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用镜头和文字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丽风貌。这是一本需要用心感悟的书,真实地书写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2007年6月,赵亚辉等组成科考队,沿着70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西北部采访时所走过的道路,重走中国西北角。历时超过一年,到达中国西北部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绵阳等地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走访,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区的风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采访报道,有较大影响。
本书作为《重走中国西北角》的特别专辑,通过有价值的**手的文字、照片对比震前、震后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状况,为读者还原汶川、北川等地的历史真实,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荟萃。本书图文并茂,有大量原创的冲击力极强的震前、震后的对比照片,可以从中回忆川西北的风物人情。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作者曾经在“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行程中途经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那里的风土人情、秀美山川。地震之后,作者又**时间赶赴重灾区。重回故地,当日人文荟萃、景致独特的川西北已是满目疮痍,只有在今昔图文的对比中,让昨日重现,还原真实的川西北。
地震前后的强烈对比,震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让我们对这片不曾关注的土地有了特别的记忆和情怀。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本书有限的收益捐助给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以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好的纪念。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
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亚辉在火线中记录下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故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指挥 赵和平
多年后,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尽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 姚檀栋
亚辉用文字和镜头,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也恰好解释了他的抗灾博客为何能脱颖而出,十多天访问量就突破千万。
——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
跟随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发现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寻未曾在意的感动,经历灾难现场的悲壮,感悟历史瞬间的永恒。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晓军
震后,完全现场的目击,读来动人心魄。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读来甘之如饴。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抢救“国宝级”专家
国家救援队190名队员,已经连续两昼夜没有休息了,他们在和死神赛跑。
队伍分成两组,一组在东汽中学,一组在东方汽轮机厂总厂。这是我国一一个重要的汽轮机企业,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有300多名员工遇难。
地震时,在厂里一座办公楼里,有20多名专家正在开会,只有几个人跑出来,其余全部被压埋在废墟下,其中有我国权威的汽轮机叶片专家刘海波,堪称“国宝”。
我在现场看到,这座办公楼为4层砖混结构,中间会议室全部坍塌,两边的楼房一层被切断,主体向中间倾斜十几度,摇摇欲坠,楼板层层叠压,相互交错。在废墟的后面,有一堵墙连接危楼,形成一个u形的包围圈,在前面有一条3米深3米宽的水沟,对于紧急撤离来讲简直就是“无路可逃”。
这里俨然一座“孤城”,救援难度很大。队员们搭了一个悬空的5米木梯,才能深入到楼里的废墟中去施救。现在余震不断,木梯随时都有断落的危险,给救援带来很大的考验。
救援队员卢杰独自一人率先进入废墟,找到了专家刘海波。他的身体被两块交错的楼板压住,其中一块楼板长达8米,直通到左侧危楼的墙根,上面压着大量的废墟,只要轻轻一动,上面废墟就会坍塌,整个左侧危楼就会倒塌。
“把我的腿锯掉,让我出去。”已经被压埋很长时间的刘海波,激动地对卢杰说。“你别急,我们会有更好的办法”,经过冷静思考,卢杰提出了充分利用吊车的力量,将交错叠压的两块楼板捆绑在一起,吊升后形成一个稳定的A字形的营救方案。
中国地震搜救中心曲国胜总工程师和结构专家孙柏涛研究员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20名队员轮番上场,冒着生命危险在现场抢救。压住刘海波的楼板一厘米一厘米地慢慢吊升,救援队员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刘海波和整座废墟的变化。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国宝级”专家刘海波在没有受到任何二次伤害的情况下获得解救。之后不久,主任工程师袁晓阳等5位技术人员,被陆续救出。
……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报道,曾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抢救重伤员,赴印尼班达亚齐采访印度洋海啸重灾区,跟踪2005珠峰测量行动超过百日……
著有《亲历世纪大灾难》等著作,报道和作品多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反映出中国记者的职业精神和时代风貌。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科技好新闻一等奖等。李长春同志称赞他是“记者的榜样”,王兆国同志称赞他是“青年的楷模”,陈至立同志称赞他的事迹“要编入大学新闻专业教材”。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简介:这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到历经荣辱兴
小鱼干是我的 你也是我的 本书特色 《小鱼干是我的,你也是我的》是郭斯特2017新作,也是刷屏你的微博主页和朋友圈的萌宠CP狐狸馒头的温暖故事&甜宠日常。140...
切要-民国演讲典藏文库.章太炎卷-(上下) 内容简介 章太炎(1869-1936),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名炳鳞,号太炎。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全8卷)》内容简介:西方汉学界公认的中国文学史经典读本(全新纪念版) 汇聚全球汉学大家,以国际化视野颠
上课记 本书特色 在一个孤悬海外的*荒凉的省会城市,她并非科班出身的写作课教授,他们也不是中文或广告传媒专业的学生;她在数十年前就已誉满文坛并无经济压力,他们则...
《顾城精选集》,本书收录了顾城的代表作品,包括朦胧诗《杨树》、《寒秋》、《星月的来由》等;寓言故事诗《失恋的赖草》、《善于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 本书特色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是俄罗斯*伟大、命运*为坎坷的诗人之一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精选,全书包括《石头》《哀歌》《诗1921—192...
在这一册书内所收辑的,共有十多篇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草长莺飞.故剑泪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草长莺飞.故剑泪/民国通俗...
麦田物语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麦田物语》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麦田物语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江南,巨蟹座,作家。多次作为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参加国际书展。创作过《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上海堡垒》《龙族》等故事,其中《龙族》单本销售量已经超过200万册...
陶庵梦忆 本书特色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门外苍松傲睨,蓊以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石桥低磴,可坐十人。寺僧刳竹引泉,桥下交交...
日本战国群雄系列(典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礼盒装,重庆出版社出版★ 日本战国时期,是指从应仁之乱的1467到德川幕府建立的1603年这一段近一百四十年的时...
芭蕉飕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辞去力帆董事长职务后的随笔结集,通过八十余年的人生阅历,追忆曾经的往事,回忆老重庆的旧人轶事,也有对艺术的直接感悟。文笔雅洁,自成...
巫婆的红筷子-阎连科、梁鸿对谈录 本书特色 *具争议的作家阎连科与颇有人气的人文学者梁鸿跨越十年的文学对话。在连绵的追问与回忆之间,作家个人的历史回眸即是时代、...
而已丛书-鲁迅教我(上下册) 内容简介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鲁迅就被称为“思想界的专业者”——“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有什么思...
纳兰词全集 本书特色 闵泽平编著的《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共收录纳兰词三百四十九首。本书题解,意在梳理词之惹绪,尽量对所绘之景、所言之事及所蕴涵之...
没有地图的旅行 本书特色 三十岁的格林无法忍受婚姻令人窒息的压力,邀请年轻的表妹陪他去西非探险。这是格林首次离开欧洲,他们需要徒步穿越长达三百五十英里的森林,这...
《发现团队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理论本源的追求和探索,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体验式学习的发展历程,了解体验式学习
古典医药诗词欣赏(医林语丝文丛)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了从西周到晚清80余位作者的诗词,其中多为历代文学大家的作品,也有一部分是劳动者的作品。选篇的内容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