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通览华夏文明,阅尽人间世事。
《二十五史》发于上古,止于清末。所载文献横越千年,浩浩汤汤。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令后人从中获益无限。
这是中国史学的宝贵典籍,这是乾隆皇帝钦定的〔正史〕。这是伟人*一生研读,批注*多的史书。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共一国者也。
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
《史记》、《二十五史》、《资治通鉴》,这些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部大书,很少人不知道,但也很少有人仔细品读。主要是因为这些典籍鸿篇巨制,规模浩大,年代久远,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现在,我们以故事配插图的形式将它呈现在您的面前。编写者都以饱学之士,绘画者均为画坛名家。在撰述和绘图过程中,认真研读原文,严格尊重史实,叙述准确生动,文字优美精炼,画面细腻完美,构图简洁有力,力求让大家轻松开怀地读史,潜移默化地提高,一生不尽地受益。
本书记载的历史,长达1800多年。是一部记载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明、清等十九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它涵盖面广,记载全,史料详细,包含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与权谋奸诈,平民百姓的智慧与善良,以及红粉佳人的忧愁与哀怨。是一部“历史与人性”的绝唱。
本书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编撰而成,能使读者轻松地阅尽上下四千多年的人间沧桑,并从中汲取源源不尽的睿见卓识,使自己的人生阅历获得深化和拓展。
二十五史故事:上
《史记》英雄绝唱
华夏五帝
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是史书上常常提到的“五帝”。
传说,神农氏在位的时候,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当时身为天子的神农氏却无力制止他们,于是公孙轩辕便挺身而出。他整顿武备,率领大军讨伐那些为非作歹、不来朝拜天子的诸侯。于是诸侯都进京朝拜,表示臣服。
只有蚩尤特别横暴,一时还没有谁能制服他。同时,炎帝也想侵犯诸侯,强占他们的土地。诸侯便纷纷归附轩辕。于是轩辕广施德政,训练军队。待实力增强,他便率领军队与炎帝在阪泉(今属河北,一说山西)之野展开大战。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公孙轩辕彻底击败了炎帝,迫使他向天子称了臣。但蚩尤仍然继续作乱,不听天子的政令。轩辕便率领诸侯联军与蚩尤在涿鹿(今属河北)摆开战场,经过几次大战,*终活捉了蚩尤,并将他斩首示众。天下从此又太平起来,于是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
轩辕被立为天子后,华夏大地上数次出现了黄龙和地蚓。黄龙的黄色代表土地,地蚓则是土地的精灵,因此人们都认为黄龙和地蚓是上天降下的吉兆,表示轩辕已处于五行中土的位置,便尊称轩辕为黄帝。
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黄帝逝世后,昌意的儿子高阳被封为天子,这就是帝颛顼。帝颛顼有一个儿子叫穷蝉。颛顼逝世后,穷蝉没能继立为天子,却是玄嚣的孙子高辛被奉为天子,历史上称他为帝喾。帝喾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挚,次子叫放勋。帝喾逝世后,挚被奉为天子。挚觉得自己的品德和才能都不如弟弟,便将天子之位让给了他。史称放勋为帝尧。
帝尧爱民如子,胸怀博大,治国才智神妙,富有天下而不骄横,贵为天子而不傲慢。因此,人们像冬天需要太阳那样依恋他,像旱天盼望甘霖那样仰仗他。
帝尧当政七十年后,觉得精力难以应付繁杂的政务,便召集大臣讨论继位的人选。
他问道:“谁能在我之后继位执政呢?”
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为人开通明理,可以接任。”
帝尧表示反对,说:“丹朱对内不修仁重德,对外又争强好胜,不宜居天子之位。你们再想想,还有谁能继位?”
灌兜说:“共工做过许多事,而且业绩卓著,可以担任治理天下的重任。”
帝尧又不同意,说:“共工喜欢强词夺理,为人不正派,貌似恭敬,其实连上天都不放在眼里,也不宜居天子之位。我觉得四岳一贯能忠实地执行我的命令,就由他来继位好了。”
四岳推辞说:“我们的品德和才能都差得远,实在不敢承担天子的重任。”
帝尧说:“那么就请你们继续推举吧,不论是亲近的贵戚,还是疏远的族人,甚至隐居的圣人,只要德才兼备就可以。”
群臣议论了一会儿后,一致推举说:“民间有个叫重华的人,今年已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婚,可以承担天子的重任。”
帝尧点了点头,说:“我也曾经听说过这个人。”
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重华,以观察他怎样治家;又叫九个儿子和重华一起生活,以观察他怎样待人接物。重华把他们接到家里后,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在他的影响下,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显贵的身份而盛气凌人,而是谦逊谨慎地对待亲戚,大家都称赞她们贤惠。和重华相处了一段日子后,尧的九个儿子对人也比先前更加真诚。
重华为人谦让随和。他在历山耕田的时候,历山的人就不再争田夺地,而是互相推让;他在雷泽捕鱼的时候,雷泽边的人不再争夺房屋,也是互相推让;他在黄河边制陶器的时候,一起制陶器的人都不再粗制滥造,以劣充优,结果黄河边出产的陶器个个精致耐用。他每到一个地方,都用自己优良的品德去感化人,人们都愿意和他住在一起,甚至远方的人也慕名而来。一年之后,他住的那个地方就成了村庄,两年之后,便成了集镇,三年之后就发展成了大的城市。帝尧觉得重华确实不错,如果让他继位,丹朱虽不满意,但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相比之下,让丹朱继任为天子,丹朱倒是高兴,但天下百姓都会困苦不堪。不能让天下百姓受难而让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因此,在经过二十年谨慎的考查后,帝尧决定让重华代理天子之职。
八年之后,帝尧与世长辞。老百姓像死了父母亲那样悲痛,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帝尧的缘故,竟没有奏过一次乐。三年丧满之后,重华让位给了丹朱,自己退居南河之南。但各地诸侯朝觐时,不见丹朱,却都去朝拜重华;那些唱歌的人也都不理会丹朱而只歌颂重华。看到这些情况,重华才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到京城正式举行登基典礼,就任天子之职。
重华就是帝舜。帝舜在位三十九年南巡时,不幸病逝于江南九疑山(今南宁远县内),老百姓便将他安葬在九疑山上。
相关链接
〔1〕黄帝:本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于姬水长大成人.故叉以姬为姓;于有熊建立国家,故又日有熊氏;以土德为王,土为黄色,故人称黄帝。黄帝是传说中的五帝之首,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领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遂将部落与黄帝合并,构成华夏族,因此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2〕帝尧:谥号尧,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于唐,故日陶唐氏,又称唐尧,为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在位百年。
〔3〕帝舜:生于姚墟,故姓姚;国号有虞,故称有虞氏;双目重瞳,故名日重华,字都君,史称虞舜,又称舜帝,为传说中上古圣贤帝王,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微子开是殷帝乙的长子、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继承了帝乙的王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大臣祖伊见西伯姬昌深得民心,担心不久后,祸患降到殷商,就提醒纣王保持警惕,而纣王却不在乎地说:“我生于世上,不是享有天命吗?姬昌能把我怎么样!”微子听到纣王这样讲,心想他已无可救药,便想以死殉国,但离开京师后又开始犹豫。于是,微子去请教太师、少师,在叙述了对殷商现状的忧虑后,他问道:“太师,少师,我是离开国家远行好呢,还是留下来维护国家,使之免于灭亡?现在要是你们无意告诉我,我就会陷于不义,怎么办才好呢?”太师答道:“王子啊!上天降下大灾,要灭亡我殷国。王上竟然上不畏天,下不听长辈之言。殷国的民众也亵渎对天神地祗的祭祀。如果你死,国家能得大治,那才死无遗恨;如果你死了,国家仍旧难逃灭亡的命运,那还不如离国出走。”微子以为言之有理,离国而去。
箕子也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子时,箕子便觉得苗头不妙,叹道:“他用象牙筷子,其后一定会要玉杯;用玉杯,接着又必然想得到远方的奇珍异宝。华美车马的讲究、舒适宫室的追求就要从此开始了,国家从此会走向灭亡!”后来纣王果然沉湎于酒色之中,箕子多次劝说不听。有的人劝他道:“你可以出走啊!”箕子道:“身为臣子,谋而不听即出走,那是彰显王上的过失,取悦于愚民,我不忍心这么干。”于是,他就披头散发地装起疯来。纣王见了毫不动心,把他当奴隶一样囚禁起来。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见微子出走,箕子装疯,便叹道:“君主有了过失,为臣不劝谏,是不忠,怕死不说话,是不勇。君主有了过失,为臣就应劝谏;他不采纳,为臣就以死明志,这才是*忠诚的表现啊。”然后他就去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是这样吗?”于是就杀死了王子比干,并且开膛取心,看个究竟。
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对微子、箕子、比干“三仁”非常尊重,并没有因为他们是纣王的至亲而加以株连。
他派人整修了比干的坟墓,借以表彰比干的忠肝义胆。当微子带着祭器,赤裸着上身,捆绑着自己,跪行到他面前谢罪时,他不仅替微子解开绳子,还恢复了微子原来的身份和地位,以便让人们记得殷商还有这样一位忠臣。他还把箕子从纣王的牢狱中释放出来,以后又登门拜访,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并且封箕子于朝鲜,不以臣子相待。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的次子。当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旦非常孝顺,比别的儿子更为淳厚仁爱。到周武王即位,周公旦则尽心尽力地辅佐哥哥武王,执掌政事。
周武王九年,出兵东进讨伐到牧野,周公辅佐武王,撰作《牧誓》。周兵攻破殷都,进入商王宫殿。杀死商纣王后,周公手持大斧,召公手持小斧,来夹护周武王,用宰杀的牲口祭社,向天帝以及殷商百姓宣告商纣王的罪行。将箕子释放出监狱。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为诸侯,派管叔辅佐他,来继续殷人祭祀。普遍分封功臣和同姓亲戚。封周公旦在少吴的旧墟曲阜,这就是鲁公。周公旦没有前往封地,留在京城辅佐周武王。
周武王灭殷的第二年,天下还不安定,周武王有病,不舒服,群臣恐惧,太公、召公于是恭敬地进行占卜。周公旦说:“这不足以感动我们的先王。”于是就将自己作为人质,设立三座祭坛,周公面朝北站立,捧持玉璧、玉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史官宣读周公撰写的册文说:“你们的长孙王发,勤勉辛苦积劳成疾。你们三王在天上实有保护子孙的职责,就请用旦来替代王发之身。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善于侍奉鬼神。而王发不及旦多才多艺,不善于侍奉鬼神。但是王发在天帝宫廷接受使命,广有四方,因而能够安定你们在天下各地的子孙,四面八方的百姓无不敬仰畏服他。只要不失落天帝降赐的大命,我们先王的神灵也就永远有了依托归宿。如今我将从大龟上接受命令,如果你们应许我的请求,我就将玉璧玉圭献上,来等候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应许我的请求,我就收藏起玉璧和玉圭。”
周公命令史官将册文禀告大王、王季、文王后,准备代武王发去死,于是就到三王神主前占卜。卜人都说“吉”,取出占兆之辞审视,确实吉利。周公很欣喜,打开占兆书册,便看到兆辞是遇上吉利。周公人宫祝贺武王说:“大王没有灾害。我亲自从三王那里接受命令,要作长远规划。这说明先王也能够想到我。”周公将册文藏人用金属封缄的柜子中,告诫保管人不要说出去。第二天,周武王病愈。
以后周武王驾崩,周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听说周武王驾崩而有人会反叛,周公就登上天子之位,代替成王暂理政务执掌国柄。管叔和他的弟弟们在国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要对成王不利。”周公于是告诉太公望、召公爽说“我之所以不加回避而代理国政,是担心天下背叛周室,那将无法回报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为夺取天下操劳很久了,到今天才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为了完成周朝大业,所以我这样做。”于是继续辅佐周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前往鲁地受封。
伯禽临行前,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由于忙着起身去接待士人,有时洗一次头却三次捧起头发,吃一顿饭却三次吐出食物,还怕失去天下的贤才。你到鲁国,千万不要因为一国之主而骄慢待人。”
后来,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真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于是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撰作《大诰》。结果诛灭管叔,杀死武庚,放逐蔡叔。收集殷商遗民,将康叔封在卫地,将徵子封在宋地,用以供奉殷人祭祀。周公安抚东土淮夷,用了两年时间就全部平定了。诸侯都归 服尊奉周室。
天帝降赐福瑞,唐叔得到一棵苗,异株同穗,进献给成王,周成王命令唐叔馈赠给在东土的周公,撰作《馈禾》。东土平定后,周公回 京禀报成王,就作诗赠给成王,题名为《鸱鹗》。成王也没敢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周成王清晨从镐京出发到达丰邑,派遣太保召公先往洛邑营建成周,占卜居处,兆辞说吉利,于是就在那里建都。
周成王长大成人,能够处理政事了。到这时周公便将政权还给周成王,成王上朝听政。周公替代成王治国时,面朝南方,背对屏风,接受诸侯朝见。到七年后,将政权还成王,面朝北方就臣位而立,恭敬小心如同畏惧的样子。
当初,周成王年幼时,得了病,周公就剪掉自己的指甲掷沉于黄河,向河神祷告说:“成王年幼还没懂事,干犯神命的是我旦啊。”也将祷告的册文藏入盟府。不久,成王的病情就好转了。到周成王执政,有人诬告周公谋反,周公无奈,逃奔到了楚地。成王打开盟府,看到周公祈祷的书册,感动得哭泣起来,马上让周公返回京城。
周公回归京城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理国家出现骄奢淫逸,于是撰作《多士》,撰作《毋逸》。《毋逸》说:“为人父母,创业时间长久,子孙们却骄横奢侈忘记先人的艰辛,而倾覆家业,作为子孙的难道可以不谨慎吗!昔日殷王中宗,严肃恭敬谨慎小心,遵奉天命严以自律,治理百姓诚惶诚恐,不敢纵欲享乐,所以中宗享国七十五年。及至殷王高宗,他长期在外辛勤劳作,同平民百姓在一起,当他即位后,便有父丧守服,三年时间不曾言语,其后一说百姓就欢悦,从不敢随意享乐,安定殷国,无论贵贱大小直至每个人都没有怨恨,所以高宗享国五十五年。又到殷王祖甲,他认为自己作王是不义的,长期在外当平民,熟知平民百姓的依托所在,能够保护施惠百姓,不欺负鳏寡孤独,所以祖甲享国三十三年。”《多士》说:“从成汤直到帝乙,无不遵循祭典修明德政,诸帝无不德配上天。到如今这位后继君王纣,荒唐淫逸,不顾天道和民心的顺从与否。他的百姓都认为该杀。”“周文王(勤理政务)每天到正午后还无暇进食,因此:享国五十年。”周公撰作这两篇来告诫成王。
周成王在丰京,天下已经安定,但周朝的官荧设置行政职能还没有井然有序。周公又撰作《立政》,以利百姓。百姓非常喜悦。
周公在丰京,染上疾病,临终前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此表明我死也不敢离开成王。”周公去世后,周成王也表示谦让,将周公安葬在毕,陪从周文王,以此表明周成王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子。
周公去世后,秋天的庄稼还没有收获,发生暴风雷电,禾杆全部倒伏,大树统统连根拔起。周朝国都大为惊恐。周成王和卿大夫穿上朝服打开用金属封缄的柜子取出当年的册书,成王才知道周公将自己作为人质来代替周武王去死的实情。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询问官和有关管事人员,史官和有关管事人员说:“确有其事,从前周公命令我们不要说出去。”成王拿着册书而流泪,说:“从今以后恐怕没有那样虔诚的占卜了!昔日周公为王室辛勤劳苦,只因我年纪幼小而不知道。如今上天大动威颜来昭明周公的德行,朕要亲自祭天迎神,按照国家的礼制也是适宜的。”
成王出城至郊外祭天,天就下起雨来,刮起相反方向的风,禾杆全都立起。太公、召公命令国都百姓,凡是所刮倒的大树,全部扶起而培土加固。这年获得大丰收。到这时,周成王就命令鲁国可以在郊外祭天和祭祀文王。鲁国能够拥有天子的礼乐,就是为了褒扬周公的德行。
……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1952-1955年:16:陈修良工作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陈修良同志在1952年...
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 本书特色 本书用微博体的形式,将中国从秦代至清代所发生的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细节,用短小的篇幅、生动谐趣的语言,连缀成一个个精彩的小故...
《鲁拜集》内容简介:“鲁拜”指的是波斯的四行诗体,其中,波斯11世纪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奥玛珈音创作的“鲁拜”流传甚广,已成为
社会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部分。**部分论述中国社会史的学术史,第二部分探讨中国社会史的方法论,第三部分主要是宗族制度与谱牒学方...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任务驱动教程(Android 9.0+ Android Studio 3.2)》内容简介:本书选择了当前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
《共谋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内容简介:由中联部主办、福建省委承办的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于2017年6月10-12日在
德意志史 本书特色 认识德意志崛起之路的*新力作。什么是“德意志史”?这片叫作“德意志”的土地何时开始拥有自我意识?它如何崛起为中欧强权?在瑰丽的民族文化与扩张...
民国那些奇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暗战:莫以乘车轻戴笠;独霸:渐见冷锋迎陕路;狷介:立国武夫有铮骨;间谍:乱世刀下红颜逝;骄横:血溅佛堂惊魂散;玉碎:一缕香...
Overthepasttwodecades,AntonyBeevorhasestablishedhimselfasoneoftheworldspremierhi...
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 本书特色 《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风趣地描绘了中国古代谍战史。讲述你所不知道的谍战谋略与故事。了解谍战思想的发展与变迁。暗影-...
本书不是关于长城本体或直接针对历史上的长城战守的研究,也不是关于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之间关系的宏观叙述,而是尽可能地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是一代名相张居正为皇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系统讲解《资治通鉴》的精编讲义,调度浓缩了从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整个20世纪发展脉络的洞察和理解,作者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一批塑造和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人和理念
国史旧闻(全四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积累多年的读书笔记,按照时代顺序编排,以专题为单元,是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资料摘编。其征引的材料多,涉及的方面广,时加作者...
英国贵族史 内容简介本书作为英国专门史读物,力图为历史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一点参考。书中勾勒了英国贵族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他们先从军事贵族到封建贵族、继而从封建贵族到...
《逆商培养童话:莎士比亚叔叔的文具店》内容简介:在文具店一次平平常常的购物,却让小主人公光辉获得了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叔叔真
中国古代纪时考 本书特色 “天干地支”纪年从何而起?干支是先用来纪年还是纪日?太岁纪年与干支是什么关系?汉代为何既有“鸡鸣&...
全民阅读-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间顺序,将人类历史概括为文明初曦、帝国的崛起、黑暗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资本主义、革命之风、统一和殖民、...
团购: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5册 本书特色 曾担纲饱受争议影视剧《走向共和》编剧的著名作家张建伟推出其晚清历史力作《走向共和:晚清历史系列》。本套丛书一共5本分别...
《曾医生让你早知道》内容简介:你也许听过这样的健康谣言——吃大蒜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爱吃糖容易得糖尿病;苦瓜能祛湿气;生病