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用镜头和文字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丽风貌。这是一本需要用心感悟的书,真实地书写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2007年6月,赵亚辉等组成科考队,沿着70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西北部采访时所走过的道路,重走中国西北角。历时超过一年,到达中国西北部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绵阳等地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走访,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区的风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采访报道,有较大影响。
本书作为《重走中国西北角》的特别专辑,通过有价值的**手的文字、照片对比震前、震后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状况,为读者还原汶川、北川等地的历史真实,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荟萃。本书图文并茂,有大量原创的冲击力极强的震前、震后的对比照片,可以从中回忆川西北的风物人情。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作者曾经在“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行程中途经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那里的风土人情、秀美山川。地震之后,作者又**时间赶赴重灾区。重回故地,当日人文荟萃、景致独特的川西北已是满目疮痍,只有在今昔图文的对比中,让昨日重现,还原真实的川西北。
地震前后的强烈对比,震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让我们对这片不曾关注的土地有了特别的记忆和情怀。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本书有限的收益捐助给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以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好的纪念。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
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亚辉在火线中记录下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故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指挥 赵和平
多年后,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尽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 姚檀栋
亚辉用文字和镜头,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也恰好解释了他的抗灾博客为何能脱颖而出,十多天访问量就突破千万。
——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
跟随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发现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寻未曾在意的感动,经历灾难现场的悲壮,感悟历史瞬间的永恒。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晓军
震后,完全现场的目击,读来动人心魄。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读来甘之如饴。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抢救“国宝级”专家
国家救援队190名队员,已经连续两昼夜没有休息了,他们在和死神赛跑。
队伍分成两组,一组在东汽中学,一组在东方汽轮机厂总厂。这是我国一一个重要的汽轮机企业,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有300多名员工遇难。
地震时,在厂里一座办公楼里,有20多名专家正在开会,只有几个人跑出来,其余全部被压埋在废墟下,其中有我国权威的汽轮机叶片专家刘海波,堪称“国宝”。
我在现场看到,这座办公楼为4层砖混结构,中间会议室全部坍塌,两边的楼房一层被切断,主体向中间倾斜十几度,摇摇欲坠,楼板层层叠压,相互交错。在废墟的后面,有一堵墙连接危楼,形成一个u形的包围圈,在前面有一条3米深3米宽的水沟,对于紧急撤离来讲简直就是“无路可逃”。
这里俨然一座“孤城”,救援难度很大。队员们搭了一个悬空的5米木梯,才能深入到楼里的废墟中去施救。现在余震不断,木梯随时都有断落的危险,给救援带来很大的考验。
救援队员卢杰独自一人率先进入废墟,找到了专家刘海波。他的身体被两块交错的楼板压住,其中一块楼板长达8米,直通到左侧危楼的墙根,上面压着大量的废墟,只要轻轻一动,上面废墟就会坍塌,整个左侧危楼就会倒塌。
“把我的腿锯掉,让我出去。”已经被压埋很长时间的刘海波,激动地对卢杰说。“你别急,我们会有更好的办法”,经过冷静思考,卢杰提出了充分利用吊车的力量,将交错叠压的两块楼板捆绑在一起,吊升后形成一个稳定的A字形的营救方案。
中国地震搜救中心曲国胜总工程师和结构专家孙柏涛研究员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20名队员轮番上场,冒着生命危险在现场抢救。压住刘海波的楼板一厘米一厘米地慢慢吊升,救援队员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刘海波和整座废墟的变化。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国宝级”专家刘海波在没有受到任何二次伤害的情况下获得解救。之后不久,主任工程师袁晓阳等5位技术人员,被陆续救出。
……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报道,曾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抢救重伤员,赴印尼班达亚齐采访印度洋海啸重灾区,跟踪2005珠峰测量行动超过百日……
著有《亲历世纪大灾难》等著作,报道和作品多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反映出中国记者的职业精神和时代风貌。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科技好新闻一等奖等。李长春同志称赞他是“记者的榜样”,王兆国同志称赞他是“青年的楷模”,陈至立同志称赞他的事迹“要编入大学新闻专业教材”。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鸳湖烟雨 内容简介 吴藕汀,嘉兴人。民国二年生。1951年,由嘉兴图书馆派往湖州南浔接收嘉业堂藏书,说好四个月可以回来,结果在南浔一直生活了五十年,一直到200...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本书特色 白居易为什么被誉为诗坛的“广大教化主”? 白居易的诗歌怎么会家弦户诵、流传千古? 卖炭翁和上阳白发人的遭遇如何感动读者? 《长恨歌》...
《有效的安慰》内容简介:安慰是同频的陪伴。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安慰的书,也是一本带来安慰的书。法国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畅销书
《腾讯电竞:抵达梦想的另一种道路》内容简介:本书完整介绍了腾讯电竞的产业和生态,包括腾讯在推动电竞向体育化、全球化、全民化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朱自清经典常谈、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本书特色 《朱自清经典常谈朱自清论雅俗共赏/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编著者朱自清。《朱自清经典常谈》作者...
歌德诗选(德汉对照)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德国伟大诗人歌德(ja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的诗歌精粹选集,它带领读者...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字里字外的衣食住行》内容简介:朱永新、王宁、康震、周益民推荐给孩子的靠谱趣味汉字书,帮孩子轻松搞定大语
西游原旨 本书特色 《西游原旨》评点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又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为证道本中的上乘之作。由于其*终指向是先验性的虚无之气和人自身存在的药物结...
戴望舒选集-中国文库·文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戴望舒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本书特色 ◆揭示当下中国各阶层涌动的社会变革热情!◆这是一场全民公益行动,学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老板、社会名流、政府官员、国家...
踮起脚尖来爱你 本书特色 《读者·乡土人文版》2015年年度精选集.年度卷:踮起脚尖来爱你,以乡土、人文、爱情、亲情为线索,谱写了众多知名作家笔下...
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华梵灵妙 (金克木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金克木散文之过人之处在于其“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出经入史,...
《数据如何误导了我们》内容简介:大数据杀熟,是真的吗?人人都该看的大数据时代防坑指南,揭秘吃喝玩乐、生老病死中的统计学陷阱
大明宫唐诗辑注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在唐朝会鼎盛,而不是如宋词、元曲等其他艺术形式。唐诗成长的土壤是什么?和西方诗歌一样,唐诗也应是发源于宫廷,和风...
历代经典美文百篇赏析 本书特色 李雪芹、徐潜选注译的《历代经典美文百篇赏析》是一本文学类图书,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代美文小品,并加以注释和赏析,读者通过阅读不仅可以...
吴读有偶 本书特色 本书以闲适散淡的笔调,展示作者读书的所思所想,以及与读书人的交往,是一部读书笔记,亦是一部交友录,从中可见作者的性情与为人。吴读有偶 内容简...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本书特色 朱自清欧游,是在以散文成名之后。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于一九二三年《背影》发表于一九二五年,《荷塘月色》发表于一九二七年,而...
格桑花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三叔、一把油布伞、心中的槐树花、走得太匆匆等作品。格桑花开 目录 文有真情 业有丽峰(序一)朴茂亦大美(...
雅各布的房间 本书特色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的《雅各布的房间》是一部反传统的实验性小说,标志着伍尔夫小说写作的新阶段。《雅各布的房间》作为伍尔夫小说创作历程中的一...
诗与画.唐诗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唐诗三百首作为普及唐诗的底本,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上好的精神食粮;给每首诗歌配上一幅精美的诗意画,通过画面形象来揭示 、充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