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注新修道藏目录》编著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特以目录之学为主,而以版本之学次之.但因参考明清时代版本目录之便,亦借鉴其法,兼记版本,故对古书收藏家也不无助益.研究道教,自然不能不阅道藏.从南朝宋道士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算起,历史上曾编修过多部道藏,但大多早已亡佚,现存的只有明刊道藏.明道藏收书只1473种(加上附录,一计1487种),且归类混乱,按照今日的观点来看有种种缺陷.笔者认为:仅仅重修明道藏,而且因袭早已过时的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价值不大;如果能把明道藏以外的道书都搜集起来,与明道藏合为一体,用新的分类法编成一部新的道藏,那将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壮举.在做这项工作之前,首先应编一部搜书目录,该目录应有较为科学的一套分类法作为框架,以便完全涵盖一切现有的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道教典籍,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然而,卷帙浩繁的道书特别是题为"经"的典籍往往没有著者、编著年代等信息.为此,《增注新修道藏目录》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流变等著述情况.继承和发扬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精神,除了设计大的分类框架之外,还以类为经,以时代、流派和人物为纬,并以"存目"一例酌情收入已佚或编者所未经见的道书,旨在给研究者提供一幅关于道书流变的草图.由于大的分类是按照道教本身的性质特征和内部结构对道书重新加以区分,因此普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道教的精神实质.
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拙文《道书分类法之我见》."参考文献"所列论著并不一定代表《增注新修道藏目录》作者的观点,而只是展现不甚全面的相关研究状况.
本书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等著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南朝灵宝经之一.敦煌写本S.425,见敦煌道藏2352页.仁按:《道藏阙经目录》卷上著录《洞玄灵宝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盖即此书.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一篇(与灵宝系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同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部.仁按:陆修静《灵宝经目》著录"《通微内思》二卷",然言"未出",则是刘宋以后作也.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实.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一卷.南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字.仁按:称太上道君所说.言女娲、伏羲代表阴阳二端,三圣相禅,五帝造端,渐生因缘,"中古渐伪,害贼滔天".于是道君告尹生"三徒五苦","生死罪福","积善乃庆,福报自然"等理.南北朝时代,在南朝道经中之三清神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而此书之太上道君即是老君,有太上道君告尹生(尹喜),末段言"道君日:……吾为老氏,携守尹生,时吐《五千文》"云云.可与北周甄鸾《笑道论》卷上称引《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记》相互印证,后者称老子种种变形,视此南方二神为一.盖北朝本视太上道君为老子,又书中所言行善则得生人中,行恶则死入地狱,固然是摄取自佛教,然称"有五德常在道法中,可得见仙公,次生得作道士",当系仿自《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又名《本行因缘经》,内容见前介绍).疑为北魏后期或北周时楼观道士仿南方灵宝经《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前者又名《本行宿缘经》,《灵宝经目》著录亦为《宿命因缘》)而造.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十卷.南北朝末.洞玄部本文类,文.仁按:经末自题《太上业报因缘经》,《三洞奉道科诫》引亦作此称.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指出经题"洞玄灵宝"系后加,认为此经在梁陶弘景死(536)后至孝元帝在位(552-554)之间的二十余年间(见《道教与佛教第三》).此经始于"大慈大悲普济真人以业报因缘请问太上,尔时太上道君在福德天中香积世界,坐光明七宝台上,大会说法",系仿《仙公请问经》体例.其旨在"欲观无极世界善恶因缘,开示当来,令知宿命".分二十七品:卷一开度品,卷二善对品、恶对品、受罪品,卷三忏悔品,卷四奉戒品、持斋品,卷五诵念品、行道品、弘誓品、发愿品、赞叹品、布施品,卷六慈济品、救苦品,卷七功德品、应感品、福报品,卷八生神品,卷九弘救品、证实品、摄因品、生化品,卷十广统品、会真品、叙教品、流通品."真经宝藏上物"连称(卷三《忏悔品》),已开后世称众经为藏之先河.又道君称"本师元始天尊无上法王真应化身无极大道,从身至身,劫劫受生,坚固不退"(卷五《弘誓品》),此是道真、应、化三身说.分斋为极道、济度二种,济度亦有二种:虔心、舍财(卷四《持斋品》).别布施为施法、施身、施财三等,施身则"不惜身形,或割肉饲鹰,投身饿虎,散施乌兽"云云(卷五《布施品》).
……
丁培仁,1982年9月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教。嗣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宗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道教史》第一、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版)和《中国道教》(四册)的主要著述工作,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大辞典》等七部书,点校《中华道藏》。自著《道教典籍百问》、《求实集》,译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自1982年以来,曾开设8门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近年主要讲授道教文献学、世界主要宗教等课。除研究、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之外,还参加本所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编委会审稿、编辑工作。曾出访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德国等,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提交学术论文。
《人生的艺术》:梁漱溟先生一生著述极丰,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炼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论文
重读《资本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重读资本论》是“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系列之一,本书的作者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书中分为范畴的游戏;历史作为尾声;《...
大易人生 本书特色 几千年来,作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文化及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影响了无数人。本书中,曾教授以其深厚的国学素养,从多个角度对《易经》的智慧进...
绘图地理人子须知 本书特色 《绘图地理人子须知(套装上下册)》是故宫藏本术数丛刊之一。绘图地理人子须知 内容简介 本书分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共八卷,主要...
本书内容:第一部分五篇,举例说明某一类题材故事与佛教故事之间的关联。重点述中国作者之化洋为土,推陈出新。第二部分一篇,阐
觉迷人 目录 自己寻见那一片无字的天空楼宇烈南岳系·石头宗1 心声石头希迁2 净土石头希迁3 谁人石头希迁4 含灵石头希迁5 橛柴石头希迁6 无物石头希迁7 同...
《哲学导论》是一部以全新面貌推出的哲学教科书。全书共分五篇:绪论、哲学的诞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先验哲学、历史哲
语言与心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通俗、简要的叙说。本书分为三部分内容。**部分叙述*普遍的问题,其中有和我们的“语言与心智”这个主题联系的历史文化...
理学与文学论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文章23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学与儒学”,主要以理学为聚焦点,探讨理学和儒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二是“理学与文学...
平常道2 本书特色 萧然有比较高的情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视感情的价值,认为那是人生*宝贵的东西。一位网友评价萧然,说他是才情**、才气第二、才华第三。把...
日常生活批判-(全3册) 本书特色 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列斐伏尔结合超现实主义、法国的黑格尔主义、尼采和存在主义等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推进对日常生活领域...
郑阿财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郑阿财教授有关敦煌学的十六篇论文,内容则涉及敦煌吐鲁番文献中佛教经卷与世俗文化、文学等之间...
超越语言学(巴赫金语言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考察了巴赫金语言哲学:首先,本书追溯了巴赫金语言哲学的思想渊源,指出俄国历史上一些不同思潮——东正教思想与俄...
金刚经 本书特色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
中国哲学大纲 本书特色 作者张岱年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作者指出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大流,一切都...
庄子斋口义校注 内容简介 此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庄子》注本,著者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他熔佛、儒、庄于一炉,先从考订概念入手,把《庄子》前后的论述加以对照,说明其...
自由与文化 本书特色本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关于自由与文化关系的专著。本书是根据美国纽约帕特南之子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而来。在本书中,作者以什么是自由为切入点,对...
佛本是道-(3) 内容简介 海底仙府的得天独厚。重见天日之时,又是一般争夺厮杀;崆峒、昆仑血海腥风,中土道门联合算计;大自在宫危机重重,周青缜密计谋;地仙界初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其中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广大圆满、法界缘起无尽无碍的妙旨,是佛教*圆顿、...
周易与养生 本书特色 《周易与养生》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注、力求通过日常生活求得自我保健、健康长寿这一养生主题,分五篇进行了阐述。《医易篇》就祖国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