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沦,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
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
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
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
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
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
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
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
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
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
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
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第三章 人类的社
社会的构造
何谓社会(society)?这问题殊不易解答。往时学者,以社会
为一有机体,可用生物学的法则研究。因社会为个人的集合,有机
体为细胞的集合,均为集合体;社会的成长(自内部增大)、发达(机
关的分化)、新陈代谢、环境适应等,均与生物相类似。这种用生物
的法则来研究社会的,称为社会有机体说,其渊源远出于希腊。柏
拉图(Plato,427—347B.C.)氏曾以国家与人的精神(灵魂)相比
较,为此说的嚆矢;孔德(Comte,1798—1857)氏创立社会学,此说
始彰于世;斯宾塞(Spencer,1820—1903)更加阐发,其说益昌;社
会学的粗具规模,此说殊大有力。但社会和有机体,类似点固多,
差异点亦复不少。生物体内各细胞,概密集而有固定的地位;社会
内各个人,则可以分离散布,随意转移。尤可注目的,则社会内各
个人各具有感情;生物中除没有神经系统的下等动物,其体内各部
均具有感觉外,其余动物,惟特殊的组织,具有感觉。此种差异,斯
宾塞已提出研究,乃谓社会是有机体以上备有某种特性的,因是立
超有机体的名目。至鲍特文[1](Baldwin)氏以研究社会心理著
名,始用心理学的法则,说明社会进化的原因,以为由进化的结果
而形成的社会体制,全属心理的组织。尔后此方面的研究日盛,社
会有机体说,颇受学者的非难,渐渐废弃。冯德(Wundt,1832—
1920)氏于社会学上贡献尤多,社会的进化,归本于意志的努力。
依冯德氏的学说,以集合为宇宙间自然现象,可依其程度,区别为
三:**次为化学的集合,由元素集合为种种物质的分子,就中程
度*高的为原形质,具生活现象。第二次为生理的集合,即由原形
的分子集合为生物体,程度*低的为单细胞生物,这细胞即由原形
的分子分化而成,体制*高的,乃发生神经系统,具精神现象。第
三次为精神的集合,*高的为人类社会。至人类以下各生物的集
合,其精神的关系,程度各各不同。植物和下等动物的集合,不过
同种类的个体,因环境的关系,在空间互相接近;没有精神上的关
系,即其集合属于无意识的。至具有感官的动物,始能以体、色、
声、臭认知同类,起爱、好、感、憎、恶等感情。精神较发达的,更能
以彼此心意,互相交换授受,起协动的现象;精神的关系愈密,即集
合的程度愈高。程度*高的,其集合全属精神关系;形体的集合转
非必要。同巢的蜜蜂,虽散在数里以外,其精神的关系,依然存在。
一国家的国民,虽在国境以外,与他国民杂居,其与己国民的精神
关系,仍与在国内无异。*广义的社会,即指此等精神的结合言。
若没有精神结合的集合,如道路上奔驰的群众,却不能称为社会。
至精神的结合,其程度亦复不同。动物的社会,不能和人类社会并
论,原始人类的社会,亦不能和文明人类的社会并论,即由于此。
社会学者,就精神的结合,区别为二:一为本能的结合,一为意志
的结合。动物中具有社会本能的很多,好共存,悲离群,富于同情;
当营共同防御或攻击时,对于一群的首领,绝对服从。这种事实,
夙为达尔文氏所注意。动物的营社会生活,概受本能的驱使,绝无.
何等目的存在。原始人类的社会,本由动物社会递嬗而来,其为本
能的结合,初与动物无别。不过人类由经验的结果,一切本能行
为,渐渐明了其目的与手段,而成为意志行为,已于前章叙述。所
以人类的精神结合,渐由本能的而变为意志的;质言之,则动物的
精神结合,原于本能,人类的精神结合,出于意志。这是就结合的
原因上说。再就结合的现象上说,蜂蚁的营巢、育卵、抗敌等,一切
协动行为,皆为本能的,人类的一切协动行为,皆属意志的,所以动
物的社会现象,为本能结合的现象,人类社会的现象,为意志结合
的现象。广义的社会,即指意志的结合而言。
意志的结合,又可区别为二种:**种为一致的结合,即意志
相同,目的观念、手段观念相同的结合,其中又有偶然的和人为的
不同。各人的意志不谋而合的,为偶然的一致;由彼我交换接受而
一致的,为人为的一致。社会学上所谓一致的结合,专指人为的一
致而言。大凡世人皆以使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以彼我同
一意志,则共同努力,易于贯彻;使彼结合于我的意志,则彼即为我
的辅助者,至少为对于我的意志不妨害不抵抗者。意志的遂达,无
人不感其愉快,以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就是这个心理。更
就他一方面言,则个人的意志,完全由内部自发的很少,大部分为
他人的意志复杂结合,表现于自己的心意中,认为自己的意志。吾
人日常自衣服饮食,以至一切动作行为,求其出发的根源,或本于
父母师友的教导,或出于旁人的暗示,不知不识之间,自然与他人
的意志结合。意义结合的反对现象,为意志离反。这种离反现象,
比之结合现象,殊为稀少,宁可认为例外。彼不愿与世人意志结合
的,消极的为隐遁,积极的为反抗;但彼等所离反的,究不过为生活
上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仍与世人相结合。若一个人要完全和世人
的意志脱离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人的意志,要完全和他
人一致,也是同样的不可能。前所谓一致的结合,不过一部分的一
致,不是全体一致的。例如甲乙二人均主张革命,甲从军事上着
手,乙从政治上着手,是目的一致,手段不一致;又如甲以改良政治
而主张革命,乙以变更经济制度而主张革命,是手段一致而目的不
一致;但目的和手段,不过阶段高低的差别。
作者简介
杜亚泉(1873—1933) 原名炜孙,字秋帆,浙
江上虞长塘人。自幼勤奋好学,初致力于训诂,甲午
战后,深感旧学挽救不了民族危机,转学西方科学民
主,自学成才,成为当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先
驱和思想家。
曾创办我国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民办学校——
亚泉学馆,出版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
Ⅸ亚泉杂志》。入商务印书馆后,先后编译动物、植物、
矿物、数学、物理、化学、生理等教科书百数十种,并
主编了《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化学工
艺宝鉴》等大型重要科技工具书。
在任《东方杂志》主编九年期间,曾用“伧父”、
“高劳”笔名,撰写论文、杂感和译著共三百余篇,内
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外交、文化、
伦理、教育等。文章始终坚持理性思维,用科学的态
度,从实际出发,因而篇篇充满哲理,切合国情,立
论尖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本书特色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秘传中国道家长生不老养生祛病的大法**本彻底改善体质恢复健康完美人生的千年道家养生秘...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本书特色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为“大家小书”之一,“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曼荼罗主尊具德恩师功德名称极难赞说昂旺朗吉大师(一八九九-一九六九)(有译为阿旺南吉和昂旺朗嘉者)拉萨色拉寺附近贫农家子也。
善的研究 本书特色 《善的研究》是作者的哲学处女作,出版于1 911年。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销售*多、影响*大的一本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日本“独创哲学”的形成。...
本书稿以天竺佛教史迹开端,从西到东,分别研究了丝绸之路上的天竺、新疆、北方、南方佛教史迹中的有关佛教考古的问题,以佛教石
古希腊哲学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可珍贵的原创智慧。当然人类还有其他几种*可珍贵的原创智慧。它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特色的差异,因为那是...
庄子-图文版 本书特色 《庄子》(作者: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
大藏经-全二册-彩绘图文版 本书特色 《书香经典·大藏经(彩绘图文版)(套装共2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再耽于物质享受,用沁...
马克思靠谱 本书特色 第2版是我社根据中宣部审改会要求,在第1版基础上做的修订。本书用走心、妥贴且青春的表述方式讲述了马克思的一生及思想理论精髓,让年轻读者们穿...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物质与发展-[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代表作,十多年来,“政治儒学”一词因此书而为中国思想界所熟悉,本次...
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 本书特色 酒井忠夫、胡小伟等著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卷共四篇,其中《善书的流传以及新儒教、新道教和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结社)》由日本东京筑波...
哲学的慰藉 内容简介 该书介绍了几位哲学家及其思想。书中设有“对与世不合的慰藉”、“对缺少钱财的慰藉”、“对挫折的慰藉”、“对缺陷的慰藉”等六个专题内容。哲学的...
形而上学-最新全译本 本书特色《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重要的著作,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
心力-快乐.自由与爱的源泉 本书特色 《心力》(《纽约时报》畅销书,当代高僧一行禅师的工作禅与幸福禅,现代职场和家庭的精神指引,快乐、自由与爱的源泉)生命的真正...
近代西欧哲学及其宗教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代西欧哲学历史发展主线,通过论述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宗教地位和宗教影响、新教价值观与近代哲学精神,着重探讨了近代哲学的诞...
熊十力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熊十力卷)》主要从熊十力先生民国时期的著述中,选取其代表作汇编而成,以展示其主要的哲学慧识。全书分...
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悲剧的诞生》是世界伟大思想家尼采*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卖点:1. 长销书。 2. 学术经典,常读常新,不可多得。悲剧的诞生 内容简介 ...
回到整体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质疑 内容简介 《整体马克思》一书中从内容构成和建构过程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整体性解读,本书则进一步在构成、建构和成因等三...
中国佛教文化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佛教的起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诸神的由来,佛教的教义和经典,佛教寺院格局和僧众的生活;书中还介绍了佛教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