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用镜头和文字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丽风貌。这是一本需要用心感悟的书,真实地书写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2007年6月,赵亚辉等组成科考队,沿着70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西北部采访时所走过的道路,重走中国西北角。历时超过一年,到达中国西北部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绵阳等地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走访,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区的风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采访报道,有较大影响。
本书作为《重走中国西北角》的特别专辑,通过有价值的**手的文字、照片对比震前、震后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状况,为读者还原汶川、北川等地的历史真实,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荟萃。本书图文并茂,有大量原创的冲击力极强的震前、震后的对比照片,可以从中回忆川西北的风物人情。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作者曾经在“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行程中途经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那里的风土人情、秀美山川。地震之后,作者又**时间赶赴重灾区。重回故地,当日人文荟萃、景致独特的川西北已是满目疮痍,只有在今昔图文的对比中,让昨日重现,还原真实的川西北。
地震前后的强烈对比,震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让我们对这片不曾关注的土地有了特别的记忆和情怀。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本书有限的收益捐助给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以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好的纪念。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
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亚辉在火线中记录下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故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指挥 赵和平
多年后,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尽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 姚檀栋
亚辉用文字和镜头,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也恰好解释了他的抗灾博客为何能脱颖而出,十多天访问量就突破千万。
——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
跟随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发现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寻未曾在意的感动,经历灾难现场的悲壮,感悟历史瞬间的永恒。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 张晓军
震后,完全现场的目击,读来动人心魄。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读来甘之如饴。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抢救“国宝级”专家
国家救援队190名队员,已经连续两昼夜没有休息了,他们在和死神赛跑。
队伍分成两组,一组在东汽中学,一组在东方汽轮机厂总厂。这是我国一一个重要的汽轮机企业,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有300多名员工遇难。
地震时,在厂里一座办公楼里,有20多名专家正在开会,只有几个人跑出来,其余全部被压埋在废墟下,其中有我国权威的汽轮机叶片专家刘海波,堪称“国宝”。
我在现场看到,这座办公楼为4层砖混结构,中间会议室全部坍塌,两边的楼房一层被切断,主体向中间倾斜十几度,摇摇欲坠,楼板层层叠压,相互交错。在废墟的后面,有一堵墙连接危楼,形成一个u形的包围圈,在前面有一条3米深3米宽的水沟,对于紧急撤离来讲简直就是“无路可逃”。
这里俨然一座“孤城”,救援难度很大。队员们搭了一个悬空的5米木梯,才能深入到楼里的废墟中去施救。现在余震不断,木梯随时都有断落的危险,给救援带来很大的考验。
救援队员卢杰独自一人率先进入废墟,找到了专家刘海波。他的身体被两块交错的楼板压住,其中一块楼板长达8米,直通到左侧危楼的墙根,上面压着大量的废墟,只要轻轻一动,上面废墟就会坍塌,整个左侧危楼就会倒塌。
“把我的腿锯掉,让我出去。”已经被压埋很长时间的刘海波,激动地对卢杰说。“你别急,我们会有更好的办法”,经过冷静思考,卢杰提出了充分利用吊车的力量,将交错叠压的两块楼板捆绑在一起,吊升后形成一个稳定的A字形的营救方案。
中国地震搜救中心曲国胜总工程师和结构专家孙柏涛研究员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20名队员轮番上场,冒着生命危险在现场抢救。压住刘海波的楼板一厘米一厘米地慢慢吊升,救援队员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刘海波和整座废墟的变化。
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国宝级”专家刘海波在没有受到任何二次伤害的情况下获得解救。之后不久,主任工程师袁晓阳等5位技术人员,被陆续救出。
……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报道,曾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跨越三大洋,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抢救重伤员,赴印尼班达亚齐采访印度洋海啸重灾区,跟踪2005珠峰测量行动超过百日……
著有《亲历世纪大灾难》等著作,报道和作品多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反映出中国记者的职业精神和时代风貌。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科技好新闻一等奖等。李长春同志称赞他是“记者的榜样”,王兆国同志称赞他是“青年的楷模”,陈至立同志称赞他的事迹“要编入大学新闻专业教材”。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新闻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沉沦的国土{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精品书系} 内容简介 《沉沦的国土》乃由徐刚所撰写,有关中国大陆环境污染问题之作品。本书内容分三部分:「沉沦的国土」、「江河并非万古...
大学卷-诗歌读本 本书特色 这套读本的大学卷,从风格、韵律、结构、意蕴等多个角度,向读者介绍了诗歌的形式特点,也提供了阅读诗歌、进入诗歌的具体门径。本卷的目的,...
沈从文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沈从文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湘西人民的优秀儿子,边城世界伟大的缔造者。他的作品浸透了湘西风情,氤氲着灵动的水气,晶莹...
从北美到南美,22种不同风情的火车一季之间,寒暑和天地在铁路上隆隆转过我生命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住在不属于我的地方,我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异乡人。──保罗‧索鲁这趟...
《VR虚拟现实:商业模式+行业应用+案例分析》内容简介:《VR虚拟现实:商业模式+行业应用+案例分析》既有详细、全面的实际操作方法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
史实与悬疑、艺术与惊悚……天衣无缝的雅俗融合,难觅破绽的情节营造,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午夜,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大陈列馆的镶木地板上。在人生的最后时...
【内容简介】鲁迅先生的杂文,有一种穿越时间的力量,他去世八十年了,他的文章仿佛还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声。譬如关于当下流行的“女学课堂”,他说:“要我们保存国粹,也...
元明清诗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元好问、耶律楚材、郝经、陈孚、戴表元、张以宁、刘基、袁凯、杨基等诗人的作品。元明清诗三百首 目录 卷一金元诗卷二元诗卷三明...
四七社-当德国文学书写历史时 本书特色 1947年,汉斯·维尔纳·里希特集结了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四七社。很快,在四七社的旗帜下汇聚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
蒙田:蒙田随笔 本书特色 来自法兰西,洋溢着“小清新”的永恒经典。钱钟书在《围城》中引用了蒙田“婚姻好比金漆的鸟笼,笼外的鸟拼命想冲进去,笼内的鸟拼命想飞出来”...
《英国文化研究:事件与问题》内容简介:二十世纪下半期,在西方学术思想框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德国阐释学、法国结构主义(后结
春潮漫卷书香永-开放声中书人书事信选-(上.下卷) 本书特色 本书从改革开放初期漓江出版社开拓外国文学出版过程中收到的众多译著者和读者的来信中,选辑了460人的...
清泉石上流 内容简介 这些年,胡山泉同志以“石上流”为笔名,创作了不少散文与随笔,并时常见诸报端。日积月累,文稿盈柜。去年初秋,我曾提议:“安排时间整理整理,选...
《从零开始学Scratch 2.0动画游戏设计》内容简介:Scratch是以积木堆砌的方式来拼贴程序指令的集成编程软件,让读者可以发挥创意来
《希腊神话》内容简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它具有永久的魅力。希腊神话因其有较完整的体系和独特的文学魅力而流传久远。希
《纳兰词典评》内容简介:在现代的钢筋水泥从林中,人们似乎渐渐丧失了对于古典精神的继承,直到重新阅读纳兰。我们几乎想象不出,
《R语言数据可视化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如何利用R语言绘制各种统计图形,书中的所有统计图形都给出了实例源代码,读者可
《神秘博士·闪光的人》内容简介:镜子里传来的声音,墙上多出的影子,窗外发光的眼睛……城市的街头巷尾,始终流传着令人后背一凉
回到海西-一位知识分子七十年的沧桑记忆 本书特色 《回到海西:一位知识分子七十年的沧桑记忆》:我们这些年过不惑行将就木的老人,在上世纪中期,大多经历过阶级斗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