观的公理”所规定的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首先,现象均表现为量,一个客
周叔迦大德文汇 本书特色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果、圆瑛、广钦、法尊、印顺、白圣。隆莲、圣严;赞曰:...
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把王阳明纳入到写作范围,是考虑到有关王阳明的研究和成果已经太多了,笔者难以写出更新的内容来,因此没有单独成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