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近年来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倡导“教育叙事研究”和“身体教育学”和“教育现象学”。
出版专著:《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在导言中,我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提出了十种教师的形象,从这里面大体上可以看得出来,好教师的要素主要有两点:**,专业智慧。第二,不只是有专业智慧,还要有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这是两个*重要的部分。我讲这个主题,是从“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个地方出发。我希望老师们能够从这个地方介入对专业智慧的关注,对人格魅力的关注,*后,我会专门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首先讲教师的**种专业智慧,我称之为“课程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作课程智慧?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做老师的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处理教材?
我提供三条建议。**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吃透教材
一般的老师不敢改变教材。现在情况稍微好一点,教师变得勇敢一点点了。一般的老师是不敢自由处理教材的。为什么?因为要“考教材”。现在提出一种说法:“不是考教材,而是考标准。”可是实际上,大量的考试还是在考教材。做老师的人往往有一个信念:我教的这个内容就是要考的。教什么,考什么,我们一般都是这样想问题的。这使老师们不太敢去变动课本,去改变教材。一个好老师,必须越过这道坎儿。无论什么课本,拿到手里之后,必须改变。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使很多老师不得不考虑。海南的蒋老师曾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都知道要改变教材,在农村,有一种老师也在改变教材,但是,他改得很危险。怎么危险呢?他根本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为什么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呢?因为教材很多内容他也不懂。这不是败坏我们农村教师的形象。在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这是危险的。”
因此,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随意调整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去学习,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由此我们得出一条*基本的结论: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你知道教材是怎么产生的吗?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之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都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老师的智慧。你如果认为这个教材很糟糕,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要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基本的前提。
补充教材
怎么超越呢?比较保守的、温和的做法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暂时不把教材的内容减掉。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这是一种“加法”的态度。
我推荐的**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老师们可以看看相关的录像,看窦桂梅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增加了什么;看窦桂梅老师如何用相关的资源对已有的教材构成一个补充。这节课我觉得前半段比较成功。我们看一看前半段(放录像)。你们可以看得到这里面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关于新课程,老师们听过很多相关的讲座,新课程的讲座中有一个主题,很多地方都在谈论,叫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词语,有的老师甚至觉得新课程不过就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词语。其实,每一个新词语的背后,都有它的期望和可能在实践中引起的新变化。每一个新词语的提出都是谨慎的。在新课程话语里面,有一个词语,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课程资源”。我们以前叫“课本”,或者叫“教材”,觉得这就够了,觉得把课本教完,这就是教师的责任。但是现在不行。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从窦桂梅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教材作了大量的“补充”。**个补充是她的粉笔字。有人会说,把课本上的字转移到黑板上,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不一样。现在很少有人重视写粉笔字了。我的粉笔字就写得很难看。所以我不敢写粉笔字,我做PPT讲稿。但是,粉笔字本身是有某种美学效果的,它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看老师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总觉得传统的技术都是要改变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汹涌波涛,它会把传统的技术打败。其实,
语文可以这样教-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教学案例 本书特色 《语文可以这样教:“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教学案例》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语文可以这样教-于漪语文德育实训...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本书特色 凝聚蒙台梭利教育哲学与“儿童之家”经验的科学幼儿教育方法。100年前,哈佛著名教授根据意大利语将此书译成英文,让美国人开始了解蒙...
《逻辑人生:哥德尔传》在介绍哥德尔精彩的一生时,把我们带到逻辑边界和逻辑之外,深入到最激动人心的哲学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哥德
大学英语阅读新体验-(下) 目录 Unit One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within Sentencespart 1...
伊恩·肖,利物浦大学埃及考古学讲师。目前在参与上埃及片麻岩采矿区贝尔艾尔阿瑟的田野考古。著有《牛津埃及史》(2000)、《古埃及材料与技术》(2000)、以及《...
外研社英汉多功能词典(双色版) 本书特色 《外研社英汉多功能词典》(双色版)是累计销量逾2,000,000册的《外研社?建宏英汉多功能词典》的*新版本。...
长腿叔叔-英汉彩绘本 本书特色 《长腿叔叔(英汉对照)》:孤儿院里长大的少女,有幸得到一位长腿叔叔的慷慨助学。她纯真、好学、乐观而坚持,对生命充满了感恩。从一无...
森林报 本书特色 这是《森林报》*新出版的第九个版本,是经过了编辑部的重审与增订的。在这里边刊登了“一年——分为12个章节的太阳诗篇”。此外我们还引用了...
大教育书系给教师的建议(诞辰100周年修订版)/大教育书系 本书特色 ★ 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 教育学经典之作,畅销百万册 ★ 苏霍姆林斯基女儿...
中华文化百科-两宋哲学 本书特色 以“理学”(或称“道学”)为*主要内容的宋代哲学,是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哲学思维形态。宋代哲学中的“理学”被...
心灵鸡汤全集-英汉对照珍藏版 本书特色 《心灵鸡汤全集(英汉对照珍藏版)》是作者(青闰)《心灵鸡汤》(英汉双语)系列的*新译本,全书汇集了两百余则感人至深的故事...
《西洋哲学史》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师从有名哲学家冯友兰,这是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创作的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入门读物。
内衣纸样设计与工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内衣打板技术图书,书中讲述了内衣的基本知识、内衣的面料及辅料,并重点介绍基本内裤、塑身内裤、普通文胸、调整型文胸的制图方...
高等数学一点通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部分,包括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常微分方程等六章。高等数学一点通 目录 ...
网络生态系统动态演化 本书特色 该著作系统论述了网络生态系统生态演化问题。包括网络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结构功能,基于成熟度理论的系统动态演化,基于免疫理论的要素动...
高中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 本书特色 《高中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以教育部颁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涵盖大...
爱无可忍 本书特色 风景如画的伦敦郊野,五个可以说都是助人为乐的陌生人一道赶去救助一起热气球事故,但或许只不过一瞬间的犹疑、自私,一个大活人就在大家眼前顷刻间殒...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 本书特色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的挫折,放弃爱下去的理由;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现实的约束,放弃爱恨分明的坚持;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更多的期...
王健林与大连万达:汉英双语 本书特色 王健林从一个无名小卒,在改革浪潮中冒险进军商业,请缨“主政”一个濒临破产的住宅开发公司。他力挽狂澜...
辞书与译事 内容简介 本书分《译事记趣》、《咬文嚼字》、《辞书与译事》三部分。作者以其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分析词语翻译的得失,澄清对一些词语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