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因时养生、顺应自然的规律和原则,从一年四季的日-常起居开始,透过穿衣、睡眠、室内通风等一些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介绍了众多适宜于各个季节的养生之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中西医学兼顾,对养生这门高深的学问,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从一年四季的春湿、夏热、秋凉、冬寒对人体的影响,到饮食上的因时养生、顺时进补,春之升补、夏之清补、秋之平补、冬之滋补都阐述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使人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
卷一春部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发陈出新,生机盎然。养生之道要受四时阴阳所支配,顺应季节变化,使肌体与外界和谐统一。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养生,应该因时防病,控制好情绪,合理调节饮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并注意举动和缓轻柔,使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适应春生之气。
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养生之道也是如此。只有在春天打好基础,才能收获到一生的健康幸福。
四季阴阳篇
甲医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就要掌握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特点,以一定的养生方法来维护和加强肌体的阴阳平衡,使之能够与四时相适应。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初的涵义是朴素简单的,就是指日光的背向而言。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后来涵义不断引申,如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温暖为阳,寒冷为阴等。现在,人们习惯将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归于阴和阳两个方面,亦即阴气和阳气。
所谓阳,是指有运动、上升、外向、无形、温暖、明亮、兴奋、刚强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所谓阴,是指有静止、下降、内守、有形、寒冷、晦暗、抑制、柔弱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黄帝内经·素问》中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每一事物的内部可以划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是为阴阳中复有阴阳。例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的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等等。
然而,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区分的,单一事物是无法定阴阳的。例如:60"C的水和IO'C的水相比,前者当属阳,后者当属阴。但和100"C的水相比,I00"C的水便属阳,60"C的水便属阴了。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事物都不能随意去分阴阳,不能说寒就是阴,热就是阳,也不能说女属阴,男属阳。阴阳的定义必须按事物的特定属性来正确区分。
所谓“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日中人气长,夕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藏。”可见昼夜晨昏是符合阴阳交替变化规律的。从昼夜晨昏阴阳交替的变化规律看,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阴——阴中之阳,是一日内阴阳消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一年四季中阴阳交替变化也是这样的。正如《春秋繁露》中所言:“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春者,少阳之选也。”即夏为太阳,阳中之阳;秋为少阴,阳中之阴;冬为太阴,阴中之阴,春为少阳,阴中之阳。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
阴阳的相反可导致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例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以使水沸腾而化气等。阴阳对立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的平衡。如人体的生理机能而言,机能亢奋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维持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当人体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时,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病变。
中医认为,“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方,正也。就是说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升发的气象,地气也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中藏经》更明确指出:“其气嫩而软,虚而宽。”说明肝应春,肝如春木枝柔叶嫩,为柔嫩之脏。
肝所以独主升发,是由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即五脏应于四时的规律所决定的。古代养生家认为“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始生也”。说明人体中与自然季节中的“春”相应的脏腑是肝。肝应春,为阴中之少阳,阴多而阳少,其性多柔。张元素在《医学起源》中说道:“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也。其经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其气软而弱,软则不可汗,弱则不可下。”指出肝气为始生之气,其气软弱,病则不可妄汗妄下。肝恶刚燥,喜柔润,应时刻注意维护其柔润之体,保持其柔顺之性,使正气存于体内,百病不生。
一年之内,春季阳长阴消,夏季阳盛于阴,秋季阴长阳消,冬季阴盛于阳,一日之内,早上阳长阴消,日中阳*旺,黄昏阴长阳消,夜半阴*盛。如果消长过度,在自然界可以形成灾害,如过寒、过热、水灾、旱灾等;在人体则引起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变化,如寒症、热症、虚症、实症等。
中医学对阴阳的协调以及如何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特别重视,无论是谈生理或病理,都十分注意四时阴阳的变化。《黄帝内经》中说“生之本,本于阴阳。”主张在春夏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时,人体也必须相应地顺应季节之气,多做一些户外活动,使阳气更加充足;秋冬之季,气候由温转凉,阳消阴长,肃杀寒冷,人体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避之有时,使生气不要妄泄。
《宝命全形论》中也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阴阳为依据的,而体内阴阳又必须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生命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也就是说,只有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协调与平衡,生命活动才有所保障。
气象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大气中的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气压等,通过人的下丘脑对人体起作用。人体的皮肤、粘膜、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都能感受到气象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功能的改变。这就要求人们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保持寒温适度,维持阴阳平衡,以防病延年。
《黄帝内经》中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这种天人相应的关系,始终指导着中国古代养生学的发展和研究。汉代大史学家班固也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日: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在养生学中,人与天地相参的关系是以四时、五行配五脏的理论表述的。木主春,通于风气,在脏为肝;火主夏,通于热气,在脏为心;土主长夏,通于湿气,在脏为脾;金主秋,通于燥气,在脏为肺,水主冬,通于寒气,以脏为肾。
一年之内,以春为首,春夏之时,气候温暖,地气升浮,阳生阴长,万物俱生;时至秋冬,气候寒凉,天气沉降,阳杀阴藏,万物俱潜。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天气如此,人亦应之。这样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化化无穷。
【温馨提示】
中医养生学把适应四时阴阳看作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人类只要适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黄帝内经》里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这段话告诫人们,若破坏了五脏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不可避免地要导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失调而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所谓适者生存,这是人类发育成长不可逾越的一条规律。
春季养生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个节气,立是见,春是蠢动,是植物开始有生气的意思,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开始。
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在这个季节,应该早睡早起,到庭院或楼下散散步,适当锻炼适应一下,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的和缓轻柔,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违背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会使人体适应夏季盛长之气能力减低。
中医认为,养生效果,不仅之于本季节,还为下一季节打好基础。也就是说,这一季节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养生,下一季节就会有损于人的健康,不少疾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春季注意调养“生发之气”,本季节就不患病或少患病;若果不加注意,不仅损在当时,且遗患于日后。
春季是养生的*好时机,也是运肝的时节。肝经通过腿部、脚部,而脾、肝、肾经就在腿部、脚部的内侧,所以运动方面可以偏重在脚部方面,譬如走路、登山、慢跑、打太极拳等缓和性的运动,对肝脏比较有帮助,而运动时间不宜太早,以能见到日光的时候到户外运动为宜,因为清晨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替的时段,此时运动不太适合。
春天通肝,肝经是走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胆经是走凌晨一点到三点,半夜是血液回归到肝脏的时辰,让它的循环做一个阶段性的安养,所以要善用这段时间睡眠,不要轻易熬夜。如果是在肝经运走的时候熬夜,可能要花两到三倍的时间才能补回来,特别是十二点到凌晨一点这个时段,若还没有入睡,白天可能要花三个小时甚至半天才补得回来,一整天精神都不好。所以有句俗话说:“子时睡得好,比吃补还好。”
《黄帝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春季不注意养生,会伤肝气,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力就不足,火力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发生寒性病变。所谓的“春夏养阳”,意思是说,在春夏两季,应注重对阳气的保养。阳气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肝火”,也就是人的新陈代谢能力。如果“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
阳春三月,由寒转暖,春阳上升。人生于世,儿童为稚阳之体,青壮年为阳盛之体,年过四十则阳气转衰,所谓“人过四十天过午”,到老年阳气渐缺,生机日减,进入暮年。至死则属于纯阴之体,没有什么阳气了。一粒种子,其所以具有生根发芽的能力,就因为它内含阳气,故而具有生机。如果破坏或消灭了它内含的阳气,比如被蒸煮,那么它就不再是种子,而只是一颗纯阴的粮食了。因此在养生保健时应时刻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不要轻易损伤它,损伤人体阳气就等于损害人的生命。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天她抱病在床,薛宝钗前往探视,谈及“食谷者生”时说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看,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里,薛宝钗寥寥三语,道出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的真谛。
然而,人体阳气不等于火热阳邪。阳气为人体中生理的“少火”,少火生气;而火热阳邪为病理的“壮火”,壮火食气,应注意区别。过于苦寒的东西,易伤人阳气;而过于温燥的东西,一样可以伤人阳气。伤寒病中用药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有一份阳气,就有一份生机,温热病中用药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阴液,有一份阴液,就有一份生机。二者殊途同归,并不矛盾。这是阴阳相依的道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不同表现。
中医认为,春季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而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心肝脾肺肾”。肝属“木”,木的物性是生发,肝脏的物性也是“生发”。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所以中医认为肝属“木”。
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根据肝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
一、防止病从口入。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为消化道传播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们食入被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时下流行的生吃蔬菜、鱼或海鲜,都会让肝炎病毒有可乘之机,导致肝炎的发生。因此,对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预防,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不喝生水。在外面就餐时,要找清洁卫生的餐馆。戒除生吃蔬菜、鱼或海鲜的不良习惯。
二.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以破坏肌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肝炎病毒的复制,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致慢性肝炎的复发。因此 , 慢性肝炎患者在春季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以及房事过频等等,以保持身心的平衡。
三、加强饮食调养。肝炎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和肝脏的负担,诱使肝炎发作。饮酒是引起肝炎复发*主要的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因此肝炎患者必须禁酒。
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调养五脏应以养肝为先。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也是如此,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 本书特色 结识神医,全面了解身体神奇自愈力,在根本上呵护自己,保养身心,从*方便的十大药田入手,每天为健康加几分。简单的中医养生之道,有效的现...
《寻找爽点》内容简介: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戒酒、戒毒、戒赌这么难?为什么有些人抵抗不了性的诱惑?为什么慈善也上瘾,
五谷杂粮安全吃:日常食物安全营养宝典 本书特色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日、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多食能令...
常见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常见心理障碍的测量、评估、诊断、治疗的工具性手册,它概括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又根据中国人的特点作了...
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养生必知饮食宜忌 本书特色 健康饮食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活学活用国医绝学,捍卫一生健康。国医健康绝学第1辑-图解养生必知饮食宜忌 内容简...
《CFA三级知识框架图》内容简介:何旋、李斯克两位广受考生欢迎的CFA老师,他们总结了多年的培训心得,为考生提炼出这本框架图。更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美)M.斯科特.派克 本书特色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的?你是表现出了真实的自己,还是为了保护...
中国保健药膳烹调制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保健药膳的基础理论应用睬则,药膳常用原料性味和功能,烹调制作的技法,保健药膳菜肴、粥、汤、面点、茶、酒的制作方法和范例...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内容简介:本书是卡伦·霍妮重要的心理学专著,也是她的代表作。该书多角度分析了现代人的心理和人格。她
健身抗癌郭林气功 本书特色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尽管人们绞尽脑汁地研究战胜它的方法和手段,但至今仍未有效的结论。郭林女士在家传中医和气功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创...
文化和人类发展 本书特色 《文化和人类发展》是文化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包含了发展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比较文化学等跨学科领域的观点和知识。作者从广阔的文化视...
《心理学与炼金术》内容简介:时至今日,“炼金术”相关的内容依然是人类幻想的热门主题,源自炼金术领域或者与其关系密切的许多象
把吃出来的病喝回去 本书特色 为了能让读者了解有关水与健康的知识,达到帮助人们日常保健的目的,本书从水是生命之源,水为五脏之本,水能治百病,水引起的疾患,不同人...
名家会诊脑中风 本书特色 脑是人肌体的司令部,保护好大脑对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而对付它的*好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可有效的预防知识你懂多少……名家会诊脑中风 内容简...
《如何养成好习惯》内容简介:新年的计划和愿望,总是以失败告终:计划阅读30本书,但最终只读了2本;发誓要戒掉晚睡,但还是不到深
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认知和潜能发现之旅 本书特色 “认识你自己”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今依然有用。内省是了解自我的*佳途径吗?我们费尽心力,究竟想发现什么...
民俗保健大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读物。全书用通俗的语言,美丽的传说,向读者介绍了民俗文化中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民俗保健知识。全书共分...
解密色彩背后的心灵密码-风靡美国的色彩情感学 本书特色 《解密色彩背后的心灵密码》:风靡美国的色彩情感学,颜色与你的星座有关,保持能量和身体的颜色治疗技巧用,用...
颈部决定健康 内容简介 “全身疾病的根源在于颈部”,你相信吗?且看世界知名的脑神经外科专家为你娓娓道来。《颈部决定健康》作者以行云流水般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了“...
胡大一弟子倾囊相授:中医治心脏病 内容简介 《中医治心脏病》是由胡大一弟子马宝琳历时四个月,根据自己十几年临床经验,倾囊相授编著而成。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小说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