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社会成员间的互动,显然也是此种互为中介和结果的循环往复,其中除了表达、除了交往,同时也共同卷入了对社会世界及其结构的生产和再生产:当人们把新闻看做是有趣和重要的日常事件的真实描述时,就等于肯定并再生产了新闻作为发布真实报道的社会机构的角色(社会运动试图利用新闻发布信息也是在肯定并再生产新闻媒体作为合法机构的角色);当新闻以日常生活世界所理解的理解,来组织安排每天的新闻生产时,这些被生产出来的新闻,不可避免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认可,并且作为一种资源——结构性因素,成为社会行动者运用和活动的基础和情境。同时,在资源和规则运用上无法排除权力的因素,其中的一些社会行动者比之另外一些,具有更大的能力制造、设置并再生产社会意义——也就是建构社会现实,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就是比绝大多数组织更有权力设置对环境和现实定义的一个组织。由此可以证明,新闻专业主义所标榜的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报道是一个神话,把新闻报道认定为是传统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同样不够真实,根本未能反映出新闻作为集体的共同参与社会建构的实质。当然由此也可以证明,以“框架”作为焦点,对新闻及其生产进行研究和解释,不仅可取合理而且非常重要,比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如实证主义)路径,更能展示其基本面貌,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和本质。
“《做新闻》是一部关于新闻媒介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可靠的实证支持,不仅丰富了我们关于大众媒介的知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现代美国文化的理解。”
刘易斯?科塞(Lewis A.Coser),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杰出教授,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盖伊。塔奇曼用‘解释社会学’的观点,说明新闻是社会建构的产品,是新闻专业人员按照日常工作惯例完成的产品……《做新闻》的思想发人深省。”
查尔斯?惠特尼(D.Charles Whitney),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系教授
“《做新闻》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为全面的论述。作者用民族方法学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新闻是现实的建构的命题,观点明确、令人信服。”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教授
“《做新闻》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入木三分的理论分析。作者能够把实地考察跟哲学思考以及理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堪称典范。对新闻研究人员来说,此书的观点富有启迪,不可不读。”
查尔斯?兄?班茨(Charles R.Bantz),印第安纳大学一普渡大学一印第安纳坡利斯分校校长
1新闻是框架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框,我们美国人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了解美国的制度、美国的领袖人物以及美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了解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各种情况。对于已经和正在城市化的国家来说,新闻就像一种替代物,它替代了旧时走街串巷向公众通告消息的人(又译公告传报员),其功能就是告诉我们想知道、需要知道以及应该知道的消息。
但是,跟任何用以描绘世界的框架一样,新闻这个框架本身也有自己的问题。窗口展示的视野取决于窗口的大小、窗格的多少、窗玻璃的明暗以及窗户的朝向是迎着街面还是对着后院。这个视野还取决于视点的位置,比如是远点还是近点、是歪着脖子看还是脑袋向前伸展,或者是侧着身使眼睛跟开窗的这面墙平行。
本书把新闻看做一种框架,并考察这个框架是如何建构的,或者说考察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机构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考察的重心是报纸和电视作为复杂的组织所必然遵循的程序,以及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职业关怀。本书并不把新闻工作者看做是带着主观愿望和偏见的个体,这些问题*好留给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们去讨论。相反,本书更关注新闻专业主义以及来自新闻专业主义的决定是如何成为组织需要的产物的。因此,本书主要研究新闻是通过哪些环节实现社会建构的,研究日常发生的事情是怎样被转变成所谓的新闻这种具有现实时空的故事的。正是这一理论方针,使本书不仅成为属于大众传播、组织机构、职业专业类社会学范畴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同时成为属于知识类社会学范畴的一项应用性研究。
……
盖伊•塔奇曼(Gaye Tuchman),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会长,发表大量社会学论著,本书为作者代表作之一,被美国《新闻和大众传播季刊》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评为20世纪新闻和大众传播研究名著。
《博伽梵往世书》成书约在公元前几十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主体是诗,也有散文,采用对话格式,全书不是按照时间逻辑展开的,而是故事套故事,对话套对话,共分为12篇,...
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将城市放在空间社会结构的宏观视野中,以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关注城市变迁发展的细微脉络。从城市人格、建筑、时...
《写作:风物语》内容简介:这不是一本有关写作教学的技巧指导书,而是对文本阅读和文本写作的深层次的精神反思。虽然书中对语感、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本书特色 2006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一书,出版后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季羡林先生将此书送给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
江村经济 本书特色 《江村经济》于1981年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该学科*高荣誉-赫胥黎奖章。江村经济 内容简介 《江村经济》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根据1936年...
欧洲近代生活(村庄与城市) 内容简介 《欧洲近代生活》(三卷本)从文史的角度概述16-18世纪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村城与城市》阐述村庄和城市的生活世界,形象生动...
编辑必备语词规范手册 本书特色 《编辑**语词规范手册》整理汇编了编辑、写作工作中须要学习、查核的语词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全书分通用语词类、专有...
灰皮书 本书特色 “灰皮书”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著作作为配合“反修”斗争的重要参...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带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欧洲从古罗马末期起就进入了基督教世界,亚洲则是伊斯...
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一书为基础,阐述了社会科学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关...
《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内容简介:本书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
CRI创业者风采:国际传播70周年 本书特色 《开创者的心愿——访左漠野》;《磊落的人生崇高的情怀——国际广播元勋张纪明》;《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襟怀——记余宗彦》...
新闻学教程 本书特色 《新闻学教程》:百所高校新编教材,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丛书新闻学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的本质及新闻价值的实现,全...
《唐朝原来是这样》内容简介:当人们谈起唐朝,总和一个词联系在一起“盛世”。的确,这个朝代的文采风流、赫赫武功、万国来朝的气
《低生育陷阱》内容简介:自1990年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出生率跌到了历史最低值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直到现
胡政之文集-(上.下集) 本书特色 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有众多贡献卓著、影响深远的人物,胡政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近四十年的报业生涯中,他曾任《大共和日报》总...
本书论述了个人主义与人格、法与礼、学与社、乡约、中国的宪政主义与公民社会、女性教育与女权、中国共产主义与儒家社群主义等。论述了儒家社群主义思想,以“社学”和“乡...
《越玩越聪明的侦探推理游戏》内容简介:《越玩越聪明的侦探推理游戏》汇集了数百个世界上经典、有趣的逻辑探案游戏,在满足孩子旺
社会进化史 本书特色 《社会进化史》是蔡和森在20世纪20年代初任上海大学教授,讲授课程时的讲义。这本书是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部社会发展史,是此...
新媒体 本书特色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