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用镜头和文字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丽风貌。这是一本需要用心感悟的书,真实地书写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2007年6月,赵亚辉等组成科考队,沿着70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西北部采访时所走过的道路,重走中国西北角。历时超过一年,到达中国西北部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绵阳等地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走访,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区的风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采访报道,有较大影响。
本书作为《重走中国西北角》的特别专辑,通过有价值的**手的文字、照片对比震前、震后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状况,为读者还原汶川、北川等地的历史真实,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荟萃。本书图文并茂,有大量原创的冲击力极强的震前、震后的对比照片,可以从中回忆川西北的风物人情。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作者曾经在“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行程中途经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那里的风土人情、秀美山川。地震之后,作者又**时间赶赴重灾区。重回故地,当日人文荟萃、景致独特的川西北已是满目疮痍,只有在今昔图文的对比中,让昨日重现,还原真实的川西北。
地震前后的强烈对比,震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让我们对这片不曾关注的土地有了特别的记忆和情怀。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本书有限的收益捐助给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以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好的纪念。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
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亚辉在火线中记录下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故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指挥 赵和平
多年后,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尽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 姚檀栋
亚辉用文字和镜头,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也恰好解释了他的抗灾博客为何能脱颖而出,十多天访问量就突破千万。
——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
跟随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发现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寻未曾在意的感动,经历灾难现场的悲壮,感悟历史瞬间的永恒。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晓军
震后,完全现场的目击,读来动人心魄。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读来甘之如饴。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抢救“国宝级”专家
国家救援队190名队员,已经连续两昼夜没有休息了,他们在和死神赛跑。
队伍分成两组,一组在东汽中学,一组在东方汽轮机厂总厂。这是我国一一个重要的汽轮机企业,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有300多名员工遇难。
地震时,在厂里一座办公楼里,有20多名专家正在开会,只有几个人跑出来,其余全部被压埋在废墟下,其中有我国权威的汽轮机叶片专家刘海波,堪称“国宝”。
我在现场看到,这座办公楼为4层砖混结构,中间会议室全部坍塌,两边的楼房一层被切断,主体向中间倾斜十几度,摇摇欲坠,楼板层层叠压,相互交错。在废墟的后面,有一堵墙连接危楼,形成一个u形的包围圈,在前面有一条3米深3米宽的水沟,对于紧急撤离来讲简直就是“无路可逃”。
这里俨然一座“孤城”,救援难度很大。队员们搭了一个悬空的5米木梯,才能深入到楼里的废墟中去施救。现在余震不断,木梯随时都有断落的危险,给救援带来很大的考验。
救援队员卢杰独自一人率先进入废墟,找到了专家刘海波。他的身体被两块交错的楼板压住,其中一块楼板长达8米,直通到左侧危楼的墙根,上面压着大量的废墟,只要轻轻一动,上面废墟就会坍塌,整个左侧危楼就会倒塌。
“把我的腿锯掉,让我出去。”已经被压埋很长时间的刘海波,激动地对卢杰说。“你别急,我们会有更好的办法”,经过冷静思考,卢杰提出了充分利用吊车的力量,将交错叠压的两块楼板捆绑在一起,吊升后形成一个稳定的A字形的营救方案。
中国地震搜救中心曲国胜总工程师和结构专家孙柏涛研究员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20名队员轮番上场,冒着生命危险在现场抢救。压住刘海波的楼板一厘米一厘米地慢慢吊升,救援队员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刘海波和整座废墟的变化。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国宝级”专家刘海波在没有受到任何二次伤害的情况下获得解救。之后不久,主任工程师袁晓阳等5位技术人员,被陆续救出。
……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报道,曾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抢救重伤员,赴印尼班达亚齐采访印度洋海啸重灾区,跟踪2005珠峰测量行动超过百日……
著有《亲历世纪大灾难》等著作,报道和作品多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反映出中国记者的职业精神和时代风貌。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科技好新闻一等奖等。李长春同志称赞他是“记者的榜样”,王兆国同志称赞他是“青年的楷模”,陈至立同志称赞他的事迹“要编入大学新闻专业教材”。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锦书云中来-尺牍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 尺牍,亦称尺素、手札,即今之书信,尺牍小品是文人间往还的小简短札。古人写尺牍小品,将其作为诗文之余事,无关宏旨,但道...
我有个好故事 就要你一杯酒 本书特色● 人人网网络红人李淳、新浪微博红人(@mc拳王)所著的首部成长故事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意义...
秦岭论语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合谷的散文作品集,主要收录了他的《我是一只小蚕》、《陕北天然气》、《美丽陷阱》、《黄河边的村野》、《先人的故事》、《归园札记》、《寻谒...
海涅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海涅的散文优美潇洒,清新隽永,政论笔锋犀利,思想深刻,作品广泛触及当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社会现实,鞭挞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
孤岛的诗歌 本书特色 1954年,13岁的弗兰克·戈尔德跟随父母来到了澳大利亚,远离了战火中的匈牙利。然而,新人生即将到来之时,弗兰克却患上了脊髓...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王统照代表作--山雨 本书特色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它深植于民间,普及方能提升,华夏出版社寻访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之优秀作品,以超廉之价格...
优雅-修订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闺蜜真心想分享给闺蜜的小书,这是一本温暖实用、畅销不衰的小书,这是一本真正适合中国女性的优雅读本。看了书,很多人会感慨:女人原...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春明新史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春明新史》是一部长篇小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部。讲述关于快嘴刘刘得胜,后改名刘...
刘水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我热爱文学,因为文学陪伴我成功地穿越了荒凉的人生沙漠,我感谢苦难,因为苦难锤炼出我不屈的灵魂。刘水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骆驼草,属落叶灌木...
死亡游戏-故事会-珍藏本 本书特色 “故事会•悬念推理系列”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整合了《故事会》杂志...
《长大吧,孩子》内容简介:刘延军著的《长大吧孩子(儿童启蒙活动)》从儿童心智的成长、儿童如何感知和探索世界、儿童身心发展的
《文件系统技术内幕: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存储之道》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件系统的概念、
荒原狼 本书特色 1、《荒原狼》中描述的哈勒的精神危机和疾病并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时代特征。2、《荒原狼》的宗旨是指出一种永恒的精神信仰,如黑塞在...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本书特色 周国平想对流泪的读者说:在人世间,每天都有灾难发生,更悲惨的还有的是,请不要为书中讲述的十多年前某个小家庭的悲情故事流泪了。十多...
大国之魂 本书特色 处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这样一只英勇善战的远征军,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也是当时一代军人的悲哀,回国无门,台湾当局...
天竺心影 本书特色 《天竺心影》收录了《天竺心影》和《燕南集》两个集子。其中,《天竺心影》主要回忆了季羡林先生在印度的美好回忆:从初抵德里开始,到德里大学、尼赫...
全球寻找“北京人” 本书特色 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描写周口店和和“北京人”全面、系统、真实的一部书。我们这么大一个民族,应该有这么一部书。——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内容简介 戴望舒毕生出版过4个诗集。《我的记忆》1929年4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收录1924-1929年间诗26首;《...
《犯罪心理档案2》内容简介:《犯罪心理档案.2》囊括当下最热门最惊悚的罪案,法医、解剖、心理分析张力十足。书中罪案皆取材于现实
顿河晨曦(今日俄罗斯漫步) 本书特色 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就是为实现“战略协作,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