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带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欧洲从古罗马末期起就进入了基督教世界,亚洲则是伊斯兰教和佛教、印度教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的宗教,而宗教的不同又强化了文明的差别。建筑的地区性、民族性之中,宗教就占着重要的地位。在许多时候,宗教建筑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技术和艺术的*高成就。所以这上、下篇,几乎可以用不同的宗教建筑来界分。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却为读者展现了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带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欧洲从古罗马末期起就进入了基督教世界,亚洲则是伊斯兰教和佛教、印度教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的宗教,而宗教的不同又强化了文明的差别。建筑的地区性、民族性之中,宗教就占着重要的地位。在许多时候,宗教建筑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技术和艺术的*高成就。所以这上、下篇,几乎可以用不同的宗教建筑来界分。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却为读者展现了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陈志华 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还有一个杂文集《北窗集》。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和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
有人之处都有建筑 / 凯文正如陈志华先生自己所说的,写建筑,难得是“深刻地写出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对国内建筑著作的批评——“建筑史的著作太干瘪”,“文化史的著作太空疏”——实在是说中了要害。《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使我感到盼望已久的这种读物终于出世了。传统的建筑史读物,一般都要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然后希腊,罗马……一路讲下去。但是,“二十讲”却突破了这一传统,一开场就谈古希腊建筑,因为“它对欧洲建筑的影响又深又远,从欧洲又影响到全世界,直到中国”。然后,作者随手举了一个例子:近年中国建筑中兴起了一股所谓“欧陆风”,如果追究起来,其基本元素实际来源于古希腊。这样,他一下就把遥远的异国古代建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破除了古典建筑似乎高不可及的幻影,而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味。像这样注意引发读者兴趣,为读者的阅读乐趣着想的作法,在中国的艺术著作中实在是太少了。其实,在国外,有大量的艺术普及读物,其目的都不在学术,而纯粹是为读者服务,因而都要想各种办法去激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培养艺术修养。陈先生在这方面,是对国内同仁做了表率。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不意味着一本书就内容肤浅。恰恰相反,《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是把建筑的变迁与人事兴衰结合在一起,让建筑在人文的背景上熠熠生辉,这就非一定的功力底蕴而难为。正如陈先生在全书启卷时所说:“有人之处都有建筑。”而什么样的人,当然也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建筑。比如,中国这些年来修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广场,可是鲜有成功之作,毛病出在哪里呢?读了《市民的客厅》一章,我们当有恍然洞悟之感。原来,广场应该是城市居民们消磨时光,交往,开展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作者用文学化的语言讲述了欧洲广场的景象,人们不妨都读一读,然后想一想,我们的哪一座广场,真的是出于这种“以人为本”的目的而建设的?书中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广场都是民众公共生活发达的结果,换句话说,其前提是城市居民拥有一定的民主和平等,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力和能力。这,就已远远超出狭义的“建筑”概念,而涉及到更为深刻和广博的人文景观了。真是有什么样的建筑,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这本书字里行间,实际上一直都在以一种曲折的方式向读者发问:我们究竟希望什么样的生活?作者的用意正在于此,他要通过这本书,在读者中建立这样的概念:建筑不仅仅是房子,相反,它是文化的凝结,渗透着人的梦想、灵性和尊严。他更要驱除建筑史与我们普通人无关的误解,让我们知道,建筑规定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如果人想要决定自己的生活,就应该学会决定自己的建筑,而其前提,当然是要懂得建筑。*可贵的是,陈先生在讲述这一切时,避免了历来同类著作流于空洞的缺点,以生动的笔法,大量的细节,让我们感性地体验人性在建筑中的律动。对我来说,书中讲述的各种逸事,不唯新奇有趣,亦且极具启发之意;而频繁引述的伟人、文学家、艺术家及建筑家的隽语、诗句、论断,或以其机锋,或以其雄辩,或以其文辞优美,每每令人陶醉和感动。就是作者自己简洁的一两句品藻,也往往犀利而富洞见,因此,读他的书,是一种真正的陶冶。中国人常爱说:鉴古而知往。今天,无论从哪个层面上,中国人都正在经历着自我重塑的过程,这句话应该特别有意义。如果我们这里也像欧美那样,随时有数十上百种的建筑普及读物供人选择,如果我们大家都对世界建筑有起码的修养,那么,我们或许就能够看出近年所谓这“风”那“风”都是怎样荒谬的误导,就能够具备鉴别和选择建筑的能力,从而选择我们的生活。
古代希腊并不是欧洲文明惟一的发源地,但是,要说说欧洲文明不得不从古希腊文明说起,因为它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又深又远,而已至今不衰。古代希腊也不是欧洲建筑惟一的发源地,但是,要说说欧洲建筑,也不得不从古希腊建筑说起,因为它对欧洲建筑的影响又深又远,从欧洲又影响到全世界,直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中兴起不大不小的一股风,叫“欧陆风”,这欧陆风的基本语素,是两套“柱式”,就是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柱式,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元件和他们的组合的特定做法,从细部直到整体。他们不但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权衡,而且决定了它的风格。这柱式就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建筑留给全世界的*重要的遗产。 ...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本书特色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论述的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重大学术...
国立云南大学教授文集-(一) 本书特色 《国立云南大学教授文集(1)》共收入教授文集一百二十一篇,分为坚持抗战、思想文化、政治建设、国内经济、国际经济、教育评论...
费孝通 -乡土中国(精装) 本书特色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
人类的家园-房龙经典作品选·全译本珍藏版 本书特色《人类的家园》(又译《地理的故事》《房龙地理》)是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出版于1932年,面世一年间在美国...
《你喝对了吗》内容简介:现代人不仅关心怎么吃,喝也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话题。饮料中往往含有许多添加剂、色素;茶叶、牛奶、咖啡、
《乡土中国》内容简介:该书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19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讲义整理
1942年生于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社会学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学系,曾在巴黎大学任教12年,还曾任教与客座访问于马德里、智利、蒙特利尔、坎皮纳...
美国这头公牛 本书特色 《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
《民族主义(中文版)》内容简介:民族究竟是什么?为何对人们来说,民族归属感如此重要?理解了民族主义,就能理解占据着当今新闻
美国受众成长记 内容简介 本书对戏剧、电影、广播和电视等各种类型美国娱乐业的受众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考察和分析。对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文化研究者具有极强的启...
《三农网络舆情报告 本书特色 为客观记录“三农”网络舆情变化,在2012年的基础上,编写了《“三农”网络舆情报告(2013)》,对2013年“三农”网络舆情进行...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本书中的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
视像的霸权 内容简介 在已然明白无误地加以全球化了的媒体文化的框架前提下,“关键视像”(key visuals),作为产生了影响深远的身份定义和区别,并且处于持...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本书特色 以丰富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全面系统描述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的五次社会流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格局。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内容...
传播学方法论 本书特色 作者从对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的方法论解析入手,梳理了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思想,探讨了传播活动、传播现象的基本认识方法,分析了其合理性与局...
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 本书特色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是启动较早,却一直没有中断的一套丛书,在读书界早已有口皆碑。选题从人文心理学、基督教哲学走到政治哲学...
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和外交政策及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在进入布鲁金斯学会之前,他曾...
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 目录 天人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代序)“和谐”笔会法治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读析韩非子刑名之学《孙子兵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庸中和:...
科举旧影录 内容简介 科举在中国延续130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历史久、影响大的考试制度。《科举旧影录》主要收录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初出版的外文书籍中有关科...
2010-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中国社会舆情蓝皮书系列之一。2010-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